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一支笔教学设计

第一支笔教学设计

来源:百家汽车网


《第一支笔》备课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二、新授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一支笔

儿子 母亲

穷 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第一支笔》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少年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作者从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描写入手,回忆了二十多年前作者和母亲为买这支钢笔而冒雨拉货挣钱的前后过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身同感受,读来令人心酸。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说教法学法: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生字词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难理解的地方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引导讲解。 说教具:

为了更直观,更形象的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二、新授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

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一支笔

儿子 母亲

穷 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点课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重难点设计合理】 教具:课件【直观 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自然】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二、新授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

要讲了什么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文章脉络的整体把握】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清晰 , 主题明确,一目了然】

第一支笔

儿子 母亲

穷 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改课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二、新授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必强调精确,意思大概对就行)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一支笔

儿子 母亲

穷 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教后反思

今天是学校“七课一反思”的教学活动。在讲完这节课后,有些感触,谈谈反思,以便以后收获更多。

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课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第一支笔的来历以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学习时学生表现不错,证明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课文篇幅较长,以自读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我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这幅图与课文的第一支笔之间会有什么联系时,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自己的联想,并能用语言表达,学生的表现还是可以的。我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能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并能试着画出情节曲线。

二、时间调配有些不妥

前面的内容讲解比较顺利,当到理解课文中的那句话时,老师的引导太深,导致学生对此句的理解很吃力。我想这就是老师的调空能力了,应该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己解决,能理解出大概括意思方可,我在这方面还需加强。在预设的时候还要考虑全面。这也是对我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在此次活动中又一次提升了自己,以后还要踏踏实实的去做。

《第一支笔》

“七课一反思”资料

东坝小学

张红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