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钻机的工作原理
钻机整体结构
钻机整体主要由泵站、动力头、机架、立架、操作架和钻具等6大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
1. 防爆电机1驱动双联齿泵(大油泵2,小油泵3)。
2. 双联齿泵(大油泵2,小油泵3)吸油并通过电能将其转化成液压能。
13 小油泵进油接管○3 小油泵吸油口接头○
吸油路径 14 大油泵进油接管○1 大油泵吸油口接头○ 小油泵3把电能转化为推进油路的液压能 转 化 大油泵2把电能转化为旋转油路的液压能
3. 液压能经溢流阀(小溢流阀4,大溢流阀5)通过多路换向阀6。 油压过高则通过溢流阀(小溢流阀4,大溢流阀5)把多余油液溢流回油箱7。
液压能
旋转油路的液 压 能 油 箱7 油压过高 流经 流经 大溢流阀5 小溢流阀4 进入 多路换向阀12 推进油路的液压能 压力油流径
15 大溢流阀回油嘴○上⑩左35 多路换向阀大溢流阀接头○大溢流阀5 右11⑨ ○大油泵出油口组件②
36 多路换向阀小溢流阀接头○
4. 操作台控制流经换向阀的压力油并将压力油输送到液压夹持器8、推进油
16 小溢流阀回油嘴○上⑧ 左左 ⑦ 小溢流阀4 右⑥ 小油泵出油口组件⑤ 缸9、液压马达11、液压卡盘10
回油:液压夹持器8、推进油缸9、液压马达10回油至换向阀12,并回到油箱7。
油温高可通过冷却器6回至油箱7。
多路换向阀:由5片阀组成 (从左到右依次为F1、F2、F3、F4、F5), F4控制推进油缸9的快速进退和F3控制推进油缸9的正常进退, F2控制液压夹持器8的松开、F1控制卡盘10的松开,F5液压马达11的旋转。节流阀13(微调)可调节推进速度。快速进退阀片可将旋转油路的大流量压力油合并至推进油缸,实现快速进退。
多路换向阀阀块如下
液压卡盘夹持器正常进退快进快退旋转F1F2F3F4F5
图一
液压马达11 进 回 进 进
推进油缸9 多路换向阀12 液压卡盘10 回 进 回 冷 却 器6 液压夹持器8
压力油流径
(1)冷却器6
多路换向阀冷却器
冷却器 接 25 出○ 进④ 接 头 头
冷却器6:以水为冷却剂除去液压油热。
(2)夹持器8
31 多路换向阀夹持器出○18 进○ 夹持器 接 接 头 头 17 29 出○回○
夹持器:属于机架组件,通过调节液压油推动卡瓦来实现夹紧、松开钻杆。液压夹持器保持常开状态,即加压夹紧,卸压放松。
(3)推进油缸9
多路换向阀推进油缸 接 头 28 回○19 出○32 出○20 进○推进油缸 接 头 推进油缸:属机架组成部分并固定在拖板上,其功能是将液压能转换成油缸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带动拖板及动力头沿导轨作往复运动。
(4)卡盘10
多路换向阀
液压卡盘油
卡盘10:属动力头组件,为液压常闭式,采用碟形弹簧夹紧钻杆、液压松开钻杆。
(5)液压马达11
多路换向阀
液压马达油
管 接 头
液压马达11:属动力头组件,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从而带动钻具旋转切削煤、岩 。
(6)节流阀13
管 接 头 液压卡30 出○21 进○盘接 头 34 出○24 进○液压马达26 回○23 出○接 头 多路换向阀节流阀油 管 接 头 33 出○进 节流阀接27 回○出 头 节流阀:调节推进速度
5. 泄油
动力头 油 箱7
泄油路径
动力头泄油接 22 头 ○油箱液压马达回油12 嘴○6. 钻具:钻杆、钻头、后置活动转换接头组成。
钻头为三翼硬质合金三级组合钻头,直径分为ф65mm中心钻头,ф87mm二级钻头和ф115mm三级钻头,可组合使用,也可二级和中心钻头组合,亦可单独使用ф65mm中心钻头。
钻杆直径为ф42mm,长度为750mm。采用圆锥螺纹连接,具有强度高、拆装容易、对中性好等优点。根据用户需要亦可配置直径ф50mm长度750mm的钻杆。
后置活动转换接头是向钻杆传递动力和通水,以便排渣和冷却、润滑钻头,可根据需要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