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来源:百家汽车网
高二学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年10月7-8日 一、课内选择题(18分)

⒈加点的字音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 ) A 玷辱(diàn) 一稔(shěn)遄飞 (tuān)坳堂(ǎo) ....B赍发( lài)雕甍(méng)心惮(dān)翳翳(yī) ....C讷出(nà)决起(jué)多舛(chuǎi)蟪姑(gū) ....D央浼(měi)盘恒(huán)懿范(yí)春粮(chōng) ....

⒉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 A景翳翳以将入 朝菌不知晦朔 B 此小大之辩也 而御六气之辩 C云无心以出岫 而征一国者 D之二虫又何知 君子见机

⒊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都督阎公之雅望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④遂见用于小邑 ⑤南冥者,天池也⑥翱翔蓬蒿之间⑦童子何知⑧问征夫以前路⑨莫之夭阏者 ⑩访风景于崇阿

A①④︱②︱③⑦⑨︱⑤︱⑥︱⑧⑩ B①⑧︱②③⑦⑩︱④︱⑤⑨︱⑥ C①②⑥︱③⑧︱④⑩︱⑤⑨︱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⑧⑩︱⑨

⒋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眄庭柯以怡颜 ②园日涉以成趣 ③策扶老以流憩 ④悦亲戚之情话 ⑤ 乐琴书以消忧 ⑥.....襟三江而带五湖 ⑦ 徐孺下陈蕃之榻 ⑧ 俊采星驰 ⑨ 腾蛟起凤 ⑩而后乃今将图南 .....A①④⑤︱②③︱⑥⑦⑨︱⑧⑩ B①⑦⑨︱②⑧︱③⑤⑩︱④⑥ C①⑨︱②③︱④⑥⑦︱⑤⑩︱⑧ D①⑤⑦⑧︱②⑨︱③④⑥︱⑩

⒌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A虽然,犹有未树也 桂殿兰宫 B众人匹之 千里逢迎 C悦亲戚之情话 北冥有鱼 D觉今是而昨非 穷且益坚

⒍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施耐庵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的小说家,著有纪传体小说《水浒》。 B陶渊明,字元亮,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C初唐四杰是指王勃 卢照邻 骆宾王 韩愈

D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诗歌鉴赏(6分)

登岳阳楼

- 1 -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⒎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的“孤舟”句和萧诗的“一柁”句都写出了诗人乘船在湖上漂泊的生活。 B.杜诗的“凭轩”句和萧诗的“看山”句,都抒写了诗人登楼远望,无限感慨之情。 C.杜诗“戎马关山北”一句,是指西北边防正处在战争频繁的多事之秋。

D.萧诗“得句鹭飞处”的意思是,作者看到白鹭翩翩起舞,产生了灵感,从而吟成佳句 ⒏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对仗工整,气势宏大,仿佛把浩渺无垠的洞庭湖水展现在我们眼前。

B萧诗最后两句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不以己悲”,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 D杜诗以咏叹登楼始,以感慨国家多难结,诗风苍凉沉郁。萧诗以浪迹江湖始,以登楼揽胜结,诗风清新飘逸。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赵煚①,字贤通。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雅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

及践阼,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尝有人盗煚田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②,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 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隋书·赵煚传》)

注释:①煚jiǒng ②恧nǜ,惭愧。

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煚勒兵御之 勒:统率 B.购之甚急 购:购买

- 2 -

C.坐事下狱 坐:(因为)„„犯罪 D.朝廷以煚晓习故事 故事:旧例,旧的典章制度 ⒑下列断句正确的一组( )

A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B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C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D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⒒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煚打仗有勇有谋,在陈将即将攻打安蜀城的情况下,巧用计谋,不战而退人之兵。 B.赵煚为官,非常得民心,常常反躬自问,以自己的行动教育感化了老百姓。

C.赵煚孝顺父母,又精通知识,所以后来周太祖、闵帝都非常信任他,分别让他担任了重要职务。

D.赵煚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因为个人恩怨而加害他人。 ⒓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⑪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

⑫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四、名篇名句默写(7分)

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有限,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⑫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⑬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西伯利亚的温暖

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

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

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 3 -

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

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膛准备杀卡尔的士兵。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

刻!

(选自 《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

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

B.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

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

C.卡尔开始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

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D.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它告诉我们: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她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与伤害。

E.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

- 4 -

部分用日记本揭开,构思巧妙,欲扬先抑。

(2)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设计了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情节,对这一情节有人赞同,也有

人不赞同,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5分)

⒔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离婚人数已经连续7年递增,离婚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专家表示,婚姻登记手续简

化或许是导致离婚人数增加的始作俑者 。 ....B.从部分国有垄断行业实施“限薪”,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密集调研与讨论,许多信息预示着裹足不前的收入分配改革或许迎来实质性突破。 ....C.国庆黄金周期间上市的“大闸蟹”中,有一批“山寨版大闸蟹”,它们外表看起来与正常大闸蟹如出一辙,实际上却是“洗蟹粉”的产物,请市民不要上当。 ....D.如果赫德森能在季前赛中继续保持炙手可热的状态,那他很有希望进入开季15名单,....尽管奇才的后场阵容已经有足够的深度。

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 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 (2)某公司非法占地,终于 ,所建37幢别墅式建筑被主管部门勒令全部拆除。 (3)制造1.20京广铁路爆炸案的罪犯终于 ,被逮捕归案。

(4)他不在村里安心劳动.却跑到城市来乞讨,自找苦吃,真是 。 A玩火 自作自受 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B 作茧自缚 自作自受 玩火 自食其果 C玩火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自作自受 D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 自作自受 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日美“利刃”演习,能使日本自卫队逐步掌握组织大规模联合战役的经验,重获进攻能力,这将会对东亚军事力量对比产生深远的影响。

