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进来,减出去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52 教学目标:
(一) 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知识与技能:
1. 在20序列图上通过摆双色片来做加法题与减法题。
2. 通过在20以内序列图上的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 能根据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知道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过程能力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在20序列图上做加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是逆运算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20序列图、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知:
1. 在20序列图上摆双色片并列式(要求:一加一减) (1)同桌合作摆一摆、列一列 (2)学生演示、全班交流 加法算式:7+6=13 减法算式:14―5=9
(3)说说图意及算式含义是什么?指名反馈、相互补充。 2. 初步感知:
(1)师说算式:8+5=13,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交流:先放8片,再放5片,一共有13片。 (2)师说算式:13―5=8,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共有13片,拿去5片,还有8片。 二、探究新知 1. 观察、讨论
①仔细观察自己的这两次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第一次5个圆片是添加进去,8片变成13片;第二次是从刚刚的13片中拿去5片,又变回8片。) ②仔细观察所列出的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补充。
(8在加法题中是第一个加数,而在减法题中是差;5在加法题中是第二个加数,而在减法题中是减数;13在加法题中是和,而在减法题中是被减数。)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8 + 5 = 13
13―5= 8
③小结:在8片基础上添加5片进来,则一共有13片。从13里把5片拿出来,则还剩8片,又回到原先的8片。
揭示课题:加进来、减出去 2. 实践、巩固
(1)算式怎么列?完成。 (2)怎么想的?交流、汇报。 三、应用新知: 1. 第一阶段:(P52/2)
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摆双色片)——组内交流核对。
9+3= 5+6= 8+4= 6+7= 12-3= -6= -4= -7= 2. 第二阶段:(P52/3)
问:这组题与刚才做的题有何不同?观察、交流。 完成——交流核对。
11-6= 12-5= 14-7= 17-8= 5+6= + = + = + = 3. 第三阶段:比一比,赛一赛
师:现在我们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既快又正确。(P52/4)
15-7= 6+8= 16-8 = 9+9= 8+7= 14- = + = - = 4. 小结:怎样做得又对又快?
加法里的和在减法中是被减数,加法里的一个加数在减法里是差。加法里的另一个加数在减法里是减数。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四、拓展新知: 1. 根据算式编故事。
师出示算式如:9+3、12-3„学生编故事。 2. 补问题并改编。
(1)原来12个小朋友在做游戏,现在有3个回家了。 ①问: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 提出“还留下几个小朋友做游戏?” 根据问题,列算式:12—3=9。
②改编成“有一些小朋友做游戏,有3个小朋友回家了,还留下9个小朋友,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做游戏?”
(2)想不想再来一题,看谁想得快、编得快。
15只鸟停在房顶上,有3只飞走了。 问:谁来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算式怎么列呢? 思考——交流核对。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本领?你还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