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案例教学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

案例教学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

来源:百家汽车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案例教学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

作者:闫芳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5期

【摘 要】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认识方面的偏差,弱化了案例教学法的功能和作用,这需要教师厘清思路,改变观念,完善案例教学方法,形成适合本土法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案例教学;问题;完善路径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法律不仅要掌握立法的原理和法律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法律规定解决实际问题。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对民事案件厘不清法律关系,刑事案件无法准确定性,法科学生怀揣理论却对案件茫然不知所踪。这反映出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成为法学教育中的一个短板。破解这一难题就需要改革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的引入被认为是传统法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原指讨论问题的方式,即从意见对立中寻求矛盾,在矛盾中寻找新的意见,在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真理的表述。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在法学教育中首次引入了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并在教学实践中推行案例教学法,其基本的操作方法是以教师选择的案例为教学平台,通过学生事先对法律事件的研读和分析,在特定的法律情景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法律实务的操作水平。案件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克服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缺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思维,强化了综合分析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但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运用也存在一些认识方面的偏差,弱化了案例教学法的功能和作用,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厘清思路,改变观念,逐步完善案例教学法,形成适合本土法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案例的教学模式,方法简单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运用流程是先讲授该门课程的理论部分,先行注入理论知识其后再引入案例进行启发式的辅助教学。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所进步,学生通过案例对理论知识有更全面的掌握,但这种模式方法简单、片面,易形成定式思维,缺乏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分析判断问题,大胆地解决问题,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相反采用案例一理论教学流程,更符合创设案例教学法之初衷。所谓案例一理论教学法,是由教师将案例介绍作为讲课的切人点,在讲某一个知识点时,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展示给学生,然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围绕这个案例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先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之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性讲解。这种模式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并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新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案培养开放型、应用型法学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不是举例说明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授课中的举例说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首先,主导地位不同。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学生研讨案例讲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教师预先确定的案例贯穿始终,案例在教学中起主导地位。案例的举例说明仅穿插于教师讲授的原理等知识点中,用来说明所讲解的内容的案例在教学中处于辅助地位。其次运用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案例的举例则完全是教师单方教学行为。再次,教学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案例的举例则仅是为了解释说明某一问题的一种方法,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三)案例教学适用对象不当

案例教学法不适用于低年级或新入大学的学生。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运用此种方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法律综合能力和法律实务的操作能力。但培养这些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应掌握一定的法学基础知识,对法律的理论框架有所了解。例如:新生在没有学习过《法学基础理论》之前,他们对“什么是法,法的功能、作用及法律关系”等等基础法理知识无从知晓,直接在新生中开展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例教学方法显然勉为其难。因此,案例教学法不能不看教学对象随意在新生中使用,应在拥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中推行。

二、案例教学模式之完善路径 (一)案例的积累

案例应当以真实案例为宜,真实的案例能够反映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的来源主要是各级人民的生效判决。收集此类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较早地掌握司法实务中最前沿、最有影响活动的司法实例。目前,最高人民要求各级人民将生效的判决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开,教师通过网络收集到典型案例。同时具备条件的法学院校可以借鉴国内外MBA教学的案例库建立方式,先从类型设计入手,根据案例与教学环节的联系,可分为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外思考案例;根据案例与讲授知识的联系可分为描述性案例、问题型案例和混合型案例;根据师生在教学中扮演角色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插入型案例、讨论型案例、模拟型案例。

(二)案例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案例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挑选案例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针对性与典型性。典型案例能反映出法律关系的形式与内容,而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的对应关系。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要有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则等。此外,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案例的内容还应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同时,法学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可以选择案例针对热点问题的探讨。

2.疑难性和价值性。选择的案例情节并不疑难复杂,但结论并不是显而易见,有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多元化的思考,全方位的研究。案例的价值性体现在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法律事务的操作的能力。

3.多样性和综合性。选取的案例既可以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重大案件,也可以是基层审判的小案例,可能考虑选择国内的案件,也也可以选择国外典型的案例。此外,所选案例还尽可能涉及到运用多个法学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学生通过反复推敲、再三斟酌、综合利用法学知识的案件,这样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案例的组织讨论

分析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重点环节。教师在布置案例后,应当留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形成5-7人的团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形成各组的观点。课堂讨论中,一方面教师要当好引导者,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问题的认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讨论的案例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把握抓住问题焦点开展辩论。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增进对问题的洞察力。这样学生有机会接触并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 (四)案例总结讲评

学生讨论结束后,针对案件本身的法律问题、所涉及的多种知识点以及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解决方案,教师应当予以点评。分析点评在案例教学法中是画龙点睛之笔,其作用在于学生明白是非,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解析案例的过程中,将案例所涉及的法学原理、法律条文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来掌握法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五)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程序。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课堂讨论的延续,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案例分析报告注重提高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这种通过撰写分析报告为学生写好毕业论文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在司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践中制作法律文书进行前期锻炼,传统的教学中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六)建立案例教学成绩考核制度。

案例教学课程考核与一般课程考核有一定差异,其考核内容针对学生掌握法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诸如即席表达能力、案例分析能力、不同见解的辩驳能力。传统的考试模式无法全面的检测出学生的上述能力。因此建立案例教学考核制度,有利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考量依据。教师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表现,如讨论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个体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所表述的观点是否有法律依据、法律思维分析能力等等综合测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完善案例教学法,学生通过案例寻找依据、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各种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复合性、应用型的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俊.论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改进[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10.

[2] 刘洋.案例教学在我国法学教育中的运行模式与调整[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 [3] 刘英泽.法律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培训, 2011,4.

作者简介:闫芳(1975.06- ),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方向:刑法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