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市街道空间——生态街景环境设计刍议

城市街道空间——生态街景环境设计刍议

来源:百家汽车网
现代园艺 2012年第8期 城市街道空问——生态街景环境设计刍议 谭路璐 (恒大地产集团南宁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城市绿化环境水平要求的提高,街道空间环境设计被广泛重视。如 何以一个较低成本改造我们现有的以车行为主的街道,并依照绿色街道的原则去设计新的城市和街区,是中国在城市 化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街道;人行道;透水性;生态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城市绿化环境水 平要求的提高,街道空间环境设计被广泛重视。由于大多数城 市以往那种亲切宜人、界面连续、空间尺度适当的街区组织被 城市现代化高速的发展完全摧毁了,近年来城市建设重拾城市 街道景观的设计,对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有了较多的思考。 城市用地中25%~30%的占地是街道和巷道。因此,如 果我们解决好城市街道的设计问题,也就解决了城市问题的 1/3。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汽车越来越成为街道的主要使用 者。新增机动车的数量促进了道路的增设,其附属的人行空 间由于功能要求的变化,宽窄不一。车行总是侵占人行的空 间,为了最大尺度让利车行,一再压缩人行空间的事情时有 发生。在很多城市和社区的设计里,完全的人车分流是做不 到的,也带来许多不便。1.5m的人行道,常常被压缩到1m,甚 至更窄,常常只能满足单人通行。更不用说有街道绿化的成 分。有些街道的行道树下植物被踩踏至荒芜,或者直接用树 箅子卡住,或者水泥封堵,了植物的生长。间隔稀疏的行 道树中间,有4—5m的空档向行人免费提供无序穿越车行道 的机会。行车者往往要小心提防不时穿越出来的行人,而减 速慢行;通常遇到车速较快,来不及减速的汽车,相继而生的 交通意外也不计其数。 如何以一个较低成本改造我们现有的以车行为主街道, 并依照绿色街道的原则去设计新的城市和街区,是中国在城 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城市为什么不能生 态一些,让人和植物都能自由的呼吸?城市为什么不能更有 序一些,让人行和车行都各行其道?与其划出大面积的生态 绿地,不如利用好占城市1/3面积的街道空间,利用好街道附 属的绿化景观带。 假设所有的人行空间采用自渗透体系,辅助以有组织排 水,既让雨水亲近了大面积的土壤,也让土壤和地下河得到 自然的补给,一举两得。与其用规范人行路线,不如有形 的告诫行人不能跨越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的界限,降低行人 踏人车行空间的可能性。 具体做法是:所有的人行空间用透水材质铺设,设置连续 的绿化带,增加绿化带的宽度,特殊位置需要穿行时,设置通 道、出人口和人行横道,有序引导行人的行为方式和行走路线。 1 技术要领 1.1 人行道铺装面材选择 人行空间铺装面层材料可采用透水砖、青石板、水泥混 一98一 凝土预制砖(板)、花岗岩等材质或几种材质相结合。宜采用 并推广使用透水砖、青石板、花岗石。 透水砖是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经成型等工艺 处理后制成,具有砖体结构渗透陛能的铺地砖。透水混凝土是指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 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 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 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也可称排水混凝土。 1.2人行道铺装结构做法 人行道结构一般由面层、整平层、基层、垫层等组合。垫 层可根据土基和基层材料特点按需设置。人行道结构组合设 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及工业废渣的原则, 并考虑施工最小厚度。避免盲目采用较厚的人行道结构而增 加的工程造价。采用适宜的人行道结构并结合规范的施工工 艺有利于缓解目前人行道建筑存在的问题,降低人行道后期 养护维修费用。 图1透水性人行道铺装结构及边缘排水设施 面屡 基层 透水性人行道边缘排水设施宜采用沿道路纵向碎石盲 沟配合软式透水管,每间隔一段距离接人雨水收水井。 2 这样做的好处 2.1建立自然的地表水收集系统。 假如人行空间的地表水通过透水砖铺装、细砂保护层、 碎石垫层和原有自然土壤的过滤,大部分雨水和地表水中的 脏污和有害物质被吸附之后,水自然下渗到地下河中,补给 地下水,维持地下水水位。这种方式同时避免人行道上采用 吸水性较小的硬质铺装,因排水不畅,水滞留在铺装表面,行 人行走不便。花岗岩硬质铺装和烧结砖铺装的透水系数为 0,透水砖铺装的透水系数≥0.03cm/s。实践证明,透水砖铺 设的人行道在暴雨之后,能立即渗透排水,让行人不湿鞋。 2.2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环境品质,体现生态效益 由于增加了绿化空间,在植物组团中(下转第100页) 现代园艺 一2012年第8期 ”等节假日期间,通常在大型建筑物或广场前摆放形式多 样、主题鲜明的立体花坛,烘托节日气氛,六十年国庆和奥运 首选,各种色彩深浅不同的花朵,以及各种浓淡的绿色叶片, 装点得更加姹紫嫣红、生机勃勃,郁金香、风信子、洋水仙、三 色堇等在北京园林中已广为应用。同时花坛在我国园林中应 用也十分广泛,虽说这对城市生态缺乏明显的积极作用,但 不能否认,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植物造景形式,并且对美化 期间天安门广场的立体花坛群,令游人们驻足观赏,为营造 喜庆气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充分展 示了这一植物配置形式在现代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3.5 注重欣赏植物的群体关 城市,创造出欢乐热烈的节日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3植物种类更为丰富 我国传统的古代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一般面积不大,较 大的空间也多用建筑等来分割空间,因此我国古代园林的植 物造景发展到后期主要以近距离观赏,欣赏植物的个体美, 而现代园林,面积变大,游人增多,并且建筑减少,对于植物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野生花卉资源的不断发掘,人们 培育出的新品种已越来越多,为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创造了 条件。