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来源:百家汽车网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简介

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2010年6月2日起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是基于麦可思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撰写,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有效问卷22万份,主要内容包括就业与月薪,去向分布,失业与预警分析,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任务,求职分析,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专升本,高考志愿填报,满意度分析,就业弱势群体分析,振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分析。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报告,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评价系统。

《就业蓝皮书》的作者——麦可思(MyCOS)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并从2010年开始对毕业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与工作能力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四年累计有效问卷约100万份。 1. 2010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回收率约49%;有效问卷22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问题者为73%;共覆盖2599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16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930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553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82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21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6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75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57个职业,共计700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97%(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0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3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16个行业,共计317个行业,覆盖全国所有行业分类(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0版)。 2. 调查对象

毕业半年后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 3. 调查方式

第 1 页 共 71 页

向毕业半年后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约15至30分钟。

目录

1-毕业生去向分布

1.1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较上届增长1个百分点 1.2 2009届高职高专就业率增长幅度大于本科

1.3 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最高 2-就业与月薪

2.1 本科专业大类工学就业率最高 法学最低

2.2 2009届大学毕业生薪资明显增长 高职高专增长最多

2.3 2009届“211” 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分别为22%、33%、45% 2.4 2006届“211” 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分别为1.7、

1.9、2.2个

2.5 民企、中小企业仍是大学毕业生最大雇主 3-失业与预警分析

3.1 大多数半年时处于失业状态的毕业生还在继续求职 8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

3.2 动画等本科专业、临床医等高职专业被列入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牌”专业 4-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任务

2009届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满足度普遍下降 销售与营销等核心知识亟须改进 5-求职分析

5.1 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为毕业生就业首选

5.2 200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1207元、高职高专为1061元 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本科与高职毕业

生需分别投出平均12份、6份工作申请 5.3 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期待底线大幅上升

5.4 大学招聘会是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最有帮助的服务 大学毕业生主要求职成功渠道更加多样化 6-自主创业

1.2%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7-读研、留学与专升本

7.1 2009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留学比例较2008届上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 2 页 共 71 页

7.2 职业发展需要是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专升本的主要原因 8-高考志愿填报

2009届大学毕业生选专业主要依据兴趣爱好与就业容易 9-满意度分析

9.1 2009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下降

9.2 2009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9.3 高校最应改进的地方为实习和实践不够 10-就业弱势群体分析

10.1 低收入就业漂族半年后月薪仅为平均水平约一半 10.2 低收入就业漂族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最多 10.3 低收入就业漂族更多来源于农民与农民工家庭 11-振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分析

国家振兴产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等高职专业需求旺盛

1-毕业生去向分布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较上届增长1个百分点

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是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比2007届87.5%低0.9个百分点;约1/3以上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2009届有半职工作的比例为1.5%。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3 页 共 71 页

根据上图,大学毕业生失业的比例为12.6%,其中有9.4%的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1.0%的人正在准备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2.2%的人放弃求职与求学。麦可思调查还显示:回答毕业时就已经落实工作的有53.7%,高于2008届毕业时的51.7%。

2009届毕业生毕业后立刻在国内外读研比例明显增加,211院校增加了约2.5个百分点,,达到13.5%;非211院校增加了1.1个百分点,达到8.4%。

图 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图中的“有半职工作”以及“无工作,毕业后读本科”均是2009届新增的问题选项,故2008届、2007

届缺失。后文中均是如此。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从上图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总体分布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09届比2008届增加了0.8个百分点,2008届比2007届增加了1.1个百分点。

说明:麦可思对大学生(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开展是在毕业半年后,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是由于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麦可思将中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分为10类: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正在国内读研;无工作,准备国内考研;无工作,正在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出国读研;无工作,其他;无工作,毕业后读本科。这10类毕业状况叫做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分布。其中,已就业人群包括三类: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 就业率的计算方法为: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注意,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教育机构统计的就业

第 4 页 共 71 页

率通常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也就是本报告中的非失业率。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2009届高职高专就业率增长幅度大于本科

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非失业率约为91.2%,比2008届(90.1%)高了1.1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来源于读研而非就业,比2007届(93.5%)低了2.3个百分点。

