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现存《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大部分.每部81篇 2、《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a、养生学说 b、阴阳五行学说 c、藏象学说 d、精神学 e、经络学说 f、病因病机
学说 g、病证 h、疹法 i、沦治 j、运气学说 3、《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认识实践的一次科学总结,结合了古代天文历法,地理学,气象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 天文历学:
① 、天文学: 宇宙演化,宇宙结构,天象变化,天地日月星辰系统
② 、历学: 曾有四分历.太阳历.阴阳合历.确定一回归年 =365.25日,247节气/年. 阐述天度.气数.气候.物理变化对人与万物的影响,疾病发生变化…… ③ 、地理学: 九州.五方三说….
④ 、气象学: 天人一体的总体观念.中医气象医学
阴 阳 学 说
核心: 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是由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一. 概念: 是中国古代自发的,朴素的.唯物的辩证思想,它认为是物质性的总体,是在阴阳二气
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用阴阳二气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阐释物质世界的各种变化的一种学说.
二:阴阳的含义
1、 对一切事物矛盾,运动的概念:昼~夜 寒~暑 劲~静 正~负极 阴~阳离子 2、 代表矛盾双方的不同属性,作为一种定性分析分类法
属(十):凡是~动的,向上的,上升的,外表的,明亮的,温热的,刚强的,无形的,轻清的,元进的,兴奋的,功能的„
属(一):凡是~静的.向下的,下降的.内在的.黑暗的.寒冷的.柔弱的.有形的.重烛的.衰退的.抑制的.物质的„
属性只能是相对地下是固定不变的,阴阳之中可不断再分为二.以至无穷:如一: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阳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三: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
对立:就是相互制约,削弱对方之意
1
① 阴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存在着相反,相成的关系.
来驱 来降 ② 如:温热 → 寒冷 冰冷 → 高温 阴胜则阳病,阳性则阴病
2、 阴阳互振:① 相互依存
② 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③ 相互转化的内在依据和条件
即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和根据,也就属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
对方单独存在 ex: 没有上就没所谓下…进~退…
又如: 交于体温感觉热,低于体温感觉冷 “阳是物质的运动.阴是运动的物质基础”
3、 阴阳消长: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状态而是处于不断消长变化之中
消长:A: 一方太过导致对方不及即此长彼消
B: 一方不及导致对方太过即:此消彼长 相当于量变过程
例:① 四季气候的变化 ② 一天之中的日起日落
③ 现代生物学证明:人体许多内分泌激素的消长变化存在着年和日的变化,即阳转为阴或阴转为阳~是质变的过程!
由冬寒 夏热 ~ 阴消阳长 于夜到日中 由夏热 冬寒 ~ 阳消阴长 日中到子夜
列;——“人体性激素,随着年龄的变化”…
4、阴阳转变:阴阳的消长变化.当发展到极点时(由量变引起质变)便各自向对方转化,即:阳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①、阴阳转化是物极阶段发生质变的过程.
②、转化对立的双方已相互起伏着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因素 ③、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热毒大量消耗元气
例: 急性温热病 阳气暴脱 (阳证) 一定条件 (阴证)
初期表现大热.大汗.大渴 .洪脉为阳热证.热到极点就转化为阴.表面为白色苍白.冷汗.肢冷.脉微…等阴寒证.若急时抢救治疗得当,病人又可转为肢温.汗止.脉和…阳气渐复之象
四: 阴阳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它指出世界是物质性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新生和消失.是我国古代朴素自发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五: 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应用 1.用来分析人体组织结构
A、属阳的有:男 上 表 外 背 六腑 心肺 心阳 气 卫 神 津„ B、属阴的有:女 下 里 内 腹 五脏 肝脾肾 心阴 血 营 精 液„
2
2.用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是生命的特征,无时不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消长转化
3.可以说明人体病理变化“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例:①受风寒 腹泻.腹痛即阴寒之邪盛损伤脾胃之阳气 ②中暑后 燥热.多汗.口渴即阳热之邪盛而耗伤阴液
③慢性胃炎 浮肿.形寒肢冷即阳气不足相对阴胜表现虚寒之象
④肺结核 潮热.盗汗.额红.咽干即阴精不足相对阳胜.表现虚热之象.
4.用以疾病的诊断:“善疹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A属阳:色泽鲜明,声高气粗.多言.口渴.发热.尿黄.便秘„脉浮.数.实.滑 B属阴:色泽晦暗.低声气怯.少言.不渴.恶寒.尿清.便糖„脉沉迟虚.涩
5.用子治疗疾病
①、确定治疗原则 a.热者寒之针对阳胜则热 b.寒者热之针对阳虚则寒 ②、归纳药物的性能
A药性(四气) 寒僚属阴.温热属阳 B 药味(五味) 辛甘淡属阳 酸或苦属阴 C 升降沉浮:升浮为阳 沉降为阴
五行学说
核心:认为世界由木 火 土 金 水 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构成的
概念:是中国古代原始朴素的辩证唯物论 它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 火 土 金 水 人们赖以生存的五种基础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构成的,而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助长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维持着动态平衡并产生周期性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 金 水 木 火 五种物质 行:运动.运动
五行源于五材.五星.五方 是指金 木 水 火 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是物质和意识的五种“能量态” 一. 五行的含义和属性 金原指金属,凡是凝固的,坚硬的,强势的固态体 表示清静.萧条.禁止,坚劲.从草属性和功能的事物和现象
木原指树木.花草 凡是有生而无命的生命态 表示具有生发,生机.条打曲直属性和功能的事物和想象
水原指 水.水源 凡是流动的,液态状的.表示具有润下.寒冷.藏伏 终结属性和功能的事物和想象
火原指火 凡是热的.温暖的.气态的 表示具有炎热.向上 变化 活动属性和功能的事物和现象
土原指土 土壤 大地之图 地球本身是综合态 表示具有生养 培植 化育属性和功能的事物和想象.
