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来源:百家汽车网


绝密★启用前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题(含解析)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颁发(bān) 悄然(qiǎo) 国殇(chānɡ) 殚精竭虑(dān) ....B.佃农(diàn) 解剖(pāo) 诘责(jié) 深恶痛疾(wù) ....C.镌刻(juān) 不逊(xùn) 锃亮(chénɡ) 正襟危坐(jīn) ....D.猝然(cù) 气氛(fēn) 炽热(chì) 杳无消息(yǎo) ....【答案】D 【详解】

A.国殇(chānɡ)——shānɡ; .B.解剖(pāo)——pōu; .C.锃亮(chénɡ)——zèng; .故选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微妙 崎岖 眼花瞭乱 锐不可挡 B.宽厚 慰勉 抑扬顿挫 鹤立鸡群 C.劳碌 掌故 为富不人 惨绝人寰 D.浩瀚 仲裁 真人君子 摧枯拉朽 【答案】B 【详解】

A.眼花瞭——锐不可当乱——眼花缭乱,锐不可挡; ....

试卷第1页,共15页

C.为富不人——为富不仁; ..D.真人君子——正人君子;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他虽然天资________( 迟钝 愚钝 愚蠢 ),但贵在肯吃苦,肯努力,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

(2)有的教育理念提倡幸福教育、快乐教育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应该对学生一直___________(和颜悦色 巧言令色 平易近人),不然学生会对老师缺乏敬畏之心。 【答案】愚钝 和颜悦色 【详解】

①迟钝:形容人(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和动物行动缓慢。愚钝:愚笨迟钝,反应迟慢。愚蠢:形容人笨,愚昧无知,贬义词。根据“但贵在肯吃苦,肯努力,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可知,这里形容人的资质不高,反应迟慢,应用“愚钝”。 ②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平易近人:比喻态度温和,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这里形容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用“和颜悦色”和“平易近人”都可以。再结合前面“幸福”“快乐”的用词考虑,用“和颜悦色”,前后照应,最为恰当。 评卷人 得分 三、句子默写

4.经典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5)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6)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答案】山山唯落晖 芳草萋萋鹦鹉洲 几处早莺争暖树 月下飞天镜 老骥伏枥 猿则百叫不绝 【详解】

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晖、萋、鹦鹉、洲、骥、枥”等字词容易写错。 评卷人 得分 四、基础知识综合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阅读力在当下社会就是竞争力。②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③对于国家民族来说,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 、 和 ,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④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实力也就越强。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整合 B.应用 C.搜集 【答案】 (1)阅读力 (2)将顿号改为逗号 (3)C A B 【解析】 (1)

“阅读力在当下社会就是竞争力”的主干是“阅读力是竞争力”,主语是“阅读力”,谓语是“是”,宾语是“竞争力”。 (2)

“阅读是学习的工具”与“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是两层意思,中间要用逗号,不能用顿号。 (3)

“搜集”“整合”“应用”是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排列的,只有先“搜集”,才能“整合”,最后加以“应用”,故三处横线所填的字母顺序为C、A、B。

试卷第3页,共15页

评卷人 得分 五、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律·长征》提到了长征中的哪些事件?(写出2个) 【答案】乌蒙山回旋战,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中提到的长征中的事件,要根据诗句来概括。五岭逶迤腾细浪——翻越五岭;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回旋战;金沙水拍云崖暖——巧渡金沙江;大渡桥横铁索寒——强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翻越岷山。写出其中任何两个即可。 评卷人 得分 六、综合性学习

7.请你参加以“诚信做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活动一:写主题)请将活动主题“诚信做人”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田字格中。

(活动二:话诚信)请写出两句有关诚信的名言。

(活动三:新闻概括)有同学在网上搜到下面一则新闻,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防疫要求,切实保障群众生活,防止疫情防治用品和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过快上涨,2021年2月1日,青岛市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用品经营者价格告诫信》,并与区10家大中型商场超市签订价格诚信承诺书。

(活动四:诚信宣传)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营造“诚信”的社会风气?(答出

两点即可)

