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C.匀速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乘客向前倾,这是由于惯性所引起的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2.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推动,于是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 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 C.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D.这有可能,但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3.如图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象,下列关于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0~2 s内,A、B两人同向而行 B.0~2 s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C.在5 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 D.在5 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
4.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重10N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N的恒力F推着沿斜面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在推力F突然撤去的瞬间,物块受到的合力为( )
A.8N,方向沿斜面向下 B.5N,方向沿斜面向下 C.8N,方向沿斜面向上 D.3N,方向沿斜面向上
5.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受到10N的水平力作用2s,则( )
1
A.物体速度达到3m/s B.物体速度达到20m/s C.物体位移为10m D.物体位移为5m
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小球对竖直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
A.mgcosθ B.mgtanθ C.
D.
7.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受到与水平方向夹角θ的推力F的作用(θ≠0),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将F撤去,设此后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则( )
A.a=0 B.
C.
D.
8.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λ、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λ+
m1g B.λ+
(m1+m2)g
C.λ+m2g D.λ+•()
9.跳伞运动员以5m/s的速度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员比扣
2
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以空气阻力可忽略,g=10m/s)( ) A.2s B.s C.1s D.(2﹣)s
10.有三个共点力F1、F2、F3作用于某一点,其合力为零.已知F3=5N,现保持其余两力大小和方向不变,只将F3的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绕作用点转动90°,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变为( ) A.5N B.5N C.10N D.仍为零
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题有一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答错不给分,答不全给2分)
11.如图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点处固定一根轻杆a,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杆的下端有一个轻滑轮O.另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B点处,细线跨过滑轮O,下端系一个重为G的物体,BO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30°.系统保持静止,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线OB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等于G B.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C.a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等于G D.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等于G
12.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m/s D.5~6s内,物体速度逐渐减小
13.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s时间内分别经过P、Q两根电杆已知P,Q相距60m,车经过Q时的速率是15m/s,则( ) A.经过P时的速率为5m/s
2
B.车的加速度为1.5m/s C.P、Q两点间距为7.5m
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为9s
14.如图,在水平粗糙的桌面上,有两个长方体A、B,F是推力( )
A.A、B静止时,A、B间一定存在弹力 B.A、B静止时,A、B间一定不存在弹力
C.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A、B间一定存在弹力 D.A、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时,A、B间一定存在弹力
3
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5.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
(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C是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填“大”或“小”). 16.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做出了所持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 .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力F跟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 .
三、作图题(16分)
17.一个运动员用力F把一个质量为m的铅球向斜上方推出,若不计空气阻力,试画出铅球离开运动员之后斜向上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18.图中小推车靠着墙,请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小推车所受重力的两个分力:
4
19.把一个大小为5N的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4N,用作图法在下列方框内作出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N.
20.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作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四.解答题:
2
21.汽车从静止开始以1m/s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20s后作匀速运动,问: (1)汽车在第5s末的速度为多大? (2)汽车在前5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3)汽车在前40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2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60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倾角θ=30°山坡匀加速滑下,在
2
t=10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100m.(g取10m/s) (1)作出滑雪人的受力图; (2)求滑雪人的加速度; (3)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
23.(12分)(2012秋•北京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球质量为m,用两根轻绳BO、CO系好后,将绳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小球上加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的力F,使小球平衡时,两绳均伸直且夹角为60°.则力F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5
2015-2016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模考物理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C.匀速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乘客向前倾,这是由于惯性所引起的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考点: 惯性.
分析: 惯性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匀速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乘客向前倾,是由于惯性所引起的.
解答: 解:A、惯性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难以推动的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故B错误.
C、匀速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乘客下半身随车减速,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前的速度而向前倾倒,故C正确.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和受力作用时都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对惯性的理解能力.要注意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取决于物体质量大小.
2.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推动,于是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 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 C.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D.这有可能,但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考点: 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6
专题: 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
分析: 这个要从力的分解角度来解释,将重力分解为沿人字形架斜向下的两个力. 由于底角较小,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得A板的作用力明显大于重力.
解答: 解:开始小明是推不动衣橱的,说明小明的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站在人字形架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分别向左右两侧推墙壁和衣橱,如图;
小明的重力可以分解成沿A,B俩个方向的力,由于底角较小,所以A,B方向的力会很大. A对衣橱的力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力,而水平方向的力会远大于小明的重力,可能大于最大静摩擦力; 故选:C.
点评: 我们应该知道两个分力的合力可以远小于两个分力,也就是说用一个较小的力可以产生两个较大的分力.
