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来源:百家汽车网
海口市五源河、工业水库等3个水体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一、项目名称及概况

(1)项目名称:海口市五源河、工业水库等3个水体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 (2)建设单位:海口桑德五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3)建设性质:新建

(4)投资总额:92466.60万元。

(5)治理范围:本项目治理主体主要包括五源河主流及支流,工业水库及秀英沟(见图2.4-1所示)。

五源河:总治理长度31.314km,其中:五源河主流为水系蓝线范围内区域,长度约 15.834km;支流 1:业里村支流起于永庄水库东侧的水塘,流经周仁村、业里村、最后与五源河源头永庄水库出水汇流,长度约 5.9km;支流3:富教村支流起源于富教村东侧的小鱼塘,经椰海大道汇入五源河,长度约 1.78km;支流 5:长丰沟支流在式金村附近汇流至五源河,长度约 7.8km。蓝线范围内总治理面积2751450 m2;

工业水库:蓝线规划面积约 9.8 万m2,本次蓝线范围内的治理面积为47313 m2;

秀英沟:秀英沟主流2.66km(南海大道至入海口)、秀英沟支流西支沟0.2km(文锦路至海盛路段);蓝线范围内总治理面积821 m2。

二、联系方式

1、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海口桑德五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许顺营

联系电话: 181****5558

通讯地址: 海口桑德五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承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黄工

联系电话:*************E-mail:**************** 三、征求公众意见内容 公众对海口市五源河、工业水库等3个水体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和建议。

本公示意见的范围包括对海口市五源河、工业水库等3个水体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保护的综合评价,以及本工程中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主要事项如下:

(1)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2)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状况; (3)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

(4)对本项目拟采取环境措施和资金投入的满意程度调查;

(5)对本项目是否会对沿线经济发展及附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进行评价; (6)对本项目的整体可行性给出受访者个人意见。

四、公众意见反馈方式

项目公示之日起15日内,公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面谈及邮寄获取报告简本,或直接登陆企业互联网下载并查阅该项目环评简本,同时建设单位将根据公众的意见对公示的内容中涉及的方面进行补充说明。

五、海口市五源河、工业水库等3个水体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5.1工程概况

海口市五源河、工业水库等3个水体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由海口桑德五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建设,项目投资总额92466.60万元,环保投资772万元,占总投资的0.83%。

五源河:总治理长度31.314km,其中:五源河主流为水系蓝线范围内区域,长度约 15.834km;支流 1:业里村支流起于永庄水库东侧的水塘,流经周仁村、业里村、最后与五源河源头永庄水库出水汇流,长度约 5.9km;支流3:富教村支流起源于富教村东侧的小鱼塘,经椰海大道汇入五源河,长度约 1.78km;支流 5:长丰沟支流在式金村附近汇流至五源河,长度约 7.8km。蓝线范围内总治理面积2751450 m2;工业水库:蓝线规划面积约 9.8 万m2,本次蓝线范围内的治理面积为47313 m2;秀英沟:秀英沟主流2.66km(南海大道至入海口)、秀英沟支流西支沟0.2km(文锦路至海盛路段);蓝线范围内总治理面积821 m2。

工程内容:1)五源河及支流:建设临时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及配套截污管网,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工程,滨河生态景观工程,河道生态整治工程,湿地,信息化系统工程等。2)工业水库:建设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及配套截污管网,雨水调蓄池,人工湿地,水库清淤、生态护岸工程,滨河生态景观工程,河道生态整治工程,信息化系统工程,应急工程等。3)秀英沟:沿线截污管网,雨水调蓄池,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工程,滨河生态景观工程,河道生态整治工程,信息化系统工程。

工程永久占地:主要是水系蓝线内的控制面积以及新建治理工程的新征地。本项目工程占地面积3301693m2,其中蓝线范围内永久占地面积2888584 m2,需新征永久占地面积383059m2。

工程临时占地:临时占地面积30050m2,主要为施工临时营地,临时堆料场地、污泥脱水等,临时占地主要为沿河两侧的建设用地、农用地、荒地等。

施工总工期为18个月。

实施目标:1)2017 年 11 月底前:五源河、工业水库、秀英沟 3 个水体水环境的主要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 CODMn)、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PH 值、溶解氧( DO))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V 类标准。 2)2018 年 11 月底前:五源河、工业水库、秀英沟 3 个水体水环境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V 类标准。