2009届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7.4%,与2008届(87.3%)基本持平,比2007届(90.4%)低了3个百分点。

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5.2%,比2008届(83.5%)高了1.7个百分点,比2007届(84.1%)高了1.1个百分点。连续四年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211”本科差距缩小,百分点差距从2006届到2009届分别为7.2、6.3、3.8和2.2,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高于非示范院校(84.3%)。民办院校的就业率最低(82.8%)。

图 “211”院校2007~2009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5 页 共 71 页

图 非“211”本科院校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高职高专院校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6 页 共 71 页

图 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失业率四年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麦可思对大学生(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开展是在毕业半年后,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是由于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麦可思将中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分为10类: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正在国内读研;无工作,准备国内考研;无工作,正在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出国读研;无工作,其他;无工作,毕业后读本科。这10类毕业状况叫做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分布。其中,已就业人群包括三类: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 就业率的计算方法为: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注意,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教育机构统计的就业率通常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也就是本报告中的非失业率。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最高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从2009届大学毕业生分布的经济区域差别来看,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该区域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8.7%最高;泛东北区域经济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毕业半年后就业率79.5%最低。

分学校类型来看,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居2009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榜首(90.4%);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居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榜首(88.1%)。

第 7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不同经济区域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

经济区域:麦可思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把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八个经济体系区域:

a) 泛东北区域经济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

b) 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 c) 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d) 中原区域经济体:包括河南、湖北、湖南;

e) 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 f)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 g) 西南区域经济体: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h) 西部生态经济区:包括、。 2-就业与月薪

本科专业大类工学就业率最高 法学最低 高职高专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最高 法律大类最低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90.2%),最低的是法学(82.3%);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5%),轻纺食品大类(.4%)紧居其后,最低的是法律大类(73.2%)。

从专业小类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地质工程(100%),较同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就业率(88%)高出12个百分点;而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则为油气储运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两个专业的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均为98.6%,高于同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就业率(85.2%)高出13.4个百分点。

从2007、2008、2009三届的半年后就业率变化来看,三年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本科专业大类是历史学,平均下降最快的本科专业中类是统计学类,就业量排前100的专业小类中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前三位是临床医学、动画、应用物理学;三年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高职高专大类是水利大类,平均下降最快的高职专业中类是护理类,就业量排前100的专业小类中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前三位是金融保险、临床医学、护理。

表 2007~2009届各专业大类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变化趋势*

单位:%

第 8 页 共 71 页

* 本科专业大类中,哲学因样本数不足没有包括。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按照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以及学校新增的专业小类,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覆盖了本科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大类11个,划分为专业中类有71个,划分为专业小类有521个;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大类19个,划分为专业中类有72个,划分为专业小类有661个。

2009届大学毕业生薪资明显增长 高职高专增长最多

2009届“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为2756元,比2008届(2549元)有明显回升,但仍低于2007届(2949元);2009届非“211” 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月薪为2241元,比2008届(2030元)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07届(2282元)。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为10元,比2008届(17元)有较显著的增长,明显高于2007届(1735元)。与2008届相比,2009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月薪均有较显著的增长。其中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月薪增长最多。

各专业大类中,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是经济学(2498元),最低的是医学(2124元);

第 9 页 共 71 页

高职高专月薪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358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15元)。

从职业小类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半年后月薪最高的职业为“税收监察者,征收人和税收代理人”(3727元);高职高专则为“航空器机械和服务技术员”(3290元)。与2008届相比,2009届本科毕业生月薪增长最快的职业为“小学教师,特殊教育除外”和“房地产销售经纪人”,其月薪增长率均为39%;高职高专毕业生月薪增长最快的职业则为“房地产经纪人”,其月薪增长率为49%。

从行业小类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行业为“烟草制造业”(3475元),高职高专则为“航空运输服务业”(3081元)。与2008届相比,2009届本科毕业生月薪增长最快的行业为“经济项目”,其月薪增长率为34%;高职高专毕业生月薪增长最快的行业为“房地产业(开发、销售、物业)”,其月薪增长率为40%。

图 2007~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 2009届各专业大类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

