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9卷第4期 2008年4月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ONGHUA TEACHERS COI LEGE Vo1.29№4 Apr.2008 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理论探析 江摘奔,袁静 (湖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北黄石435002) 要: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 以及武术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因此,笔者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的原则与创新方法进行了论述,以拓宽武术动作创新的思路. 为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理论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08)04—0048—03 收稿日期:2007—12—10 作者简介:江奔(1983一),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教师. 竞技武术作为一项充满活力的运动项目,已经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为竞技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 竞技武术套路,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特 别是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武术以特殊 比赛项目的身份首次进人奥运会,这也使竞技武术 套路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来自于现代 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挑战在于如何使竞技武术套路 在世界体坛上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使其更加绚丽 多姿.只有不断推陈出新,适应世界体育发展的要 为技术指导,并且要符合比赛要求及运动员的身体 素质条件.如果所设计的创新动作不能反映武术套 路运动技术的风格特点,不符合运动员的身体结构 特点与比赛要求,那么这个武术创新动作在实践中 就不可能实现.所以在武术动作创新设计中必须考 虑它的科学性. 1.2 新颖性原则 套路动作创新的新颖性是指创新动作时,在创 新动作符合武术运动特色和规则的前提下,尽量使 创新动作风格独特、品质新颖,具有超前意识.新颖 性主要体现在“新”字上,是运动员在完成所创造或 改造的武术动作和连接时表现动作的独特性与罕见 性.创新动作的新颖性同时还体现在先人一步超前 的构思、超前设计、超前实验、超前应用等方面.新颖 性是竞技武术动作创新活动的最主要的体现. 1.3针对性原则 武术套路动作创新必须考虑诸多因素,根据不 同项目,个人特点,竞赛规则和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差 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创新,这就是竞技武术套 路动作创新的针对性原则. 1.4 技击原则 求,竞技武术套路才能在国际体坛中取得更加广阔 的发展空间.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武术创新的文献资料发 现,目前我国竞技武术套路在个人创新的训练实践 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与此发展不协调的是在此方面 缺少深人系统的理论研究.这说明竞技武术套路创 新的实践活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本文根据竞技 武术自身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 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理论;以期对优化武术动作 技术创新环境、拓宽动作技术创新视野、探讨技术创 新的方法、调动人们对武术动作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等做出贡献. 技击原则是指武术套路动作创新必须围绕武术 1 武术套路动作的创新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武术学科的范畴内创新动作 的灵魂——技击来设计和创新,使创新动作具备鲜 明的武术攻防意识.技击是武术最突出的特征,强烈 的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和艺术的鲜 明标志.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 应以相关科学原理为基础,以事实和实际情况为依 据,使创新动作具有可行性、适应性和效益性.武术 创新动作设计必须根据竞技武术套路项目的运动技 术特征,以人体解剖学与人体生物力学等科学原理 ・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 整套练习形式.武术套路是将技击的技术动作进行 提炼加工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来自于技击,而 4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武术 创新动作须表现出武术的技击含义. 1.5 美学原则 美学原则是指创新的套路动作应该具有武术独 特的艺术品质,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即具有审美价 值和观赏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武术的价值 取向与功能正在发生变化,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 不是格斗场上的攻防技术,而是表演技击时的动作、 精神、气、力等因素的再现技术.它已发展成为一项 竞技运动.竞技武术套路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表演 艺术,它是在时空的运动中完成动作造型,每个武术 动作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动态的连续画面,能够显示 出它迷人的魅力与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当 人们观看精彩的武术表演时,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激 发人们美的情感.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武术 套路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武术套路运动的风格 特点和运动规律不断实现对武术套路的技术创新, 增加竞技武术套路艺术性和美学价值. 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新颖性原则,技击原 则,美学原则是武术套路动作创新的理论基础,这五 大原则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在武术套 路创新时应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2 武术套路动作创新的途径 2.1难度递进创新法 递进法是在不改变原来动作技术特征的基础 上,让它从某个方面在程度上递进,使动作由简到 繁,从而产生另一种新动作.如武术动作旋风脚由原 来的旋风脚360度发展到现在的旋风脚540度,前 扫腿由直身前扫360度发展到现在的直身前扫900 度,递进法是武术套路单一动作创新中最常见和最 基本的一种创新方法,目前正被广泛的运用. 2.2组合创新法 组合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武术动作进 行符合武术原理及特点的组合,从而获得具有整体 功能和难度升值的一种新武术动作的创新方法.这 种新武术动作在武术套路动作创新中屡见不鲜,而 且潜力很大.如国际竞赛套路长拳中旋风脚劈又是 由旋风脚和劈叉两个动作组合而成,南拳中的旋风 脚侧摔是由旋风脚和侧摔两个动作组合成的. 