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因材施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因材施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百家汽车网
浅谈因材施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是长期以来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未来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因材施教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呢? 1 有的放矢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每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即有共性也有个性。他们在同一个班级学习总有他们共同基础和需要,但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各方面又存着差别。因此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和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头脑灵活的学生,要给他们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精益求精;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等等。因此,教师对班上每个学生学习特点须作系统深入地了解。

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即看到长处,又要看到短处,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对待,应看到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成绩的好坏都是可以转化的。在教学中切忌对一些学生抱成见或偏见,用固定不变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2 分层教学,提高各类学生的兴趣

在素质教育全面开花的今天,分层教学不能单纯的作为口号、概念,而是必须实施到教育过程中去。成功的教育是针对成绩差的学生实施的,是从培养心理品质入手的那么一种教育。学生出现两极分化不能单纯地认为是学生素质差造成的。数学教学采取分类推进的方法,不断提高成功率,为同学尽量创造成功的机会。全方位调动学生,因材施教,难点知识由优秀生做,一般理解性问题中等生做,基础知识,较为简单的操作练习留给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在阶段性测验的反馈获得中,应进行鼓励性评价,特别要表扬那些有突出进步的同学,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都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能飞的飞,能跑的跑,并互相赶超,这样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差生学数学的信心。 3 注重实效,使因材施教落实到每个学生

做衣服要“量体裁衣”。种庄稼要“因地制宜”,教学要“因材施教”。教师在了解了几个学生特点后,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学,体现出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即在课堂教学中,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出发,提出共同要求,又要照顾到个别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所谓共同要求,就是学生要把本节课最基本的内容学会,所谓区别对待,就是引导学习好的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中差学生经过辅导,学会本节课的基本内容。这样,好学生有学头,中差生有奔头,课堂里学生人人有劲头。

如课堂提问。讲课中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常提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学习好的同学爱听,因为他们思考后可以回答出来,而中差生感到听不懂,造成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所提问题要难易结合。难的问题让学习好的同学来回答,容易的问题让学习较差的同学来回答。有时学习同学答完以后,还可以让学习差的同学再说一遍。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发言的机会。另外,像读题、讲题中的条件、问题等基本内容都可以让学习较差的同学来尝试,增加和提高他们学习信心。

又如数学课中的一题多解,对学生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好学生放开走,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解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对学习确有困难的差生要扶着走,可以先让他们用一种方法解,学会之后再逐渐引导他们用不同方法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