单位:元

第 10 页 共 71 页

*历史学因为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前100位职业小类*

单位:元

第 11 页 共 71 页

第 12 页 共 71 页

* 个别职业因为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前100位职业小类*

单位:元

第 13 页 共 71 页

第 14 页 共 71 页

* 个别职业因为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前10位行业小类*

* 个别行业因为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前10位行业小类*

* 个别行业因为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月薪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是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值。

第 15 页 共 71 页

2009届“211” 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分别为22%、33%、45%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是,“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离职的主要类型是主动离职(88%),离职的前三位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前3位专业小类是:编辑出版学、艺术设计、广告学;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前3位专业小类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装饰艺术设计。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16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主动离职的原因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离职率”是指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有多大百分比有过离职的经历。“离职类型”分为主动离职(辞职)、被雇主解职、两者均有(离职两次以上可能会出现)三类情形。“主动离职的原因”即针对主动离职的人群分析其离职的原因,分为“薪资福利偏低”、 “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就业没有安全感”、“准备求学深造”、“想改变

职业或行业”以及“其他原因”。

2-就业与月薪

2006届“211” 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分别为1.7、1.9、

2.2个

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是,“211”院校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为1.9个,高职高专院校为2.2个。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每个单位工作时间是,“211”院校为1.5年,非“211”本科院校为1.4年,高职高专院校为1.2年。

2006届本科毕业生从事教育培训、运输和零售等相关职业或职位的三年内转换职业最为频繁;从事中小学和特殊教育、计算机专职和医疗相关职业或者职位三年内最为稳定。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销售和服务业、办公行政等相关职业或职位的三年转换职业最为频繁。

2006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选择最为热门的是工程师类、公共关系和销售、营销、广告等相关职业。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转换职业时则以选择公共关系和销售、营销、广告等相关职业人数最多。 2006届本科土地资源管理和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职业转换最为频繁,专业为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和临床医学的毕业生职业表现最为稳定;2006届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国际经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

第 17 页 共 71 页

业的毕业生职业转换最为频繁。

图 2006届各类院校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

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6届各类院校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每一份工作持续的时间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

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18 页 共 71 页

图 2006届本科毕业三年内从事的职业或职位中类转换率最高的前10位*(单位:转换率,%)

* 个别职业或职位中类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

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6届本科毕业三年内从事的职业或职位中类转换率最低的前10位*(单位:转换率,%)

*个别职业或职位中类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

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19 页 共 71 页

图 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三年内从事的职业或职位中类转换率最高的前5位*(单位:转换率,%)

* 个别职业或职位中类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

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6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或职位后最热门的前10位职业或职位中类*(单位:职业分布,%)

* 个别职业或职位中类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第 20 页 共 71 页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

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或职位后最热门的前10位职业中类*(单位:职业分布,%)

* 个别职业中类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

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6届本科毕业三年内从事职业或职位转换率最高的的前10位专业小类*(单位:转换率,%)

* 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第 21 页 共 71 页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

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6届本科毕业三年内从事职业或职位转换率最低的前10位专业小类*(单位:转换率,%)

* 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

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三年内从事职业或职位转换率最高的前5位专业小类*

* 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第 22 页 共 71 页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

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麦可思对2006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三年后跟踪,本报告涉及的三年内的变化分析即使用的该调查数据。“转换职业或职位”是指毕业半年后从事某种职业或职位,毕业三年后由原职业或职位转换到不同的职业或职位。转换职业或职位常常在工作单位内部完成,不代表离职。“转换职业后最热门(或所集中)的职业或职位”指的是毕业三年内转换职业或职位之后的分布中所占比例较大的职业或职位。 转换率=某职业或职位的转换职业或职位的人数/毕业半年后从事某职业或职位的总人数。 民企、中小企业仍是大学毕业生最大雇主

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个体”仍是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211”院校中有3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非“211”本科院校中有47%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中有62%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

无论何种类型院校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雇主规模300人以下(包括50人以下、51-300人)所占比例最高,“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比例分别为38%、50%、60%。细分来看,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雇主规模是3001人以上,占33%;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雇主规模是51-300人,占27%;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雇主规模是50人以下,占31%。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雇主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23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雇主规模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各类型企业的月薪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24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各类企业的月薪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各规模企业的月薪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各规模企业的月薪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3-失业与预警分析

