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柔肝化石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柔肝化石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来源:百家汽车网
光明中医2010年11月第25卷第11期 CJGMCM November 2010.Vol 25.11 ・2l13・ 【社区医药】 柔肝化石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沈绍英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卫生院(杭州310051)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柔肝化石汤;中医药疗法 文章编号:1003-8914(2010)一11-2113—01 近年来我在临床运用柔肝化石汤(自制)治疗肝 内胆管结石二十余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方剂组成 柔肝化石汤:当归15g,生地黄15g,制玉竹15g,丹 参15g,炒白芍药15g,甘草15g,青石蚕15g,石头兰 15g,枸杞子12g,石见穿15g,莪术8g。 随证加减:肝气郁滞,肝脾不和,嗳气,胁胀痛,脘 胀痛加柴胡、焦白术、茯苓、枳壳、广郁金。湿热内蕴: 肝胆结石,黄疸加柴胡、茵陈、焦山栀子、金钱草、虎杖、 海金沙、鸡金、郁金、大黄。肝肾两亏,肾精肝血不足, 耳呜,目眩,肋胀加淮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瘀血内 阻,肋胀痛如刺,持续不愈,舌边紫加桃仁、红花、郁金、 鳖甲、茜草、三棱。 2 病例介绍 张某某,女,工人,59岁。2008年初觉右肋区持续 胀痛,于五月份赴省级医院检查,CT、B超均提示“肝 内胆管多发性结石(5~6枚,最大一枚0.5cm)。中西 药治疗半年余未见好转。当年秋天到我处门诊,诊其 脉弦细无力,舌红,形瘦,自述右肋胀痛,连及肩背,口 苦,便干,腰酸。拟方:石见穿15g,石头兰15g,青石蚕 15g,炒白芍药15g,甘草8g,丹参10g,枸杞子lOg,生 地10g。菖蒲8g,制玉竹20g。10剂后自觉肋痛减轻, 守方继服40剂。于2009年3月再次赴省级医院复 查,肝内多发性胆管结石明显好转,CT、B超提示只存 一枚,大小约0.2cm。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临 床检测中B超、CT的广泛应用和人们生活中饮食结构 的改变,环境污染的严重,临床也为之多见。其表现多 为右上腹胀痛,常放射至右肩胛,严重者反复发热,出 现黄疸,由于肝内胆管密布,管内肌层薄,舒缩性小,结 石移动性甚小,也很难以手术治疗。较其它类型结石 更为复杂。肝内胆管结石与胆囊、胆道结石的形成大 都相似,原因多种,如七情内伤,寒温失调,多食甘肥, 咸制辛辣,虫积等造成肝失疏泄,脾运不全而致胆汁排 泄不畅,湿热内蕴不解,酿成结石。或肝内瘀血、凝血 与邪热互搏,煎熬津血日久而成。 其治疗方法大致有四个方面:①疏利肝胆:肝之疏 泄与胆汁之通降、脾胃之升降功能密切相关,只有肝气 条达,脾气升,胃气降则上下通畅,胆汁流畅,结石易于 下行。②清利湿热:湿热日久,熏蒸肝胆,使胆汁不循 常道,势必扰乱气血,蕴成结石。清利湿热疏通隧道, 使胆汁循经流畅,结石自行消散。③活血化瘀:肝内结 石之形成必致气滞血瘀,络脉受阻。从而隧道阻塞,结 石渐渐增大。只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使气血流畅, 才能去宛陈挫。④柔肝溶石: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滋水涵木系乙癸同源之理。精血互补,肝血充沛,肝气 自然条达,其疏泄之功顺畅,湿热不留。有如增液行舟 法,柔肝化石合剂也在此理论指导下。其中丹参、白 芍、杞子、玉竹、生地补肝肾,生精血而调血气,配丹参、 川楝子,养阴柔肝仿魏玉璜一贯煎之意。石头兰(兰 科植物)滋阴降火,清热利湿。青石蚕(又名水龙骨) 清热渗湿,祛风活血又解毒。两药均生于高山悬崖岩 石之上,吸附岩石中精华,受云雾之滋润,迎寒暑抵风 雨,生根发芽,繁茂生长。石见穿味苦辛平,蒋义《药 镜拾遗赋》云:“滚咽膈之疾,平翻胃之哕……穿肠穿 胃能攻坚三药同用其溶石之功显矣”! 一般讲,疏肝利胆,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三法对治 疗胆囊、胆道结石临床多应用,其效也显,但肝内结石 病程长,石难消,若上述三法或运用攻窜软坚之品日久 无效时,必耗津劫液,不但其石不除,反使肝阳上亢化 火、化风,或横逆脾胃,挫伤后天之母,而致变证丛生。 柔肝溶石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中医治法之深奥,滋阴柔 肝使肝脏精血充盈,仿增液行舟之意,使肝内结石在其 精血气化作用之下,处于裂变、动态之状,再在三石药 (即石见穿、石头兰、青石蚕)的作用之下,渐渐溶化消 散,随肝内胆汁排出。重点突出了以“以柔制刚”的功 能,也可以看出中医药这个宝库源渊流长。 (本文校对:沈if,收稿日期:2010—05—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