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苏教版2022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A卷 附解析 题 号 得 分 知识基础 积累运用 口语交际 阅读理解 作文题 总分
二、知识积累运用(共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在括号内填上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
(1)如果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一起( )解决。 (2)我热情地向客人们( )永丰的风土人情。
考试须知: (3)经过老师的仔细( ),我才豁然开朗。
1、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辨析选择。
1.下面的4个句子,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1)王平不知道老师是在批评他。
3、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在试卷密封线外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2)王平知道老师不是在批评他。
(3)老师不是在批评他,王平不是不知道。 (4)老师是在批评他,王平是知道的。 一、基础知识检测(共6小题,每题4分,共计24分) A.(1)(2) B.(3)(4) C.(2)(3) D.(1)(4)
1、用“喿”加部首组成新字填空 2.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
天气本来就很( )热,再加上外面上传来汽车刺耳的( )音,更让我的心情烦( )不安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_____________ ”……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了,老半天作文都没写个字,冲了个凉水( )才浑身舒爽,重新( )起笔,把作文一气呵( )。
成。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看”的近义词,不能重复。 B.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
抬头往上看”叫( ) 从上往下看”叫( ) 仔仔细细看”叫( ) C.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实地欣赏看”叫( ) 范围广泛看”叫( ) 粗略大致看”叫( ) 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3、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 3.“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A.请做好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请把电视机关上。
4、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词造句。 C.小说不要带来。
( )而不舍 标新立( ) ( )( )人口 D.请你告诉小王。
舍本( )末 见微知( ) ( )泽而渔 3、根据情境想象画面,再写一写。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里,一对年轻夫妇正与一个孩子嬉戏…突然雨点沙沙地落下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妇俩都忙着为孩子遮雨,小孩子会心地笑了。请为前面描写的画面设计一条公益广告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思想健康,文字简洁,有内涵有深度。
5、按要求完成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朋友分别之时间想到你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有关部门2012年的调查,广州市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持续增长,但肺活量、速度、
2、当你悲伤的时候想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量等却持续下降。14%的小学生血压偏高,学生肥胖率比2年前增长了1%。(材料引自有关
3、表达对父母恩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对学生体质情况的调查报告)
4、表达人物志向或精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6、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 )肉( ) ( )( )如洗 ( )( )安席 4、按要求写句子。
( )( )望重 可见( )( ) ( )( )石出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第 1 页 共 5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作者把时间比作________生动描绘出时间________的特点。这句话选自《 》一文,作者________。 (2)《学弈》中意思是说:“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的原文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句话可知: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并不是智力而是态度,前者________,后者________。(后两空用成语作答)
(3)除夕夜家家灯火________,不许________,鞭炮声________。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这句话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学习《藏戏》 一文,我们了解到藏戏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没有________;一部戏演出________毫不稀奇 。文中介绍王妃的面具是________的,代表柔顺。
三、口语交际表达(共1小题,每题7分,共计7分
1、随着“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面对祖国的飞速发展的科技,你想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与理解(共3小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古文欣赏。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阅读,再回答问题。
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无独有偶。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
第 2 页 共 5 页
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匆匆忙( ) 观赏( ) 敏锐( ) 2、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用“∥”给段落分为三层。
3、“无独有偶”这是( )句,在文中起到( )作用? 4、用一句话概括波义耳所进行的科学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理解。
三个和尚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信在山上一座庙宇,他勤快地到山下的小河里挑水,自己喝够了,就住菩萨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事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两个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人和尚虽然都要水,却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也因没有水而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庙宇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一起争先恐后挑水救火,小和尚忙得_______________;瘦和尚累得______________;胖和尚喘得______________;这场大火很快就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什么……
1、写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争执( ) 勤快( ) 危急( ) 2、“争先恐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用“_______”画出的句改成反问句。 4、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文章的“________”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5、填空。
(1)第1自然段的内空可以归纳为“一个和尚______水吃,两个和尚_______水吃,三个和尚______。”
(2)第一自然段可以分成3层。在层与层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3)阅读这篇短文能让人们意识到合作共事时不能___________,必须___________。
五、作文题(本题共计30分)
1、作文。
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印象比较深的事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懂得的某一种生活道理。题目自拟,字数400左右。 要求:①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②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③作文格式正确。有真情实感。
第 3 页 共 5 页
第 4 页 共 5 页
参
一、基础知识检测(共6小题,每题4分,共计24分)
1、燥热,噪音,烦躁,凉水澡,操起笔 2、仰视,俯视,注视 3、略
4、锲而不舍,标新立异,脍炙人口
舍本事末,见微知著,竭泽而渔,造句略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6、心惊肉跳 碧空如洗 寝不安席 德高望重 可见一斑水落石出
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泳、嬉戏。
解析:拟人是借助想像,把物当作人写,写成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思想、有感情,或用写人
的词语来描述。此题就可以把写人的词“游泳”、“嬉戏”等词填进去,把小鱼当作人来写。 5、句话把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说明了时间(的易逝)。朱自清 《匆匆》
三、口语交际表达(共1小题,每题7分,共计7分
1、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通过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根据题中所给的材料,将自己想说的话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只要内容健康向上,有一定的激情即可。
四、阅读与理解(共3小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3.能够针对两人不同的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语句通顺者即可给分。 2、略 3、略
二、知识积累运用(共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讨论,介绍,讲解 2、1.C 3.C 4.B 3、略
4、按要求写句子。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虽然闰土回家去了,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他。
解析:这两句话之间应是转折的关系,因此,应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来连接。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老人叫住了我说,是他打扰了我吗?
解析:这是考杳引述句和转述句转换的试题。要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必须弄清互换双方的特点。完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改变句中有关的代词,如“我”变“他(她)”,“你”变为句中具体的人;②改变标点符号;③根据句子的内容,有的要相应改动句子中的个别文字,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这山中的一切,每一个都是我的朋友。
解析: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在相应的地方进行删改、调换词语和标点。这道题是要求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要把表示疑问的词“哪个”去掉,改成“每一个”,原句中的否定词“不是”改成“都是”,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4)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皎洁的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
解析:扩句可以采用局部扩句法来扩写句子。把句子分成两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如:“什么样的”月亮“怎么样地”升起来了。 (5)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五、作文题(本题共计30分)
1、略.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