3.如图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象,下列关于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0~2 s内,A、B两人同向而行 B.0~2 s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C.在5 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 D.在5 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x﹣t图象是位移﹣时间图象,其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在5s内,B走的路程比A走的路程多.在前5s内,A的位移大小为60m,B的位移大小为0.
解答: 解:A、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所以0~2s内A斜率为负,即速度为负方向的运动,B的斜率为正,即速度为正方向,所以两人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 B、根据斜率等于速度,斜率越大,速度越大,可知0~2sA的速度比B的速度小.故B错误. C、在前5s内,B正向运动60m,静止2s时间又负向运动30m,即B走的总路程为90m,A走的路程为60m,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少.故C错误.
D、在前5s内,A的位移大小为xA=60m﹣0=60m,B的位移大小为xB=30m﹣0=30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位移﹣时间图象的坐标表示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路程要根据运动情况分析求解.
7
4.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重10N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N的恒力F推着沿斜面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在推力F突然撤去的瞬间,物块受到的合力为( )
A.8N,方向沿斜面向下 B.5N,方向沿斜面向下 C.8N,方向沿斜面向上 D.3N,方向沿斜面向上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原来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突然撤去一个力后,分析其余力的变化情况,得到新的合力.
解答: 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于物体匀速上升,合力为零;
撤去退F后,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上滑,重力不变,支持力等于重力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也不变,滑动摩擦力也不变,原先三个力的合力与推力平衡,故三个力的合力为8N,沿斜面向下; 故选:A.
点评: 共点力平衡时,若撤去一个力,而其余力保持不变,则其余所有力的合力等于撤去的那个力,方向与撤去的力相反.
5.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受到10N的水平力作用2s,则( ) A.物体速度达到3m/s B.物体速度达到20m/s C.物体位移为10m D.物体位移为5m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先由牛顿第二定律算物体的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求物体的末速度和位移. 解答: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物体加速度为:
;
则2s末的速度为:
v2=at=2.5×2m/s=5m/s; 2s内的位移为:
;
故选:D.
8
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对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灵活运用.
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小球对竖直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
A.mgcosθ B.mgtanθ C.
D.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小球对竖直木板的压力大小.
解答: 解:对小于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由图利用几何关系可知:
小球受竖直木板的弹力为:T=mgtanθ;
则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竖直木板的压力大小为mgtanθ; 故选B
点评: 对于共点力平衡类的题目要注意做好受力分析,并能正确利用几何关系求解. 7.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受到与水平方向夹角θ的推力F的作用(θ≠0),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将F撤去,设此后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则( )
A.a=0 B.
C.
D.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 物块受到与水平方向夹角θ的推力F的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力平衡,对物体受力分析并列出方程,可以求出动摩擦因素μ.而撤去F后,物体仅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此时加速度的大小为μg,把μ带入就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匀速运动,列出方程: 水平方向:Fcosθ=μFN
竖直方向:FN=mg+Fsinθ
9
解得:μ=
当撤去力F时,物体仅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μg即: a=μg=
=
=
因为
所以a<
.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重点在于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并能根据运动情况列出方程,要能熟练运动数学知识解题.
8.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λ、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λ+
m1g B.λ+
(m1+m2)g
C.λ+m2g D.λ+•()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胡克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木块1受到重力、弹簧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而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伸长的长度,再求解两木块之间的距离.
解答: 解:对木块1研究.木块1受到重力、弹簧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根据平衡条件弹簧的弹力F=μm1g 又由胡克定律得到弹簧伸长的长度x==
m1g.
所以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S=L+x=L+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的综合应用,关键是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10
9.跳伞运动员以5m/s的速度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员比扣
2
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以空气阻力可忽略,g=10m/s)( ) A.2s B.s C.1s D.(2﹣)s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 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 扣子掉下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下的速度5m/s而做初速度为5m/s、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求出时间.
2
解答: 解:v0=5m/s,a=g=10m/s,h=10m 由h=v0t+ 10=5t+
得
解得t1=1s,t2=﹣2s(舍去) 运动员下落的时间为t3==
=2s
所以跳伞员此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t=t3﹣t1=1s 故选C
点评: 本题容易犯的错误是认为扣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得到h=
,得到t=
.
10.有三个共点力F1、F2、F3作用于某一点,其合力为零.已知F3=5N,现保持其余两力大小和方向不变,只将F3的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绕作用点转动90°,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变为( ) A.5N B.5N C.10N D.仍为零 考点: 力的合成.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三力的合力为零,则任意两力之和与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题意可知其他两力的合力大小及方向;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转动之后的合力.