五行变生太过之象
3
金赖土生 水多金埋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赖水生 水多土源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五行受泄太多之象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水能生火 火多水焚 火能生土 土多火悔 土能生金 金多土弱
五行受克不及之象
金能克水 水坚金缺 水能克土 土多水折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能克火 火多水灼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五行受克太过之象
金衰遇火 必见销熔 火弱逢水 必为熄灭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衰逢木 必遇倾陷 木弱逢金 必为断折
五行太过受泄而中和之象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强水得水 方援其势 强木得火 方泄其英 强火得土 方敛其焰 强木得金 方化其顽
二:五行得现代研究
1. 五行是一种多极多路得反馈系统是一种内稳定器模型
生:代表控制系统和控制信号。 克:被控制对象和反馈信号.
2. 五行是一个指述自然遁环运动或用期运动,维持动态平衡的多体稳定系统 3. 5是一个奇数.奇数为基本集体所构成的多体结构是有极性的左右对称的稳定
系统
4. 五行是一种严密的等级逻辑联系即五值逻辑是一种三维时空结构.其中的任何
一行都同时存在着生我者.克我者.我生者.我克者. 三 自然界和人体五行属性归纳表: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 方 味 色 化 候 脏 腑 五 木 东 酸 青 生 风 肝 胆 火 南 苦 赤 长 热 心 小肠 土 中 甘 黄 化 湿 脾 胃 金 西 辛 白 收 燥 肺 大肠
五五 五 五 官 体 九液 华 志 窍 筋 目 泪 爪 怒 脉 舌 汗 面 喜 四口 延 唇 思 肢肌肉 皮 鼻 涕 毛 悲 五 五 声 音 呼 角 笑 微 歌 宫 哭 商 4
水 北 咸 黑 藏 寒 肾 膀胱 骨 耳 二阴 唾 发 恐 呻 羽
四:五行的生克乘悔关系
﹙1﹚ 生克和制化:五行的生克制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正常规律.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1、
五行相生次序为:木 生 火 土 金 水 木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血.肝的疏泄开发有助于心阳的旺盛 例:当情绪激动时心跳就加快
肝疏泄功能的表现 心阳旺盛的结果
火生土:心阳能温煦脾阳.心主血脉.主神志有助于脾的运化和统血
例:正常人绝餐后,血液往往集中于胃肠道以利消化吸收.所以心跳加快.甚至轻微发热(现代医学叫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反之心功能不全患者往往有肢冷,水肿等心阳不振.肾阳不足的表现.同时也出现纳呆.腹胀.便溏等脾阳不足的表现即火不生土
土生金:指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肺气化源,又能化水湿.以防痰筵臃肿.有碍肃降
金生水:肺气青萧下行.可以保肾阴而助肾水.实际上是金水互生.
水生木:肾藏精.可以养肝阴助肝血.也可制约肝阳上元“滋水涵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2,五行相克次序: 水 克 土 水 火 金 木
木克土:肝的疏泄功能可调畅气机.有助于脾的通化.防止脾胃呆滓 例:当情绪交涨时不但食欲旺盛.而且消化良好.
火克金:心阳可以制约的清萧不使太过.若心阳不振则肺气清寒不能温化水饮以至痰烛内阻.发为咳喘气短
例:肺心病.肺气肿患者多位心阳不振以至咳喘气短.
3,五行制化 制:克制 化:生化 五行结构在正常状况下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而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 (化制中有化)相反相成防止其太过或不及.从而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体的生理平衡.
五行的这种化中有制,制中有化的关系,谓之“制则生化”简称制化
⑵五行乘悔:是事物运动变化在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
1. 相乘 乘:以乘虚侵袭的意思 含义: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
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
原因有:① 某一行本身过强盛 造成对被克制的一行克制太过
② 某一行本身虚弱.因而对它克我的一行的相克.显得相对增强而本身被克相对太过,即变衰弱.
5
2.相悔 悔:以强凌弱之意 含义: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时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反悔)
原因 ①.某一行过强盛对原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反悔)
②.某一行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原我克一行克制.反而受其反克(反悔)
相乘和相悔的区别:相乘是“顺克”太过 相悔是反克(方向相反) 联系:相乘和相悔可同时发生
例:1.胸膜炎疗见头晕.失眠.多梦.胸肋痛等肝(木)经症状以及干咳.吐白沫痰.气短等肺(金)经症状——水虚金乘
2.肝炎症见饮食纳呆.恶心.腹胀.黄痘等脾胃(土)湿热症状.继之又出现肋痛.头晕.目眩等肝(木)经症状——土壤悔木
3.五行拒纳关系:指五行五脏之生纳相交
如:肺金生肾水 即:肾接纳肺气 反之:肾不纳肺气 .木不纳水„
4.五行胜复:指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相胜.相制.克制.克别复救.先胜后复的关系 ①.将由于太过和不及所引起的对所克者的过度克制称之为“胜气”
②.胜气的同时必然会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以将胜气压下去这种力量称之为“复气”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转变:亦称顺变传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 顺传:是相生关系的传变较之相克关系的传变.其病情一般较轻些.
母病及子 如肝的升发太过肝火引起心火出现头晕.伤躁易怒.失眠.心悸 常见于衰弱.甲亢。
子病累母又叫子盗母气 如脾虚而致心血不足 出现心悸不寝.怔妕健忘.饮食减少.大便糖稀 倦怠无历等症 常见于N衰弱.