【答案】【活动一】诚信做人

【活动二】例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例2:人背信则名不达。

【活动三】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告诫信》并与10家商场超市签订承诺书。 【活动四】示例(1)多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诚信”的标准;(2)要加强“诚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3)社会要对不诚信行为予以谴责并做出相应惩罚。 【详解】

活动一:汉字书写要求用正楷字工整、美观地书写。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理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注意不要漏写、多写、错写。 活动二:本题考查名言名句积累。

这道题只需要学生从所学的名言名句中,找出两句有关诚信内容的即可。如:民无信不立;言不信者,行不果。

活动三:本题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

这则新闻只有两句话,第二句“2021年2月1日,青岛市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用品经营者价格告诫信》,并与区10家大中型商场超市签订价格诚信承诺书”是新闻的主体内容,可提取主语“青岛市崂山区市场监管局”,把谓语“发布《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用品经营者价格告诫信》,并与区10家大中型商场超市签订价格诚信承诺书”压缩为“发布《告诫信》并与10家商场超市签订承诺书”,组成一句话即为本题答案。

活动四:本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和自己的生活实际,针对“诚信”风气的营造给出合适的方法与建议。此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比如:学校要加强诚信宣传与教育,让讲诚信成为一种自觉;社会可对不讲诚信者进行相应的责罚,让人们意识到讲诚信的重要性。 评卷人 得分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①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她又登上了

试卷第5页,共15页

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②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③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④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⑤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⑥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⑦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⑧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⑨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⑩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侯晶晶在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荣誉面前,也能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B.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C.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D.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9.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试结合文本分析这段的作用。 10.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11.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试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案】 8.C

9.属于导语部分。作用:集中介绍新闻要报道的人物,为整篇新闻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10.①认准人生的方向。侯晶晶虽然遭遇了这么大的挫折,但仍坚持自学,渴望成为一名教师。②坚持不懈的努力。多年来,侯晶晶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持之以恒地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③战胜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侯晶晶也曾低落过、绝望过,但在家人的鼓励下,她终于找回了自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最终事业有成。

11.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勇于面对人生的挫折,找准生活的目标,不断进取,终将会有所收获。 【解析】

试卷第7页,共15页

8.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根据第③段中“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可知,“她从不灰心、绝望”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回答此题应紧扣新闻的文体特点,在总体把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相关语段在文中的作用。题干明确要求回答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根据新闻的文体特征,本段属于新闻的导语部分,比较概括性地介绍了侯晶晶的事迹,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后文是对这个人物主要事件的叙述,是对首段文字的具体介绍;同时,首段抓住精彩的瞬间,传主人生的闪光点,集中凸显了传主的光辉形象,给全文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10.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做这种题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重点是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概括。

从第③段中“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可知,侯晶晶也曾情绪低落过、绝望过,但在家人的爱和支持下,她终于走出了低谷,变得积极向上,最终战胜了自我。

第⑦段中“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等语句看出她战胜自我,很有追求,乐观向上,为实现目标而持之以恒地努力。

从第⑧段中“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等语句可以看出她执着认真,在事业方面很有建树。结合相关语句概括即可。

从第⑨段中“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可知她认准目标不放松,多年坚持自学,渴望成为老师,最终达到了目的,成就了一番事业。

11.

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章侯晶晶身残志坚的事迹,联系自我围绕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坚定目标,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写即可。如: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遇到困难时,不要失望颓废,要勇敢地直面困境,战胜困难,坚韧顽强地进取,永不放弃目标,相信最终会取得成功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母亲

①我的母亲生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四四年,十六岁的她便加入了中国党。母亲当年的主要任务,是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给党的地下组织送情报。抗战胜利后,上级领导曾七次邀请我母亲南下任职,母亲一一谢绝了。

②她后来回忆说,当年我文化程度低,晕车又特别严重,出不了远门。加之那时已成家,并且有了一个孩子,所以决定留在家乡生活。

③母亲一共生了六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儿子。母亲生我的那年已经三十六岁,生活已渐渐磨平了她身上的锐气,所以,我最初的记忆已无法与那个“大无畏的战士”相连。