54.2产业符合性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本项目堤防工程、河

道护岸工程、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河道补水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属于国家鼓励类,符合国家产业。

5.3规划相容性

根据《海南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5-2030年)》,本项目工业水库及秀英沟红线范围内不涉及生态红线区域。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五源河水体大部分涉及《海南省关于划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告》(琼府[2016]90号)中划定的II类生态红线区(海南岛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对照《海南省陆域Ⅱ类生态保护红线区保护与开发建设准入目录清单》,I类和II类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允许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类等项目。本项目属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类项目,在施工期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最大程度上减缓对生态的影响,运营期水质改善,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关于划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告》(琼府〔2016〕90号)的具体要求。 5.4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地表水环境

(1)湖泊水质分析

工业水库:设1个点位,采集相关样品,进行水质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所监测的指标COD 、BOD5、总磷、氨氮和石油类现状监测指标满足Ⅴ类水质标准;水质较好的原因是环评监测时间是工业水库清淤、应急曝气工程已运行后,因此现状监测结果较好。 (2)河流水质分析

秀英沟:设1个点位,采集相关样品,进行水质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所监测的指标COD 、BOD5、总磷、氨氮和石油类现状监测指标满足Ⅴ类水质标准;水质较好的原因是环评监测时间是秀英沟清淤后,因此现状监测结果较好。

五源河主干流(3、4三个段面):设2个点位,采集相关样品,进行水质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所监测的指标COD 、BOD5、氨氮和石油类现状监测指标满足Ⅴ类水质标准;总磷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水质较好的原因是环评监测时间是五源河清淤后,因此现状监测结果较好。出现总磷超标的原因主要是沿岸污水截流工程未完成,有污水流入河流。

五源河长丰沟支流和永庄水库排洪沟支流(1、2):各设1个点位,采集相关样品,进行水质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所监测的指标COD 、BOD5、氨氮和石油类现状监测指标满足Ⅴ类水质标准;总磷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水质较好的原因是环评监测时间是五源河清淤后,因此现状监测结果较好。出现总磷超标的原因主要是沿岸污水截流工程未完成,有污水流入河流。

五源河业里支流:设1个点位,采集相关样品,进行水质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所监测的指标COD 、BOD5、氨氮和总磷超V类水质标准;石油类满足V类水质标准;环评监测时该支流还未清淤,水质较差。

(2)地下水环境

根据地下水径流特点,本次评价共设置永庄村、昌明村、南光西海湾3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

监测因子为:pH、氨氮、CODMn、总硬度、盐、K+、Na+、Ca2+、Mg2+、SO42-、Cl-、CO32-、HCO3-。

经检测,永庄村和昌明村、南光西海湾3个监测点的氨氮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限值的要求,其余地下水现状监测的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限值的要求。由于本次地下水监测点均位于居民集中区,氨氮超标可能是受生活污染源影响导致。

(3)声环境

经监测,本项目整治范围周边的主要声环境敏感目标现状监测结果昼间值在54~60dB(A),夜间值在43~46dB(A),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4)环境空气

经检测,向荣村、美联村和港西小区3个监测点的SO2、NO2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要求;美联村和港西小区两个测点的PM10以及TSP日均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要求;向荣村TSP日均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要求,PM10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要求,但满足二级标准0.15mg/m3的标准限值要求,因此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5)底泥

五源河上游、秀英沟、工业水库:所有监测指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所有监测指标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控制要求;

(6)生态环境

五源河: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类鉴定分析和统计,共收录到该地区维管植物171种,隶属于59科144属,蕨类植物:7种,隶属于7科7属;双子叶植物:131种,隶属于43科105属。单子叶植物:34种,隶属于9科32属;在171种植物中,栽培种8种,省级保护植物1种:卤蕨Acrostichum aureum。

其它水体:均分布在市区,以人工植被为主。 5.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地表水环境

1)施工期

本项目采取分段、分片分包的形式进行施工,施工期不设施工营地和集中式生活区,工人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住所所在地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外排,不会对周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等将产生少量的含油污水经简单的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2)运营期

