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2卷第3期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9月 Vo1.12 No.3 Journal of Daxia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Sep.2002 浅谈青绿山水艺术 王 泽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青绿山水是我国山水画艺术的古典形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 的民族风格,其色彩缤纷的审美品质对今日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青绿山水;山水画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886(2002)03一O112—03 在每一种文化艺术的深层内涵中,往往都隐藏着决定 稚拙简单,墨勾色染,没有皴擦。但重要的是其鲜明的青 它的本质形态的某种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 绿设色建构了我国早期山水画艺术的色彩观念,时称绘画 绘画影响最深的哲学观点莫过于“天人合一”,因此中华民 为“丹青”。可见当时的绘画艺术丝毫没有轻视色彩的意 族历代的文化艺术都对自然山水情有独钟,这也正是山水 思,相反地却强调了一种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追求。青 画成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主干的原因。历代艺术家借此 绿相映的设色,既来自于对现实自然的真实摹写,也体现 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在表现客观自然美的同时更象 出一种对极具装饰审美性格及理想化、唯美性色彩构成的 征着人的某种精神品格,成为一种“畅神”或“怡情悦性”的 执着追求——萌芽期的山水画艺术即呈现为明显的青绿 最佳媒介。千百年来,我国的山水画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样式。 风格样式:青绿、金碧、水墨、浅绛、没骨、泼彩等等。当我 我们之所以肯定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画的萌芽期, 们今天在欣赏这些无以数计,美不胜收的历代山水画经典 主要是这期间的山水画论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其 之作时,不禁叹为观止。其中,青绿一体可以说是山水画 中最有价值的是南朝宋画家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 艺术无可争议的古典形态,山水画的正宗之源。 《叙画》,两篇画论均以老、庄哲学的最高境界——“道”(一 青绿山水是一种典型的工笔重彩形式,用呈色稳定、 种超越社会现实的艺术人生精神)作为核心,认为山水的 牢固,经久不变的矿物质石青、石绿诸色塑造山川,描绘图 自然美是由于体现了大自然的精神,即物质的存在与变化 画,青绿相映、富丽堂皇,正是它,开辟了我国绘画史上着 的普通法则所体现出的无穷生机与运动不止的精神。人 色山水的先河。在现代山水画艺术革新和发展的今天,我 的精神境界与其合拍,行为以不违背这一大自然规律作为 们一方面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时代精神的 准则,便能得到豁达的胸境,高尚的情趣和精神的清澈安 觉悟和把握;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古老传统文化艺术精髓 宁。所以山水的自然美给予仁者以启迪,而为智者所乐。 的学习和继承。 《历代名画记》指出:“宗炳,王微,皆拟迹巢(父)、(许)由, 现在我们一般认为,山水画是萌芽于魏晋时期的,而 放情林壑,与琴酒而俱适,纵烟霞而独往。”他们之所以寄 在此之前,中国传统绘画的人物,山水、花鸟还没有成 情山水和创作山水画,与他们的思想受道、释和玄学的影 科,都以人物描绘为主,山水花鸟内容仅作为人物画的背 响,采取谢绝功名利禄隐遁山林的行动有关。宗炳和王微 景存在。所谓“萌芽”是指山水题材从人物画中出来 的艺术思想代表了南北朝时代的艺术观念,体现出对绘画 前的一种趋势或初步形态,除了彩陶、画像石、画像砖和帛 表现规律的透彻性,也是我国一千多年来传统山水画艺术 画体裁中的山水形象以外,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往往 观念中的基本结构。在这一观念下的长期艺术实践中,逐 是我们切人山水画史的第一件作品。作为山水画的雏形, 渐形成了我们民族绘画的技能技巧系列和别具特色的技 此图不乏幼稚之处,没有透视观念,“或水不容泛,或 法系列。作为传统因素,对今后山水画发展必将产生深远 于山”…,其中对山石云水树木的画法更精心处理,仍显得 影响。 ·[来稿日期】20O2--o3_27 【作者简介】王泽(19r72_),男,四川宣汉县人,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青年教师。主要从事美术理论教学与研 究。 