2.相克关系的转变:又称“逆传”包括“相乘”和“相悔”
逆传:是指相克关系的转变较之相生关系的转变.其病情较为深重
①、相乘转变:是指疾病发生,相克太过的情况 以土和木为例:可包括“木强乘土”和“土虚木乘”两种情况
②、相悔转变:是指疾病发生相克的方向转变情况
以木和金为例”包括“木强悔金”和“金虚木悔”亦称水火刑金 相乘 ;如-木乘土 是肝强脾弱.克制太过 出现腹泻,泄泻.急躁.肋痛 在炎患者中是常见的现象
反悔ex 木悔金 由于肝火太旺反悔肺金 使其宣降夹职 出现咳嗽气逆.两肋痛.甚至咯血.即“木火刑金”常见于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⑶ 用子疾病诊断和治疗
⒈根据相关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如滋水涵木法.金水相生法 培土生金法.佐金平水法.泻南补北法
肾
6
肝 肺
心 脾
六: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示意图
七:五行特征 木的人物代表:林黛玉 1.木的特性:木日“曲直”曲者屈也.故木能屈能伸之性.木纳水土之气.其性直.其情和.其味酸.其色青 木盛之人长得风姿秀丽.骨髓修长.手足细腻.口尖发美.面色青白.为人有博爱侧隐之心.慈祥恺娣之意,表里合一.行动力强.做事果断.清高慷慨.质朴无伪,木衰之人个子瘦长.头发稀少.性格偏狭.优柔寡段.内心世界复杂敏感.比较郁闷.嫉妒不仁;木气绝之人则眉眠不正.项长喉结.肌肉干燥.为人鄙下吝啬.
四柱木旺:仁慈.温和.博爱则隐之心.乐于助人.慷慨.身材修长.举止潇洒.头发浓密光亮.活泼.积极上进.行动力强.做事果断
四柱太过:固执.偏激.急躁.易冲动.做事欠思考.心直口快.语速快.
四柱不及:懦弱.嫉妒.忘恩负义.冷酷无情.内心世界复杂.敏感
木的先天体质:
木过盛:肝火旺.眼睛亦红.红血丝.干涩.下眼袋.乳腺小叶增生.卵巢肿.胆涑炎.便秘.月经量多.易长痘.肝斑
木过弱:肝血虚.黑眼袋.白发.双眼皮下垂.失眠.两额长于斑.易脚麻.抽筋.月经量变少.头晕.视力易长扁平莸.易患肝炎.胆涑炎手易出现青筋
2. 火的特征:火日“炎上” 炎者热也.上者向上也.故火有发热.温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驱
寒.除湿.锻练金属之能.火生于木其势急.
火主礼.其性急.其性恭.其味苦.其色赤.火盛之人头小教长.上尖下阔.浓眉小耳.精神闪烁.为人谦和恭敬.纯朴急躁.热忱.礼貌
火的先天体质:
7
火过强:方燥.口干舍燥.毛细血管扩张.脉搏快.心悸.心慌.高血压.脑缺O2 上焦热流鼻血.更年期盗汗多梦
火过弱:手脚冰冷.气血循环差.胸闷.缺O2 低血压.易惊吓 易紧张 心肌缺血„ 火衰之人则黄瘦尖楞 语言妄延 桅诈妒毒.做事有始有总
四柱火旺之人:精神十足 积极上进 谦恭有礼 注重仪表 热情豪迈 坦诚友好
四柱太过之人:面红声燥.情性急躁易于冲动.逞强好胜.易惹是非.
四柱不及之人:瘦削尖额 妄言是非.奸诈妒忌.有始无终
土的特性:土日“稼樯” 稼:播种 樯:收获 土具有载万物.生化.藏纳之能 故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具有贡献.沉厚之性(张飞)
土主信.其性重.具情厚.其味甘.其色黄.土盛之人圆腰阔鼻.眉目清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厚至诚.度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憨厚.言行一致.脚踏实地.土气太过至人则头脑僵化.愚出不明.内向好静.木纳.呆悸.反应迟钝.领悟力差.胡思乱想但想不到点子上.不及至人面色优带.面扁鼻低.为人恨毒乖泪.不讲信用.不通情达理.
四柱土旺之人:面阔隆鼻.身体壮实.杩守信用.言行一致.敦厚踏实.肚宽广.忠诚至孝.乐于奉献.兼收并蓄.
四柱太过之人:性格内向 愚顽不化 生性固执 不明事理
四柱不及之人:面色优带.面扁鼻低.为人狼毒乖泪.不讲信用.不通情达理
土的先天体质:
土过强:能吃.贪吃.皮肤松弛.易疲劳.唇易长唇纹.干燥. 土过弱:消化不良.胀气.食欲不佳.皮肤松弛.疲劳.月经不畅
4.金的特性:金日“从革”从:顺从.服从也. 革:变革.改革也. 改革.变革 必施以威力.故金具有能柔能刚.延展.变革.萧条的特性
金主义.其性刚.其性烈.其味辣.其色白.代表人物诸葛亮
金盛之人 骨肉相称.四方白净.眉高眼深体健清为人刚毅果断.疏财仗义 深知谦耻 义理分明.有决策力.为气.正气.不畏强暴.妒恶如仇.有自知之明.
金太过之人 有勇无谋.做事鲁莽.好斗贪婪不仁不义.个性屈强.大男人主义.强势霸道.自我意识强.
金不及之人:身材瘦小.为人刻薄.苛刻.狠毒.悠游寡断.贪淫好杀.吝啬贪婪.缺乏感性.没有魅力.做事谨慎.怕冒险.无胆识.不能吃.疑心病重 金的先天体质:
过弱:头痛.张嘴呼吸睡觉.排便不畅.气喘.气虚.缺O2 皮肤干燥.面黄或白
过强:皮肤偏白.英俊潇洒.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咽炎.鼻炎.大便干燥.长痘.皮肤易过敏
3. 水的特征: 水日“润下” 润:湿润也. 下:向下 具有湿润 向下焰藏的特性 代表人物
8
曹操
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其色黑
水旺之人:面黑有彩.语言清和.头脑灵活.应变力强.深思熟虑.足智多谋.学识过人.多才多艺.内心世界浪漫.
水太过之人:贪婪淫欲 诡计多端 言语激进 易惹是非.好议是非.言辨,自我聪明(什么都是我知道)不谦虚.
水不及之人:身材矮小.面色黑暗.为人反复无常.胆小无谋.心胸狭窄.人物短小.行事反复.记忆力不佳.缺乏深思熟虑.头脑简单.单纯,做事没头没脑,欠缺思考,丢三落四现象
水的先天体质:
过强:手脚冰冷.易出现水肿.黑眼圈.眼袋明显.皮肤黑 月经量多,血块多.易患妇科炎症.易患子宫肌瘤.卵巢肿快.腰酸.风湿痛.宫寒.骨质增生.
