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全 生 产 事 故 应 急 预 案
编制单位: 签发人: 实施时间:
目 录
事故应急预案………………………………………………………..1 1. 引言……………………………………………………………….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 3. 名词解释………………………………………………………….2 4. 编制要求……………………………………………………….…3 5. 基本情况…………………………………………………….……3 6. 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环境的影响……………….…4
7. 危险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8 8.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12 9.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处理措施……………………………………13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18 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18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于医药救治…………………………19 现场救护和现场清理……………………………………………25 应急救援障碍……………………………………………………27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28 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27 应急培训计划……………………………………………………29 演练计划…………………………………………………………29 附件……………………………………………………………….30
事故应急预案
一、 引言
本预案是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1. 本预案系统的描述了企业按法规要求和企业的需要所建立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实施活动。
2. 本预案适用于企业事故的应急救援活动。 3. 本预案对外部具有以下四种用途:
1) 证实作用:证实企业针对事故具有相应的应急救援能力。 2) 预防作用:防止应急事件或事故的发生,避免应急行动。
3) 减少危害程度:在应急事件或事故的发生后,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产生的
后果。
4) 依据作用:作为检验企业事故应急能力的依据之一。 4. 本预案在内部使用时,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文件之一。
5. 本预案由企业文员管理,各职能部门及全体员工在安全管理中必须贯彻执行。 6. 本预案由企业安全主管部门起草,总指挥批准。预案修改后仍必须按规定进行审核、批准。
7. 预案持有者应妥善保管,调离者必须将预案交回企业文员。 8. 预案的解释权归总指挥或其指定的人员。 二、 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60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83号)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令第344号) 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令第352号) 6.《危险化学品名录》 (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第一号)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令第373.号) 8.《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2006年9月28日修订 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 (GB183-2000) 10.《重大危险源辨识》 (GB50016-2008)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92) 三、名词解释
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其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剧毒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性、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分类: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分级: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根据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分级别的制定预案,企业预案分为三级:预警级(三级)、企业应急级(二级)、社会应急级(一级)。
预警级(三级):发生影响企业局部安全运作的事故时的应急响应水平,也称为应急待命,是最低应急级别,对应的事故类型是可以控制的异常事故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此类事件对企业人员的影响可以忽略。
企业应急级(二级):发生影响企业整体安全运作的事故时的应急响应水平,必须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此类事故不会明显造成企业边界以外的后果,外部人群一般不会受事故的直接影响。
社会应急级(一级):发生破坏企业整体安全运作的事故的发生(很可能)造成企业外部影响事故的应急响应水平,要求启动企业(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由等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控制事故。 四、编制要求
1.分类、分级制定企业预案内容:
2.上一级预案的编制应以下一级预案为基础
3.企业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安监管危化字【2004】43
号)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内容。 五、基本情况 5.1单位简介
东莞市塘厦信天游五金塑胶制品厂位于东莞市塘厦镇林村锂牙塘工业区146号,于2002年3月份筹建……。 5.2气象条件
本公司所在地区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温暖,全年平均温度为
