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堂中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 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应如何有效地引导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谈谈作法和体会。
一、课前要引导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十分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种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任意列举一些整数,依次将它们写在黑板上,大家来判断它们能否被2整除,看谁答得快。结果每次都是我取胜。我的“神速”判断使学生大惑不解,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知道老师的“妙法”。我顺势引入新课:“能被2整除的数都有一定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就会迅速而又准确。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学习这个内容。只要大家认真学,以后一定能胜过老师!”教学中,我还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或出一道趣味数学题或提出一个使学生感到疑惑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跟着我进入新知的探索学习过程中。 二、知识迁移时要引导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题:①口算:1-7/9= 5/8+7/8= ②5元-3角=? 第一道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旧知识的再现,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搭了桥、引了路。第二道题复习数量单位不同时的计算方法(必须先统一单位),为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作了辅垫。以旧引新的“导”,要注意训练题要有利于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旧知识搭建桥梁。
三、平等对话时要引导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认为把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的营造要我们教师走下讲台,用平等的语言对待每位学生,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相遇—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
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感到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四、动手操作时要引导
在教学中我发现将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我感受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学生在学习时发挥出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学生能动手操作的一定要引导他们动手,俗话说:“眼里过千边,不如手里过一边。”
五,归纳概括时要引导
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定律、概念等都是抽象的,将具体直观的表象概括成规律性知识,是小学生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他们感到最困难的一点。因此,我十分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如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及体积计算,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由操作思维到形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识理解深、记得牢、用得活 。同时,还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备课,上课的全过
程及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把握好引导的最佳时机,灵活运用引导的各种方法,让引导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让数学课堂更加完美,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