过弱:漆以下皮肤干燥.鱼鳞皮肤.有蛀牙.牙易松动.记忆力减退.丢三落四.头发干.性冷淡.耳鸣.不易受孕.月经不规则.月经量少.
气
气的概念:古代哲学思想认为气是构成整个宇宙的最基本物质.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的精微物质.
中医学说的气:1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2 指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表现
气的生成: 先天精气 肾 (先天之气)
水谷之精气 脾胃 (后天之气) 三者结合就构成了人体之气 自然界之清气 肺 (后天之气)
气的功能
1. 气的推动作用:气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人的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等组织都要依靠
气的激发和推动.
2. 气的温煦作用:气是人体热楞的来流.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稳定体温.维持各脏腑组织的
生理活动并使血液等液体物质正常运作哦.不致凝带
3. 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和驱邪,外出的功能(是人体免疫功能的
体现)
4. 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具有血液,津液.精液.汗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无故流失的作用. 5. 气的气化作用: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各种生理变化.即指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
程.如:食物 胃 脾运化 水谷精微 化生精血 . 津液等 气化为 汗.尿排除体外„
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 例如: 1呼吸功能 : 肺呼气—出 吸气—入
宣法—出 萧降—降 2 消化功能 : 脾主升清 胃主降烛 气升降出入的对主统一是 维持生理的协调
9
气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调是 病理状态(气机失调):气带。气递。气脱。气闭。。。 气的分类:
1. 元气:又称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生化之源泉,无气源于肾之先
天之精所化生。剌后天之精来充养,借三焦通达全身。
作用:1推动人体生长和发育;2.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四官的生理活动
2.宗气:又名大气,积于胸中之气。是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成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的。
作用:1.走息道以行呼吸 2.贯心脉以行气血
3.营气:运行于脉中之气,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柔和部分化生而成
作用:化生血液营养全身的功能(营气是水谷精微中富有营养的部分,以经脉为轨道,昼夜不停地运行于表里内外。无所不应)
4. 卫气:水谷精气中剽悍滑补部分组成,不受脉管约束,行于脉外。
作用:1.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2.调节骤理开合。调节体温。3.温煦脏腑。肌肉。皮毛
血
概念:血是循行于脉管之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脉:又称血俯,是维持血液运行的管道,具有阻止血液防止溢出的功能。
血: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均来源于脾胃对饮食物额达运化生血的生成。通气的气化作用将营气和津液化生成血
血的功能: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还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推动作用是血运行的动力!
津液
概念: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脏腑组织四官的内在液体及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泪。涕。。。。) 功能:1.滋润濡养的作用 2.调节血浓度的作用
津:清稀 液:稠厚 [ 津有滋润液有濡养作用。] 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三帅 血为气之母!
1. 气能的生血:血的组成和生成离不开气和气血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 2. 气能的行血:气是血液运动的原动力
3. 气能的镊血:气能固镊血液于脉管防止外溢的作用 4. 血能载气:(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充分的营养。
藏象学说
藏:指人体的脏腑藏子驱壳之内
象:指内脏的解舶形态,主要指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征象
10
藏象学说:通过对人体外部征象的观察。来研究内在的脏腑病理。生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和人体脏腑与自然界之间联系的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辩证沦治的基础! 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
脏:五脏 即 心 肝 肺 脾 肾
腑:六腑 即 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奇恒之腑 即 脑 髓 骨 脉 胆 女子包
五脏特点:组织结构上多为实质性的脏四,功能上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特点:组织结构上多为空腔性四官。功能上受盛和转化水谷
奇恒之腑:是指这一类四官或组织异于寻常的腑,组织结构上类似六腑也多为中空的四官。生理又不同于六腑不受盛和转化水谷。而具有类似于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四官。
学说形成基础:1.古代揭破知识 2.古代医家长期以来对人体病理。生理现象的观察 3.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复和治疗应来反证机体的生理功能。 学说的主要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 主要表现为:1 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互为表里 2 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一整体
3 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学说中讲的脏腑不单纯是揭破形态的概念,更主要是包含了生理病理学的概念!
心 君主之官
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宰作用“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五行 火 五味 苦 五色 赤 五志 喜 五液 汗 五体 脉 开窍于舌 五常 礼 五华 面 五季 夏 五面 南 表里 小肠 生理功能:
1 .心主血脉 指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
①、主血:血依靠心脏的博动,通过脉输送道全身各个部位,而发挥濡养和滋润的作用 ②、主脉:“血府”是血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作
③、决定血液正常运行的三个条件:1.心气充沛有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心脏才能正常的搏动 2.血液本身的充盈,性质 3.脉管道通利状况 2.心主藏神(主神明)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1. 侠义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2. 广义之神:①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②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表情,目光,意识,肢体活动
中医认为思维活动与五脏六腑有关,主要与心关系密切!
如心气旺盛则思维清晰精神充沛。心静神安,面色红润有光泽„ 心气不足则出现失眠,神智不宁。心悸,面白无光。自汗。。。 中医调养主要:滋心阴和补心阳为主!