大多数半年时处于失业状态的毕业生还在继续求职 8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 麦可思研究表明,无论哪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失业率变化趋势是:2009届比2008届都略有下降。其中,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失业率下降幅度较大。

第 25 页 共 71 页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失业人群中,“211”院校8.8%的失业毕业生中有16%为“待定族”(不求学不求职),非“211”本科院校11.5%的失业毕业生中有18%为“待定族”,高职高专院校14.4%的失业毕业生中有18%是“待定族”。大多数半年时处于失业状态的毕业生还在继续求职。

2009届本科毕业生失业人群中,西南区域经济体“待定族”的比例与其他经济区域相比最大,为22%;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准备考研与准备出国留学的比例与其他经济区域相比最大,为24%。2009届高职高专失业人群中,西南区域经济体“待定族”的比例与其他经济区域相比仍然是最大,为22%;泛东北区域经济体失业人群中“还在找工作”的比例最大,为86%。

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38万人,占了本科失业总人数的33.3%,其中有8个专业是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

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高职高专专业失业人数为12.50万人,占了高职高专失业总人数的30.2%。其中有7个专业是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失业人群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26 页 共 71 页

图 各类院校2007~2009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失业率变化趋势 其中:“211”院校的失业率为非失业人群的剩余人群比例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位专业(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位专业(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就业蓝皮书中,将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还没有获得全职或者半职雇用工作的状态,视为失业。这包括准备考研、准备出国读研、还在找工作和“待定族”等四种情况。“待定族”指调查时处

第 27 页 共 71 页

于失业状态却还没有采取任何求学或求职行为的大学毕业生。

动画等本科专业、临床医等高职专业被列入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牌”专业

麦可思研究指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解决此失业类型的核心是各专业的供应量。对专业的失业率和失业量进行监测和预警,以个别专业的招生指标控制为主要杠杆,辅助以在校生专业调整,主动干预、专业结构,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下提高就业率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就业的专业预警机制可以包括三个层面:国家层面,地区层面(主要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层面)以及高校层面。

本科失业量较大的专业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率持续走低,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为就业绿牌发展专业。

高职高专失业量较大的专业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经济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就业率持续走低,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为就业绿牌发展专业。

表 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本科专业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28 页 共 71 页

表 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高职专业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红牌专业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综合考虑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是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绿牌专业是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4-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任务

2009届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满足度普遍下降 销售与营销等核心知识亟须改进

据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尽管2009届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普遍略有提高,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211”院校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为53%,非“211”本科院校为52%,高职高专为51%;但同时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达到的水平普遍升高,2009届较2008届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离校时掌握的能力的提高幅度低于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的升高幅度,因此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度较上届呈普遍下降。

2009届本科毕业生五大类能力类别中对应的最重要能力是积极学习、科学分析、时间管理(“211”院校)、指导他人(非“211”本科院校)、疑难排解和电脑编程;高职高专毕业生五大类能力类别中对应的最重要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科学分析、谈判技能、疑难排解、安装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毕业生的最重要的能力满足程度反而低于其他许多能力,能力的培养没有满足社会需求的优先顺序。 另外,2009届本科毕业生亟须改进的核心知识是销售与营销、教育与培训、工程与技术等;高职高专毕业生亟须改进的核心知识是销售与营销、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等。

第 29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水平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要求达到的水平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30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2核心知识指标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31 页 共 71 页

说明:

(1)“工作能力的能力满足度”是指离校时掌握的水平达到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用于定义毕业半年后正在工作的大学生所理解的刚毕业时对35项基本工作能力实际掌握的级别,从低到高分为一级到七级,一级代表该能力的最低水平,取值1/7,七级代表该能力的最高水平,取值1。“工作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水平”用于定义毕业半年后正在工作的大学生所理解的工作对35项基本工作能力的要求级别,从低到高分为一级到七级,一级代表该能力的最低水平,取值1/7,七级代表该能力的最高水平,取值1,最高水平是初级和中级职业人员达不到的。以上取值均折算为百分比。为了帮助答题人自评级别,问卷在一到七级中分别举了三个例子,以帮助答题人理解能力差别。 “积极学习”是理解信息中的启示,用于解决问题,帮助做出决定。“科学分析”是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时间管理”是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指导他人”是指导他人怎样去做一件事。“疑难排解”是判断出操作错误的产生原因并决定纠错对策。“电脑编程”是为各种目的编写电脑程序。“有效的口头沟通”是交谈中有效果地传递信息。“谈判技能”是与他人沟通并且达成一致。“安装能力”是按照特定要求来安装设备、机器、管线或程序。