2.3逆向倒学创新法 逆向倒学创新是从已有的动作技术的组成原 理、功能特征、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反方向进行逆向思 考,进而形成新的武术套路动作.其创新思路是:在 竞技武术套路动作中,有许多动作具有对称性,沿着 原有动作技术的相反方向逆向思考,构思与原动作 技术结构、形态不同的新动作.如八运会长拳制定动 作A,右前扫腿一周半一左旋风脚一右旋风脚一提 膝架掌盘肘. 2.4仿生学创新法 “仿生学”是美国的斯蒂尔博士提出的,他是这 样给仿生学下定义的: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 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是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类似 于生物系统特征的科学.人类模仿生物的历史由来 已久,纵观古今武术发展历程,象形武术是建立在仿 生学的基础上的.象形武术种类很多,如南拳中的虎 鹤双形拳、鹰爪拳、猴拳、螳螂举等.少林五形拳,主 要模仿龙、虎、豹、鹤、蛇五种动物.现代竞技武术的 部分套路可以模拟某些动物的部分动作、形态、意 识,并且给予加工、提炼、升华,创造出新颖的武术动 作. 2.5计算机设计创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体育运动水平不断进 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将科技成果应用到竞技运动 训练中,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特征.目前,国 内外体育科研人员,在运用计算机对竞技体育动,乍 创新设计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应用计 算机仿真设计竞技武术套路动作是对传统人工设计 竞技动作的突破,是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设计向 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3 结语 创新是社会进步永恒的话题,创新也是竞技武 术套路的生命,竞技武术套路快速发展是不断的创 新给予她强大的生命力.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科研 工作者要在实践中开动脑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善于创新;不断的从技术动作、连接编排、以及器材 等方面,寻找突破,推陈出新,探索竞技武术创新规 律和方法,建立竞技武术创新理论体系,为竞技武术 套路创新实践提供先进的创新理论,方能推动竞技 武术套路运动的不断向前发展. 竞技武术运动发展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不断的 武术动作创新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科 技成果在竞技武术中的运用,训练手段与方法进一 步的优化,人体运动机能进一步的提高,将会有更多 的武术创新动作诞生.由此而诞生的各类型的武术 创新动作,也将推动竞技武术运动项目蓬勃向前发 展.总之,伴随着武术动作的不断创新,竞技武术套 路运动必将会成为更优秀、更具有吸引力的运动项 目. (下转第52页) ・4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建议 一损伤的防范意识,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损伤防范教 育水平. 五是合理安排抗击打训练.散打是徒手对抗搏 是加强学校运动设施建设,增添现代化的场 地器材设备,为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创造良好的条 件;加强运动训练、运动医学理论教学,重视运动损 伤方面的知识教育和运动康复教育,培养大学生自 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确实使学生掌握处理急性运动 损伤的方法,提高处理急性运动损伤的能力. 二是提高对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在大学生体育 运动中重要性的认识.只有科学训练才能最大限度 的降低运动损伤. 三是重视身体素质训练,增强练习散打运动的 大学生的身体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能有效 地提高身体对抗能力和预防损伤能力;身体素质是 散打技术的基础,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专 项运动素质,才能保证大学生更快地掌握散打的技 术和战术,并能承受大负荷量的训练和激烈的实战 训练. 击项目,对抗训练是在相互接触、相互对击过程中分 胜负,对某些生理解剖结构薄弱环节的击打往往会 造成对手损伤,所以普通高校大学生必须加强自我 保护意识和抗击打能力培养. 六是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运动心理训练,培 养学员自我心理调节及控制心理状态的能力,避免 在体育运动训练及对抗训练中不良心理因素的产 生. 七是针对散打运动体育科目对抗性强的特点, 普通高校应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加强教师培训;加 强大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体育教师的工作责 任心和职业道德感;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 业教学水平.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大学生循序渐进 地了解基本训练规则;领会动作要领;掌握动作技 术;提高散打技能水平. 四是科学安排对抗性训练顺序.在实战训练过 程中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组织训练和过程监控,加强 参考文献: [1]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体育保健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杨祥全,姚静辉.武术发展分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6(6). [4]洪浩.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论[J].体育学刊,2005,12(5). [5]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13(2). [6]刘志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3(4). [7]刘晓莉,张琴.体育专业在校生运动损伤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11) [8]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9]沈福民.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岳朋) (上接第49页) 参考文献: [1]马启伟,陈小容.竞技体育创新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2]李传国,王成.关于武术套路技术内容单调、雷同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武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出版社,1996. [4]贾利.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J].福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81—82. [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科技,1991. [6]黄强.竞技武术自选套路的创编与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7(2):30—32. [7]蔡仲林.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岳朋)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