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九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带答案)

2020-2021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九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带答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2020-2021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九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如图4×4的正方形网格中,△MNP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M1N1P1,则其旋转中心可能是( )

A.点A ( )

B.点B C.点C D.点D

2.如图,将▱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B′处,若∠1=∠2=44°,则∠B为

A.66° B.104° C.114° D.124°

3.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C的中点,EF∥CB,交AB于点F,如果EF=3,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为( )

A.24 B.18 C.12 D.9

4.阅读理解:已知两点M(x1,y1),N(x2,y2),则线段MN的中点Kx,y的坐标公式为:xx1x2yy20,eO经过点,y1.如图,已知点O为坐标原点,点A3,22A,点B为弦PA的中点.若点Pa,b,则有a,b满足等式:a2b29.设Bm,n,则m,n满足的等式是( )

A.mn9

C.2m32n3 A.(0,﹣2)

B.(0,﹣4)

2222m3nB.9 22D.2m34n29 C.(4,0)

D.(2,0)

2225.点 P(m + 3,m + 1)在x轴上,则P点坐标为( )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若点P1(x1,y1),P2(x2,y2)在反比例函数yx2,则( ) A.y1<y2

B.y1=y2

C.y1>y2

D.y1=﹣y2

8.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70°,则∠AED度数为( )

k

(k>0)的图象上,且x1=﹣x

A.110°

B.125°

C.135°

D.140°

9.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x=-1.有以下结论:①abc>0,②4ac2,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0.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点C,D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AC∥BD∥y轴,已知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1;2,△OAC与△CBD的面积之和为,则k的值为( )

A.2 B.3 C.4 D.

1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4x+3=0有实数根,则k的非负整数值是( ) A.1

B.0,1

C.1,2

D.1,2,3

12.今年我市工业试验区投资50760万元开发了多个项目,今后还将投资106960万元开发多个新项目,每个新项目平均投资比今年每个项目平均投资多500万元,并且新增项目数量比今年多20个.假设今年每个项目平均投资是x万元,那么下列方程符合题意的是( ) A.C.

1069605076020

x500x10696050760500

x20xB.D.

5076010696020 xx50050760106960500 xx20二、填空题

13.如图,∠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nBnAn+1的边长为______.

1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3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都在-1和0之间(不包括-1和0),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BC的面积为12,点B在y轴上,点C在反比例函数y=

k的图象上,则k的值为________. x

16.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5,则这个数等于_____. 17.在函数y31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y1),(﹣1,y2),(,y3),则y1,

2xy2,y3的大小关系为_____.

18.已知一组数据6,x,3,3,5,1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 19.如图①,在矩形 MNPQ 中,动点 R 从点 N 出发,沿 N→P→Q→M 方向运动至点 M 处停止,设点 R 运动的路程为 x,△MNR 的面积为 y,如果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 MNPQ 的面积是________.

1上,点N在直线y=﹣x+32x上,设点M坐标为(a,b),则y=﹣abx2+(a+b)x的顶点坐标为 .

20.已知M、N两点关于y轴对称,且点M在双曲线y三、解答题

21.某校开展了“互助、平等、感恩、和谐、进取”主题班会活动,活动后,就活动的个主题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位同学只选最关注的一个),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名;

(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在扇形统计图中计算出“进取”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3)如果要在这个主题中任选两个进行调查,根据(2)中调查结果,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恰好选到学生关注最多的两个主题的概率(将互助、平等、感恩、和谐、进取依次记为A、B、C、D、E).

22.修建隧道可以方便出行.如图:A,B两地被大山阻隔,由A地到B地需要爬坡到山顶C地,再下坡到B地.若打通穿山隧道,建成直达A,B两地的公路,可以缩短从A地到B地的路程.已知:从A到C坡面的坡度i1:3,从B到C坡面的坡角

CBA45,BC42公里.

(1)求隧道打通后从A到B的总路程是多少公里?(结果保留根号)

(2)求隧道打通后与打通前相比,从A地到B地的路程约缩短多少公里?(结果精确到0.01)(21.414,3≈1.732)

23.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DF∥AB交BC于点F. (1)求证:四边形BEDF为菱形;

(2)如果∠A=90°,∠C=30°,BD=12,求菱形BEDF的面积.