本项目是在海口市对市内河道清淤的基础上进行,本项目完成后河道两侧形成连续的带状绿化,雨水经河岸植被及湿地滞留净化后再排入河道,对河流水体有改善作用。

(2)声环境 1)施工期

本项目沿线多处紧邻敏感保护目标,因此项目施工期进行强噪声作业是需合理安排工期,合理布局,夜间禁止强噪声施工,以减少对周边环境以及保护目标的影响。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辐射的相互叠加,噪声级将有所提高,因目前难以确定各种施工机械的组合情况,故对施工机械组合后的综合噪声影响不作定量计算,仅考虑单一施工机械运行的噪声影响。若几种施工机械或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因噪声的叠加影响,施工机械距施工场界的距离应更远一些。

2)营运期

营运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潜污泵等设备噪声,经选择低噪声设备,采取消声、减振、隔声等措施,项目噪声在场界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中相应标准。

(3)环境空气

施工期工程基础开挖、灰土拌合运输车辆产生的粉尘将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施工场地内的扬尘浓度在0.45-0.75mg/m3之间,施工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会有所下降。从其它类似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看,施工期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影响范围仅局限于污染源附近,且影响程度极其有限,对施工区以外的环境没有显著影响。

机械燃油废气污染物排放分散且强度不大,经空气扰动快速扩散到空气中,对周围影响较小。 本项目采用分段施工,淤泥暂存量较少,根据相似工程类比,污泥含水率一般为20%左右,对居民区和村庄附近的水域,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淤泥密闭输送方式,减少恶臭气体挥发对敏感目标的影响。管道工程应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开挖和堆放时间,建议尽量实现开方土方随挖随填。清淤时应尽量减少水体扰动,须临时堆放时应尽量缩减临时堆放时间,并采取必要的遮挡措施,将恶臭气体污染程度和范围控制在最低限度,不得在夜间施工,以免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底泥临时堆放场应尽量远离居民点,以减少其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4)固废影响

本项目采取分段、分片分包的形式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均为附近居民,生活垃圾由住所所在地环卫部门清运。

本项目开挖的土方包括淤泥方、松散土方,填方包括场地平整,沟(坑)道回填等。本项目填方可使用开挖的土方。

环评要求施工土方在内部回用运输时应妥善处理,避免散落,禁止滥堆乱放,随意弃置。工程弃渣与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在指定地点,及时清运,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后,随地表径流带入附近沟、河。

(5)生态环境

1)本项目工程占地面积3301693m2,其中蓝线范围内永久占地面积2888584 m2,需新征永久占地面积383059m2;临时占地面积30050m2。

五源河陆域永久占地面积703550m2,工业水库和秀英沟陆域永久占地面积237532 m2。 本工程挖方堆积、施工设备及料场存放尽量布置在项目蓝线范围内,且工程区域周边交通路网发达,临时占地较少,临时占地面积30050m2。临时占地仅在施工期内及以后较短时间内影响土地的利用,经过一定恢复期后,土地的利用状况不会发生改变,仍可以保持原有的使用功能。 2)本次项目施工由于占用林地、水田、旱地等,工程建设导致的生物量损失为701.673t/a。 3)本项目工程施工期将对其他野生动物栖息、迁徙、觅食活动场所造成干扰,工程施工期机器的噪声以及工作人员的增加,对一些野生动物的迁徙和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本项目为分段施工,只对施工段局部区域野生动物有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野生动物又会慢慢恢复在该地带的活动,影响随之消失。

4)本项目河道两岸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是城市生态景观植物群落。项目区内动植物物种比较单一,种类较少,项目的建设将整合现状较为破碎的景观,进行绿化补种和景观提升,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带来积极影响。

本项目营运期因大面积恢复绿化,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将带来积极影响,可大大提升区域生态环境。

(6)景观影响 1)施工期

本项目的施工将对所在区域景观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施工机械的停放、施工现场及场地的防护设施、施工临时建筑和设施、建筑材料及固体废物的堆放等破坏原有景观,其色调、外形均与现代城市景观不协调;此外,施工扬尘及弃土除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外,也改变了当地洁净的形象,使原本具有现代都市特征的建筑披上一层灰蒙蒙的色彩,植物清新的绿色也变得暗淡。但是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并且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营运期

本项目对河道及其两岸进行景观整治与修复,原本破碎的景观经整治修复后成为连续、优美的景观绿化带,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区域的景观品质。 5.6主要环保对策措施 (1)设计阶段

