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1章 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1章 材料的基本性质

来源:百家汽车网
第1章 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 一、材料的组成 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是指构成材料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种类及数量。 ----------金属材料常以各无机非金属材料常

化以

学元素含量表各氧化物含量表

示 示

-----有机材料常以各化合物的含量表示 矿物组成:

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的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组成是指构成材料的矿物的种类和数量,它是决定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物理、力学等性质的重要因素。

相组成:材料中结构相近、性质相同的均匀部分。 二、材料的结构与构造

宏观结构 亚微观结构(显微或细观结构) 微观结构 1、宏观结构(构造)

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分辨的粗大组织。其尺寸在10-3m级以上。 材料的宏观结构及其相应的主要特征

按孔隙特征分

致密结构 多孔结构 微孔结构

按孔径分

粗大孔隙结构 细小孔隙结构 极微细孔隙结构 按构成形态分

聚集结构 纤维结构 层状结构 散粒结构 2、亚微观结构(显微或细观结构)

指用光学显微镜所看到的结构。其尺寸范围在10-3~10-6m。

该结构主要研究材料内部的晶粒、颗粒等的大小和形态、晶界或界面,孔隙与微裂纹的大小和分布。

3、微 观 结 构

指通过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来研究的原子级或分子级结构。尺寸范围在

1

10-6-10-10m。

微 观 结 构 晶体 微观材料 原子、离子或分子按一 定规律排列 非晶体 原子、离子或分子以共价键、离子键或分子键结合,但为无序排列(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胶体 1溶胶结构 2凝胶结构:干凝胶 材料的构造:材料结构单元的搭配与组合 第二节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一、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材料的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m  V (kg/m3)

式中:—— 密度

m—— 材料的质量,kg。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m3。 测定方法:李氏瓶法、排水法、几何法。 表 观 密 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m0V

0常见材料 主要特征 金刚石、石英、石膏、有固定的几何外形和石灰岩、钢、铁及部熔点,部分晶体的硬分有机化合物。 度、强度较高 玻璃、粒化高炉矿渣、无固定的几何外形和火山灰、粉煤灰 熔点,强度、化学稳 定性、导热性较差 式中:

。— 表观密度,kg/m3。

m—材料的质量,kg。

V。—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m3。 视 密 度

散粒材料包括封闭孔在内的单位体积的重量。

/Vm/

式中:

`—— 表观密度,kg/m3。

m—— 材料的质量,kg。

v`——包括封闭孔在内的体积,m3。 堆 积 密 度

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  0  Vm (kg/m3) 式中:

。`—堆积密度

/0 m—材料的质量,kg。

2

v。`—材料在堆积状态下的体积,m3。

二、密实度、孔隙率

 1、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D = v/v。100% = 。/  100%

 2、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P =( v。- v)/v。100% = (1- 。/ ) 100% 关系: D + P = 1 三、填充率、空隙率

 1、填充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D` = v。/v。`100%

= 。`/ 。 100%

 2、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颗粒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P` =( v。`- v。)/v。`100% = (1- 。`/ 。) 100% 关系: D` +P` = 1 四、与水有关的性质 1、亲水性和憎水性

a、亲水性材料 b、憎水性材料   90 º 亲水性  > 90 º 憎水性

 = 0 º 完全润湿  =18 0 º 完全不润

 产生的原因:是由水分子和固体材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引起的。

a、当水分子的内聚力 < 水分子与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时,材料表现为亲水性。 b、当水分子的内聚力 > 水分子与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时,材料表现为憎水性。 2、吸水性和吸湿性

⑴吸水性: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

含水率:材料中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质量之比。 质量吸水率:材料在水中吸水达到饱和时的含水率。

体积吸水率:材料吸水达到饱和时,吸入水的体积占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百分率。 ⑵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平衡含水率:材料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

3、材料的耐水性

是指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用软化系数K表示。

材料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K=———————————————— 材料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通常,K=0-1,当K>0.80时,为耐水性材料;

受水浸泡或处于潮湿环境的建筑物,则必须选用K>0.85的材料建造.

3

4、材料的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用渗透系数表示: 式中

Qd K —渗透系数,cm/h; A —透水面积,cm2;

K = —— Q —透水量,cm3; t—时间,h; AtH d —试件厚度,cm; H —静水压力水头,cm。

对混凝土和砂浆,常用抗渗等级来表示: S = 10H - 1 式中:S — 抗渗等级;

H — 试件开始渗水时的水压力。

5、材料的抗冻性

指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反复冻融而不破坏的能力,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 。用冻融循环次数表示.

(1)试件在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冻融循环后,强度降低不超过规定数值,也无明显损坏和剥落,则此冻融循环次数即为抗冻标号。 有些建筑材料,如砼常用抗冻等级(记为Fn)表示。

 (2)冻融循环次数越多,抗冻标号越高,则材料抗冻性越好。

 (3)材料抗冻等级的选择是根据结构物的种类,使用条件及气候条件来决定的,烧结普通砖、陶瓷面砖、轻砼等墙体材料,一般要求F15或F25  用在道路和桥梁的砼应为F50、F100或F200  水工砼要求F500~~F1000

(六)材料的导热性:指建筑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导热性。

当材料两面存在温差时,热量从材料的一面通过材料传导到材料的另一面的性质。用导热系数表示。

 (1)以导热率或导热系数λ表示。

 (2)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面积为1平方米,厚度为1m的单层材料,当两侧温

差为1k时,经1s所传递的热量。

 (3)导热系数愈小,材料的绝热性能愈好

 (4)无机材料必有机材料的λ大(金属材料的比非金属材料的λ大)  (5)密闭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为0.023,一般材料的孔隙率大,λ小。  细小而封闭的孔,孔隙率大,λ小。

 粗大、开口且连通的孔隙,容易形成对流传热,导致λ大。

第三节 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理论强度

4

 材料的理论抗压强度可表示为: E ft = —  d 式中:

ft--理论抗压强度;E--纵向弹性模量;  --单位表面能; d--原子间的 二、材料的强度

 强度:指材料受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

抗剪强度。  影响因素:

1、内因。指组成、结构的影响。

2、外因。包括试件尺寸和形状、加荷速度、环境温湿度等因素。

三、弹性和塑性

 1、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

质。这种完全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或瞬时变形)。

 2、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如果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

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这种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 四、脆性和韧性

 1、脆性: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材料突然破坏,而破坏时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

性质。

 2、韧性(冲击韧性):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

也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指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其自身环境因素长期破坏作用,保持其原有的性能而不变质、不破坏的能力。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