24.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O为AB上一点,经过点A,D的⊙O分别交AB,AC于点E,F,连接OF交AD于点G.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设AB=x,AF=y,试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D的长; (3)若BE=8,sinB=

5,求DG的长, 13

25.如图,ABC是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边AB在射线OM上,且OA6cm,点

D从点O出发,沿OM的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D不与点A重合时,将ACD绕

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CE,连接DE. (1)如图1,求证:CDE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2,当6(3)当点D在射线OM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以D,E,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6.计算:

(1)2(m﹣1)2﹣(2m+1)(m﹣1) (2)(1﹣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旋转中心的确认方法,作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再找到交点即可得到. 【详解】

解:∵△MNP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M1N1P1, ∴连接PP1、NN1、MM1, 作PP1的垂直平分线过B、D、C, 作NN1的垂直平分线过B、A, 作MM1的垂直平分线过B, ∴三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正好都过B, 即旋转中心是B.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旋转中心的确认,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旋转的性质特点.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和折叠性质得∠BAC=∠ACD=∠B′AC=理可得.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1,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2∴AB∥CD, ∴∠ACD=∠BAC,

由折叠的性质得:∠BAC=∠B′AC, ∴∠BAC=∠ACD=∠B′AC=

1∠1=22° 2-∠2-∠BAC=180°-44°-22°=114°∴∠B=18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BAC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易得BC长为EF长的2倍,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4BC问题得解. 【详解】∵E是AC中点, ∵EF∥BC,交AB于点F, ∴EF是△ABC的中位线, 3=6, ∴BC=2EF=2×

6=24, ∴菱形ABCD的周长是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菱形的周长公式,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得点B的坐标,然后代入a,b满足的等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0,点Pa,b,点Bm,n为弦PA的中点, ∵点A3,3a0b,n, 22∴a2m3,b2n,

∴m又a,b满足等式:a2b29, ∴2m34n29,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点坐标公式.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点在x轴上的特征,纵坐标为0,可得m+1=0,解得:m=-1,然后再代入m+3,可求出横坐标. 【详解】

解:因为点 P(m + 3,m + 1)在x轴上, 所以m+1=0,解得:m=-1, 所以m+3=2,

所以P点坐标为(2,0).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点在坐标轴上的特征,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点在坐标轴上的特征.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A是假命题;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B是假命题; 对角线相等且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故C是假命题;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D是真命题.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

7.D

解析:D 【解析】 由题意得:y1kky2 ,故选D. x1x2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CAB=11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E=55°,最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AB∥CD,

∴∠BAC+∠C=180°, ∵∠C=70°,

-70°=110°∴∠CAB=180°, 又∵AE平分∠BAC, ∴∠CAE=55°,

∴∠AED=∠C+∠CAE=12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①∵抛物线开口向下,∴a<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b=2a<0,∵抛

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c>0,∴abc>0,所以①正确; ②∵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b2-4ac>0,∴4ac ④∵x=﹣1时,y>0,∴a﹣b+c>2,所以④正确. 故选C.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A(1,1),C(1,k),B(2,),D(2,k),则△OAC面积=(k-1),△CBD的面积=×(2-1)×(k-)=(k-1),根据△OAC与△CBD的面积之和为,即可得出k的值. 【详解】

∵AC∥BD∥y轴,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1、2, ∴A(1,1),C(1,k),B(2,),D(2,k),

∴△OAC面积=×1×(k-1),△CBD的面积=×(2-1)×(k-)=(k-1), ∵△OAC与△CBD的面积之和为, ∴(k-1)+ (k-1)=,

∴k=4.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用k表示出△OAC与△CBD的面积.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3k, 由题意得,根的判别式为△=(-4)2-4×由方程有实数根,得(-4)2-4×3k≥0, 解得k≤

4, 34且k≠0, 3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所以k≠0, 所以k的取值范围为k≤

即k的非负整数值为1, 故选A.