④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是温暖的、飘着泥土气息的寻常母亲,是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糖饼、年三十给我压岁钱的普普通通的慈母。

⑤我的父亲比母亲年长三岁,性格温厚不善言,家父年少时,在县城的烟店工作,日本人打过来时,他来到乡下,后与母亲相识结婚。一九五四年,父亲回到县城在滨海县拖拉机站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仍住在乡下。。

⑥因为父亲每月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没有问题。可是,在我十岁的那年,家父患病,多处求医,未能治愈。一九七六年,父亲不幸病逝。

⑦这一变故,对母亲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我第一次见到母亲哭得昏天黑地。那时候,我只有十二岁,少不更事的我陪着母亲和舅妈为父亲守灵时,看见别人来吊孝时送的“的确凉”布料,竟然悄悄地对母亲说:我想用这布料做一条裤子。母亲目光呆滞地望..着我,愣了许久,竟然点头答应了。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我是多么愚钝。 ..

⑧在我的少年记忆里,为了将子女带大,母亲坚强的韧劲又重新复苏起来。因为想挣更多的工分,已经五十岁的母亲直接加入到生产队男劳力的体力活中,挖河泥、推小车、挑大粪、打麦场、耕田耙地,母亲一样不落地干。

⑨记得有一次,母亲累倒在草垛旁,是家里的狗唤我去将她背回家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咽炎,她独自一人步行近百里去求助民间医生。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劳作,母亲后来又患了肾炎,全身浮肿。但她仍爬到房顶,将漏雨的茅屋顶修补一新。母亲的这些辛劳,

试卷第9页,共15页

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我急切地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以后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⑩一九八三年,我应征入伍去苏州支队服役,这对我和母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对我而言,终于有机会离开家门,奔向属于自己的前程。而对母亲来说,她已年迈,也如愿地让我这个老小脱手了。但毕竟长这么大,我从未离开过故土,也从未离开过母亲。临走前的那几天,母亲虽然不说,但看得出她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她不大识字,也不善言表,但时常躲到背地里流泪。之前从不拍照的母亲,悄悄地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塞进我的口袋里,然后转头就去擦拭眼泪。此情此景,我永远难忘。

⑪因为母亲晕车特别严重,她一辈子都坚守在村庄里。我时常回老家看望她。偶尔,我好奇地问起她当年参加的事,她微笑着淡淡地说:那时候,年纪小,基本上是做地下工作,负责联络、宣传,并不是扛打炮。母亲说完,爽朗地笑着,仿佛那是别人的故事。

⑫我敬仰我的母亲,她辛劳一生,从不叫苦喊累。为,可以舍命;为家庭,可以拼命;而为了子女,她曾经答应我,要爱惜生命,多见证子孙们的幸福生活。 1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文中所叙述的事件突出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13.有人认为文章主要写母亲,写父亲的部分应该删去,你赞同吗?为什么? 14.文章第七段中加点的两个“竟然”所表现出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5.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对塑造母亲的形象有何作用? 16.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2.顺序(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突出了母亲勤劳、坚强、朴实、能干、关爱支持子女的美好品质。

13.示例:不赞同。这两段文字写父亲的工作和早逝,是为下文写母亲作铺垫,更突出了母亲坚强的性格特征。

14.第一个“竟然”表现我因不懂事的内疚之情;第二个“竟然”表现出母亲答应我的爱子之情。

15.第一段回顾了母亲的史,正面写了她的勇敢,侧面交代了她为所做的贡献。为后文母亲回归家庭做铺垫,突出了母亲的伟大。

16.内容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及崇高的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仰之情。结构上:点题,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点出全文主旨(母亲勤劳坚强的一生及我对母亲的敬仰)

【解析】 12.