解答: 解:如图所示,因F3=5N,故F1与F2的合力也为5N,方向与F3的方向相反; 转动F3后,F1与F2的合力不变,则可以合力与转后的F3合成,故合力为5; 故选A.
点评: 本题应明确若三力平衡,则任意两力之和与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题有一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答错不给分,答不全给2分)
11.如图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点处固定一根轻杆a,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杆的下端有一个轻滑轮O.另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B点处,细线跨过滑轮O,下端系一个重为G的物体,BO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30°.系统保持静止,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1
A.细线OB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等于G B.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C.a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等于G D.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等于G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先对重物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得拉力;再对滑轮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再得到a杆对滑轮的力.
解答: 解:A、对重物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拉力T,根据平衡条件,有T=mg,同一根绳子拉力处处相等,故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也等于G,故A正确;
B、D、对滑轮受力分析,受到绳子的压力(等于两边绳子拉力的合力),以及杆的弹力(向右上方的支持力),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结合几何关系,有 F=T=G
故B错误,D正确;
C、由于滑轮处于平衡状态,故a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零,故C错误; 故选:AD.
点评: 本题关键是先后对重物和滑轮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求解.
12.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m/s D.5~6s内,物体速度逐渐减小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2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1)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 (2)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解答: 解:A、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此时位移为:x=×10m/s×(2+5)=35m,故A错误;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S=×10m/s×(2+5)+×10m/s×1s=40m,故B正确; C、在0~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5m/s,故C错误;
D、5~6s内,物体速度沿负方向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及做功正负的判断,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要注意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属于基础题.
13.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s时间内分别经过P、Q两根电杆已知P,Q相距60m,车经过Q时的速率是15m/s,则( ) A.经过P时的速率为5m/s
2
B.车的加速度为1.5m/s C.P、Q两点间距为7.5m
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为9s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代入数据求解P点的
速度.
(2)因为已经求出了P点的速度,则可以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以求解加速度. (3)根据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公式求解OP之间的距离. (4)根据速度公式求解OQ之间的运动时间.
解答: 解: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所以有
则vP=5m/s 故A正确.
B、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1.5m/s
2
13
故B错误.
C、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有
=
故C正确.
D、根据速度公式有vQ=at
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基本公式,要记住公式并理解各个量的含义,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
14.如图,在水平粗糙的桌面上,有两个长方体A、B,F是推力( )
A.A、B静止时,A、B间一定存在弹力 B.A、B静止时,A、B间一定不存在弹力
C.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A、B间一定存在弹力 D.A、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时,A、B间一定存在弹力 考点: 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 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 先分析A、B静止时的情况:根据F与A的最大静摩擦力关系,判断A、B间有无弹力;
再分析两者一起匀速运动的情况: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判断A、B间有无弹力; 最后研究两者一起向右加速的情况:对B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即可.
解答: 解:A、B、当A、B静止时,若F小于A的最大静摩擦力,A、B间不存在弹力,若F大于A的最大静摩擦力,则A、B间存在弹力.故AB错误.
C、当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对B:水平方向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A对B一定有向右的弹力.故C正确.
D、当A、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时,对B:具有向右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合力方向向右,而B物体水平方向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则A对B一定有向右的弹力.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研究对象的选择,再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5.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
14
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
(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C是 0.16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 0.40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小 (填“大”或“小”).
考点: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 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记数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2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式△x=aT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3)明确周期和频率的关系,正确判断误差产生原因. 解答: 解:(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2)由刻度尺的示数可知:xAB=1.00cm,xBC=1.40cm,xCD=1.80cm,xDE=2.20cm,xEF=2.60cm,
2
因此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x=0.40cm,代入公式△x=aT可得:
(3)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为51Hz,那么实际周期小于0.02s,根据运动学公
2
式△x=at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的.
故答案为:0.16,0.40,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6.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做出了所持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 10cm .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000N/m .
(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力F跟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 F=1000L﹣100 .
15
考点: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专题: 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弹簧总长度L(cm)与所挂物体重力G(N)之间符合一次函数关系,根据胡克定律写出F与L的方程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 解:(1)根据平衡条件所持钩码的重力G等于弹簧的拉力.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k(l﹣l0),由此可知横轴截距为l0,故由图象可知l0=10cm.
当所持钩码的重力G为0时,弹簧的拉力也为0,此时弹簧长度即为原长,所以弹簧的原长为10cm
(2)根据F=k(l﹣l0)可知,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劲度系数大小, 由图象求出.劲度系数为k=1000N/m.
(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力F跟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F=1000L﹣100 故答案为:10cm,1000N/m,F=1000L﹣100 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结合图象考查了胡克定律的基础知识,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好题. 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问题时,一定要特别区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的伸长”的不同.