12.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今后项目的数量﹣今年的数量=20,∴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1069605076020.故选A.

x500x二、填空题

13.2n-1【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1B1∥A2B2∥A3B3以及A2B2=2B1A2得出A3B3=4B1A2=4A4B4=8B1A2=8A5B5=16B1A2…进而得

解析:2n-1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1B1∥A2B2∥A3B3,以及A2B2=2B1A2,得出A3B3=4B1A2=4,A4B4=8B1A2=8,A5B5=16B1A2…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A1B1A2是等边三角形, ∴A1B1=A2B1,∠3=∠4=∠12=60°, ∴∠2=120°, ∵∠MON=30°,

-120°-30°=30°∴∠1=180°, 又∵∠3=60°,

-60°-30°=90°∴∠5=180°, ∵∠MON=∠1=30°, ∴OA1=A1B1=1, ∴A2B1=1,

∵△A2B2A3、△A3B3A4是等边三角形, ∴∠11=∠10=60°,∠13=60°, ∵∠4=∠12=60°,

∴A1B1∥A2B2∥A3B3,B1A2∥B2A3, ∴∠1=∠6=∠7=30°,∠5=∠8=90°, ∴A2B2=2B1A2,B3A3=2B2A3, ∴A3B3=4B1A2=4, A4B4=8B1A2=8, A5B5=16B1A2=16,

以此类推:△AnBnAn+1的边长为 2n-1. 故答案是:2n-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A3B3=4B1A2,A4B4=8B1A2,A5B5=16B1A2进而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

14.9解析: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3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a×∴△=(-3)2-4×(-1)>0, 解得:a>−

9 4设f(x)=ax2-3x-1,如图,

∵实数根都在-1和0之间,

3<0, 2a3∴a<−,

2∴-1<−

且有f(-1)<0,f(0)<0,

即f(-1)=a×(-1)2-3×(-1)-1<0,f(0)=-1<0, 解得:a<-2, ∴−

9<a<-2, 49<a<-2. 4故答案为−

15.-6【解析】因为四边形OABC是菱形所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则点A和点C关于y轴对称点C在反比例函数上设点C的坐标为(x)则点A的坐标为(-x)点B的坐标为(0)因此AC=-2xOB=根据菱形的面积等

解析:-6 【解析】

因为四边形OABC是菱形,所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则点A和点C关于y轴对称,点C在反比例函数上,设点C的坐标为(x,AC=-2x,OB=

kk2k),则点A的坐标为(-x,),点B的坐标为(0,),因此xxx2K,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得: X12kS菱形OABC2x12,解得k6.

2x16.【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5则这个数等于: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方根的定题的关键是熟知平方根的性质

解析:5 【解析】 【分析】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5,则这个数等于:5. 故答案为: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平方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平方根的性质.

17.y2>y1>y3【解析】【分析】根据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可得xy=k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函数y=-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y1)(-1y2)(y3)∴-2y1=-y2=y3=

解析:y2>y1>y3.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可得xy=k,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解:∵函数y=-∴-2y1=-y2=

31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y1),(-1,y2),(,y3), x21y3=-3, 2∴y1=1.5,y2=3,y3=-6, ∴y2>y1>y3. 故答案为y2>y1>y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时注意: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

18.4【解析】【分析】先根据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详解】∵数据6x3351的众数是3和5∴x=5则这组数据为13355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

解析:4 【解析】

【分析】先根据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 【详解】∵数据6,x,3,3,5,1的众数是3和5, ∴x=5,

则这组数据为1、3、3、5、5、6,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35=4, 2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熟练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9.20【解析】【分析】根据图象横坐标的变化问题可解【详解】由图象可知x=4时点R到达Px=9时点R到Q点则PN=4QP=5∴矩形MNPQ的面积是20【点睛】本题为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动点到达

解析:20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横坐标的变化,问题可解. 【详解】

由图象可知,x=4时,点R到达P,x=9时,点R到Q点,则PN=4,QP=5 ∴矩形MNPQ的面积是20. 【点睛】

本题为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动点到达临界点前后图象趋势的趋势变化.解答时, 要注意数形结合.