22.3℃,最高温度为38℃,最低温度为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mm左右,一天最大降雨量达362mm。河网密布,温度高,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左右。霜冻期短,适宜工业生产。 5.3 消防和医疗支持。
本公司距离最近的消防队塘厦消防队相距8公里,距最近的医院东莞水电三局医院相距2.5公里,在紧急情况下基本可以满足救援的要求。 六、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1危险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公司使用、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化学
事故的特点,确定仓库为应急救援危险目标。
本公司储存、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为:天那水、油墨。主要危险性表现为天那水、
油墨泄露引起中毒、火灾、爆炸、机械伤害、触电危险、吊物伤人等。 6.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对周边的影响 6.2.1 天那水、油墨的毒性
天那水的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油墨的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本公司使用化学品的场所主要是丝印工段,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的危险因素:
1) 腐蚀性的酸、碱气体对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从而损坏建筑物的基础
或构件。
2) 电机及传动部件防护装置损坏或未安装防护装置,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3) 电器设备如没有进行定期保养,及时维修,造成设备漏电或意外带电,极易
使人触电,发生电击或电伤事故。
4) 作业场所内的地沟如无良好覆盖,人员行走不慎,可能发生跌落摔伤事故,由于地
面上的积液大多有强腐蚀性和毒害性,进而造成人员中毒或化学品灼伤事故。
5) 员工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或公司未按规定为员工配备防护用品,会造成操
作人员的职业伤害。
6) 在作业场所内饮水、进食造成人员中毒。
本公司的化学品设立专门的仓库,其职业危险有害因素如下:
保管、领用、使用化学品人员直接接触化学品,如操作不慎,可能造成人员急性中毒。
3.4.4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电器伤害
生产场所各类用电设备、线路、连接、开关缺陷、保护接地装置失效或操作失误和维护时的违章操作等可能造成电器伤害,并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机械伤害
生产场所的磨边设备如机器的转动部位,如果防护设施不良,极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3).噪声
生产场所的传动设备及各种机械发出的声音,还有由于镇流器中磁场的脉动产生的噪声都会给操作人员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长期接触不仅造成听力障碍,而且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脑功能等方面都有危害。 4).人为失误
人在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和支配作用,而人又会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有人为失误的概率存在,特别是在特定的操作系统中进行具体作业时,影响人的诸多因素,都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正在操作的人产生影响,好的因素会使人的工作积极性高涨,从而会提高生产效率,而不好的因素却会使人的情绪受到影响,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严重的还会使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行为失常,极易导致事故发生。
国内外的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在每年发生大量的事故中,大部分的事故是由人为的因素造成的。由此可见,人在生产活动中行为的管理以及全面提高操作者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6.3 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6.3.1 消防设施情况:96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分布在车间和仓库及宿舍 6.3.2 个体防护用品、器材
企业未使用过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放置在车间辅料仓内,已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放置在冲洗间内。新劳动防护用品由杨层层专人保管和发放。 7)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7.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注:1.如果总指挥不再,由副总指挥指挥
2.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本厂办公室,但当办公室同时受到威胁时指挥部设在保安室。
总指挥: 3.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启动本预案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
7.2 应急救援流程图
报警 N 副总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部 发生事故分级灭火组负责疏散组负责救护组负责通讯组负责抢修组负责 Y
N
Y
7.3主要职责
7.3.1 事故应急指挥部由总指挥 XXX 职责 1).接收的指令和调动; 2).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3).分析紧急状况,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重大事故,确定级别(企业级别、社会
应急)和相应报警级别;
4).负责开展企业应急响应水平的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5).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 6).如果事故级别升级到社会应急,负责向相关应急联动部门提出应急救援请求; 7). 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8). 与相关的外部应急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9). 监察场内外应急救援人员的行动;