(2)“核心知识”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2知识。“核心知识重要度”用于定义毕业半年后正在工作的大学生所理解的各项知识在其岗位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分为无法评估、不重要、有些重要、重要、非常重要和极其重要6个层次,数据处理时把重要性处理为百分比,0代表不重要、25%代表有些重要、50%代表重要、75%代表非常重要、100%代表极其重要。“核心知识满足度”是指离校时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100%为完全满足。满足度计算公式分子是离校时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分母是工作要求的核心知识水平。

“销售与营销”是关于展示和促销产品和服务的原则和方法的知识,这包括营销战略和策略,产品展示,销售技巧和销售控制体系。“教育与培训”是关于课程和培训的设计和方法,教授和指导个人及团体,评估培训效果的知识。“工程与技术”是关于工程科技的实际应用的知识,这包括应用原理、技术、程序和设备来设计和生产多种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是关于向顾客和个人提供服务的原理和过程的知识,这包括评估顾客需求,达到服务质量标准,确定顾客的满意程度。 5-求职分析

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为毕业生就业首选

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城市主要是直辖市,占44%;非“211”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城市主要是副省级市,均占45%。大城市就业市场规模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职业能力成长机会多,因此往往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但毕业生实际就业城市类型主要集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

第 32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城市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城市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200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1207元、高职高专为1061元 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本科与高职毕业生需

分别投出平均12份、6份工作申请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为1207元、高职高专为1061元;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本科与高职毕业生需分别投出平均12份、6份工作申请。与2008届相比,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的花费上升约1/10,“211”院校为1230元、非“211”本科院校为1138元、高职高专院校为1061元,但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所需投出的平均求职份数略有下降,求职难度未见增加。

从专业中类来看,求职成本最高的本科专业中类为体育学类(1616元),最低的为测绘类(595元);求职成本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中类为制药技术类(1355元),最低的为食品类(662元)。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所需投出的平均求职份数最多的本科专业中类为地理科学类(24份),最少的为护理学类(2份);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所需投出的平均求职份数最多的高职高专专业中类为水利工程与管理类(11份),最少的为制药技术类、体育类、医学技术类、水上运输类、畜牧兽医类(均为2份)。

从职业中类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求职成本最高的职业中类为“/检察//经济执法”(1569

第 33 页 共 71 页

元),最低为“航空机械/电子”(680元);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成本最高的职业中类为“保险”(1217元),最低为“矿山/石油”(725元)。本科毕业生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所需投出的平均求职份数最多的职业中类为“家政”(22份),最少的为“医疗保健/紧急救助”(4份);高职高专毕业生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所需投出的平均求职份数最多的职业中类为“计算机与数据处理”(16份),最少的为“环境保护”、“医疗保健/紧急救助”、“幼儿与学前教育”(均为2份)。

从行业大类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求职成本最高的行业大类为“邮递、物流及仓储业”(1511元),最低为“矿业”(879元);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成本最高的行业大类为“及公共管理”(1225元),最低为“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770元)。本科毕业生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所需投出的平均求职份数最多的行业大类为“家具医疗设备及其他制成品”(18份),最少的为“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7份);高职高专毕业生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所需投出的平均求职份数最多的行业大类为“食品、烟草、加工”(10份),最少的为“矿业”、“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均为3份)。

图 2007~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求职成本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7~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投出的求职份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34 页 共 71 页

