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常州传统童谣特点及民俗文化初探

常州传统童谣特点及民俗文化初探

来源:百家汽车网
学教育踟4舯 常州传统童谣特点及民俗文化初探 口张恰陈晓 内容摘要:童谣历史悠久,但其因为缺乏书面资料记载且多为儿童传诵所以长期不受重视 常州童谣因其 为方言诵读,别有趣味。另外其在内容上想象丰富,形式上句式繁多,颇有特点,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也 值得认真研究。 关键词:童谣常州方言 民俗文化 一.常州传统童谣产生的土壤 河底;河勒唱戏,岸上看戏;长-『看 常州自古富庶繁华。古人形容 戏,矮子吃屁 ”光从里面的意象看 常州“上通京口,下引姑苏,襟江带 就让人眼花缭乱,觉得纷乱复杂,而 湖,形胜甲于东南”,因区位优越漕 实际上它也没有任何关联性,仿佛 运兴盛,商业繁华,故被称为“i吴 是随手拈来,兴之所至,符合儿童思 襟带之帮,百越舟车之会”。宋朝时 考的无逻辑性。 常州等太湖地区稻米产鼍・直稳居 其次,常州童谣【十】所包涵的“屎 全国之首,百姓富足,衣食无忧,无 尿屁”意象尤为多见 如《扭摩扭 》 怪乎陆游在《常州奔牛闸记》中要说 “扭摩扭摩,百病消磨,饭饭多吃,屎 Ⅲ“苏常熟,天下足”的名谚了。同 屎多屙,射水滴落落,放屁敲镗锣, 时,常州也是个重视文教的传统历 稀屎棒头大。”再如《放屁歌》“一粒 史文化名城,“常州学派”、“毗陵诗 芝麻才开头,嗲人放屁嗡咚臭。臭来 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盂 臭气还是他,他来他气还是他。拿把 河医派”等成为一时瞩目。近代以 剪刀剐洞宫,剐出血来拔他吃。”这 来,常州更是成为民族工商业的发 些童谣或足赤裸裸地表达出嫌恶之 祥地,经济发达。经济的发展伴随着 情,或是于此之中蕴含着对孩童的 崇文重教的风气使得常州的童谣也 期许,希望I:1家的孩子身体健康,无 额外地多产,其也充分体现出了具 灾无病。这三个意象虽然俗不可耐, 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但它们都来自孩童自身,足孩童了 二.常州传统童谣的特点 解自己的第一扇门,同时大俗之物 童谣研究向来较少,虽然无人 往往更能引人发笑,是长辈和晚辈 问津,但是其历史悠久、朗朗上口等 交流感情的好方法。 特点而散发出的魅力却是掩盖不了 再者,常州传统童谣里面还有 的。周作人先生曾在《童谣研究手 很多对弱势群体的取笑。如《亮嬷 稿》中收录了常州的六首童谣,可见 嬷》“亮嬷嬷,星星出。婆婆烧饭公公 常州童谣特点比较明显。 吃。公公吃着一粒沙,打得婆婆扁脂 (一)内容七 渣。”这一首表现了父权社会下女性 同全国其他地方的童谣类似, 的柔弱,女性被男性殴打很普遍,用 常州的传统童谣也是以反映社会习 这样戏谑的方式表现出来,孩童不 俗和儿童生活为主。但是在反映儿 一定能体会,一笑置之但能深深映 童生活方面,常州童谣的想象力往 人脑海,老人念来却别有一番心酸。 往尤为丰富,天马行空,如这首《东 再如这首《麻皮麻》“麻皮麻,偷琵 头牛来咧》“东头牛来咧,西头马来 琶,琵琶树上有条虫,吓得麻皮不敢 咧,隔壁张家大姐回来咧。戴格嗲 爬。”很明显带有对麻子脸的嘲讽和 花?戴格草花。牛螃踏煞老鸦。老鸦 歧视。《满天月亮一颗星》“关关夜饭 告状,告到和尚;和尚念经,念着观 吃大门。忽听门外人咬狗,拿起狗来 音;观音射箭,射着河蚬;河蚬唱歌, 笃砖头,反拨砖头咬一口。”