11
1.心阴虚表现:心悸。恐慌,健忘,失眠多梦,心气不足脉细弱,无力 。面红燥热。或青紫,血管扩张,自汗,五心访热,胡思乱想,心中焦虑,倦怠,口干,舌色暗紫,舌尖疼痛,溃疡,舌瘦,苔燥红,更年期反应明显,面部易出现黄褐斑,座疮。红血丝
调理方式: 1饮食:绿豆 百合 赤子豆30G 猪蹄500G 功效:活血。凉血 润肤除斑
2 泡脚:21:00——23:00 热水泡 15——20分钟 可加苦瓜 调理精油: 丝柏 熏衣草 天竺葵 苦橙 橙花 玫瑰„
3.中药补心丸:宁心片 柏子养心丸 2.心阳虚表现:心气不足,长虚短叹 自汗 少气癞言 语音低微 胸闷 气短 心祛 健忘,失眠 舌嫩白 脉细弱无力 面色白无光泽 亦可出现黄褐斑,座疮,形寒肢冷,心律不齐(脉结代)
调理方法:1饮食:北茂 党参各20G 当归15G 红枣6粒 姜3片 猪心1个 功效:补血 宁心安神
2 泡脚:21:00-23:00 15-20分钟 调理精油:姜 檀香 乳香 佛手柑 安息香
在体合脉:由于血脉与心相连接 外则网络周身 心气推动血液正常运行
其华在面:指心气的旺衰与血脉的盈方,反映于面部的色泽。十二经脉。365经皆上行于面走七窍
开窍于舌:手少阴心经之别络系于舌 舌主:味觉。语言表达
液为汗:汗是津液被阳气熏化以后从汗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汗为血之余,为心液所化”
附:心包(心包络)心的外膜,附有经络,为通行气血的通道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如:“热入心危。痰蠓心危”
肺
五行金 五味辛 五色白 五志悲忧 五体皮 五液涕 五季秋 五方西 五华毛 五常义 开窍鼻 表里大肠 主要生理功能
1. 肺主气。司呼吸(气包含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
肺主气:肺主呼吸之气——肺脏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一身之气——呼吸之气和水谷精微之气
①、全身气的生成皆于肺密切相关,主要依赖肺所吸入的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 ②、主持全身脏腑,经络之气和升降出入运动
2.肺朝百脉 :朝:聚会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汇聚于肺,进行气体交换后不断输送到全身的作用。
3肺主治节:治节:治理调节。是指肺具有协助心对全身的气,血,津液的代谢进行治理和调节的作用。
12
4肺主宣发:宣发:升宣和发散。是指肿气向上升的宣和外同的布散的作用 ① 排出烛气 ②输布精微和津液 ③宣发卫气,司揍理升合
外合及毛:皮毛是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是肺之门户
肺主肃降:肃降:清肃,洁静和下降是指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清洁的作用 ①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向下布散由肾来摄纳
② 将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② 肃清肺和呼吸道内异物
5. 肺主通洞水道 即调节水道: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是指肺具有疏通和调节水液运行
的通路从而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全赖于肺的宣发和萧降作用 否则水肿,痰饮 积水
肺开窍于鼻:肺主呼吸,鼻是呼吸出入的门户,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依赖于肺气的作用
肺气足之人:精力旺盛 年轻女性皮肤白嫩,光滑,不易长斑点 鼻子精巧 不易虚胖 不易感冒 嗅觉敏感 不忧愁
肺阴虚表现:干咳少痰 潮热盗汗 两额潮红 手足心热 咽燥声哑 舌红干燥 苔少 大便干燥 面部出现粉刺 座疮 肿 结节。酒精鼻,皮下红疹,皮肤过敏 毛孔粗大 红血丝。皮肤搔痒
调养方法:1饮食:雪梨1个 冰糖1块 北杏仁10G 功效:润肺止咳
2 银耳10G 鸽蛋5个 冰糖25G
功效:滋阴养颜,润肺 干咳 九咳 便秘 3 泡脚:21:00——23:00 20分钟
调理精油:洋甘菊 忧加利 薄荷 橙 佛手柑 薰衣草 百里香 茶树
肺阳虚表现:咳喘无力 流清鼻涕 喘促或呼吸困难 痰多清稀 疲倦 懒语 声低 怕冷 自汗 脸色清白 舌胖淡嫩 易感冒,鼻炎 便秘 面部出现粉刺,毛孔粗大,皮肤过敏 搔痒
调养方法:1饮食:地瓜500G 姜3片 冰糖10G 功效:益气生津,通便
2.泡脚:21:00——23:00 20分钟
调理精油:姜 芫妥 迷迭香 马乔莲 檀香 茉莉 广霍香 罗勒 快乐鼠尾草
2. 补肺汤:
脾 仓禀之官 后天之本
五行土 无味甘 五色黄 五志思 五体(四肢,肌肉) 五液延 五华唇 五季长夏 五常信 五方 五脏胃 开窍口
13
主要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 运:转运,输送 化:消化呼吸 指脾具有把饮食化为精微物质,并将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的生理功能。
1.运化水谷:脾具有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精微物质输送的作用 故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3. 运化水液亦“运化水湿”具有对水液进行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
脾吸收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
机理:
脾将水分转输至肺,肾的气化作用 汗尿 排除体外
生产病理产物 水湿
病理: 脾运化水液功能 痰 水肿;胀痛 饮
故“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在生理上是可分不可离!
二: 脾主升清 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 清: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指脾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和上输至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的功能。
① 若脾不升清~神庋乏力,头目眩鼻,腹胀 ,腹泻 ② 脾气(中气)下陷~欠泄脱肝 内脏下垂
三: 主统血 统:经摄,控制 指脾具有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血液溢出脉外的功能 脾下统血 便血 脾下紫斑 崩漏 尿血。。。
主生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
四:脾主四肢肌肉:脾将营养物质运化输布到全身肌肉和四肢使肌肉发达丰满。灵活有力,否则肌肉萎缩,四肢无力!
脾不统血:归脾汤 白术30G 苻神30G 黄氏30G 龙眼肉30G 酸栆仁30G
人参15G 木香15G 甘草3G 当归3G 远志3G 生姜6G 大栆4枚
“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饮食物都由口入,脾又主消化吸收及运输,与口是统一协调的,临床根据口味变化来推断脾的病理变化,又可通过口唇的色泽反映脾气的盛衰
脾气足之人:肌肉丰满有活力。脸下臃肿,精神爽快,嘴唇红润。皮下无淤斑 胃口好食欲佳!