说明:求职成本即大学毕业求职活动的总花费(服装、差旅费、印制简历及其他)。求职份数指从求职到现在或接受第一份工作时,总共申请工作的份数。

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期待底线大幅上升

与2008届相比,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期待底线有大幅度上升,比2008届的薪资期待低谷上升了约500元,也明显高于2007届的薪资期待。这个急剧的薪资期待可能与对经济景气的过于乐观和社会的物价快速上涨有关。

图 2007~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月薪期待底线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 主要经济区域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月薪期待底线* 单位:元

* 西部生态经济区因为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35 页 共 71 页

表 主要经济区域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薪期待底线*

单位:元

* 西部生态经济区因为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 2009届本科主要专业大类毕业生的月薪期待底线* 单位:元

* 哲学大类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 2009届高职高专主要专业大类毕业生的月薪期待底线* 单位:元

第 36 页 共 71 页

* 大类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大学招聘会是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最有帮助的服务 大学毕业生主要求职成功渠道更加多样化 办学层次高的大学的毕业生接受求职服务的比例高,“211”院校没有接受任何求职服务的学生比例明显低于其他类型高校,高达1/3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提供的求职服务没有任何帮助。

在接受的各项求职服务中,大学招聘会被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是最有帮助的服务,但是,认为大学招聘会对求职没有任何帮助的,“211”院校为22%,非“211”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比例相同,均为34%,求职服务的有效性需要得到注意和改善。

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成功渠道更加多样化,“211”院校是大学招聘会,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是通过亲朋好友;与2008届毕业生相比,大学招聘会的成功率大幅度下降,211院校下降9个百分点,幅度达23%;非“211”本科院校下降6个百分点,幅度大25%;高职高专院校下降了10个百分点,幅度达40%。

第 37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接受的求职服务分布(多选)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对接受的各项求职服务中认为最有效的求职服务(单位:分布比例,%)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对接受的每一项求职服务,认为该项求职服务无效的比例

第 38 页 共 71 页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初次求职成功的渠道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初次求职成功的渠道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39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初次求职成功的渠道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求职服务是指大学为其毕业生提供的各种求职方面的信息或辅导。具体分为组织招聘会、辅导求职策略、辅导面试技巧、辅导简历写作、职业发展规划、发布招聘需求与薪资信息等。“最有效的求职服务”是指接受的求职服务中,学生认为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求职服务。而在回答母校提供的最有效的求职服务问题时,如果选择了“没有任何帮助”,则该学生接受的这几项求职服务均为无效求职服务。 “初次求职成功”是指大学毕业生获得的第一份受雇录用。“渠道”是指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途径。 6-自主创业

1.2%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2%,与2008届1.0%的比例相比略有上升,与2007届持平。从2007届到2009届,高职高专自主创业比例远远高于本科。

2009届本科毕业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是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最多的是艺术设计专业,其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最多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9届本科毕业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个人服务和销售行业,集中于销售职业,自己当老板的比例占首位,即职业为总经理和日常主管。

自主创业者的创业理想是创业最重要的动力(本科44%、高职高专48%),与2008届相近(本科41%、高职高专48%);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创业的2009届毕业生比例为10~15%;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才是提升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

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占80%以上,与2008届相同;来

第 40 页 共 71 页

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资助的极少,与2008届相同。所以,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2009年开始的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的资助并没有实际增加,资助未见效果。

图 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41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动机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动机分布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42 页 共 71 页

7-读研、留学与专升本

2009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留学比例较2008届上升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11.9%,比2008届上升1.9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7.7%,比2008届上升0.6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人群中,因为就业难而暂时读研的占14.8%。读研的人群认为,本科的学术准备中最应该改进的前三项分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方法和专业课程知识,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的创新能力。

2009届“211”院校的留学比例为1.%,2008届为1.03%;非“211”本科院校的留学比例为0.69%,2008届为0.25%。2009届留学比例最高的区域是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1.74%),本科留学最多的专业大类是工学(27.6%),留学最多的研究生专业中类是工商管理(20.1%);留学的学历目标比例最高的是硕士(74.6%);留学最主要的理由是接受先进的教学方式(33%);最主要的经济支持是父母亲友资助(86%);留学后的工作意愿比例最高的是留在国外短期工作(36%),回到中国来工作占31%。留学读研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母校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毕业就读研的比例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43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读研的动机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非“211”本科毕业生读研的动机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211”院校毕业的国内读研人群认为母校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44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的国内读研人群认为母校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留学比例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45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主要经济区域的本科毕业生留学比例* * 西部生态经济区因为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的首要经济来源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的回国意愿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46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本科院校毕业的国外留学人群认为母校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7-读研、留学与专升本