本题考查写作顺序和人物形象。

第一问,结合第①段中“我的母亲生于一九二八年”,第⑤段中“一九五四年”,第⑥段中“一九七六年”,第⑩段中“一九八三年”等年份可知,本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行文,即顺叙。

第二问,根据第⑧段“因为想挣更多的工分,已经五十岁的母亲直接加入到生产队男劳力的体力活中,挖河泥、推小车、挑大粪、打麦场、耕田耙地,母亲一样不落地干”可知,父亲去世后,母亲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加入男劳力的体力活中,看出母亲的勤劳、坚强、朴实、能干。根据第⑦段“看见别人来吊孝时送的‘的确凉’布料,竟然悄悄地对母亲说:我想用这布料做一条裤子。母亲目光呆滞地望着我,愣了许久,竟然点头答应了”可知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根据第⑩段“之前从不拍照的母亲,悄悄地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塞进我的口袋里,然后转头就去擦拭眼泪”,可见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支持。 13.

本题考查语段作用。主要看语段对人物形象及中心的意义。写父亲的内容,主要在第⑤⑤段。“因为父亲每月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没有问题。在我十岁的那年,家父患病,多处求医,未能治愈。一九七六年,父亲不幸病逝”,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文字写父亲的工作和早逝,突出了第⑧段中“母亲坚强的韧劲又重新复苏起来”,表现了母亲坚强的性格特征。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写母亲“因为想挣更多的工分,已经五十岁的母亲直接加入到生产队男劳力的体力活中”做铺垫。这两个段落是母亲之所以坚强、勤劳的直接原因,所以不能删除。 14.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竟然”的本义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惊讶。结合语境分析感情。 “少不更事的我陪着母亲和舅妈为父亲守灵时,看见别人来吊孝时送的‘的确凉’布料,竟然悄悄地对母亲说:我想用这布料做一条裤子”,这个句子中的“竟然”是对自己在父亲离世时,想把别人吊孝时送来的礼物布料给自己做裤子的想法的震惊,结合“当年的我是多么愚钝”可知,现今回想起来,非常的内疚。故第一个“竟然”表达了“我”对自己少不更事的内疚之情。

“母亲目光呆滞地望着我,愣了许久,竟然点头答应了”,这个“竟然”是指母亲面对“我”荒唐、自私的要求居然同意了的惊讶,而母亲在此悲痛欲绝的情境下没有批评孩子,还同意了孩子的要求,可见母亲对孩子的爱有多么深厚。

试卷第11页,共15页

15.

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此文主要写的是母亲,第一段交代母亲参加的经历,成为一名党员和为做事,正面写了她的勇敢。“抗战胜利后,上级领导曾七次邀请我母亲南下任职,母亲一一谢绝了”此句写母亲谢绝任职,侧面交代了她为所做的贡献之大,为后文写她回归家庭做铺垫;母亲为家庭而放弃事业,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16.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要求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手法。结合“为,可以舍命;为家庭,可以拼命;而为了子女,她曾经答应我,要爱惜生命,多见证子孙们的幸福生活”可知,运用了排比修辞,概述了母亲辛劳、勤奋、坚强的一生,句式整齐,有韵律感,增强了语势,增强感染力。

内容。结合“我敬仰我的母亲,她辛劳一生,从不叫苦喊累”可知,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仰之情,赞美了母亲的坚强、勤劳的精神品质,点明了主旨。

结构。结合“为,可以舍命;为家庭,可以拼命;而为了子女,她曾经答应我,要爱惜生命,多见证子孙们的幸福生活”等句子可知,总结了母亲的一生,总结了全文,照应了题目。 评卷人 得分 八、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②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③,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改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④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⑤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

(注释)①楚之同姓:楚之王族本姓芈(mǐ),楚武王之子瑕封于屈,其后以屈为姓,瑕即屈原的祖先。②害:嫉妒。③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④伐:夸耀。⑤疾:憎恨。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王甚任之(_____) (2)争宠而心害其能(_________) ..(3)非我莫能为(_____) (4)谗谄之蔽明也(_________)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王甚任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

是( )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康肃笑而遣之 .