10).下达进入企业应急或社会应急状态的命令; 11). 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12).在应急终止后,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恢复工作; 13). 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14). 负责保护事故发生后的相关数据。
7.3.2 事故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 XX (场内事故现场指挥)职责; 1). 协助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 事故现场应急操作的直接指挥和协调;
3). 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
4). 保护与场内事故现场指挥的直接联络,及时向场外反应操作指挥通报应急信息; 5). 对场外的应急救援行动提出建议;
6). 负责本站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顺利执行; 7). 控制现场出现的紧急情况;
8). 现场应急行动与场外操作指挥的协调; 9). 组织善后处理工作; 10). 事故现场评估。
11).负责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工作。 7.3.3 事故现场应急救援队
1.灭火组职责(由 XXXX 负责)
1)负责火灾的初期扑救、有毒化学物质的洗消和处理;
2)尽可能控制危险源,同时要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扩散。 3)负责寻找、集中、清点、营救事故中的人员。 2.疏散组职责( XXXX 负责)
1)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2)负责现场车辆疏通;
3)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的疏散人员;
4)维持厂内治安秩序;
5)负责事故现场隔离区和疏散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 3.通讯组职责( XXXXX 负责)
1)确保各专业队与厂内事故现场指挥部广播和通讯的畅通; 2通过广播指导人员的疏散和自救。 4.救护组职责( XXXX 负责)
1).负责对伤病员进行检查分类和观察;
2).负责对中毒和伤员的救护、包扎、诊治和人工呼吸等现场急救; 3)负责保护、转送事故中的受伤人员。 5).抢修组职责( XXXX 负责)
1).负责抢修被事故破坏的设备、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备设施;
2).负责修复用电设施或敷设临时线路,保证事故用电,维修各种造成损害的其他急用设备设施;
3).为救援行动提供物资保证(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检测器材和指挥通信器材等。
6.事故调查组职责( XXXX 负责) 1).负责事故现场图纸的测绘;
2).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
3).查明事故的原因、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落定,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的技术措施和事故教训,提出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
5).对厂有关制度、条例、规程提出修改意见,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7.善后处理组职责( XXXX 负责)
1).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置工作; 2).负责做好紧急疏散人员的安置工作;
3).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等问题; 4).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8.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8.1通讯设备及通讯网络
企业设报警总机1台,随时可与有关单位联系。 值班室24小时报警电话:白天:XXXXXX
晚上:XXXXXX
8.2 信号规定
企业有人员中毒事故或发生火警,现场报警。发生事故和灾情,通过现场报警、报警总机及电话报告信息:厂内信号以呼喊、广播和响铃的方式告知:对内告知内容如下:本厂×××(位置)发生×××(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事故,请全厂职员按指挥迅速有序撤离到指定的位置集合。对外请求救援告知内容:我是××××(企业名称),位于××××(地址),发生××××(如:火灾或人员中毒)事故,请求贵单位立即救援。
详细的事故应急救援主要人员联系方式详见附件3,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表。
9.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处理措施 9.1 天那水、油墨泄露的处理措施
本公司储存、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泄露事故的主要物资为天那水、油墨,使用
天那水、油墨的车间,其泄露量视其漏点设备的腐蚀程度、工作压力等条件而不同。泄漏时又可因季节、风向等因素,波及范围也不一样。事故起因也是多样的,如:操作失误、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等原因。一般事故可因设备的微量泄漏,由岗位操作人员巡检等方式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重大事故,可因设备事故等泄漏而发生重大事故,报警系统或操作人员虽能及时发现,但一时难以控制。泄漏后,可能引发火灾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伤害,波及周边范围。当发生泄漏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如发生一般事故时,通知企业值班室由总指挥组织人员处理,如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按以下流程处理: 1) 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企业值班室、消防队报警,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泄漏源。 2) 值班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求查明泄漏部位(装置)和原