职业发展需要是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专升本的主要原因

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有2.6%专升本,选择继续升本科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需要。

第 47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读本科的原因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8-高考志愿填报

2009届大学毕业生选专业主要依据兴趣爱好与就业容易

据麦可思调查研究,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高考时是根据职业规划选择专业的本科只占6%、高职高专占9%。本科毕业生主要是根据“兴趣爱好”(29%)选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则主要是根据“该专业将来就业容易”(28%)。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专业的首要理由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48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专业的首要理由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 2009届本科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各专业大类的首要理由

单位:%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各专业大类的首要理由

单位:%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49 页 共 71 页

9-满意度分析

2009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下降

2009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下降,从高到低依次为“211”院校83%,比2008届低3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74%,比2008届低5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68%,比2008届低2个百分点。中原区域经济体(包括河南、湖北、湖南)的2009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最低 。

图 2009届与2008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对比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各经济区域的2009届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

* 西部生态经济区因为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50 页 共 71 页

图 各经济区域的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

* 西部生态经济区因为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母校满意度”由被调查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给自己所毕业的大学进行满意度打分。选项有“非常满意、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无法评估”共六项,其中“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不满意”、“很不满意”属于不满意的范围,选择“无法评估”的人群比例相对较小,所以本报告中的满意度分析集中在回答了“满意”或“不满意”的人群。 2009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依次是“211”院校60%,非“211”本科院校49%,高职高专院校43%。中原区域经济体(包括河南、湖北、湖南)的2009届毕业生不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最高。

第 51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各经济区域的2009届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 西部生态经济区因为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52 页 共 71 页

图 各经济区域的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 西部生态经济区因为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校友推荐度”是指在同等分数同类型学校条件下,2009届大学毕业生是否愿意推荐母校给亲朋好友去就读。推荐度计算公式分子是回答愿意推荐的人数,分母是回答愿意推荐、不愿意推荐、不确定的总人数。

高校最应改进的地方为实习和实践不够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以及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53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10-就业弱势群体分析

低收入就业漂族半年后月薪仅为平均水平约一半

2009届大学毕业生低收入就业漂族毕业半年后的月薪相当于同届毕业生全国平均月薪的约一半。低收入就业漂族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业对口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54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专业对口率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麦可思将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月薪处在就业城市同届大学毕业生薪资的最低25%的人群划分为低收入人群。就业弱势群体包括低收入的就业全漂族(含低收入的半就业全漂族)、低收入的就业半漂族、失业半漂族。并以“就业漂族”来指代“就业全漂族”和“就业半漂族”。其中,“就业全漂族”是指读书(大学所在地)和家乡(生源地)都不在就业地;“半就业全漂”是指从事半职工作,即平均每周工作20小时到31小时,并且读书(大学所在地)和家乡(生源地)都不在就业地;“就业半漂族”是指家乡不在就业地但读书在就业地;“失业半漂族”是指家乡在地级城市或以下,读书在直辖市或副省级城市,而目前失业。

低收入就业漂族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最多

麦可思调查显示,2009届低收入就业漂族比较多地集中在销售类职业,较高比例受雇于民营企业和小企业。

与全国所有人群的平均分布对比,低收入就业漂族有超出5个百分点总共55%的比例集中于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最多。

表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的前10位职业

第 55 页 共 71 页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雇主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56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雇主规模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城市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分布最多的10个城市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麦可思将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月薪处在就业城市同届大学毕业生薪资的最低25%的人群划分为低收入人群。就业弱势群体包括低收入的就业全漂族(含低收入的半就业全漂族)、低收入的就业半漂族、失业半漂族。并以“就业漂族”来指代“就业全漂族”和“就业半漂族”。其中,“就业全漂族”是