11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王泽:浅谈青绿山水艺术 2002年第3期 隋代展子虔所绘《游春图》是我国山水画史上的第一 幅完整的山水画卷,它同样是典型的青绿设色,但比 顾恺之时代已有明显进步。人与山有了恰当的比例,初步 解决了画面的空间关系。“远近山JIl,咫尺千里o"[2 J画中 墨为上”)可以说一直持续到近现代。 水墨同青绿在绘画样式的演变中,有相互对立、相互 排斥的一面,但在其具体的创作实践中,也有明显的相互 影响、相互促进的一面。宋代水墨山水的空前兴盛,一方 虽仍无明显皴法,但其工整细致的用笔,浓重艳丽的设色, 开阔的空间,可人的青山绿水之境,仍足以使观者赏心悦 目。短暂的隋朝之后接踵而至的便是在展子虔基础上发 面抑制了青绿山水的进一步繁荣,但另一方面,青绿山水 在借助自身持续发展的惯性力量的基础上,也吸收了水墨 山水无比丰富的表现技巧和极其雅致的语言风貌,促成了 展起来的唐代青绿山水的成熟与繁荣。唐代是我国封建 社会的鼎盛时期,艺术领域的百花齐放,五彩缤纷也印证 了这一泱泱王朝的朗朗之势。此时的青绿山水连同典雅 富丽的工笔重彩人物、丰富而规模庞大的石窟及墓室壁画 携手营造了大唐绘画那份令人瞩目的辉煌。初唐的李思 训、李昭道父子即为杰出的青绿山水大家,史称“大小李将 军”。李思训首创大青绿山水及金碧山水我国绘画史上第 一位真正的山水画家(在此之前的展子虔还主要是一位人 物画家,其《游春图》也只此偶然一作,既称不上一种风格, 也未成气候,故未成开宗立派之人。大青绿是相对于后来 的小青绿而言,前者为一种工笔重彩样式,后者为一种工 笔淡彩或小写意样式)。我们在其代表作《江帆楼阁图》中 可以看出,他用劲拔的浓墨铁线勾画出山石树木等各种自 然景物的形态,用厚重的石青、石绿铺设了画面的艳丽,使 山山水水无不处于浓郁和青翠之中,最后在山石轮廓之上 复勒金线,“青绿为质,金碧为文”【3 J金碧相映,富丽堂皇。 李昭道继承父业,共同成为青绿山水画的奠基人,对后世 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影响颇深。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 吴,成于二李。”明人王世贞《艺苑后言》之文称:“山水至大 小李一变也。”l4 J明代山水画家董其昌将中国山水画分为 削E二宗,誉李思训为“北宗之祖”。从历史渊源的角度 看,北宗的青绿一体被视为山水画之正宗。另外阎立德、 阎立本兄弟二人除画人物外亦擅青绿山水。即便是提倡 水墨山水画的“南宗之祖”王维,也曾作青绿山水《山阴 图》,只是“形色简而意赅”得多了。 在此之后,富丽堂皇的青绿山水渐渐开始受到画家的 冷落,这是由于被誉“画圣”的吴道子,被赞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大诗人兼画家王维以及后来的“唐宋家” 之一的苏轼等人开始倡导起一场水墨写意画运动,越来越 多的或怀才不遇、或愤世疾俗、或消极淡泊而多无绘画基 础,仅有诗才、文采和书功的文人、士大夫涌入画坛,社会 审美标准、雅俗规范随之产生剧变的缘故所致,他们都轻 视色彩,认为“五色令人目盲”L5 J‘‘夫画道之中,水墨为 上”,【6J因此水墨山水空前兴盛,并且一举造就了我国山水 画的鼎盛时期——五代两宋。此时山水画中的勾皴染点 等各种手法已趋完备,笔墨技巧进一步丰富、系统和成熟, 像李成、范宽、荆、关、董、巨等各派名家辈出,创造了我国 山水画史上空前鼎盛的水墨样式的第一座高峰,从而也更 加巩固了水墨山水的主流地位,这种主流地位对后世的影 响,在各朝各代中不断地擅演变化,但它的精神内涵(“水 相互交融后自身的再度振兴。标志着青绿山水最高成就 的画家及作品却恰恰就在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 图》和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当然这与北宋后期徽宗亲 领画院、重视院体画、宠爱工笔重彩艺术有密切关系,它们 也都直接体现了当时宫廷皇室浓艳灿烂的审美要求。此 二幅可谓青绿山水画史上的鸿篇巨制。作为“姐妹篇”,二 者皆具周密森严的构思,咄咄逼人的布势,千里江山、千岩 万壑:景象万千、气魄非凡。用笔细密秀劲而不纤佻,设色 艳丽明亮而不庸俗,调和的气氛,沉重的份量,光彩夺目, 辉煌无比。它们较之古代青绿山水大大前进了一步,大青 绿山水已进入一个新的高峰阶段。大青绿山水在北宋之 末发展到了成熟的境地,似乎也“山穷水复疑无路”,而等 待这种变化的“又一村”则是南宋“水墨刚劲”一派的山水 画。在此之后,青绿山水真的衰落了。 青绿山水作为一种绘画样式早早被挤出了绘画艺术 的主流位置而成为我国山水画史上最早谢世的古典形态, 但它在其千年之久的总体萧条历程中,仍然以其严谨的形 象塑造艳丽夸张的色彩追求,鲜明的装饰性和丰富多彩的 手法技巧,以及强烈的视觉感染力长期吸引着人们则内心 深处热爱好色彩、热爱生命、热爱青山绿水的浓厚兴趣和 真情实感。衰落却没有断流,它仍然在不断地吸取水墨山 水及其它绘画形式愈来愈丰富完备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技 巧的基础上,在非主流艺术状态下自然而持续发展着。 元明清三代,水墨画大兴,青绿山水由于历史的偏见 没有得到长足发展。青绿山水画家也寥若晨星,大多是水 墨画家偶作青绿,缺少传世杰作,可谓青绿山水的潜隐期。 元代画坛领袖赵孟 ,作为水墨画的倡导者、理论家和卓 有成效的实践者,却留有少数青绿山水之作。其后的钱选 所作青绿山水如《幽居图》,更精巧工致,细笔繁密,却明显 文人化了,从中可见青绿山水在水墨影响下的暗流演进和 缓慢的发展。