如:紫叶矮樱,金叶槐等新品种,已在园林中开始应用, 并且有着广阔的前景。 景观的欣赏性注重群体美,通过大量的植物材料来创造群体 规模。例如,杭州植物园的山水园,相对面积较大,湖区周围 都种植大量的乔灌木类,运用树本身的群体美,来衬托出整 个山水园幽深、静谧的气氛l3】c 5 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园林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 时期,一方面,我们拥有“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优秀的古典 园林,让我们传承了丰富的园林造景手法,另一方面,西方的 造园手法,为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因此,现代园林景观将 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植物造景也因其显著的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应用植物本 身最大限度的创造更优美,更生态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园林 4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创新 4.1 草坪地被植物的大量应用 大面积的开阔草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曾出现,中国古 典园林讲究曲折有致,以含蓄动人,而且用地面积有限,开敞 的草地使园中景象一览无余,是不符合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 习惯的。而现代园林中,草坪却被广为应用。在杭州新建的园 林中,草坪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花港观鱼的大草坪,面积为 16400m ,地形微向里西湖倾斜,以稳重而高耸的雪松,与主 干道的广玉兰构成宽达150m的景面,游人立于缓坡之上,更 增添了人们对雪松的挺拔风貌而显示出雄浑的感觉问。 4.2 以花卉来丰富园林的植物景观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在现代园 林中,植物色彩应用越来越丰富,而五颜六色的花卉则是其 工作者新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f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1.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杭州园林植物配置专辑【M]北京:城市建设杂志社,1981 4 苏雪痕植物造景『M1.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张芝) (上接第98页)组织富有标识性的绿化景观。城市道路的 道路绿化空间不仅是行人通行的主要场所,也是营造生活氛 围,塑造街道个性,增强居民归宿感的重要途径。街道绿化 ①它是一个车行与人行共有的公共空间。②不鼓励人 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无序跨越,特殊位置需要穿行时,设置通 道、出入口和人行横道,通过设球状体、铺装、鹅卵石、用凸起控 制速度,具有交通信号和指示系统等。③它可以是一个街道,一 个广场,或是一个空间的连接处。④它的街道铺装,包括结构做 法均有很强的透水陛能。⑤它的绿化景观采用生态处理手法, 设置绿色洼地和配置湿地植物。⑥它的入口被明确标出。 生态街景还意味着取代混凝土路沿石、排水沟、暴雨排 水系统,它使用人工洼地或透水铺装自然的过滤雨水,保护 储水池免受雨水径流的污染。同时,与人行道平行的自然排 水的绿色洼地和湿地植物丰富了街道的景观。 参考文献 1 蒋国荣,陈奕德,张韧,李训强,夏明中国区域月降水量的多时间尺 度特征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2 李方悦.街道是大家的一绿色街景设计和实践,第三届绿色城市论 坛一讨论专题二:可持续发展实践,2009(12) 3 王瑾瑜,段渊古.雨水利用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 学,2006(23) 空间的设计除了便于行人的使用,满足休闲、驻足休息的需 要,更能独具特色,提高人行道的环境品质。绿化带景观将 设计成雨水花园和自然洼地.雨水花园的功能是减少污染的 雨水径流和补充地下水水位。让绿化地表面的雨水径流渗 透进入土壤,而不是成为地表径流。通过土壤渗透消除固体 和溶解污染物。一部分已过滤的雨水补给地下水,另一部分 存留在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空间。地下水和孔隙空间的水 提供给植物。雨水花园试图重新创造自然水循环,减少水的 质量问题。它不仅美化一个地区,同时为周围环境带来更大 的生态效益。 2.3规范行人的行为方式和行走路线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行人在无监督的情况下,往 往图方便,不走人行横道,直接穿越车行空间。行车者一旦 放松警惕,就会撞上突然出现的行人。这给交通管理造成很 大麻烦。当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有绿化带等实际物体分隔 时.大部分行人将不会轻易穿越绿化带进入车行道。因此大 大降低行人无序穿越车流的可能性,这就有意识的规定了行 人行走的路线和有序引导行人文明规范化的行为。 生态街景环境设计的典型设计特征和原则是: 一4 王彦梅_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7(8) 5威廉.汤普森,王玲_弄1用雨水打造创新的水体景观 城市环境设计, 2008(1) (责任编辑张芝) l00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