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傈僳族民俗[1]

傈僳族民俗[1]

来源:百家汽车网
傈僳族民俗

傈僳族是一个信仰多神教的民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不论是人、动物、植物都有灵魂。他们还把纷繁大千世界之中能够主宰一切天然现象的精灵统称作“尼”。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造成的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却是由不同的“尼’9起的,这要通过“尼扒”(主持宗教的人)通过各种宗教仪式后推算出来的,他们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能说会道、兼通吉凶占卜,能做宗教祭祖活动。他们还有神奇的功夫,这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和舔犁头。

上刀山在耸起直立的木杆上绑上36把锋利的砍刀,形成刀山,尼执跳足在刀梯上一级一级地攀登上去,一直爬到顶端。然后又一级级地下来。神奇的是尽管刀刃锋利无比,但尼扒的双脚却丝毫无损。

下火海用若干柴垒成一堆,然后人火点燃。木柴燃完后;剩下一堆红红的火炭O尼扒能在赤足火炭中跳跃,甚至把火.堆踏平。然而,不管火炭如炽烈,尼扒们的脚却没有一点烧伤的痕迹。

捞油锅先在锅中煮沸一锅油,然后在油中放人一个小石子。尼执们却能在沸油中将烧得很烫的石子捞出来。油锅和石子的温度最少也有100度,但尼扒的手却完好如初。 舔犁尖将犁田用的犁头烧得通红,尼扒便用舌头舔犁尖,功夫好的尼扒,甚至能将通红的犁头衔起。尽管温度极高,但尼扒的舌头连一点轻伤却没有。

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 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

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习俗 怒江地区的傈僳族,都有春浴之习,届时大部分青年男女,都自带行李、食品和餐具到温泉处沐浴。 丽江地区的秀兰河在立夏前三天或后三天,水将变浑,据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饮用有治胃病的功能,用秀兰河的水做饭,饭呈红色,清香可口。届时还要进行蒸汽浴,沐浴后可治风湿病。沐浴期间,大家一同野餐,是傈僳族民间规模较大的郊猎野餐活动。

禁忌:产妇分娩时,外人不能闯入室内,尤其忌讳持刀箭者闯入;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蹬踏或 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添柴;忌伤害蜘蛛;丧事期间,死者的亲友 和同村人都禁止吃辣椒,否则被认为是对死者不敬。 婚俗 男女青年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都要设宴置办酒席。在女方到男方家门口时,男方还要在门口摆一桌酒席,请陪同的客人喝喝酒。婚礼之后,新郎、新娘要互换碗筷,表示今后要互敬互爱。

食俗 主食玉米、荞子。居住在丽江的傈僳族喜食阴玉米饭,所谓阴玉米是指秋天刚熟的玉米包,去包叶后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后阴干储存。食用时将玉米粒搓下,用木难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猪头或猪排微火煮食,作为佳馔。大部分傈僳族都喜食玉米爆成的玉米花。由于狩猎,肉食丰富。无论男女均善饮酒。甜白酒是将玉米或小米等蒸熟加酒曲发酵后,贮藏于坛或罐中,饮用时,将酒和糟一起取出,加糖煮吃或在罐中加水而饮其汁。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芋头和各种瓜菜、薯类,辅以橘子、桃、花红、梨、季等多种水果。因当地盛产漆油,所有菜肴均用漆油烹制。如漆油炒鸡、漆油炖鸡、漆油煮甜酒蛋等。漆油煮甜酒被认为是产妇补虚的上等食品。

典型食品:有漆油酒、清水煮小猪、猪蹄珍珠粥等。

丧葬 行土葬。如死者为男子,埋葬时须将其生前所用的砍刀、弩弓、箭袋等悬挂于墓旁;如为妇女,则将其生前所用的织麻工具、麻布挂袋等悬挂墓旁。

节庆 傈僳族人使用自然历,借助花开、鸟叫等,把一年分成花开月、鸟叫月、烧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狩猎月、过年月和盖房月等10个季节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和刀竿节。 阔什节(年节) 民间最大的节日,为一年一度。过年节也为过年日,年食和酿制水酒,为祈求五谷丰一,每家都要将第一次舂出的籼米粑或糯玉米粑拿出一部分悬于树上做祭供,还分出一小碗喂狗, 因民间传说是狗把五谷带到了人间;有的地方还要把第一次舂出的粑粑喂牛,以感谢牛帮助人类耕地。年节的第一天,全家聚餐,并同饮同心酒。

收获节大都在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收获节最大的活动是家家都酿酒和尝新,有的人家甚至直接到地里一边收获一边煮酒,并伴以歌舞,常常通宵达旦,尽兴方散。 刀竿节牋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据说上刀竿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

闯”的精神 而设立的。

在大峡谷,傈僳族妇女用来打扮装饰自己的竟是一串串最古老的货币——贝币。 她们在头上、胸前戴着白如玉、灿如雪的贝币,把自己打扮得似花蝶,像孔雀。 据考古学家证明,云南最古老的货币是海贝,它在云南流通最长,大部分地区从战国到明代都是一直在流通。由于怒江大峡谷是云南最偏僻、最封闭的地区,海贝便一直使用到解

放前。

五分镍币左右大的五十枚贝币可换一头猪,八十枚可换一头牛,十枚可换一升粮。二分镍币左右大的一枚可换一碗凉粉,十枚可换一只鸡。五公分左右大的最值钱,一串可换一头牛。贝币多少也是傈僳族人家的象征。

在怒江大峡谷,贝币开始是没有串在一起的。由于在那黑暗野蛮的年代,外敌入侵和民族氏族间的械斗不断,还要遭受强盗的抢劫,自然灾害引起的迁徙,贝币保管十分不方便,聪明的傈僳族妇女便把它钻个孔串起来,戴在头上,挎在身上,防止丢失。

斗转星移,贝币便成了点缀傈僳族妇女的装饰品,成了傈僳族妇女爱美的象征。

傈僳族妇女把贝币视为传家之宝,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当姑娘长到十六、七岁,做父母的就会精心为女儿准备一串海螺贝。不管家境如何困难,这串贝币是非给不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们留给女儿最珍贵的东西也是贝币。 男子外出时,一般左肩佩砍刀,右肩挂箭袋,刀箭既是生产狩错的工具,又是防身武器。

住房有木结构和竹木结构两种,前者四周用长约一两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形状类似一个木匣;后者在房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木板,四周围以竹篾篱笆,顶盖茅草或木板。由于房基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故有“千脚落地”之称。

禁忌:家里来客人,不能扫地;产妇分娩时,外人不能闯入,尤其忌讳持刀箭闯入;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人蹬踏或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添柴;出远门的人,必须在年前赶回家里;不能伤害蜘蛛,据说是蜘蛛教会人们织布;丧事期间,死者的亲友和同村人都禁止吃辣椒,否则认为对死者不敬。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 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 口的近1/3。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夷”。后经历代的不断迁徙、 分化、演变、融合,到了明、清中期的分布和特点才趋于稳定。

云南旅游特色图片欣赏

云南少数民族

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暑期总称为“西南夷”。后经历代的不断迁徒、分化、演变、融合,到了明、清两代,各族的分布和特点才趋于稳定。

现在,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主要聚居着25个民族„„

傣族

苗族

藏族

在云南,还有独有的15个少数民族„„

独龙族

拉祜族

哈尼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