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孔子的音乐教化思想
作者:刘洁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2期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又被后世称作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个人就是孔子。他的思想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音乐的教化作用在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眼中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见音乐的教化作用在当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孔子究竟是如何看待音乐的教化作用的呢? 关键词:虔诚的膜拜;恢复礼乐制度;儒家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才华横溢,使得两千年来中国文人虔诚的膜拜;他品德高尚,即使穷困潦倒也不失君子之德;他育人有方,于是他的弟子中出现了七十二贤人。他就是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音乐的起源与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认为它们起源于祭祀,巫祝的活动。因此,音乐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赋予极强的神秘色彩,可以说是人类最原始的、并且作用于精神层面的活动,对人们的意识、心理、精神具有极强的震撼、引导和暗示作用,在人类的文明进步的进程中,音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孔子的音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孔子并不只是把音乐当做一种技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把它上升到一个精神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和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礼记·乐记》中曾写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说明了音乐与社会和国家是否安定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在孔子对于音乐的看法中不难发现,孔子认为音乐是一种提高个人修养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并且音乐同样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在统治阶层起着极大的作用。孔子的乐教理念始终贯穿了他的整个思想,这也是为什么后人要将乐与礼联系起来的原因。
第二,孔子对于音乐的造诣也是他的音乐思想值得我们借鉴的原因之一。
我们通过对孔子一生的事迹的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孔子在在对当时音乐教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编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当时的内容是用来歌唱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种音乐形式,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以事父,远以事君。”(《论语·阳货》)正是说明音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所体现的巨大作用。《论语·子罕》中记载“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和深刻的认识。
“孔子对于音乐,有相当的实践知识,所以他的音乐思想有着做够的物质基础为其背景,与空谈理论者有所不同;而且孔子又是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所以他能从相当广阔的角度去看音乐问题,又与为音乐而音乐的人有所不同。”[1] 他自己能鼓瑟,能弹琴,能吹笙,能击磬。可见孔子在音乐的学习上是下过一定的功夫的。
孔子对音乐的态度严谨而认真。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向师襄子学习弹琴,而且把学习过程记述得很详细: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得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得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而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对于孔子拜师襄子学琴的故事说明孔子对音乐的观念是:音乐教育要引人入善,顺从天道。这反映出了音乐净化人心的功用;而且还反映出他学习弹琴的目的,不只是为学习某样技艺,而是深入到精神的骨髓之中的一种内在关系。亦即音乐对提高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品位的作用。由此可见,他的学琴,是为他宣扬和推动恢复礼乐制度、礼乐文化服务的。
第三,孔子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礼乐文化,并且能够与时俱进,将乐教与礼提升到一个人们自发的行为,成为当时认为竞相追求的理想。
孔子所处的年代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动荡社会。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用“仁”的思想来实现国家的兴旺,人民的生活安康。而就当时诸侯不尊天子,各自为政,大有逐鹿中原的野心,想让他们单纯的守礼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音乐正好是一个能够体现“礼”的重要方面。所以孔子主张孔子的乐教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礼乐文化,开启了先秦儒家乐教思想。李泽厚先生认为把礼的“强制规则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具有一种划时代的意义”。 [2]
孔子的音乐教化思想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它不仅仅代表了一代代中国人给予音乐的美好理想,更是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的向往。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第八十九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刘 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