引起脾虚的常见原因:1 吃 多吃冰冷食物,贪吃水果,暴饮暴食 2 思 思虑过多也伤脾 如:不少考前孩子泻肚
14
脾胃湿热:贪吃 喜冷饮 口干裂 口腔异味 腹胀 便干结 痔疮 口周易生红皮疹 舌苔黄厚
调养方法:1饮食:山楂 30G 梗米100G 砂糖10G 功能:消食祛脂
2 泡脚:21:00——23:00 20分钟
调理精油:葡萄柚 薰衣草 梻手柑 橙 洋甘菊 胡萝卜子 丝柏 3 中药:保和丸 卖门冬汤:(保和丸:神曲12G 山楂9G 苻芬5G 半夏9G 陈皮9G 连翘9G 莱服子12G)
脾胃虚寒表现:肌肉酸懒,面部肌肉呆板,颈背痛。肌肉松弛。精神抑郁。胃下垂。肝裂。痔疮。牙龈出血。月经量多不止或量少,色淡。白带多,唇白或紫黑,水肿,腹胀,食欲差。喜热饮。胃胀痛。大便结。舌白。苔厚。面黄。额头呈黑色,口周白色皮疹。面部出现黄褐斑,座疮,过敏,易生皱纹,皮肤松弛,形体肥胖或消瘦,臃肿,水肿。
调养方法:1饮食:猪肝1个 胡椒20G 生姜30G 功效:温补脾胃 2 泡脚:方法同前
调理精油:肉挂 茴香 檀香 广霍香 姜 黑胡椒 肉豆篑 罗勒 柠檬 4. 中药:桂附理中汤
肾
作强之官 水脏 先天之本
五行水 无味咸 五色黑 五志恐 五液唾 五体骨 五方北 开窍耳及二阴 无常智 五华发 五季冬 表里膀胱 主要生理功能:
一: 肾主藏精 主生长,主发育
主藏精是指肾对于精气有闭藏的作用! 1.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作良好的条件。 2.保障精气不致无敌额达流失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所藏的精气包括① 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 ② 来源饮食物由脾胃化生的后天之精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先天之精必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方不致乏竭而有所后继,后天之精必有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动激发和资助。
肾中之精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人在出生以后由于先天精气不断得到后天精气的培育,肾中精气逐渐充盛,出现从幼年开始有齿变,发长,以及骨髓筋肉的充健。青春期产生精子和月经
1. 先天之精:禀受父母,与生俱来的。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生命物质是生殖之精 2. 后天之精:又称五脏六腑之精,是脾胃化生并灌溉五脏六腑的水谷之精气是维
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肾阴 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脏腑起着濡润和滋养的作用
15
肾的精气
肾阳 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脏腑起着温煦和化生的作用
二:主生殖: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勒一种促进性腺发育的物
质即“天葵”于是男子就产生和分泌精子;女子就能按周期排卵,月经来潮,性腺便成熟有了生殖能力
三:肾主水:水液亦称津液 是人体正常液体的总称!
肾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肾的气化作用!
肾主水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作用,对津液的输布,排泄和维持津液代谢平衡具有重要的调
节作用《内经》称为“水脏”
关于体内津液代谢的过程: 宣发 皮主汗孔 汗 胃摄入水饮 小肠分清混烛 脾运化传输肺
萧降 肾蒸腾气化 膀胱 尿
外排
① 将食物中具有濡润和滋养作用的津液吸收并输送周身 ③ 将脏腑组织代谢和用后的烛液排除体外
关闭不利——小便不利,尿少,水肿 肾的气化失常
气不化水——小便请长。尿多
四:肾主纳气 纳:受纳,固摄之意 即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以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人的呼吸功能必须肺司呼吸和肾纳气的相互配合.
肾纳气则出现 气喘。气急。呼多吸少,呼吸表浅
主纳气:呼吸之气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下大于肾,由肾气为主题,纳才能输布全身,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肺气道正常呼吸均匀。
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肾藏精,精能生髓,髓居骨中,骨赖髓以充养,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髓坚固,肾精虚少,不能养骨,骨脆无力,发育不良。齿为骨余即牙齿的坚固与肾精有关
发为血余即精与血互为资生,精足血旺,所以充分生长枯荣是肾之外候,脑为髓海,肾气足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开窍于耳司二阴,耳是听觉器官。听觉功能主要依赖肾中精气的充养,肾气足,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
前阴:排尿,生殖器官
都必须依赖肾的气化功能和封藏作用 唇阴:排泄粪便得通道
16
附命门:有生命的根本之意,古代医学家认识,大多认为与肾的功能一致,肾阳为命门之火,肾阴为命门之水,肾阳:又叫元阳,真阳 肾阴:又叫元阴,真阴。“只是强调肾阴肾阳的主要性而已
肾气足之人:① 人过中年不虚胖 ②发荣黑亮 ③颈项直挺,牙齿坚固 ④脸上不长色斑,面色红润 ⑤夫妻生活和谐 ⑥二便正常 ⑦耳聪目明 ⑧神定心静
肾阳虚表现:怕热 五心防热 失眠多梦 腰酸腿软 骨质疏松 颈椎病 腰椎病 盗汗 记忆力下降 多动 注意力不集中 牙齿酸痛易松动 发干枯 断裂 脱落 变白 尿频 尿急 尿痛 耳聋 耳鸣 便秘 便溏 虚喘 短气 内分泌失调 经期扰乱过早闭经 烦躁不安 舌红少津 苔少而燥 面部呈降黑色斑点或呈黑色假面具 脸潮红,额红(越到下午越红) 皮肤易粉刺,座疮,敏感„„„
调养方法:1饮食:水发海参50G 冰糖 少许 隔水钝 功效:滋养肾阴 2 泡脚:方法同前
调理精油:天竺葵 胡萝卜籽 薰衣草 龙加利 洋甘菊 快乐鼠尾
中药方剂: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24G 山更肉12G 干山药12G 泽泻9G 丹皮9G 茯苓9G
肾阳虚表现:怕冷,手脚冰冷(夏天也冷)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经期不准,经期腹痛,性冷淡,子宫,卵巢,乳房肿块,肌瘤,更年期提前,男性易性功能下降,前列腺炎,五更泻,耳鸣耳聋,尿频,尿急。尿痛,发枯,断裂,脱发,变白,髓疏松,颈椎病,记忆力下降 ,舌白胖大,面青白无光,易生黑色蝴蝶斑,粉刺。座疮。敏感„„„
调养方法:1 饮食:羊肉500G 当归30G 生姜60G 文火褒3小时 功效:温阳散寒养血调经 2 泡脚:方法同前
调理精油:薰衣草 肉桂 快乐鼠尾草 茴香 杜松 欧白芷 马齐莲 天竺葵 迷迭香
中药分剂:金齿肾气丸(熟地240G 山药120G 茱萸90G 丹皮90G 茯苓90G 泽泻90G 桂枝30G 附子30G )炼蜜和丸
预防子宫囔肿“妇圣康茵,外阴塞用)
肝 将军之官 为刚脏
五行木 无味酸 五色青 五志怒 五体筋 五液泪 五华爪甲 五方东 五常仁 开窍目 表里胆 五季春 主要生理功能