20.(±)【解析】【详解】∵MN两点关于y轴对称∴M坐标为(ab)N为(-ab)分别代入相应的函数中得b=①a+3=b②∴ab=(a+b)2=(a-b)2+4ab=11a+b=∴y=-x2x∴顶点坐标为

解析:(±11 ,【解析】 【详解】

∵M、N两点关于y轴对称,

∴M坐标为(a,b),N为(-a,b),分别代入相应的函数中得,b=∴ab=

11). 21①,a+3=b②, 2a1,(a+b)2=(a-b)2+4ab=11,a+b=11, 21∴y=-x211x,

2b114acb211=11,=),即(11,). ∴顶点坐标为(4a2a22点睛: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和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

三、解答题

21.(1)280名;(2)补图见解析;108°;(3)0.1.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等”的人数除以占的百分比得到调查的学生总数即可;

(2)求出“互助”与“进取”的学生数,补全条形统计图,求出“进取”占的圆心角度数即可;

(3)列表或画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恰好选到“C”与“E”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 【详解】

解:(1)56÷20%=280(名), 答:这次调查的学生共有280名;

(2)280×15%=42(名),280﹣42﹣56﹣28﹣70=84(名),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得:84÷280=30%,360°×30%=108°, 答:“进取”所对应的圆心角是108°;

(3)由(2)中调查结果知:学生关注最多的两个主题为“进取”和“感恩”用列表法为:

A B C D E A B (A,B) C (A,C) (B,C) D (A,D) (B,D) (C,D) E (A,E) (B,E) (C,E) (D,E) (B,A) (C,A) (D,A) (E,A) (C,B) (D,B) (E,B) (D,C) (E,C) (E,D) 用树状图为:

共20种情况,恰好选到“C”和“E”有2种, ∴恰好选到“进取”和“感恩”两个主题的概率是0.1.

22.(1)隧道打通后从A到B的总路程是(434)公里;(2)隧道打通后与打通前相比,从A地到B地的路程约缩短2.73公里. 【解析】 【分析】

(1)过点C作CD⊥AB于点D,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CD及AD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

(2)由坡度可以得出A的度数,从而得出AC的长,根据ACCBAB即可得出缩短的距离. 【详解】

(1)作CDAB于点D,

在RtBCD中,∵CBA45,BC42, ∴CDBD4. 在RtACD中, ∵i1:3CD, AD∴AD3CD43, ∴AB434公里.

答:隧道打通后从A到B的总路程是434公里.



(2)在RtACD中, ∵i1:3CD, AD∴A30,

∴AC2CD248, ∴ACCB842. ∵AB434,

∴ACCBAB8424342.73(公里).

答:隧道打通后与打通前相比,从A地到B地的路程约缩短2.73公里.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需要熟记坡度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3.(1)见解析;(2)243.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和菱形的判定证明即可;

(2)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以及菱形的面积解答即可. 【详解】

证明:(1)∵DE∥BC,DF∥AB,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EBD=∠DBF, ∵DE∥BC, ∴∠EDB=∠DBF, ∴∠EBD=∠EDB, ∴BE=ED,

∴平行四边形BFDE是菱形; (2)连接EF,交BD于O,

∵∠BAC=90°,∠C=30°, ∴∠ABC=60°, ∵BD平分∠ABC, ∴∠DBC=30°, ∴BD=DC=12, ∵DF∥AB, ∴∠FDC=∠A=90°, ∴DF=DC1243, 33在Rt△DOF中,OF=DF2OD2∴菱形BFDE的面积=【点评】

4326223,

11×EF•BD=×12×43=243. 22此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4.(1)证明见解析;(2)AD=xy;(3)DG=【解析】 【分析】

(1)连接OD,由AD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等

3013. 23量代换得到内错角相等,进而得到OD与AC平行,得到OD与BC垂直,即可得证; (2)连接DF,由(1)得到BC为圆O的切线,由弦切角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进而得到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DF相似,由相似得比例,即可表示出AD;

(3)连接EF,设圆的半径为r,由sinB的值,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r的值,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EF与BC平行,得到sin∠AEF=sinB,进而求出DG的长即可. 【详解】

(1)如图,连接OD, ∵AD为∠BAC的角平分线, ∴∠BAD=∠CAD, ∵OA=OD, ∴∠ODA=∠OAD, ∴∠ODA=∠CAD, ∴OD∥AC, ∵∠C=90°, ∴∠ODC=90°, ∴OD⊥BC, ∴BC为圆O的切线;