第 57 页 共 71 页

指读书(大学所在地)和家乡(生源地)都不在就业地;“半就业全漂”是指从事半职工作,即平均每周工作20小时到31小时,并且读书(大学所在地)和家乡(生源地)都不在就业地;“就业半漂族”是指家乡不在就业地但读书在就业地;“失业半漂族”是指家乡在地级城市或以下,读书在直辖市或副省级城市,而目前失业。

低收入就业漂族更多来源于农民与农民工家庭

低收入就业漂族的大学毕业生更多来源于农民与农民工的家庭阶层。2009届大学毕业生漂族较多地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就业漂族的家乡基本来自地级及以下城市或农村。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五大类家庭阶层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11-振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分析

国家振兴产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等高职专业需求旺盛 麦可思基于2007至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半年后实际就业数据计算发现,国家12个重点振兴产业所需的重点本科、高职专业并非都处于需求旺盛的状态。目前已经需求旺盛的重点本科、高职专业将出现供应紧张,目前处于供求饱和中的部分重点本科、高职专业也将因为需求强劲而增长;目前供大于求的本科、高职专业可能会趋于供求饱和。

振兴产业对应的目前需求旺盛的重点本科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日语、给水排水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管理、物流管理、轮机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石油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测绘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地质工程。

振兴产业对应的目前需求旺盛的重点高职专业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电子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现代纺织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染整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染整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钻井技术、新型纺织机电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煤矿开采技术、地质工程、汽车经营与管理、钻探技术、矿山地质、工程地质勘查。

第 58 页 共 71 页

表 12个振兴产业对应的本科专业*

第 59 页 共 71 页

第 60 页 共 71 页

第 61 页 共 71 页

第 62 页 共 71 页

第 63 页 共 71 页

*供大于求是指专业就业率低于所属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或失业量位居前10位的专业;需求旺盛是指除供大于求专业外,专业就业率高于92%,并且高于所属专业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的专

业;供求饱和是指除供大于求和需求旺盛以外的其它专业。

**本分析数据是基于对2007~200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数据。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 12个振兴产业对应的高职高专专业*

第 页 共 71 页

第 65 页 共 71 页

第 66 页 共 71 页

第 67 页 共 71 页

第 68 页 共 71 页

第 69 页 共 71 页

*供大于求是指专业就业率低于所属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需求旺盛是指专业就业率高于90%,并且高于所属专业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供求饱和是指除供大于求和需求旺盛以外的其它情况。

**本分析数据是基于对2007~2009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数据。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国家新近制订的产业振兴规划,确定了11个重点发展产业,加上旅游业,共12个重点发展产业。 本科部分的分析基于2007~200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实际就业数据,为本部分研究目的进行了再抽样,样本为371312份,其中2007届样本数为161662份,2008届样本数为153846份,2009届样本数为55804份。本报告所分析的国家重点发展的12个产业覆盖了国际标准的107个行业中的47个行业;本报告所分析的国家发展重点产业所对应的职业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4个职业中的92个职业,覆盖了84个本科专业。

高职部分的分析是基于2007~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实际就业数据,有效问卷总数为126860份,其中2007届有效问卷数为409份,2008届有问卷数为273份,2009届有问卷数为21598份。本报告所分析的国家重点发展的12个产业覆盖了国际标准的107个行业中的47个行业;本报告所分析的国家发展重点产业所对应的职业覆盖了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98个职业中的119个职业,覆盖了107个高职专业。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生源区域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第 70 页 共 71 页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源城市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说明:麦可思将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月薪处在就业城市同届大学毕业生薪资的最低25%的人群划分为低收入人群。就业弱势群体包括低收入的就业全漂族(含低收入的半就业全漂族)、低收入的就业半漂族、失业半漂族。并以“就业漂族”来指代“就业全漂族”和“就业半漂族”。其中,“就业全漂族”是指读书(大学所在地)和家乡(生源地)都不在就业地;“半就业全漂”是指从事半职工作,即平均每周工作20小时到31小时,并且读书(大学所在地)和家乡(生源地)都不在就业地;“就业半漂族”是指家乡不在就业地但读书在就业地;“失业半漂族”是指家乡在地级城市或以下,读书在直辖市或副省级城市,而目前失业。

第 71 页 共 7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