一:肝主疏泄 疏:疏通 泄:发泄,升发 反映了肝为肝脏主升主动的特点 1.调畅气机 气机:泛指气的升降出入的各种运动形式
17
升 升发 升降
肝主 -- 维持气机 疏通――与其他脏配合——调节气的 的平衡 降 畅达 出入
若疏泄功能减退——升发不足——气机郁结——胸腹,乳房——胀痛 若疏泄功能失调——升发太多——肝气上递——头晕目眩,易想 气带则血淤——血行障碍——淤血,肿块 肝的气机郁结—— 气郁则水停——津液输布,代谢障碍——腹水,痰湿。。。。。。。
2.促进消化疏泄胆汁
1.协调脾之升清,胃之降烛,脾运化,胃受纳的气机平衡 2.分泌排泄胆汁,促进消化 胆汁为肝之余气积聚而成! 脾之升清
即:肝疏泄功能正常 协调平衡 脾胃运化功能正常! 胃之降烛
肝胆相通 胆汁为肝之余气积聚而成 有助脾胃运化功能正常 肝疏泄功能正常 胆汁分泌排泄正常
肝先犯脾——脾不升清 眩鼻,熟泄 若胖失疏泄: 脾先犯胃——胃不降烛呕逆,唤气,腹腕胀满,便秘
3.调畅情志 情志活动由心主宰外,尚纤肝的调畅作用
机理:肝的输泄功能正常 气机调畅 气血冲和 使心情舒畅五志安和 病理:1.疏泄功能 肝气郁信 情志抑郁情志抑郁 2.疏泄功能太过 阳气升腾上浮 情志急躁,易怒
4.调节生理功能
1.调理冲任二脉,主调节排卵,月经来潮 2.调节男子排精,精室
5. 维持血气正常运行:只有气机条畅才能发挥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统血,肝藏血,
调节血量作用,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6. 调节水液代谢:肝能调畅三焦,气机,促进肺,脾,肾三脏调节
水液代谢的功能。即 脾之运化水湿,肺之布散水泽,肾之蒸化水液!
二:肝藏血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1. 肝贮藏血液的功能制约肝阳升腾而维护肝脏的疏泄功能
18
2. 肝贮定量血使肝之阴阳协调而有防止失血作用 3. 调节人体各部位血量分配作用尤其是外用血量
肝血不濡目—— 眼干涩。昏花,夜盲 血虚 肝血不濡筋——抽筋,麻木,屈伸不利 影响月经 —— 经少,经闭 藏血功能失常
出血——岫血。蜘蛛痔,肝掌,脑出血。经多或崩漏
肝贮藏血是调节血量的前提,只有充足的血量贮备才能有效的进行调节!
肝在体合筋 筋主运化须赖肝血的濡养,肝血充足筋得其养则强健有利,活动自如
其话在爪甲 爪为筋之余,爪甲得枯荣与肝血得盈方密切有关,肝血充盈爪甲坚韧,红润光泽,可以测知肝脏功能状况! 开窍于目:是指肝的精气上通于目,其经脉直接上系于目,目的视力有赖于肝经气血的濡养,肝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
肝血充足之人:1 心目明亮 2.指甲荣华 3.心平气和 4.血气旺盛
肝阴虚(肝血虚)表现:情志不舒,懒言少语,郁闷不乐,委屈受哭,喜静。喜暗,眼睛凹陷,黑眼圈。目倦神疲。视力模糊,迎风流泪,花眼近视。色盲。白内障。眩鼻。两膝酸软,抽筋。麻木。手抖。摇头失眠多梦,易醒,月经不调,便秘。灰指甲或者易断裂,易患肝胆疾病
中药调理:补血养肝汤
饮食:猪肝250G 鸡汤一碗 功效:补血益肝
肝阳坑表现:性情急躁,易怒 脾气大 喜动 眼袋大。眼球突出 眼红 头目胀痛 眩鼻耳鸣 入睡难或恶梦多 大便秘结 头重脚轻 饭后两肋胀满 遇事急躁 处事不周血压变或血脂 胆涑吴下肢静脉曲张 月经不调 有血块量多或量少 面呈潮红或降色红血丝。黄褐斑。儿童亦有多动症
中药汤剂:一贯煎(鹿角500G 龟版250G 饥子60G 人参30G
入肝调理精油:肉精 天竺葵 马乔莲 白芷 茴香 安息香 乳香 没药 玫瑰
肝郁气滞表现:情志抑郁,胸腹胀满窜痛。咽部有异物感,胸闷暖气,打嗝。食欲不振,纳食少,乳胀,痛经,月经提前或退后有血块。量多或量少,面部黄褐斑
调养方法:
1.饮食:猪肝100G 猪肉100G 生地30G 天冬15G 鲜菊10条 陈皮1片 2.泡脚:晚上21:00——23:00 20分钟
调理精油:薄荷 杜松 苦橙 甜橙 佛手柑 柠檬 胡萝卜籽 芹菜 天竺葵 洋甘菊 迷迭香 薰衣草
19
4. 中药汤剂:紫胡蔬松汤
六腑
胆 正中之官 又称中精之腑 中清之腑,清静之腑
与肝相连即肝胆相照 故与肝相表里 五行属阳木 主要生理功能:
1. 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是由肝之余所化生,汇集于胆而成 ①.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受纳腐熟和运化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 ②.若湿热郁结胆肝。以至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则见黄斑,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的症状 ③.胆气的下降为顺,若肚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2. 胆主决断力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胃
又称太色 水谷之海 五行属阳土
主要生理功能
1. 胃主受纳水谷:接受纳水谷的作用
2. 胃主腐熟水谷:指胃将饮食进行初步消化,并形成食摩的作用,其精微物质经脾的运化
而营养全身,未被消化的食摩则下传于小肠进行消化. 3.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食物 口 食号 胃 小肠 大肠 直肠 肛门
小肠 受盛之官 五行属阳火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四肠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送其精微下传其糟粕的重要脏官 主要生理功能
1. 主受盛和化物 受盛:接受,盛容之火 化物:消化,化生主义 ①.接受由胃下传的和可消化了的食物起到容纳的作用 ②.化物作用即小肠进一步消化将饮食物化为精微和糟柏 受盛失调——腹胀,腹痛 化物失常——泻泄,腹泄
2.主泌别清烛:泌:分泌 别:分别主义
① 泌清——就是将小肠化物功能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加以吸收再超过脾的升清和散结作用上输心肺而布散全身
② 别浊——将食物中的糟粕转送至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多余的水份由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20
③吸收大量的水液:小肠的泌别功能与尿量的多少相关
大肠 传导之官 五行属阳金
包括结肠(横,降,升,乙状)和直肠。是机体对食物糟粕中的多于水份进行重吸收并排泄糟粕
主要生理功能:
1. 主转化糟粕:接受小肠消化吸收之后所剩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份,形成粪
便并排泄体外。
2. 主津:吸收水份,参与津液调节
膀胱 州都之官 五行属阳水
主要生理功能为贮存和排泄尿液的作用! 1. 主气化——形成尿液
2. 主藏津液——贮存尿液,排泄尿液
膀胱的气化作用全赖于肾的蒸腾气化作用方能形成尿液贮存和排泄尿液
肾和膀胱失调——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利,遗尿„„„
三焦 决读之官 又称孤府
概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点: 三焦主要生理功能:
1. 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诸气:元气,宗气,卫气,营气即指三焦是诸气的
