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文科历史试卷
24.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赢、姒、
妊、坛、婧、 姚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血缘关系最初按母系确定 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 D.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25.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
寓封 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反映了顾炎武 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 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 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
26.百年以来,我国前卫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经历了多次嬗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
如“五 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帝——救亡”,五六十年代的“反西 方——冷战”,八十年代的“反封建——新启蒙”。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 A.迷信落后 B.爱国进步 C.救亡图存 D.正义理性
27.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
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 ~ 18) 第三卷 ……(1865 -15)
第四卷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5 -1901)
() () ()
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1901〜1912) A.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28.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制定贸易和生产指标的主要背景是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C.为抗战准备物质基础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29.“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
撤 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 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收。”该协定签订的主要背景是
(
)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0.下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直
接原因是( )
A.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 B.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C.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 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31.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
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 A.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 C.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
B.城邦鼓励派别竞争 D.民主个人自由
(
)
32.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由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
皇家 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而组成,它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等殖民地的商 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度、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东印度公司与英国矛盾日趋尖锐 C.工业产生的影响 D.东印度公司自身管理不善
33.有学者说很多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也对国内的引以为荣,同时蔑视西方国家的民主传
统,他 们认为德意志特殊道路是一种积极的方式,是处于欧洲中心位置的国家采取的不同于西方其 他国家的特殊方式。这表明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A.在民主方式上优于英法 B.建立有它的偶然因素 C.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
D.有强大的社会基础
( )
34. “法国人对巴黎公社也有自豪感,因为那个时代愚蠢的第二帝国和愚蠢的对普鲁士的战
争,与巴黎市民的挺身而出形成鲜明对比。今天巴黎公社社员墙边的鲜花,不是中国人、不是古巴 人、不是朝鲜人放的,是法国人放的。”法国人如此看巴黎公社是基于其() A.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 B.精神
C.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 D.民族精神
35.“如果说在初期……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已经完全定型的
制度 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19 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这意味着苏联改革将() A.全面推进“加速发展战略” B.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弊端 C.谋求建立市场经济 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
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 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壁琉璃、奇石、异物。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 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 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 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 &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 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 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9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 的区别。(10分)
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写出关键词、明确 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
请考生从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 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选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 的首题进行评分。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古称西域,汉武帝反击匈奴后,西汉置西域都护府,将该地正式纳入汉朝版图。就开始在西域进行“屯垦戍边”并历代相沿,其中尤以西汉、唐、清三朝为鼎盛时期。
《西域图志•屯政》记载:自汉代实行募民徙塞下的屯田之法后,“屯政”日升,“凡有军兴, 必修屯政”,然而汉唐之屯政,专为养兵,而未能“兵民并济”,“师行则举,师旋则废”。只有清 代的屯田“战守兼宜”,更注重对边疆的开发和建设。清朝时期的屯田与收复边疆的战争密不可分。清朝不仅兴办了军屯、民屯和犯屯,而且增加了历史上未有的旗屯、商屯和回屯。由于屯田的迅猛发展,使出现了“农桑輻辏,阡陌成群”的景象。
为了有效地管理屯田,唐在尚书省工部设屯田司,在各地置“营田使”,管理地方 屯田。清代采取“边防与屯政相维”的方针,军屯属军事机关管理,民屯属地方行政机关管理, 回屯属维吾尔族地方机关管理。道光帝时期,认真吸取清代以前历代长期集中在南疆地 区屯垦,造成历史上长期南农北牧局面的教训,在北疆召集,大兴屯田。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在“屯垦戍边”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屯垦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4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部分地可以由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 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
用。……要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农产品价值,从而提高对我们城市产品的购买力。……要把救济工作统一 掌管起来……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
材料二 “应该是意味着片面行动、独占联盟、势力范围、权力平衡、及其他经几世纪以来尝试 仍失败的权宜之计等等现行国际社会体系的终止。我们建议一个世界性组织将取代这些种种的不公,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最终将有机会参与。”
——富兰克林•罗斯福1945年3月1日国会演说
材料三“富兰克林.罗斯福作为政治家,他在美国历史上既受人尊敬,也被人憎恨,他的政敌 &认为他浅薄、、狡猾、;而其拥护者则称他为美国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护者。”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罗斯福两次演说的主要内容。(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罗斯福“既受人尊敬,也被人憎恨”的原因。(9分)
历史答案
24-25: BA 26-30:BCCBD 31-35:BDCBD
40. (1)历史背景:美苏两国官方和民间的联系增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 需要苏联这个广阔市场;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美国技术和 资金支持;德日法西斯专政逐渐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成为美苏潜在威胁;罗斯福总统 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共8分,任答4点8分)
影响:有利于缓和美国的经济危机;加速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利于遏制法西斯扩张,为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奠定基础。(共5分,答出3点5分,答出2点4分,答出1点2 分)
(2)同:都力图维护美国国家利萆;都是在美苏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背景下提出。(4分) 异:罗斯福主张与苏建交;求同存异,超越意识形态。(4分)杜鲁门主张对苏遏制;具有强烈 的意识形态色卷。(4分) 41.示例一:赞同该学者观点。(2分).
说明: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先后实行分封制、君主集权制,贵族、官僚都属于 阶级,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毫无保障,确实“重等级”;近代西方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诞生 了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1年》等,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重平等”。(5 分)
古代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主张回到西周礼乐文明社会;经济上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 经济,确实为“保守V近代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追求现实幸福,侣导人性; 经济上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确实为“进取' (5分)
示例二:不赞同该学者观点。(2分)
说明:古代中国实行科举制,促成了各阶层之间的流动,等级并没有固化,“重等级”说 法不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范围是比较狭隘的,没有保障广大劳动人民、殖民地和半 殖民地人民拥有同等权利,国际主义运动和民族运动风起云涌,阶级矛盾和 十分尖锐,“重平等”是虚伪的。(5分)
古代中国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发达,四大发明影响世界。儒家思 想与时俱进,明末清初还出现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进步思想,东方文明并不“保守”;西方文 明始终没能完全摆脱教神学,随着科技和世界大战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更是陷入苦 闷彷徨、不思进取的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西方文明也非完全“重进取”。(5
分)
(注:学生可任选其中角度,论据充分,符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5.
(共6分,每点2分)
(2)特点:从局部到全国;因地制宜。(共4分,每点2分)
影响:增加了清财政收入,巩固了封建统治;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分) 48.(1)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办学会;办报纸;培养变法人才。(7 分) (2)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开展;进行了思想启蒙。(8 分)
(1)清初赋役制度的弊端;人民或逃亡或隐匿;财政收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