因,总指挥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消防队和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 指挥部成员通知所在部门按专业对口迅速向主管上级安监、、劳动、环保、卫
生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4) 发生事故的天那水、油墨使用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和原因,
凡能经自行采取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理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5) 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佩戴好防毒面具,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
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医院抢救。 6) 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
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展开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7) 抢修、抢险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
事故以防事故扩大。
9.2发生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和程序
9.2.1 天那水、油墨仓库,使用天那水、油墨的车间或厂区其他地方发生火灾的应急处理程序。
1). 迅速查清着火部位,物质的来源。
2). 现场当班人员根据火势发展状况或威胁情况,应迅速果断的做出是否停止生产
的决定,并及时向厂值班室报告情况向消防部门报警。
3.) 发生火灾时,当班的班长应对装置采取准确的工艺措施,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
设施及灭火材料进行灭火。若火势一时难以扑灭,则要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保护要害部位,转移危险物质。在专业消防人员到达火场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主动向消防指挥人员介绍情况,说明着火部位、物质情况、设备及工艺状况,以及要采取的措施等。
9.3 电气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和程序
(1)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的绝缘已经受损,应用绝缘良好的工具操作抢修。 (2)选好电源切断点,切断电源地点要选择适当,夜间切断应考虑临时照明问题。 (3)若需剪断电线时,应注意非同相电线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 (4)剪断电线部位应有支撑电线的地方,避免电线落地造成短路或触电事故。 (5)切断电源时如需电力等部门配合,应迅速联系,报告情况,提出断电要求。 (1)带电体与人体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一般室内应大于4M,室外不应小于8M。 (2)选用不导电灭火剂对电气设备灭火。机体喷嘴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10KV及其以
下,大于0.4M;35KV及充下,大于0.6M.用水喷射灭火时,水喷嘴处应有接地措施.灭火人员应使用绝缘工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等并采用均压措施.其喷嘴与带
电体的最小距离:110KV及以下,大于3M;220KV及以下,大于5M.。
(3)对架空线路及空中设备灭火时,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不超过57。,以防
电线断落伤人。如遇带电导体断落地面时要划清警戒区,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9.4 外线停电的应急处理方案和程序 9. 5触电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和程序
1)由于使用天那水、油墨的车间使用得电气设备较多,易发生触电事故,平时应
做好设备设施的绝缘性能的检修。
2)当发现有人员触电时,立即切断触电者电源,同时电话报告事故应急救援总指
挥并请求社会救缓,进入触电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注意:禁止在未切断触电者身上电源时,在无任何绝缘防护的情况下,直接接触救护触电者,避免扩大触电事故。
3)将触电者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注意保暖。
4)救护组需立即赶赴现场,视触电者伤害严重程度,予以实施人工呼吸或心脏复
苏术,等待社会救援(医院急救组)的到来。
5)疏散组负责疏散事故发生现场的无关人员,并划上警戒线,保护好事故现场。 6)事故调查组立即收集材料,调查取证触电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确
定事故责任,编制事故调查报告,宣告事故发生原因。
7)抢险组必须和电工特种作业人员一起,对漏电设备设施予以彻底的检查和维修。 8)若发生触电人员抢救无效身亡事故,由善后处理小组负责善后处理工作,企业
法人或事故总指挥向当地上级安监、门报案。 十、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
1)预警应急(三级)水平不用清点、集结:企业应急(二级)水平只在受影响的局部
地区进行人员清点、集结;社会应急(一级〕水平时清点场区的全部人员、集合。人员撤离应在现场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撤离时应沿着上风向撤离。当发生企业应急(二级)、社会应急(一级)时,可按下列程序执行:企业发生任何紧急情况时〔特指在厂应急疏散警铃鸣响时),企业所有员工及来访人员,必须遵循本企业的应急疏散指挥行动
2)对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的要求:警报发出后,小组成员应立即到达指定负责区域,
指导企业员工与来访人员有序离开工厂。在所有人离开后,检查各人负责的区域,在保证没有任何无关人员滞留后再行离开。发现受伤人员时,在确认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必须首先进行伤员救助,同时有权要求附近任何员工协助。在不能确认环境安全或环境明显对救助者存在伤害时,应首先做好个体防护后再进行救助工作.
