浅谈支护技术在煤矿巷道掘进中的应用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煤矿支护技术不断成熟,在提升采掘生产安全、煤炭产量与采掘效率等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煤矿开采呈规模化与现代化发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支护技术面临更大挑战。本文主要分析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阐述支护技术的应用问题,探讨提升掘进效率与工艺控制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支护技术;煤矿;巷道掘进
随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煤矿开采会引起不利变化,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问题,矿压过大和温度过高,均隐藏着许多地质灾害。因此,对于深部开采条件下,支护技术存在的应用问题,目前尚未有系统的研究。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煤矿从业经验,主要分析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阐述支护技术的应用问题,探讨提升掘进效率与工艺控制的重要方法。
1 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
对于煤矿巷道掘进而言,支护主要为控制围岩运动,提升围岩稳定性,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作业。目前,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不断发展,在掘进过程中,受到恶劣环境、地质条件的制约,支护技术正在不断完善、改进。近些年来,许多学者、技术人员不断研究支护工艺,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层次性与计划性的支护工艺方案,对矿井生产具有巨大作用,提升了掘进安全性、效率,有效减少建井时间,达到高强度采掘、大型综合设备的采掘需求。同时,随着巷道不断深入,掘进技术已由单巷布置逐渐转向多巷布置,复杂、多变的开采条件,对支护工艺具有更高要求。处于该形势下,支护技术在技术管理、支护设备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不足,主要由于煤矿企业一味追求节约成本,忽视对支护设备的更新、维护,使得陈旧设备无法适应现代巷道开采需求。通过时,对现场未进行充分考察,使得支护和生产不相符,操作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到技术重要性,与设备不相匹配。因此,煤矿企业需强化宣传教育,使管理、技术等人员认识到支护、生产空间的安全性,提升掘进效率,利用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在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充分发挥支护技术的保障性作用。
2 煤矿巷道掘进支护的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较多的煤层开采区域,而且赋存地质状况变化较为频繁,若实施不合理支护方法,冒顶事故极易导致伤人事故。许多学者对于离层控制、顶板安全、离层监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然而目前仍存在许多未解决问题:
首先,对于深井巷道支护,其支护方式处在试验时期,没有形成一个真正适用于深部巷道支护的研究理论。
其次,对于深部巷道支护,通常都是按照浅部支护基础上强化,选择二次、三次支护,通常是按照经验开展支护设计。
第三,在进行支护时,通常无具体地应力测试、围岩物理学测试作为设计标准。
3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掘进支护的应用措施
首先,支护方式选择与工艺控制。现阶段,在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主要包含如下支护方式:混凝土砌碹、锚喷、锚杆、支架、液压支柱等支护方式。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何种支护形式,由围岩强度、运行状态与发展状态决定。通常而言,采取锚杆支护,可有效提升围岩强度,采取混凝土与支架等方式,可有效提升提升围岩运行状态。针对工作面侥幸、巷道较为稳定的掘进,采取刚性支护方式。对于不稳定巷道,应选择伸缩性支护方式确保,降低系统影响。制定支护方案,必须考虑巷道围岩的变形因素,确保围岩表层岩体出现破碎时,确保部分高应力的释放,以降低围岩变形量,使主承载结构承载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确保次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需科学选择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充分释放浅部围岩应力。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多方式配合,采取组合型支护方式,有效改进系统性能。笔者以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为例,分析支护技术的应用措施。
首先,锚杆支护。锚杆支护属于常规支护方式,具有安全性、快速性与经济性特点。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锚杆支护的应用极为广泛,主要包含煤帮锚杆、顶板锚杆两种类型。按照原料差异,可划分为性能支护与规格支护。例如,复合性玻璃钢锚杆,主要采用高强度玻璃钢作为杆体材料,将内端头作为左旋麻花结构,选择M16圆钢螺旋,通过高压方式压入至玻璃钢体重。对于环节布置,需注意锚杆直径和钻孔之间的匹配度,严格控制好强度、长度。我国使用复合玻璃钢锚杆,锚杆杆体外部尺寸为≤φ25mm,钻孔直径范围为φ29mm~φ31mm。同时,锚杆和岩层呈正交,角度应大于75度。安装锚杆时,按照锚固剂型号,决定搅拌时间,木锚杆一般为20s,金属锚杆一般为30s。在安装时,要确保一锚到底,期间禁止中断。对于树脂固化的等待时间,按照锚固剂型号不同,也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树脂固化时间为14~16min。
其次,混凝土支护。布置喷射混凝土设备时,需确保高效操作与施工安全,合理安排施工距离。完成掘进之后,需安装好临时锚杆,再继续进行喷薄层混凝土,待复喷满足设计喷层厚度。对于锚网喷射施工,需增设金属网,以提升破碎软岩断层的强度。在敷设钢筋网之前,需将污锈清楚干净。在钢筋网的喷射过程中,埋设好喷厚标钉,合理控制好喷层厚度。在喷射过程中,合理控制好受喷面与喷头之间的距离,调整好喷射角度,保证围岩表面与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密实度,保证平整施工与安全施工。
第三,构建支护监测制度。对于支护监测,主要收集围岩发展的状态参数,动态化掌握支护实际效果、运动规律,为支护系统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重要参数。采集、整理监测资料时,需确保及时、准确与全面。在掘进过程中,动态化跟踪巷道支护效果。利用科学反复,合理分析、预测围岩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
患,采用相应措施进行改进与处理,保证顺利进行巷道施工。同时,监测为工程验收,提供了可靠、真实数据资料,为今后支护设计奠定实践经验基础。
第四,技术控制。为巷内支护提供足够主动支撑力,便于控制底板下沉问题,控制锚固区、上部岩层离层。同时,有利于切断顶板,选择专业强力液压支架加强支护。对于深部沿空留巷时,不要沿用浅部巷旁支护方法,巷旁支护可选择填充式方法,尤其选择膏体充填材料,具有优越的性能,适用于深部沿空留巷。科学设计充填体的力学参数,以利于快速增加填充体的强度,提升施工速度,加强最终强度,可满足足够变形性。
第五,强化安全意识与技术培训。对于煤矿巷道掘进,因其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此,必须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为支护改进、完善奠定前提条件。对于管理层而言,需改变陈旧支护意识,充分认识到支护水平提升,对企业综合竞争、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资金投入,有效提升宣传与培训力度,提升信息反馈效率、现场管理水平,通过实训考核与原理培训,提升员工对操作规程、技术要求的认识,进而提升新设备与新工艺的推广速度,达到现代化煤矿生产需求。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巷道掘进、布置方式等方面,现代支护具有深刻影响,有效提升煤矿建设效率,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在掘进过程中,需按照围岩稳定状态,选择针对性支护方案,利用实时效果监控,严格控制好支护工艺。对于煤矿管理,企业需重视技术培训、安全意识培训,确保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匹配工艺设备,进而充分发挥新设备与新工艺的技术优势。在今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科学实验研究,进一步保证井下掘进的安全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关于煤矿巷道掘进施工与支护技术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5).
[2]刘军.有关煤矿巷道掘进及其支护探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3(18).
[3]刘晓光.浅谈支护技术在煤矿巷道掘进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9).
[4]刘晨,张金涛,杨桂林.等.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