这首童 唱着大哥;大哥挑水,挑着小猪;小 谣十分特别,它运用了颠倒的手法, 猪扒灰,扒到乌龟;乌龟放屁,弹穿 人咬狗、狗打砖头、砖头咬人,正话 反说,而这一首“亮月臼堂堂,贼来 偷酱缸。囊格看见格,瞎子看见格。 囊格听见格,聋 F听见格。囊格喊Ⅲ 来格,哑巴喊出来格。囊格追上格, 拐脚追L格。囊格捉住格,瘸手捉住 格。”就更加容易看}f|其讽刺和嘲弄 的意味 。这些是农村生活非常常 见的景象,从【}J也可以看ff{农民行 非邛么淳朴善良,每个时代的人生 活环境不同,人性却足卡}{同的. .(二)形式上 常州传统童谣最大的特点就是 采用常州方 编写和传诵。常州方 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 普 通话完全不同,常州名人赵元任先 生所著《现代吴语的研究》指出,常 州话分为“街谈”和“绅谈”,童谣的 传诵都是街淡,EI]f ̄i F层群众的口 语写成。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常州童 谣虽然写成书面材料时看不出其在 语舂‘上的特点,但足若用方言来诵 读就会发现它每一首都是押韵的, 别有一番风味。另外常州话作为古 方言其中没有翘 音,所以如“三” 和“山”这样的字在常州话里足同爵 的。 常州传统童谣在形式上主要可 分为问答式、数字式和连环式, 外 有很多 句可将它们 弛分为 j 七句式。 1.问答式 你姓嗲 张家大姐家来送盅筷。你姓嗲? 偶姓王;嗲个王?草头王;嗲个草?青 草;嗲个青?碧绿青;嗲个碧?毛笔; 嗲个毛?三毛;嗲个三?高山;嗲个 高?年糕;嗲个年?1977年 2.数字式 2.1从小到大 2.1.1、 一拍胸 一拍胸,二打掌,三手心,四手背,五 盅酒,六双筷,七托盘,八兰花,九炒 菜, 十个爪,灯龙筅箸龙 2.1.2、稀奇歌 1稀奇,杨柳树一k结 荠;2稀 奇,烟筒管里钓旁皮;3稀奇,三岁娃 娃担身机;4稀奇,寺姑婆J|{女婿;5 稀奇,5个和尚睡在摇篮里;6稀奇, 六月里烧火冻死在灶窝里;7稀奇, 七着缸放在袋袋里;8稀奇,八仙桌 放在景罐里;9稀奇,九节 车开到 阴沟里;1O稀奇,猫和老鼠隹狗戏。 2.2反复 2.2.1、今朝礼拜三,t去买阳 伞,落脱三角三,打只电话三零三, 回去做瘪三。 2.2.2、从前有个老伯 .年纪八 十八。早浪头八点钟起来,瘫八路电 车,跑到八仙桥。买勒八磷八宝饭, 一共用脱八块八角八。 2.1.3、赖学呸,钓乌龟.钓到一 个驮乌龟,称称看,三斤半 烧烧看, 三驮锅,切切看。三肚皮。呕呕看, 三毛康。 3.i三七句式 3.1落雨喽.打烊喽, 八腊子 开会喽。 3.2冬瓜皮,西瓜皮,-、姑娘赤 膊老面皮。 三.常州传统方言童谣中的民 俗文化 常州人从小都是听外婆外公、 爷爷奶奶念童谣长大的,ⅡⅡ:“一望 一个漏空,叫我~一声舅公”“一歇 哭一歇笑,比利巴辣吹泡泡。”“大 欺小,现眼宝,养了儿子大卵泡。” “搀郎郎,等弟弟,掉落阿哥搀弟 弟。”等等。这些童谣一部分表现了 儿童生活,另一部分则反应了一地 的民俗文化,可以说起到厂儿童启 蒙的作用,同时也是成人们对自己 生活的真实描摹。 (一)节日习俗 儿童对许多节日能有系统了解 的来源之一就是童谣。女Jj《观灯》 “张姑娘,李嫂嫂,荷叶底下走三桥。 走格嗲格桥?甘棠桥,对鼓楼,鼓楼 底下庙巷口。喏喏喏,嗲来咧?灯来 咧。嗲灯?一团和气灯,二龙戏珠 灯,三元及第灯,四子门抢灯,五子 夺魁灯,六六福寿灯,七】0灯,八马 灯,九个仙人来捧灯,十全大富灯, 阿末还有一一条老龙灯。长——灯, 短——灯,灯盏明,说弗尽,看看娘 散散心。” 这首童谣表现了jE月十‘五元宵 节看花灯的盛况。三座老桥正是常 州三桥,可见旧时常州闹元宵时要 穿_三桥而过,观灯也很有些讲究,但 是现在三桥都只闻其名而不见其 身。