3)对员工的要求:警报发出后,全体员工应无条件关闭正在操作的电气设备,同时
按照“紧急疏散示意图”离开工厂到指定地点集合。在发现有同事或来访者受伤时.应首先判断环境的安全性再进行救助。全体员工尽快离开工厂后应迅速在事先指定地点集合,同时由各有关负责人或授权人员统计应到人数及来访人数并及时向集中区统计人员报告,以便及时了解是否存在员工或来访者滞留厂内。全体人员在指定集中地点停留,直至警报解除。
4)集中地点的安排。工厂大门前的空地为发生紧急情况后人员集中区。 十一、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依据有关国家规定和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在工程应急救援中利用外部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须确定以下内容: 11.1检侧、抢险,救援的方式、方法
企业建立了日常安全巡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或事故隐患,以把安全隐患降低到
最低限度,万一事故进一步扩大,须提高应急响应级别.向有关社会应急联动部门报告,请求增援。向有关专家进行应急对策咨询。 11. 2撤离条件、方法
当应急救援提高到企业应急(二级)时,即对危险目标区域内人员进行局部或整休
撤离;当应急救援提高到社会应急(一级)时,即应疏散周围人员到安全地带。以上由应急救援总指挥统一指挥,各应急小组成员负责行动 11. 3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通常,预警响应(三级)水平下,应急救援队伍应该处于应急特命的状态,做好出动的准备。
企业应急(二级)响应水平下,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应该迅速出动,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并向有关社会应急救援联动部门报告,有关社会应急救援联动部门应急待命。
社会应急(一级)响应水平下,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应该立即对事故理场进行控制,同时社会应急救援联动部门立刻出动。 12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针对厂区可能发生的中毒、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依据受伤结果对伤员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 l2.1一般化学品中毒的急救
1) 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向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并注意保暖。
2) 化学毒物污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袜等,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10到30分钟,头面部受污染时,应注意眼睛的冲洗。
3)口服中毒者,如为非腐蚀性物质,应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吐出。现场可用自己的中指、食指刺激咽部、压舌根的方法催吐,也可由旁人用羽毛或筷子一端扎上棉花刺激咽部催吐。催吐时应尽量低头、身体向前弯曲,呕吐物不会呛入肺部。
4) 对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者,应进行心脏复苏术,主要的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术。
5)及时送医院急救。护送者要向院方提供引其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称等,如化学物不明,则需带该物料及呕吐物的样品,以供院方及时检测。 12.2烧伤急救
根据烧伤的不同类型,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扑灭身上的火焰,使伤员迅速脱离开致伤现场。当衣服着火时,应采用各种方法尽快地灭火,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卷等千万不可直立奔跑或呼喊,以免助长燃烧,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烧伤。灭火后伤员应立即将衣服脱去,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可在救护人员帮助下把未粘的部分前去,并对创面进行包扎。 2)防止休克、感染。为防止伤员休克和创面发生感染,应给伤员止痛片(有颅脑或重度呼吸道烧伤时,禁用吗啡)和磺胺类药,并饮淡盐茶水、淡盐水等。一般以多次饮少量为宜,如发生呕吐、腹胀等,应停止口服,要禁止伤员单纯喝白开水或糖水,以免引起脑水肿等并发症。
3)保护创面。在火场,对于烧伤创面一般可不做特殊处理,尽量不要弄破水泡,不能涂龙胆紫一类的有色的外用药,以免影响烧伤面深度的判断。为防止创面继续污染,避免加重感染和加深创面,对创面应立即用三角毛巾、大纱布块、清洁的衣服、被