三、作图题(16分)
17.一个运动员用力F把一个质量为m的铅球向斜上方推出,若不计空气阻力,试画出铅球离开运动员之后斜向上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考点: 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 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判断飞行中的铅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就看铅球和哪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而产生力.
解答: 解:当铅球被掷出以后,铅球离开人手,铅球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消失,即手的推力消失;
铅球在飞行过程中,始终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即受到重力,如图所示:
答:如图所示.
16
点评: 本题关键是记住抛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基础题目.
18.图中小推车靠着墙,请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小推车所受重力的两个分力:
考点: 力的分解.
专题: 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
分析: 首先根据小推车所受重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再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重力的两个分力示意图. 解答: 解:小推车所受的重力使小推车坚持压斜面和墙壁,两个分力的方向分别与斜面和墙壁垂直,以重力G为对角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重力的两个分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答:小推车所受重力的两个分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是力的分解问题,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时,关键要确定力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19.把一个大小为5N的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4N,用作图法在下列方框内作出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3 N.
考点: 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专题: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
分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图示法,即可求得分力的大小.
解答: 解:首先取一个标度,如用1cm的线段代表1N的力, 根据题意,F大小为5N的力就用5cm长的线段来代替,F2一个分力大小为4N的力,就用4cm长的线段来代替,
由三角形定则可知,分力与合力必定要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
17
如图所示.
量出F1的长度3cm,根据所选的标度,可以计算出F1的大小3N. 故答案为:3.
点评: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可能大于分力的大小也可能小于分力的大小,这是矢量运算的特点.
20.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作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考点: 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 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 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受到重力和绳的拉力.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如有弹力,小球将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和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弹力垂直于斜面向上,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小球将向左上方运动,与题设条件矛盾. 解答: 解:小球受重力和拉力,二力平衡,如图所示:
答: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采用假设法分析斜面的弹力是否存在,这是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常用的方法.
四.解答题:
2
21.汽车从静止开始以1m/s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20s后作匀速运动,问: (1)汽车在第5s末的速度为多大? (2)汽车在前5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3)汽车在前40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1)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5s后速度由v=v0+at1求解. (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解汽车在前5s内通过的位移.
18
(3)先根据位移公式求解出前40s内的位移,即可由位移与时间之比求解出平均速度. 解答: 解:(1)汽车在第5s末的速度为v=at1=1×5m/s=5m/s. (2)汽车在前5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汽车在前40s内的位移为:x2=
=+(at2)t3=
m=12.5m.
1×20m+(1×20)×20m=600m
2
平均速度为 ==m/s=150m/s
答:
(1)汽车在第5s末的速度为5m/s;
(2)汽车在前5s内通过的位移为12.5m; (3)汽车在前4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0m/s. 点评: 本题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灵活选择运动学公式解题,关键要掌握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
2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60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倾角θ=30°山坡匀加速滑下,在
2
t=10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100m.(g取10m/s) (1)作出滑雪人的受力图; (2)求滑雪人的加速度; (3)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 明确人的运动性质,根据已知的物理量运用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把重力在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正交分解,根据人的运动状态,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等式解决问题. 解答: 解:(1)滑雪人受力如图:
(2)由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x=v0t+at,
2
a==m/s=1.6m/s.
22
(3)把重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合=mgsin30°﹣f=ma,
19
得出:f=mgsin30°﹣ma=300N﹣60×1.6N=204N 答:(1)受力图如上图.
2
(2)滑雪人的加速度为1.6m/s. (3)滑雪人受到的阻力为204N.
点评: 本题考查基本的受力分析问题和把运动学与牛顿第二定律结合问题.这也是我们做好较难题的基础. 23.(12分)(2012秋•北京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球质量为m,用两根轻绳BO、CO系好后,将绳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小球上加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的力F,使小球平衡时,两绳均伸直且夹角为60°.则力F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当力F最小时,OC绳松驰,张力为零;当力F最大时,OB绳松驰,张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分别求出力F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再求出力F的范围.
解答: 解:当力F最小时,OC绳松驰,张力为零,此时小球受到三个力作用.设绳C0的拉力为T1,则由平衡条件得
mg=Tsin60°+F1sin60° ① Tcos60°=F1cos60° ② 由②得T=F,代入①解得,F1=
当力F最大时,OB绳松驰,张力为零,此时小球受到三个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 F2=
=
≤F≤≤F≤
.
所以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答: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
点评: 本题是物体平衡中极值问题,也可以根据正交分解法,得到F与两个绳子拉力的关系式再求解范围.
20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