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安部〔2018〕42号附件2
安全生产巡查十类共性问题
一、两票类问题
(一)无票作业
无票工作、无票操作问题严重,尤其是在抢修作业、配电检修、低压计量轮换等工作中特别突出;配电、营销专业大量存在无表单作业;工作票选型错误,该办一种票错选二种票,带电处理故障错办抢修工作票;系统无办理工作票或操作票记录;以紧急抢修工作票代替计划停电工作应使用的第一种工作票。
(二)安全措施不能满足现场作业要求
接地线装设不齐全;工作地点未在封闭接地保护范围内;挂错安全标示牌;安全距离不足;未先验电再接地。
(三)现场勘查弄虚作假
现场勘查记录流于形式,危险点、带电部位、交叉跨越等未识别或识别不全,应填写“工作地点保留或邻近带电线路、设备”未填写或“无”。
(四)一交底两交代弄虚作假
“一交底两交代”机制流于形式,安全交代栏假冒签名或签名不全,未交代先签名。
(五)两票审核流于形式
两票管理松散,月度审核流于形式,月度审查中未能发现不合格、不规范工作票、操作票,无通报审核发现问题。
(六)两票不合格
工作票工作变更、工作间断、工作延期与工作终结等手续不全;操作票三审机制未严格执行,停电线路、工作任务、工作地点等关键字描述不清;一张票多个操作任务;漏填、漏勾关键操作项。
(七)假冒签名
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与工作许可人应签名漏签名,或冒签名。
二、缺陷类问题
(一)缺陷体外循环
班站所在信息系统无缺陷记录;缺陷处理完后补录在系统;缺陷该填报未填报。
(二)缺陷定级错误
人为错误定级缺陷,将重大缺陷定为一般缺陷,将一般缺陷定为紧急缺陷等。
(三)缺陷超期未处理
紧急、重大缺陷超期未处理,未报告也未有办理延期手续。
三、制度标准类问题
(一)制度标准应修编未修编、应宣贯未宣贯
职能部门宣贯、指导、检查不足,基层单位未执行或执行过程中出现明显执行偏差;指导书未能覆盖全部作业。
(二)作业指导书未本地化完善
生搬硬套模板,未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本地化修编。
(三)责任书未结合岗位编制
不同岗位的安全责任书内容雷同,安全责任制、目标指标与岗位职责不对应。
四、风险辨识类问题
(一)风险辨识不足
应辨识未辨识触电、倒杆、高空坠落等作业风险;危险源识别不全、评价定级错误等问题突出。
(二)高危风险无管控措施
作业涉及触电、倒杆、高空坠落等作业风险,未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并落实到人。
五、巡维类问题
(一)巡视记录造假
PDA巡视记录手动到位、弄虚作假,如任务下载时间晚于工作开始时间、巡视时长过短等;未按巡视周期开展巡视。
(二)流程应闭环未闭环
继保定值单未回填、应签名未签名或打印签名。
六、图纸安健环类问题
(一)图实不一致
图纸与现场实际编号不符;开关、刀闸以及台架、电房内设备命名不规范;台账应更新未更新。
(二)标识不规范
设备应挂标识牌未挂标识牌,或标识牌缺失未作记录;开关、刀闸缺双编号;现场同时悬挂新、旧标识牌;标识牌错误。
七、工器具类问题
(一)安全工器具存放不规范
未按定置、“三分开”存放;存放环境温度、湿度超标;回场的急修车上存放安全工器具;日常检查维护流于形式,未能及早发现问题工器具。
(二)工器具不合格或超期未试
使用过期应报废或试验不合格的工器具。
(三)仍旧使用应禁止使用的接地线
仍旧使用南网公司明令禁止使用的鸭舌式、撞击型接地线。
八、施工现场管理类问题
(一)施工安全作业票造假
施工安全作业票代签名、冒签名;超期使用。
(二)审核流程流于形式
施工方案审核流于形式,与现场实际不符;各层级、各相关单位审核把关缺位。
(三)业主项目部履职不到位
未严格执行5W2H流程,或流程造假;月度施工例会记录雷同;检查发现问题未闭环整改,验收把关不严。
九、反措类问题
(一)反措策划不足
未制定反措计划,应列入反措计划而未列入。
(二)闭环管理不足
未紧密跟踪,致反措未按要求开展,进度滞后及未落实。
十、班务管理与培训类
(一)无工作计划
班组未编制年、月、周计划;未能将本单位专业重点工作纳入班组工作计划。
(二)班组日志造假
交、班前班后会、班务会记录造假,班组安全活动应开展未开展或记录缺失。
(三)培训内容造假
班组自主培训内容无培训课件;培训人员签名造假。
(四)未持证上岗
应持证的高风险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