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应对方式问卷

应对方式问卷

来源:百家汽车网


应对方式问卷(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应对方式问卷

填表方法:此表每一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个条目后选择一个答案,如果选择“是”,则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做出评估。在每一行的○里打√,表示你的选择。 比较

是 否 有效 有

效 无效

1、能理智地应付困境 ○

2、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

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 ○

4、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 ○

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 ○

6、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 ○

7、常感叹生活的艰难 ○

8、专心于工作或者学习以忘却不快 ○

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10、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 ○

11、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 ○

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 ○

13、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 ○

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的寄托 ○

15、常自暴自弃 ○

16、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 ○

17、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认为自己的失败多是外因所致 ○ ○ ○ ○ ○

19、对困难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 ○ ○ ○ ○ ○

20、与人冲突,多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 ○ ○ ○ ○ ○

21、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 ○ ○ ○ ○ ○

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 ○ ○ ○ ○ ○

23、常自我责备 ○

24、常用睡觉的方式来逃避痛苦 ○

25、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 ○

26、常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 ○

27、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静 ○

28、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 ○

29、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问题 ○

30、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取成败 ○

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

32、借烟或借酒消愁 ○

33、常责怪他人 ○

34、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 ○

35、认为“退一步自然宽” ○

36、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 ○

37、常自卑自怜 ○

38、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 ○

39、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 ○ ○ ○ ○ ○

41、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 ○ ○ ○ ○ ○

42、为了自尊,常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 ○ ○ ○ ○ ○

43、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 ○ ○ ○ ○

44、常告诫自己“能忍者自安” ○ ○ ○ ○ ○

45、常祈祷神灵保佑 ○

46、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 ○

47、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 ○

48、常怪自己没出息 ○

49、常爱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 ○

50、常抱怨自己 ○

51、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 ○

52、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 ○

53、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解决的方法○

54、平心静气淡化烦恼 ○

55、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

56、选择职业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主要原因 ○

57、总怪自己不好 ○

58、经常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 ○

59、常自感运气不好 ○

60、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 ○

61、常自感无所作为而任其自然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 ○ ○ ○ ○ ○

一、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1.量表分计分方法:

“应付方式问卷”有六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计分分两种情况;

a.除b所列举的情况外,各个分量表的计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将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该发量表的量表分:

b.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中,条目19,在“求助”分量表中,条目36, 39和42,选择“否”是“1”分,选择“是”得“0"分。 2.计算各分量表的因子分。因子分计算方法如下:

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

分量表因子分=-------------------------------- 分量表条目数 3.结果解释:

3. 1根据各分量表的因子分的值绘出应付方式因子廓图: 3. 2根据廓图和各分量表因子分结果:

5

a.解释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方式类型和应付行为特点; b.比较不同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行为差异。

c.各分量表理论意义简析:应付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发现“解决间题”与“退

避”两应付因子的负相关程度最高。以此作为六个应付因子关系序列的两极,然后根据各因子与“解决问题”应付因子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序,可将六个应付因子排出下列关系序列图:

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

Vaillant(1975)等人研究应付时,认为应付行为可分为自恋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和成熟型川。如果以“解决问题”表示成熟的应付方式。“求助”与“合理性”因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也归为成熟应付方式类,而与“解决问题”相反的另一极的“退避”表示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则该应付行为成熟等次序列的类型与Vaillant等人观点有相似之处。该结果提示,不同类型的应付行为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

研究结果还发现,个体应付方式的使用一般都在一种以上,有些人甚至在同一应激事件上所使用的应付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每个人的应付行为类型仍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构成了六种应付方式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组合与解释为:

“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这类受试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常能采取“解决间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退避—自责”:不成熟型。这类受试在生活中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应付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这类积极的应付方式,表现出一种神经症性的人格特点,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

“合理化”:混合型:“合理化”应付因子既与“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应付因子呈正相关,也与“退避”,“幻想”等不成熟应付因子呈正相关,反映出这类受试的应付行为集成熟与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于一体,在应付行为上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和两面性的人格特点。

“应付方式问卷”分量表条目构成 分量表 分量表条目构成编号

1.解决问题 1,2,3,5,8,-19,29,31,40,46,51,55 2.自责 15, 23, 25, 37, 39, 48, 50, 56, 57, 59

6

3.求助 10, 11, 14, - 36, - 39, -42, 43, 53, 60, 62 4.幻想 4, 12, 17, 21, 22, 26, 28, 41, 45, 49 5.退避 7, 13, 16, 19, 24, 27, 32, 35, 44, 47 6.合理化 6, 9, 18, 20, 30,33,38, 52,54,58,61

评分方法:各分量表项目目前没有“一”者,选“是”得1分,有“一”者,选“否”得1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