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职业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进行探讨研究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的举措;也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中高速和产业结构中高端发展目标,提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并且可以使地方高职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全面深化地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2、课题界定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与创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贯穿始终,共同构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
专业教育:也称“专门教育”。根据一定历史时期行业分工的要求和专业发展,将专业分成一定门类, 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创业教育的含义、重要性、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包括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正规教育以各种非正规的创业相关的培训,美国的创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均先后出台了推进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本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国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也是寓创业教育于专业教育中的,南京大学周广西老师对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卡迪夫大学和利兹城市大学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得出两点宝贵经验:第一,创业教育已经融入到英国本科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这三所大学都强调让学生尽早接触创业类课程,并提出了创业课程开设得越早越好的理念。第二是创业教育课程和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不同的专业开展的创业教育方法、模式也是不同的。本人认为英国这种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值得我国研究和借鉴的。 (2)国内研究现状:
笔者利用万方数据库,分别以“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检索词进行篇名路径检索,万方数据库收录了与“创业教育”有关的论文3231篇,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论文222篇。为能够更全面地收集到相关文献,再分别以“大学生创业教育”和“高校创业教育”为检索词进行篇名路径检索,从得到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万方数据库收录了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论文共计597篇(其中期刊论文577篇,硕士论文20篇),收录了有关“高校创业教育”的论文363篇(期刊论文335篇,硕士论文28篇)。论文数量的年代分布呈现出递增趋势和阶段特征。2006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急剧增加,四年以来的论文数量占到了总发文数的80%。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开始初具规模,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内容、途径、影响因素、内涵、评价体系等方面。
研究第二阶段,在万方数据库中,分别以“大学生创业教育十专业教育”和“高校创业教育十专业教育”为检索词进行篇名路径检索,收录了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论文共计38篇,收录了有关“高校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论文37篇。以“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检索词进行篇名路径检索,收录了有关“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论文共计0篇,未收录“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论文。这可以看出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并不紧密,对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都是针对高校,专门针对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是空白。
4、选题意义
(1)打造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国家支持开办创新创业型学校,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指导,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创新型国家。 (2)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意义
专业都对人才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完全可以通过与之对接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填补人才需求缺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人的全面发展意义
高职学生要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其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创业创新素质,满足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5、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
(1)从理论角度对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概念的理论内涵。
(2)学习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成功经验,研究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学生的创
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为地方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 实践价值:
(1)地方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难问题、帮助学生寻求合适岗位, 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提升地方高职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高素质创业型人才以及推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3)在地方高职院校专业中有效地实施创业教育,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灵活适应变化的能力,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对近年来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提出完善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策略。
(2)了解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现状,探索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3)研究、分析其他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知识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对策,对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涵 (二)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关系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第二部分,阐述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地方高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需要 (二)地方高职深化发展专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第三部分,研究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认识偏差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材建设滞后 (三)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管理不足 (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平台缺乏
第四部分,研究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融合
(1)构建“3 个平台、6 大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 (2)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群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 (1)建立“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2)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深度融合 (1) 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2)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法
(五)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时效性
3、研究重点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地方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处理分析,在分析大学生性别、年级、学科类别在创业意愿和对目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在课程设置上的意见差异基础上,试图从理论上厘清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的关系,促进二者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 4、创新之处
(1)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群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设项目研发与设计训练的专业必修课程;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交叉学科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在跨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中,获得创新创业必备的交叉学科思维方式、发现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法
构建以技能竞赛、创新实验大赛、创业大赛为内容的学科竞赛体系,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潜能。
(3)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
大一学生通过校内外认知实习,了解专业的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大二开始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交叉
学科知识、技术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三开始产学研结合训练,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从理论、实证、实践三个层面深入开展递进研究,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明晰问题意识并揭示出问题的破解方向,从而确立了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如何适应和支撑创新驱动的问题。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已经把握的问题和破解方向编制问卷并开展调查,找出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同时揭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优势。最后,在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适应创新驱动的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策略。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查阅和整理国内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相关文献,把握研究的总体状况和目标,不断跟踪学术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了解国内外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相关研究的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
(2)问卷调查法:以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为例,在5所地方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3)比较分析法:就是把两个有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和全方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的增减差异,借以了解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指标变动的趋势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等等。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0年7月至2020年9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年7月) 4、预期成果形式:论文集、研究报告
四、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1、主要参加者学术背景
课题负责人2012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有着较好的文字水平和扎实的理论研究功底,潜心学术,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近5年来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
2、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1)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中国高等教育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 结题证书编号:GZYYB20118
(2)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 2017年12月 三等奖
(3)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独撰 教育科学 2018年8月
(4)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独撰 产业科技 2017年12月
(5)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独撰 戏剧之家 2019年7月 3、核心观点:
(1)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在专业教学中应当不断渗透创新与创业意识,在某门专业理论课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对其中可以进行创新创业以及应用的内容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创新思维。而且作为课程考核,也应当涉及理论创新和创造类内容。除了上述专业课堂教学外,还要组织一些企业优秀校友、创新创业人士到学校开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题讲座、报告等,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敏感度。在当前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体系下,也可以通过这些形式提高创业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度,既要做到课程有的放矢,又要做到集群效应,确保专业教育中,创业理论教育的充分渗透,培养既懂技术和管理又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大学生,这将会让他们在创业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创新课程体系
高校各院系应根据自身学科知识特点,组织专家团队开发相应课程。考虑每个学院的特点、每个专业的特点、每个年级的特点,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内容应将多门学科以及各类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系统的创新型专业知识教育体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融合到专业教学课程之中,促进二者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3)创业实践训练与专业教育融合
在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团委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协助下,构建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体系,完善了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为了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构性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专
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对培养专业技术精湛、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文化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还有一个途径就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将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营造人人创新,争相创业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加大力度宣传组织省级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省级职业规划大赛以及各级各类创业大赛,以比赛为契机,鼓励同学们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校园中推广宣传各类创业论坛、校友和学生中的创业典型人物,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利用网络媒体和创业成功人士榜样教育,给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企业家,切身感受先进企业文化,推进第一和第二课堂活动的融合渗透,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入眼、入耳和入心。
(5)创业师资培养与专业教育融合
良好的创业环境与优质的师资队伍密不可分,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断融入创业教育内容,将会极大地提升专业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教学能力,因此发掘和培养创业理论较高、意识较强的各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专业教师,将会对高职院校开展和普及创业教育大有裨益。引导教师参与创业教育改革,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效果与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教学业绩考核等相挂钩,为创业教育师资成长提供激励。同时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加强与企业合作,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改革活动当中。 五、本课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l]张瑶祥,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田中国,高等教育,2011(20).
[2]曹胜利,雷家辅.中国高校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01,13.
[3] 郭娟,李平则.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技资讯,2011,31:186-187.
[4] 郭西平,周寅飞."E+E"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中国农业教育,2009,6:52-54.
[5] 方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艺术类教材建设之刍议.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1,4:51-54.
[6]吕景泉,“核心技术一体化”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2,4
[7] 殷春芳,陈晓平.构建高校新型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上,2009, 6:51-53.
[8]打造创业教育\"循环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第1期.
[9]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8期.
[10]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11期.
[11]中国创业教育20年回顾评析,高校教育管理,2012年第12期. [12]关于政产学合作开展工程实践教育的探讨,高校教育管理,2013年第1期。
[13]“促进创业”的理工院校范式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
[14]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7 [15]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 号),2006,4
课题编号: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