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江月

《西江月

来源:百家汽车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人们看到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 1.简介作者及黄沙岭。同学互相补充。 出示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著名词作《满江红(家住江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黄沙岭:山名,位于江西上铙境内黄沙岭乡,高约十五丈。 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黄沙岭有读书堂。他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其间。写下《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等著名词作。2.讨论题意及表达方式。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词,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宋代。一首是词,一首是诗。什么是词?(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

短句之分,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你从课题上了解到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3)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朗读,注意读准节奏: ①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②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还可引导按我们现在的说话顺序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再读读课文,感受夜的美妙,夜行的惊喜。 2.学生学习,师了解情况。 3.交流学习情况。 (1)交流学习上阙。

师:你最喜欢哪句词?根据学生发言介绍。

①指导朗读,体会这夜晚的静、奇、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指名感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创设情景体会喜悦。“蛙声”是怎样的?作者通过嗅觉、听觉来加以描写。

师:好一支欢快的丰收交响曲,好一个热烈的丰收庆祝会,此时,它们在说着什么?闻着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你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该句。

③小结,过渡到下阕。皎皎明月,徐徐清风,鹊飞枝摇,蝉叫声声,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个夜晚真美妙呀,我们都沉醉在其中了。(齐读上阕)

(2)交流学习下阙。 ①指导欣赏,体会意境。

不知不觉,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下起了阵雨。)

伴随着两三点雨滴,可能还会出现——(耀眼的闪电,隐隐的雷声)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意境。 ②指导朗读,了解心境。

此时,他迫切需要的是——能躲雨的地方。

理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表现出的惊喜。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读到这里,你感觉这个夜晚是——生机勃勃、丰收在望。这次夜行充满了——喜悦、乐趣、惊喜。 2.齐读这首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他凭着自己能说会道的本领,到处游说( )。

2.明星俱乐部会员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年会时与会人数都会增加。 3.转过身,便看见轮子飞速地转动起来,好险哪!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训练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30 字内)。

3.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一、1.shuō shuì 2.yú yù 3.zhuǎn zhuàn

二、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三、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2.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3.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