本项目在可研阶段就进行了专门的景观和绿化设计,建设植草护坡并设计驳岸,与河流、道路融合为一体。在构建绿化模式中,可突出热带植物特色,采用立体配置、乔灌花结合或乔灌草结合,体现工程绿化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及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突出林带的景观和美化功能,绿化带一方面可对雨水具有拦蓄、过滤的作用,也可起到防止交通噪声、尾气污染的生态保护功能。

施工结束时,建议结合当地生态规划的要求,对所有具有植被恢复条件的临时占用造成的裸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尽量降低环境的人为破坏及新增的水土流失危害影响。

本项目工程设计阶段应充分重视保护地表水质,细化雨污分流和雨水拦蓄过滤系统设计,设计阶段还应充分重视地下水保护,包括地下水水质和水量,在工程勘探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设计地下水保护措施。在施工期间需设置排水系统,排除施工面基坑内的积水、渗水、雨天降雨等。同时应防止基坑周边雨水汇入基坑,确保施工期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排出的水经沉淀后可回用于施工用水或场地降尘洒水。

对水泵等高噪声设备应优化布局,并在施工前确定泵房降噪措施设计。加强绿化设计,尽量提高绿化高度和密度,使其在具有美化路域景观的同时,兼具降噪功能。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避开居民密集区,避免噪声影响居民。

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避开居民密集区,同时尽可能不采用现场拌灰,采用预拌沥青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取洒水抑尘、遮挡等措施避免扬尘等影响居民。 (2)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应将审批通过的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编入相应的条款中。承包商投标文件应包含环保措施的落实和实施计划。建设单位评标过程中应注意对投标文件的环保部分进行评估讨论,对中标方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要求。

本项目采取分段、分片分包的形式进行施工,施工期不设施工营地和集中式生活区,工人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住所所在地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外排,不会对周边地表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等将产生少量的含油污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这些废水产生量少,污染物成分简单且易于处理,经简单的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洒水降尘,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和车辆运行会带来噪声污染。在临近居民点施工时,应禁止在晚间和午间睡眠时段施工;在靠近噪声的敏感点进行施工时,应在施工区域周围布置临时隔挡,防止施工噪声对其产生影响:对高噪声设备的摆放地进行选择,尽量选择远离噪声敏感点的地方摆放施工机械;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在保护目标附近施工时,凡超过夜间噪声标准的设备,夜间要停止作业或离保护目标比较远的距离进行操作;在高噪声施工区,施工人员应配戴防声用具,常用防声用具有棉花涂腊、伞形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增加工人换班次数或缩短工作时问,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

施工期工程基础开挖、灰土拌合运输车辆产生的粉尘将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施工期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本项目采用分段施工,淤泥暂存量较少,对居民区和村庄附近的水域,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淤泥密闭输送方式,减少恶臭气体挥发对敏感目标的影响。淤泥须临时堆放时应尽量缩减临时堆放时间,并采取必要的遮挡措施,将恶臭气体污染程度和范围控制在最低限度,不得在夜间施工,以免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底泥临时堆放场应尽量远离居民点,以减少其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加强对燃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发动机应在正常、良好状态下工作;采用无铅汽油;加强道路建设,减少弯道和坡度,保持路面平整,同时,加强道路管理和养护;配备洒水车,适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对车辆勤清洗,即可减免车辆扬尘。

本项目采取分段、分片分包的形式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均为附近居民,生活垃圾由住所所在地环卫部门清运。本项目开挖的土方包括淤泥方、松散土方,填方包括场地平整,沟(坑)道回填等。环评要求施工土方在内部回用运输时应妥善处理,避免散落,禁止滥堆乱放,随意弃置。工程弃渣与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在指定地点,及时清运,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后,随地表径流带入附近沟、河。

(3)营运阶段

本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加强宣传教育,保护绿化林带不受损坏。确保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绿化建设。配备专业技术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

本项目是在海口市对市内河道清淤的基础上进行,本项目完成后河道两侧形成连续的带状绿化,雨水经河岸植被及湿地滞留净化后再排入河道,对河流水体有改善作用。营运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泵设备噪声,经选择低噪声设备,采取消声、减振、隔声等措施,可控制项目噪声在公园场界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相应标准。 5.7评价总结论

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差,本项目的实施对水环境质量具有正效益,项目所在区域大气、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项目选址和产业定位符合《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项目建设满足《海南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5-2030年)》等相关规划、规章的要求;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虽然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建设方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并严格执行相关环境保护规范的前提下,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因此,项目建设从环境影响角度出发是可行的。

二0一七年二月十三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