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都会听到那么不耐烦的声音,别跟我讲那些大道理,我不懂吗。我以为我们都懂,然后不好意思再多说。而其实,我们都只是知道有那么一句貌似的废话,但不知道这废话里面的意思。 小的时候很讨厌和别人比较,尤其是我倒霉的时候凭什么就要和更倒霉的人比,我不幸的时候凭什么就要和更不幸的人比,我穷有人更穷,我丑有人更丑。为什么我就要靠这种方式获得心理安慰。这时候就需要换个角度,你比的不是他们,而是为什么他们比你还不幸,他们却能不畏惧不幸,他们比你还倒霉,为什么他们就能战胜倒霉。
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去思考生活,幽默远不是说话时会调侃那么简单,而是透着一种乐观和豁达,这种乐观不是盲目乐观,这种豁达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去在乎。
感慨于那些自杀的大学生,但是又没有必要投去质疑的目光,他们面对压力,选择了极端的方式,一死了之。我们没有,却又不比他们强到哪去。因为压力是普遍存在这个群体中的,他们极端处理了,不能说明我们就能正确处理,他们一死了之了,不代表我们就能一笑了之。
听到一些每天都开开心心,笑容满面的同学说自己的心里是空荡荡的。这能说明一个人的深沉吗,显然不是。为什么不能活的开心。静静的时候,总是想着如何去做一个感伤的诗人,其实伤感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华丽。有人用伪乐观伪装自己,有人觉得,我真的不适合这样的生活。 有时候感觉到生活好累,那些貌似没有办法解决的矛盾很烦。你不是做不到豁达,你几乎没有想过要怎样才能豁达。现在越来越觉得人是需要一个理论指导的,一个通过自己不断完善的人格理论。陌生人间的鄙夷的目光,怀疑的眼神,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些算是什么生活态度。在这个操场楼道满是口水和痰抬步不知如何下脚的环境里,在无助感,孤独感滋生的圈子里。一月在天,万月在江湖,你需要的就是你头顶的那轮明澈的月。
按照今天在马原课听到的,它就是你抓住主要矛盾的依据,你行为的主导。心灵的,带来的不只是精神上的快乐,生活上的自在,身体上的舒适。最终你的人生模式将不会是虚度了,后悔了,而是幸福了,满足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定数,没有定性,没有定论,没有定位。在未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能够让自己真正的心静下来角落,找到能够让自己获得幸福的那个点。即使迷茫的时候,不沉溺于电视剧,游戏,搜寻那些让自己心灵充实的句子,让呼吸顺畅的言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吹着更加爽朗的风。
强大心灵,注入智慧。爱自己,然后,爱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