单等,给予简单而确实的包扎,手足烧伤时应将各个指、趾分开包扎以防粘结。 4)其他伤处理。有骨折者应予以固定;有出血时应紧急止血;有颅脑、胸腹部损伤者,必须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5)迅速送往医院救治。伤员经火场简易急救后,应尽快送往临近医院救治。护送前及护送途中要注意防止休克。搬到时动作要轻柔,行动要平稳,以尽量减少伤员痛苦。 12.3火场休克急救
火场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烧伤、触电、骨折的剧烈疼痛和大出血等引起的一种威胁伤员生命,极危险的严重综合症。虽然有些伤不能直接置人于死地,但如果救治不及时,其引起严重休克常常可使人致命。休克的症状是口唇及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微弱、呼吸加快、出冷汗、表情淡漠口渴,严重者可出现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血压下降,无尿。预防休克急救的主要方法是:
1)在火场上要尽快地发现和抢救受伤人员,及时妥善地包扎伤口,少出血、污染和疼痛。尤其对骨折、大关节和大块软组织,要及时地进行良好的固定。一切外出血都要及时有效的止血。凡确定有内出血的伤员,要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2)对急救后的伤员,要安置在安全可靠的地方,让伤员平卧休息,并给予亲切安慰和照顾,以消除伤员思想上的顾虑。待伤员得到短时间的休息后,急送医院治疗。 3)对有剧烈疼痛的伤员,要服止痛药。
4)对没有昏迷或无内脏损伤的伤员,要多次少量给予饮料,如姜汤、米汤,热茶水或淡盐水等。此外,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防暑,有条件时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使伤员平卧,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还应做人工呼吸。 12.4化学灼伤的急救
化学品由于热力作用,化学刺激或腐蚀可造成皮肤、眼的灼伤;有的化学物质还可以从创面吸收甚至引起全身中毒。所以对化学的灼伤比对开水烫伤或者火焰烧伤更要重视。
1)化学性皮肤灼伤
1. 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化学物沾污的衣衫、鞋袜等。 2.立即用大量流动算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到30分钟。
3.新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紫药水,不用脏布包裹。 4.灼伤病人应及时送医院。
5.灼伤的同时,往往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在现场也应及时处理。
1)化学性眼部灼伤
1. 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千万不要未经冲洗处理而急于送医院。 2. 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
3. 如无冲洗设备,也可把头部埋入清洁盆中水中,把眼皮掰开,眼球来
回转动洗涤。
12.5高温物体烫伤的急救
被高温液烫伤时,轻者皮肤潮红、疼痛,重者皮肤起水泡,表皮脱落发生烫伤后,可按如下方法处理:
1)立即小心地将被热液浸透的衣衫、鞋袜脱掉,用清洁净的冷水喷洒伤处或将伤处浸入清洁的冷水中,也可以用湿毛巾敷患处,还可以食用醋浇到被烫伤的皮肤上。 2)尽可能不要擦破水泡或表皮,以免引起细菌感染。为了防止烫伤起水泡,可用食醋洗涂患处,也可以用鸡蛋清擦患处。如果水泡己经被刺破,可用消毒过的纱布盖伤处,然后送医院治疗。 12.6触电事故的急救
触电可发生在有电线、电器、用电设备的任何场所。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1、如果触电者还有知觉,应奋力跃起,离开地面。因为手脚脱离了电的导体和地面后,流经人体的电流由于失去导电的线路,就等于自行摆脱了危险。
2、抢救者应立即关闭电源或拔掉电源插头,若一时拉不开电源开关的,就应该用带绝缘的钳子、刀斧等刃具将电线截断。
3、若触电者是被漏电电线或被刮断、割断的电线击倒,抢救者可用木棍、竹杆或带木柄的铁器将电线挑开,或手戴绝缘橡皮手套、站在木板(木凳)上将触电者拖开。 4、如果触电者呼吸、心跳微弱而不规则甚至停止,在脱离电源后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心肺复苏拯救。
5、如果触电者离开电源后,自己还能呼吸,但因触电时间较长或曾经一度昏厥,可将其抬到温暖安静的地方躺着休息,并速送医院诊治。 6、如果触电者有皮肤灼伤,可用干净的水冲洗试干,再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等包扎好,以防感染。
搞好事故现场对伤员的分类和护送,使伤员得到最佳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单个重度伤员在现场救护处置完毕后可尽快护送至医院救治。对于批量伤员,必须在现场将伤员进行评估及快速分类,分检,进行合理分类从而体现优化配置原则,使尽可能多的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现场评估的分类原则如下:
