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8卷第3期 2006年8月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de Teachers College(Natura!Sc ienee) V0IJ 18 No.3 Aug.2006 新课标下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胡梅清 (霞浦县第七中学,福建霞浦3:52100) 摘要:论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解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 注重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而且要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通过对教育方向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 理论分析,提出在教育过程中需改进教育方法和措施,以适合学生的素质发展. 关键词:素质;能力;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G 633.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l(K)4—2911(2006)03・一0334—03 素质教育的提出,在我国已有近1O年的历史,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 的必然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素质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的任务,是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优化学校的 心理社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服务;为防治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 问题,缩小其生理和心理的差异,促进其身 亡、健康发展服务. 1心理健康的培养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 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 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 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学校要使学生通过实施必要 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1.1集体主义教育 在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在上课之 前,教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不许用脚踢、不能乱扔等,发现有不爱护 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 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 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 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 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1.2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 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 苦、认真.学生做1min仰卧起坐时,当学生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让坚持做下去,让他们在练习中养成吃 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在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 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 收稿日期:2006—06—10 作者简介:胡梅清(1972一),女,中学2级教师,福建霞浦人,现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及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胡梅清:新课标下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335・ - ——_—————~———————— _—————————————… ~一——— ——~…—~———————————~ 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毅力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勇于克服困 难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得到. 1.3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坷.当代中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其心理更 加脆弱,承受能力更弱.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体育合格项目时, 把体育不合格不能参加高考的厉害关系告诉一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 后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补测时能顺利通过,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1.4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能 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 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生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 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总之,体育教学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 充,作用于教育对象的过程.由于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 提高学生盼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学校在体 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2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有效地应付和顺应社会生活环境,使个体内部以及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保持平 衡与协调的一种状态.社会适应有两种方式,一是个体通过凋整自己的态度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合外 部环境的要求,这属于生存适应;二是尽最大可能去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发展的需要. 2.1社会规范的培养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例增高,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常常剥夺了学生课余娱乐时间.中学生形 成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失去了与周围同年龄人一起交往的小天地.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孤僻、任性, 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由于失去了正常的社会交往,他们无法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给社会 知识、社会行为规范等的掌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游戏教学,融竞赛与娱 乐于一体,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应用游戏教学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上课时兴致 勃勃,情趣俨然.在这良好环境气氛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其社会交往.学生 们也为了使得游戏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而自觉地遵守游戏的规则,尽量使自己的行为控制在规则和规范 之中,从而养成他们遵守规则的习惯,养成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对社会约束力的理解. 2.2培养社会角色 角色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职责、义务以及权利的理解.具有一定情景的体育活 动,使学生总是处于一定角色中,随着教学形式的改变,学生不断处于角色的变换中,这就为学生的角色 学习,提供了众多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课堂的内容、学生的个性特征,来组织、安排学生在队 列、游戏、教学比赛中的位子,分配不同的任务.在一场教学比赛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平时不大言语、胆 小怕事的学生担任场外教练或场内裁判.并在开始之前,教师用简单的言词明确学生所处位置的职责, 使得这些学生在教师赋予的权利之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期望的符合特定角色的行为,加速学 生对角色职责、义务的理解,从而加速其角色职责内化过程,获得角色的学习.随机的组合,也可以培养 学生学会与各种个性的人相处、交往,学会如何尊重对方,寻求对方的承认,学会随着合作伙伴、环境的 改变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变换自己的角色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36・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8月 2.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 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 趣和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仰 卧起坐等,让同学们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还应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 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如何战胜对手.在体育教材中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一项比赛,课堂中,为增 加比赛的激烈性和竞争性,教师可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术等方面的差异,采取“让距赛”、“让分赛”等 方法,使比赛在“人为公平”的基础上进行,使一些从未尝到过成功的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 敢打敢拼的竞争意识。 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在比赛中失败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尽了全力,但仍然失败 的学生,要有重点的进行个别教育,首先要对他们的努力加以肯定,鼓其斗志,然后引导他们作自我总 结,明白“别人为什么能胜”,“我为什么会败”,从中取长补短,以求更大的进步. 2.4协作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际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 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体育课堂教学采用的一般都是小组合作或是小团体合作,而合作学习活动必然表现出“协力”学习 的性质.让学生在这种“协力合作”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合作的兴趣.体育本身就是竞 争,为小团体而奋斗,学生之间会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没有了埋怨和责怪,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好胜 心和集体荣誉感,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了解和友谊.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 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教育学生要敢于竞争、善于合作,使竞争与合作并进, 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球赛是如此,以后走上社会、走向_丁作岗位后,更应该明白朋友之间、同事之 间只有真诚的合作、良好的协作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 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全面成才.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 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学好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心理健 康的培养,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 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许芳.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及路径[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39—42 [3]郑姚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4) 111—113. [4]莫美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造就新世纪体育人才[J].体育科技,2003(41):85—87.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society—adapting ability under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HU Mei——qing (Xiapu No.7 Middle School,Xiapu Fujian 355100,China) Key words: character;ability;mental health;to adapt to th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