升降出入的通道,诸气是通过胆焦输布到脏腑充沛全身,三焦又是气化之场所 2. 主疏通水道,运化水液的作用:决:疏通 读:渠道之意
即 三焦有输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是通过三焦气化而实现的,气行则水液行,而气又依附津,血,水液存在!
上焦:横隔以上之胸部,包括心肺,头面部和上肢 功能:“上焦如雾”即主气之升发和宣散精微之气,以滋润灌溉全身脏腑组织
中焦:横隔以下至硌以上腹部,包括脾,胃,肝,胆 功能:“中焦如区”即包括脾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泌糟粕.蒸津液”
是指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化生气血津液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化生之源 下焦:硌以下腹部,包括大肠,小肠,肾,膀胱 功能:“下焦如读”即排泄糟粕和尿液
附注:肝以解剖部位应属中焦,而后人将肝肾精血同源亦归属下焦(即功能上亦属下焦)
奇恒之腑
21
奇恒之存在胆为之腑之一外,其余者皆无表里关系,也没五行配属“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脑 为髓海 无神之府
脑:髓汇集而成,神精生髓
心脑藏神:精神思维意识活动主要由心脑主持
人的精神思维意识和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归属于脑
女子胞 胞宫 子宫
主要生理功能:1.发生月经 2.孕育胎儿 影响月经来潮和孕育胎儿的三个要素: 1. 天葵的作用
天葵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具有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生理效应,从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才能发育成熟,并能引起冲任二脉使月经来潮为孕育胎儿准备必要的条件
2. 冲任二脉的作用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任脉为阴脉之海!
3.心 肝 脾 三脏的生理作用 女子以血为主,月经的来潮与周期,以及孕育胎儿皆离不开气血的充盈,血液的营养和调节,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气血化生之源,对全身的血液的化生和进行起到主要作用
病理变化表现为经,带,胎,产的变化!
经络学说
概念
经络到底是什么?
是N?血管,体液,淋巴?是肌肉,结缔组织?原始组织怂?
是表皮传导的缝腺通道?是人体体内外的系统?是第三平衡系统? 第一平衡系统一躯体N系统 第二是植物N系统 第三是人体经络系统 第四是内分泌系统
经络是特殊的细胞膜,是微小制激信号传递系统?
假说:N论 体液论 能量论 定义:经络是经脉和硌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信息传递,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一种特殊网络系统
22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
经络——是主干,遁行部位较深,有一定的遁行路径,多为上下纵行 硌脉——是分支,遁行部位较浅。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十二经络的走向及遁行:
手太阳肺经 手三阴经 手撅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二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 是气血运行的
主要通道与相应的内在脏腑有直接的硌属关系
足太阳脾经 经络 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经络系统 奇经八脉——十二经脉以外的重要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
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有统率和调节,联络十二经脉的作用。
十二经别——是由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至为表里的两经 之间在体内联系的作用
十五别络—— 是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再加上脾 之大络组成的,有加强表里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 络脉 血的作用 孙络—— 细小的络脉
浮脉—— 遁行于体体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经络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三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有联
缀四胶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23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十二个部位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十二经气血流注环周围: 经络在全身分布规律:
1.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2. 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前 太阴肺经 前 阳明大肠 3.手三阴 中 厥阴心包 手三阳 中 少阳三焦 后 少阴心经 后 太阳小肠 前 足阳明胃经 前 太阳脾经 足三阳 中 足少阳胆经 足三阴 中 蜾上8寸 厥阴肝经 后 足太阳膀胱经 后 足少阴肾
4、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 腹中线旁开0.5寸
5、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旁开6寸 腹中线旁开4寸
6、足厥阴肝经——遁行规律不强
7、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中正旁开1.5寸和3寸 8、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9、头部——阳明经行于面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和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两侧
10、躯干——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脾经以自内向外顺序分布于躯干前。足太阳
膀胱经分布于躯干后面,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分布于躯干的两侧
经络的生理功能:
1.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脉筋骨等组织 2.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 感应传导作用:得气,行气 4. 调节机体平衡。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