1.对呼吸心跳停止或即将停止者,暂缓送,现场立即施行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技术,使呼吸心跳恢复,由建立静脉通道的专人护送。一时能使呼吸心跳恢复者,应在救护车上放置于平卧位进行持续基础生命支援术,并及时与后方医院联系,应尽可能缩短护送的距离和时间。
2.对中重度烧伤病人应在现场进行液体复苏或在距现场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液体复苏后护送。
3.对呼吸偱环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者,包括复苏成功者或正进行心肺复苏者。严重颅脑和胸腹受伤患者。特重度烧伤和严重吸入性损伤伴窒息者。需立即进行抢救性手术和改善通气者,应标以红牌,确定为紧急后送的危重伤员,由医护人员尽快护送,至最近的有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4.对生命体征平稳,中重度烧伤和一般性骨折。胸腹部损伤。受伤病员应标以黄牌,称为“优先后送”的重伤员。对成批伤员应尽量分为多家医院,避免过多伤员集中到一家医院。
5.一般的轻伤可标以绿牌,实行“暂缓后送”。
6.护送前要向接收医院通报病人的数量,伤情,预计抵达时间以便医院进行接应和快速救治。
●运行中的护理原则:
当伤者脱离险境等待向用医院转动时,可能因冻伤,水浸,失血等而感到周身寒冷,体温下降。此时应积极采取保暖措施,尽快脱掉更换伤者潮湿的衣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电热毯,热水袋,棉被,麻袋甚至救护者的衣物帮助伤者尽快升温保暖。将热水瓶放在伤者的腋下,腰部,大腿之间和中部,然后用棉被包好保暖。贴近伤者体表的热水瓶要用毛巾包好防止烫伤发生。
在等待转动的过程中,原则上不要给予伤者任何饮料和食物,最好经过详细检查后再做决定。特别是神志不清的重伤者,如果强行给予饮料,可能是会因误吸饮料进入气管而发生窒息。那些头,胸,腹或四肢受到严重创伤要手术治疗的伤者,也不要给
予饮料和食物,因为手术麻醉后的病人,体内存留的液体和食物会发生反流误入气管造成窒息。更不能将酒精,碳酸等饮料作为应急医疗品给伤者饮用。除去上述情况,伤者又自觉口渴能耐时可用小勺少量喂给病人,并密切观察伤者的反应,是否出现呛咳,恶心,疼痛加剧的表现,如果出现则立即停止。
在运转过程中,伤者及担架都必需严格固定,防止途中颠簸,摆造成的损害。同时还要密切注意伤者的脸色,呼吸,心跳,出现异常立即抢救,对扎止血带的伤者,每隔40至50min放松一次,每次1-2min。抽搐的患者上下牙齿间垫塞纱布防止咬伤舌部。危重伤者要作好明显的伤情标志,以便入院后尽快抢救。 13 现场保护和现场清理 13.1 事故现场保护
发生事故后,救援人员进入现场救护或(和)消防作用下,现场事故证据必然会遭到一定的损坏。为便于事故快速、准确的调查,在事故救援后应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具体程序如下:
1〕疏散组将人员疏散后,立即拉上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2) 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调查完成之前,不得解除事故现场的警戒。
3) 救护组将现场受伤人员救出后,保存好现场受伤人员可提供的任何资料。包括衣
物、笔记、口录等。兼任事故调查负责人在可利用现有资源,拍照、录像、录音,尽可能保留事故现场的原始状况。
4) 待安监、、消防等部门人员事故现场调查完毕后,征得调查部门的同意,由
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解除事故现场警戒,进入事故现场的洗消环节。 13. 2事动现场洗消
1)在事故起因调查完毕后,经总指挥同意,开始事故现场的净化与恢复。 2)委托环保部门和消防部门进行环境、消防监测确认安全后才可以进入。 3)由抢修组负责人 XXXXXX检查确认所有电器设备的开关关闭后,打开主电源、照
明开关、紧急通道指示灯,然后抢修组人员依次进入抢修。
4)对现场依次清扫、清洁、整理、整顿,确认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5)抢修组负责人 XXXXXXX 检查事故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好,更换损坏的和不
能继续使用的安全器材。
6)安全器材和生产设施检查可以投入便用后,确认紧急情况结束,危险己经消除,
恢复正常经营。
14应急救援保障 14.1内部保障
l) 企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包括灭火、疏散、抢修、现场救护、医疗、通讯等人员;
2)企业配务有消防布置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剧毒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 3) 企业有一套应急通讯系统; 4) 企业有应急电源、照明灯等;
5) 企业设有急救药箱。配备救护人员; 6)企业为员工配务劳动防护用品; 7)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8)企业建立值班制度,值班联系电话: 白天:XXXXXXX 晚上:XXXXXXXX 9)企业建立一套安全培训制度;