传统童谣为我们记录了这些老 习俗,让年轻…辈能对自已的文化 有所了解。 (二)宗教习俗 自春秋时期(前547年)季札(季 子)封邑延陵,常州就开始了长达 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 历史。虽然在古代地处偏远,但是常 州崇文重教,且顺江而下是交通枢 纽,所以常州受儒释道传统文化影 响甚大。佛教寺庙在常州颇为多见, 其中以唐永徽年间建造的天宁寺最 富盛名,乾隆曾三下江南来拈香。但 到近代,封建统治土崩瓦解,人们的 传统观念也似乎受到了一・定的冲 击。如这首“山浪有只庙,庙里有只 缸,缸里有个小和尚,嗯呀嗯呀要吃 绿豆汤。”再如“一歇哭,一歇笑,两 只眼睛开大炮。一开开到城隍庙,城 隍老爷开口笑。”更有甚者“正月 正,灯笼马灯闹盈盈。二月二,葫芦 茄nf齐下地。三月三,荠菜花开穿件 单布衫。四月四,新蚕豆子初上市。 五月五,挂格鸭子袋过端午。六月 六,猫狗宗牲洗把浴。七月七,买 格西瓜切呀切。八月八,八个喇痢爬 宝塔。手一塌。脚一滑。八个喇痢全 掼煞。”最后一首中“八个喇嘛全摔 死”颇有些对传统宗教观解构的意 味。这些童谣说到底还是农村人所 编,一来他们的宗教观念也不深厚, 二来对此的理解也不够,但是八月 八观塔等习俗还是在这其中体现无 疑。 另外这首《一螺巧》“一螺巧,二 螺笨,j三螺掮棒头,四螺全弗识,五 螺富,六螺穷,七螺挑粪桶,八螺做 长工,九螺骑白马,十螺坐官船。” 讲的是手相问题。手相来源于《易 经》,它是儒教经典,长辈们往往抱 着孩子细数孩子手上的螺来为他们 预测前程,大家对此的态度以半信 半疑居多。但从中可以看出宗教习 : 幺 宣 俗对百姓的影响。 (i)劳动生产习俗 旧时常州一直是以精耕细作的 小农经济为主,…于地理位嚣优越, 故产量颇为 观。 此反映劳动生 产习俗的童谣足最多的。如《牵砻汰 砻》“牵砻汰砻,筛筛簸簸。筛着细 细,l1]:-个呱呱,呱呱养一个呱呱 子,羊狗塘勒煮煮,马桶盖上切切, 一切四、r,老大一、r,老二一、r,老 置一丫,还剩一丫,园勒老三格枕头 边,老三夜里出来撒场尿,偷偷摸摸 吃落着。”“牵砻汰砻”,是一种农 活,似类牵磨,长辈模仿干活时的动 作,拉着小孩的手臂前后动,以增加 孩童兴味,其中老j偷吃的场景,则 极富孩童天性,生动有趣。再如这首 《打麦》“打麦打到正月半,龙灯马灯 真好看。打麦打到二月:二,葫芦茄子 齐下地。打麦打到三月三,夏菜花开 穿件单布衫。打麦打到四月四,一个 铜钱四个字。打麦打到五月五,买个 猪头过端午。打麦- ̄]-N六月六,猫狗 众牲洗冷浴。打麦打到七月匕,买个 西瓜登勒桥上切呀切。打麦打到八 月八,八个瘌痢爬宝塔,手一滑,脚 ・塌,八个瘌痢齐掼煞。打麦扣 到九 月九,九根头发绕瘪鬏。打麦打到十 月十,十子街上讨饭吃。前门讨弗 着,后门讨着一个冷糊子,一头屙屎 一头吃,半个漏勒茅坑勒,害着叫化 子气煞着。”这首童谣借打麦之名实 则却是将一一年到头的重要生产活动 和习俗传统都粗略地讲了一遍,从 中我们可以看到气候时令对百姓生 活的影响,这也是农民对日常生活 的总结和概括。 传统童谣中蕴含着先辈们的生 活经验及处世智慧,蕴含着f¥ff]对 我们的期许和盼望。从中我们不仪 能看到他们的生活场景,看到那些 已经被现代文明所掩盖_r的传统文 化,同时还能感受到那浅显但又精 微的语言所带来的魅力。常州童谣 只是童谣大家庭中的一员,希望其 他各地的童谣也能受到人们的重 视,焕发起新时期对儿童的教育作 用和游戏作用,别让这些传统文化 的精髓流失殆尽。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