B.灰霾使大气中紫外线辐射减少,不仅会造成人群呼吸道疾病大幅上升,而且还会使小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致使佝偻病高发。

C.我国正准备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D.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⒗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年,南京地铁百万人年均发案数仅为1.2起,跟全国其他城市的地铁相比,无论是发案总数还是百万人年均发案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B.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C.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 5 -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________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___________,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__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①②④

七、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诗人陆游这两句诗,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人生或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富于哲理。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C 2.B 3.A 4.B 5.B 6.D 7 B萧诗“看山”句尚未登楼。

8 C萧诗无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 9、B(“购”是“悬赏捉拿”的意思) 10 C

11.C因果关系分析不够准确,原文并未说他“精通知识”,只是“略涉书史”。主要原因应为“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 赵煚(音jiǒng),字贤通,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砍伐他父亲墓中的树,赵煚号叫恸哭,把这个盗树者送交官府。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墙以防御陈国侵袭,然而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雨,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煚应该修城墙,赵煚说:“不然,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其南乡父母妻儿。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赵煚带领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俘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不久跟随上柱国于翼带数万士兵,从三鸦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然后回来。因为小人的谗言,赵煚的功劳没有被朝廷记录,只是被授予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务。赵煚与宗伯斛

- 6 -

斯徵素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遂越狱而逃。帝大怒,悬赏捉拿,非常急迫。赵煚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向北逃向匈奴,则向南投奔吴越。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徵因此而获免,赵煚却没告诉他。

等到高祖继位的时候(践阼),赵煚拜相州刺史。朝廷因为煚知晓古今之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赵煚上任不久,因为违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赵煚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都跑来,争着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曾经有人盗赵煚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赵煚说曰:“这是因为刺史(就是说他自己)不能宣传好的民风教化,你有什么罪呢。”安慰宽谕地送他回家,令人装上一车蒿草赐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他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人民,都是这样做的。

赵煚于开皇十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四、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五.(1)选B项3分,选D项2分,选E项1分。(E项“语言妙趣横生”的说法不准确,应为“平实”;A项说可可夫斯基态度收敛是因为“害怕工人报复自己”有误;C项说“卡尔”找回逃走的工人于文无据。)

(2)①从情节上看,日记本揭开了以往事件的,使卡尔和工人们消除了对托可可夫斯基的误解和仇恨,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②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日记本塑造了托可可夫斯基忍辱负重,充满人性光辉的形象;③从表现主题上看,日记本成为了村子的族谱,卡尔在日记本扉页上写的话,都揭示了人间有爱就有温暖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

(3)①外在冷漠残忍,内心善良。保护素不相识的工人们不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他表面上好像遗弃了生病的伐木工人,其实已寻找机会把他送到城里医治。

②充满智慧。当卡尔砸到沙皇士兵时,他用皮鞭、木棒抽打他直至伤残,实际上是救卡尔于沙皇士兵的口之下。

③忍辱负重。在伐木工人的仇恨与误解里,他依然坚守心中的信念,默默地保护着工人们。

④有牺牲精神。他为了让工人能够逃出虎口,不惜自杀以创造机会。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分析正确得6分)

(4)观点一:赞同,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内涵和主题。(2分) (1)符合人物性格特点。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动机是创造机会让工人们逃走,这与他一贯把自己的无私大爱献给工人们的性格完全吻合,是使人物性格发展完善的必要情节。

(2)是情节发展的必然。托可可夫斯基想用自己的死制造混乱,让工人们想办法趁乱逃走,这一设计使情节更完整,更连贯,也使后文情节合理展开。

(3)艺术效果上更能震撼人心。为挽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情节是读者的内心收到更强烈的震撼,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每点2分,答满3点6分)

- 7 -

(表明观点后,从情节、主题、结构设计、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二:(答不赞同这一情节的设计,只要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而充分,亦可酌情给分。答案略) 六、 13题B

解析:A项,“始作俑者”,指用佣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创者。“婚姻登记手续简化”不是“恶邪风气的创始者”。B项,“裹足不前”形容停步不前,好像脚被缠住一样。使用正确。C项,“如出一辙”,形容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大闸蟹的外表”不能用“如出一辙”形容,可用“毫无二致”。D项,“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错对象。

14题D 解析:“作茧自缚”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坏的后果,语意比“自作自受”重;“玩火”玩弄火者,自身遭焚,比喻作恶多端的人终无好下场;“自作自受”由自己的不良行为招致的后果,应由自己承担。

15题D

解析:A项,成分残缺。删去“能使”,让“日本自卫队”为主语。B项,搭配不当,“疾病”与“上升”不搭配。C项,语序不当,“有步骤、有计划”应为“有计划、有步骤”;宾语中心语残缺,应为“逐步实现农民工„„享有同等待遇”后加“的目标”。

16题B

解析:A项“位居全国前列”表意不明。C项成分残缺,在“学风建设”后加“等议题”。D项句式杂糅,去掉“组成”或者将“分”改为“由”。

17题D

解析:③句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七、写作

写作指导:仔细审读材料,认真揣摩其内涵,可以知道“山重水复”比喻逆境和磨难,“柳暗花明”比喻光明的前景。因而,本作文试题的最佳命意为:逆境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无论道路多么艰难,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进取,人生就能“绝处逢生”,迎来光明、成功和辉煌。

机读卡答案

一、1.C 2.B 3.A 4.B 5.B 6.D 二、7.B 8.C

三、9、B 10.C 11.C六、13.B 14.D 15.D 16.B 17.D

选择共16个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