10)企业消防设施由 XXXXX 专人维护管理;
11)企业建立一套中毒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制度。 14.2外部救援
依据事故程度,确定向当地安监部门、门、消防部门、人民医院(或附属门
诊)、供电公司寻求援助,有相关求救电话详见附件(5)、附件(6〕 15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1)预警级(三级):发生影响企业局部安全运作的事故时的应急响应水平,也称
为应急待命,.是最低应急级别,对应的事故类型是可以控制的异常事故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此类事件对企业人员的影响可以忽略。
2)企业应急级(二级):发生影响企业整体安全运作的事故时的应急响应水平,必
须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此类事故不会明显造成企业边界以外的后果,外部人群一般不会受事故的直接影响。
3)社会应急级(一级):发生破坏企业整体安全运作的事故的发生(很可能)造成企
业外部影响事故的应急响应水平,要求启动企业(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由等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控制事故。
所以,发生少量的剧毒化学品泄漏或初期火灾(能被及时扑灭)时,启动三级预警
或二级企业应级;当发生剧毒化学品大量泄漏或未能立即扑灭的火灾时,应启动二级企业应急和一级社会应急。 16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6.1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当所有事故己得到控制,如火灾己被扑灭、没有点燃危险存在,有毒有害液体泄
漏已经被隔离或已得到完全控制,不存在其他可能导致应急的条件,包括设备故障在内的其他隐患己经排除时,所有中毒人员已送往医院救治,并无可重复发生的引发条件时,可由现场最高指挥者发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的命令。 16.2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杜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若预警级或企业应急响应时,可由现场最高指挥领导者发布响应己解除的命令,
若是社会应急,须由相关联动部门发布应急解除的命令。 17应急培训计划
17.1应急救援人员及员工的应急响应的培训
由企业总指挥牵头,各应急小组参加开展应急培训。企业进行预警级(三级)应急
培训每年应不少于两次,企业应级(二级)响应培训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并记录在案。
17.2培训内容
共同性培训的内容包括:企业的事故特征、企业危险分析与后果评价、企业事故
分级应急救援系统与指挥体系、各应急救援组织的职责、应急救援体系的指导思想、应急工作方针与法规等内容;专业性培训内容包括:各应急救援队完成应急任务中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应急状态下专项应急响应程序及应急人员的职责,以及某些应急专业设备的使用等。 17.3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企业或周边界区人员应急响应知识宣传.以提高相关人员
对危险目标的认识,更好地遵守防火防爆、防毒等的相关规定。宣传可采用海报的方式、发放相关安全知识资料、现场知识问答等方式,可在全全生产活动月期间进行重点宣传。 18演练训划
l8. 1演练准备
进行应急演练前,各相关人员须熟悉各人的职责,了解整个演练的运作过程,组
织单位应制订演练计划,并做好相应的物资、人员等准备工作。 18.2演练范围与频次
根据企业的动作特点,企业进行预警级(三级)应急演练每年应不少于两次,企业
应级(二级)响应演练每年应不少于一次。 18.3演练组织
参加演练人员包括: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观摩人员,组织单位应根据实际确定相关人员的职责。
演练类型包括: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习三种,演习时根据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本区域的危险性质和大小、本区域的现有的应急响应能力、演习所需开支及现有资金状况等,由最高指挥者确定演练的类型 19附件
1)组织机构名单; 2) 值班联系电话;
3〕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4)剧毒化学品经营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5) 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6) 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7)本单位平面布置图; 8) 保障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