(2)连接DF,由(1)知BC为圆O的切线, ∴∠FDC=∠DAF, ∴∠CDA=∠CFD, ∴∠AFD=∠ADB, ∵∠BAD=∠DAF, ∴△ABD∽△ADF, ∴ABAD,即AD2=AB•AF=xy,

ADAF则AD=xy ;

(3)连接EF,在Rt△BOD中,sinB=设圆的半径为r,可得解得:r=5, ∴AE=10,AB=18, ∵AE是直径, ∴∠AFE=∠C=90°, ∴EF∥BC, ∴∠AEF=∠B,

OD5, OB13r5, r813∴sin∠AEF=

AF5, AE13550=, 1313∴AF=AE•sin∠AEF=10×∵AF∥OD,

5013AF1310,即DG=AD, ∴AG23DGOD513∴AD=AB·AF18503013, 1313则DG=

133033013. 231323

【点睛】

圆的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以及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5.(1)详见解析;(2)存在,23+4;(3)当t=2或14s时,以D、E、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旋转的性质结合△AB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DCB=60°,CD=CE,从而可得△CDE是等边三角形;

(2)由(1)可知△CDE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可得DE=CD,因此当CD⊥AB时,CD最短,则DE最短,结合△ABC是等边三角形,AC=4即可求得此时DE=CD=23; (3)由题意需分0≤t<6,6<t<10和t>10三种情况讨论,①当0≤t<6时,由旋转可知,∠ABE=60°,∠BDE<60°,由此可知:此时若△DBE是直角三角形,则∠BED=90°;②当6<t<10s时,由性质的性质可知∠DBE=120°>90°,由此可知:此时△DBE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③当t>10s时,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BE=60°,结合∠CDE=60°可得+∠BDC>60°∠BDE=∠CDE+∠BDC=60°,由此可得∠BED<60°,由此可知此时若△BDE是直角三角形,则只能是∠BDE=90°;这样结合已知条件即可分情况求出对应的t的值了. 试题解析:

(1)∵将△ACD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CE, ∴∠DCE=60°,DC=EC, ∴△CDE是等边三角形;

(2)存在,当6<t<10时, 由(1)知,△CDE是等边三角形, ∴DE=CD,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CD⊥AB时,CD最小, 此时∠ADC=90°,又∵∠ACD=60°, ∴∠ACD=30°, ∴ AD=∴ CD=1AC=2, 2AC2AD2422223,

∴ DE=23(cm);

(3)存在,理由如下:

①当0s≤t<6s时,由旋转可知,∠ABE=60°,∠BDE<60°, ∴此时若△DBE是直角三角形,则∠BED=90°, 由(1)可知,△CDE是等边三角形, ∴∠DEC=60°,

∴∠CEB=∠BED-∠DEC=30°, ∴∠CDA=∠CEB=30°, ∵∠CAB=60°, ∴∠ACD=∠ADC=30°, ∴DA=CA=4,

∴OD=OA﹣DA=6﹣4=2, 1=2(s); ∴t=2÷

②当6s<t<10s时,由性质的性质可知∠DBE=120°>90°, ∴此时△DBE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③当t>10s时,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BE=60°, 又由(1)知∠CDE=60°,

+∠BDC, ∴∠BDE=∠CDE+∠BDC=60°而∠BDC>0°, ∴∠BDE>60°, ∴只能∠BDE=90°, 从而∠BCD=30°, ∴BD=BC=4, ∴OD=14cm, 1=14(s); ∴t=14÷

综上所述:当t=2s或14s时,以D、E、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点睛:(1)解第2小题的关键是:抓住点D在运动过程中,△DBE是等边三角形这一点得到DE=CD,从而可知当CD⊥AB时,CD最短,则DE最短,由此即可由已知条件解得DE的最小值;(2)解第3小题的关键是:根据点D的不同位置分为三段时间,结合已知条件首先分析出在每个时间段内△BDE中哪个角能够是直角,然后再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解答即可求得对应的t的值了. 26.(1)﹣3m+3;(2)【解析】 【分析】

(1)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得;(2)先计算括号内分式的减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约分即可得. 【详解】

(1)原式=2(m2﹣2m+1)﹣(2m2﹣2m+m﹣1) =2m2﹣4m+2﹣2m2+2m﹣m+1 =﹣3m+3; (2)原式=(==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和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分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