“明四家”之~仇英的山水画风格多样,但最 为明人所未及或不能及者当属他的大青绿着色山水,精工 艳丽而又秀雅,没有富贵气,俗气和火气,《桃源仙境图》正 是他这类大青绿山水的上乘之作。而同时的蓝瑛多学六 朝张僧繇画法,喜作没骨(不勾线,仅用墨色涂绘)青山绿 水,如《白云红树图》等亦风格独具。明代的董其昌,这位 “山水画南北宗”的创立者,理论是处处洋溢着败北崇南的 观点,实践中却也禁不住对青山绿水的一份怡情,作有《昼 锦堂图》这一青绿山水的力作。 清代精青绿者寡矣,“四王”中的王鉴和王翠喜作近乎 l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第3期 王泽:浅谈青绿山水艺术 写意的青绿山水,在文人画一统天下的时代亦另有一番风 画家渐渐多了,且多“墨色紧随时代”,借鉴传统绘画语言 采。唯袁江、袁耀父子所画“界画”,置亭台楼榭于青山绿 和技法技巧,并在再现现代生活、表现现代情感的过程中 水之抱,不失青绿山水的唐宋风范。近现代涉足青绿领域 使之发扬光大,在继承和实践中更有不断的创新,拓展了 而有突出成就者当推张大干,以及其后的刘海粟、何海霞 当代山水画艺术的表现空间。像时下的许俊、林容生、祁 等人。张大干将中国泼墨山水掺和青绿重彩创泼彩一格, 思进等山水画家在现代青绿领域都有积极的探索和可喜 既取法大写意山水的气势恢宏和水墨淋漓,又以泼辣的青 的成就,越来越多地受到今日画坛的关注和肯定,也日益 绿挥洒创立了新的青绿风格,雄奇磅礴。何海霞、谢稚柳 受到广大欣赏者的青睐,相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目 等人多师承张大干一派。刘海粟则吸取了西方绘画中印 前中国山水画尤其是工笔山水画的发展机缘问题上,青绿 象主义的用色方法,与中国山水画泼彩法相融会,意到笔 山水作为一个切人点,它定会为传统绘画形式的现代发展 随,不拘细节,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近代青绿山水继明清 提供一次良好的契机。 余波,个别画家适应时代和受西方影响,有所创新,也并未 青绿山水从古代走来,步履艰难,一路风尘,在昔日的 取得大的发展,仅呈回流势态。 缤纷面孔上平添了几分深沉。它作为民族绘画艺术的传 唐宋以降,“水墨为上”的文人画垄断一直影响到近现 统形态,其坎坷复杂的命运境遇已成为历史,有待我们去 代,其中青绿山水发展缓慢,且逐渐受到水墨画的影响和 作不尽的思索和探讨。而针对其本身固有的,流传至今堪 中和。2O世纪初,随着国门被打开,各种文化思潮大量涌 称优秀的艺术品质和动人的审美性格,则需要我们抖落覆 人中国,针对传统绘画的发展趋势,喋喋不休的带有各种 着在它身上的千年尘土,去挖掘,去重新认识,去学习、继 反叛精神的激烈争论开始了,改革中国画主流样式的呼声 承和运用,让它那五彩斑斓的艺术语言为我国的民族绘画 越来越高。这种争论、呼吁和相应的实践探索一直持续到 艺术在走向世界,走向多元化的进程中再铸一座丰碑,再 8O年代,中国画创作的多元化格局开始形成,其中一个不 造一次辉煌。 争的事实便是工笔画的全面复兴,而最有代表性、最具传 统意义的工笔山水莫过于青绿体裁,故越来越多的画家在 参考文献: 探索山水画变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不免开始回望青绿,呼 [1]、[2]、[4]、[6]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 吁青绿并身体力行地着手实践这一既有古老传统又能适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应时代需要的古典山水画样式。新时代的中国是一个日 [3]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益强大和繁荣、蒸蒸日上的开放的中国,它需要充满生机 1998. 与活力的艺术形态与之相应。从种种桎枯中出来的 [5]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 中华民众,也需要各种新鲜的、五彩缤纷的绘画作品陶冶 社.1998. 情操、愉悦性情,面对美好大自然,人们的视觉追求不应仅 仅满足于一片水墨。随着工笔画的复兴,当代的青绿山水 [责任编辑唐华生] Paintings about Blue Mountains and Green Waters WANG Ze (Arts Department,Daxian Teachers College,Dazhou 635000,China) Abstract:Paintings about blue mountains and green waters are classical,long—stnading and well—established among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They distinctively reflect local features and clear—cut national mannerism.Their colorful aesthetic quarry has an active impact on developign the lnad.w.ape art today. Key words:blue mountain and green water;landscape painting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