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第3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31 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是干旱山区脱贫的有效途径 张宏赵补亮 010000) (内蒙古清水河县水务局,内蒙古 清水河县中图分类号:G3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2)03—0031—01 清水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境内山 大沟深,支离破碎,95 以上为旱坡地,地上可用水 源少,地下水奇缺,十年九早,是传统的 雨养农业 区”。全县年均降雨量400ram左右,而蒸发量达到2 577mm,是降雨量的6.3倍,最高年份达14倍。70 以上的村庄不但无水浇地,而且连正常的人畜饮水 也极为困难 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农村乃至 全县整个国民经薪的发展。 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是清水河县近年来根据当地 干旱缺水,坡粱旱地多而水浇地发展特别困难的实 际探索实施的一项旨在通过聚水、蓄水改变农业生 产条件,提高早地产出和效益的抗旱新措施。通过挖 早井、建水窖、筑水窑,有效拦蓄自然降水,配套先进 的滴藩技术,能使旱坡地创造出与水浇地相当的产 量和效益来 因此,发展集雨节水灌溉农业在清水河 县乃至整个黄土高原干旱山区,具有极大的推广价 值和十分广阔的前景,是一项解决温饱脱贫、造福子 孙后代的工程。 1 实施集雨节水灌溉是干旱山区努力探索发展旱 作农业之路更加正确的抉择・ 清水河县发展旱作农业的历史是苦苦探索,不 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粮食产量的过程。近年来在全 县大面积推广科学适用技术以来,通过采取良种应 用、模式化栽培、问混套种、地膜覆盖等措施,粮食产 量又跃上了新的台阶。仅采用地膜覆盖这一技术,以 玉米为例,产量增产1倍以上,平均亩产达到千斤左 右。实施集雨节水灌溉,正是将这些增产措施进行了 组装配套,形成了农田早井——秋雨春用——座水 点种——作物覆膜——节水灌溉——精种高产的发 展模式。 2实施集雨节水灌溉最重要的是解决了“水”的问 题,确保温饱致富-r程的实施 清水河县年阵雨量不仅少,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大部分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每年春夏连早, 特别是春早严重,作物播种和生长前期受到严重影 响。实施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利用农田旱井或水窖, 将上年雨水集于其中,来年在作物播种时,实行座水 点种,保证了作物种满田、全出菌。同时,在作物生长 前期,进行漓灌、渗灌、管灌、微喷等微灌,解决了“卡 脖子”旱的问题,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1999年以来3 年全县推广覆膜座水点种玉米15万亩,全县遭受了 建国以来罕见的干旱,1~6月份全县陴水量只有30 多毫米,绝大部分坡粱地保苗难,收成差,但覆膜座 水点种的作物却不减产,取得了较好收成。据测算, 进行座水点种并滴灌一次的覆膜玉米,亩产可达1 32o斤,最高可达1 500斤,座水种未滴灌的亩产 91o斤,最高可达1 2oo斤,一般田亩产420斤。相比 之下,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 实施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有利于调整种檀业结 构,发展 两高一优”农牧业 实施集雨节水灌溉,从根本上解决了 水”的问 题,这就为干旱地区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覆膜作物 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发展优质高产、高教农业创造 了条件。致使农作物由过去不能种的因解决了水的 问题而能够种植,由少种能够达到多种,由粗放低产 能够实现精种高产 全县近年来旱地地膜覆盖作物 由单一的玉米逐渐推广到了豆类、谷子、瓜菜、马铃 薯。仅以地膜谷子和地膜绿豆为例,节水灌溉地膜谷 子亩产平均可达到8oo斤,绿豆400多斤,亩纯收人 分别达700元和1lOO多元,而且随着集雨节水灌溉 水源工程的不断扩大,必将使高附加值、高教农作物 覆膜面积逐年扩大,并形成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 程 4实施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对于加大科技含量,经 营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本身利用了现代节水技术, 特别是地面配水池滴灌点种既能解决春季座水种, 又能保证夏季漓灌保苗,一水多用,具有节能、节水、 省7-、增产效应 这种形式比常规漓灌省水So~ 70 ,和人工点种相比,提高7-效4~5倍。同时,采 取集雨节水灌溉措施,能够适应山睦复杂地形,满足 任何土壤条件和作物的灌溉,对于大面积推广适用 增产技术,规范种植行为,切实改变群众传统观念和 粗放的经营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 有重要的意义。北堡乡术塔村农民刘觅存,1998年7 月份,他自己投7-投资。建起一问可容纳1zo吨的水 窖储满水。1999年他种植了覆膜蔬菜、覆膜玉米、覆 膜谷子、覆膜西瓜等作物19亩,全部采用模式化栽 培、座水种和滴灌措施,亩平均增产45 以上,当年 全家纯收人达到了2.5万元,人均6 ooo多元。他种 植的圆白菜、青椒等新鲜蔬菜,满足供应了周围村 民,结束了祖祖辈辈吃不上当地新鲜蔬菜的历史。由 于这一技术深人人心,全县群众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而且这一技术逐步应用到庭院经济和生态经薪沟之 中,为群众开辟了多条致富途径 收稿日期tZOO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