1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0.屈原“忧愁幽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案】

17. 很、非常 才能 做 蒙蔽 18.C

19.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辞令。 20.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分析】 1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大王非常信任他。甚:很,非常。

(2)句意: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能:才能。 (3)句意:除了我,没有人能做。为:做。

(4)句意: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蔽:蒙蔽。 18.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王甚任之”中的“之”是代词,指屈原。 A.不同,之,助词,的; B.不同,之,助词,的;

C.相同,之,代词,指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等;

D.不同,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无实义; 故选C。 19.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试卷第13页,共15页

重点词有:治乱,治理国家的道理;娴,熟悉。这个句子是状语后置句,句意: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辞令。 20.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作者写还有奖励概括即可。根据“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可知,屈原“忧愁幽思”的原因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点睛】 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夺走它,屈原不肯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 评卷人 得分 九、作文

21.按要求作文。

在你的成长道路上,是否有这样一个人,对你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让你铭记他的好。请以“必须铭记 的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范文

必须铭记奶奶的好

旋风刮起的雪弥漫了整个天际,天变得异常寒冷。

奶奶早早就给我买了厚实又漂亮的新羽绒服,但它颜色浅,所以脏得特别快,尤其是袖子,奶奶三天两头就得洗一回。不忍心奶奶如此辛苦,我将新羽绒服束之高阁,还是穿以前那件薄的,于是,寒冷便无孔不入。放学奔回家,我跺着脚冲进了屋子,死死地贴在暖气片上,不肯放手。奶奶非常心疼,用粗糙的双手使劲攥住我冰凉的手,目光

中满是关切、焦灼。忽然,她紧锁的眉头打开了,兴奋地说:“我给你做副套袖!”我立刻鄙夷地拒绝:“不要不要,太土气。”

晚上,我正与作业拼命,忽然,一阵奇怪的“哒哒”声断断续续地钻入我的耳朵,给劳累的我又增添了几分烦躁。我气恼地冲进奶奶的房间,却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各色针线,各种工具,摊在缝纫机旁,奶奶正弓着腰忙碌着,她手里摆弄着一块浅蓝色的布料,那是我最喜欢的颜色。透过厚厚的老花眼镜,她正在细心地测量着尺寸,接着小心翼翼地裁剪。奶奶枯瘦的手紧握着那几乎和她年龄相仿的笨重的剪刀,竭力控制着手的颤抖,碎布头如小蝴蝶般翩然落下。接着,奶奶吃力地踩动踏板,她已经七十多岁了,腿脚远不如以前灵活。老旧的缝纫机历经岁月的磨蚀,缺少润滑的齿轮痛苦呻吟着运行。奶奶时不时要停下来活动活动僵硬的手指,揉揉酸涩的眼睛。

奶奶的背像老旧的水车,在吃力的起伏中将全身的力气倾注在踏板上,她顾不上揉揉酸痛的腰,那满头的白发在灯光的照耀下,刺痛了我的眼。缝纫机的响声,直到深夜。那针,一下一下地轧在布上,也一下一下地轧在我心里。

第二天,奶奶将套袖戴在了新羽绒服的袖子上。套袖很精美,那花边如同刚刚绽放的蓓蕾。虽然针脚略显凌乱,虽然样式不够新潮,但我觉得那是最美的套袖,因为奶奶用无限的爱,千方百计地满足了一个爱美的小姑娘的心愿。

这爱,仿佛是冬日里最灿烂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的心。 奶奶对我的好,我永远铭记在心。 【详解】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半命题”的形式。分析引导语:引导语意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示学生回望自己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选取那些让自己感动,值得自己铭记的人,记住他的“好”。

题目横线处补充的内容,要求是某一个人,因此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通过叙写具体的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自己从这个人身上获得的启示与感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横线上补充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等,也可以是偶遇了某位陌生人,还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选择好您想铭记的某个人后,应通过具体的事件解释这一人物值得铭记的原因,以自己从这一对象身上生发的情感或获得的感悟作为表现的主旨。如,父亲值得铭记,是因为父爱虽无言却伟大;某个朋友值得铭记,是因为友谊是最真挚的情感,最温情的慰藉;某位先烈需要铭记,因为忘记了历史就等于背叛……写作时,应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或抒情点明文章主旨。

试卷第15页,共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