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卷(四)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卷(四)语文试题(含解析)

来源:百家汽车网
语文中考模拟卷(四) 姓名: 分数: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展馆内一块电子屏上展示了一个互动小游戏,董咚咚同学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请你帮他完成。(8分)

时间的流逝不舍昼夜,前进的航程击鼓催征。前行,我们要把握时机,做事“ ”(《曹刿论战》),避免“再而衰, ”(《曹刿论战》);前行,我们将承受磨难,磨难使我们“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前行,我们勇攀高峰,“ , ”(王安石《登飞来峰》),只有站在高山之巅,我们才能远瞩,看清看透;前行,我们豪情万丈,“ , ”(李白《行路难》<其一>),只有坚定信心,我们才能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前行,让我们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在新的时间刻度上标注不凡的印记。

2.请根据语境和释义,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汉字。(4分) 本已准备好返程的大学生小州响应国家号召,① 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退掉了车票,准备在学校过年。他说:“虽然内心有对父母的② 切(深厚而急切)思念,但在学校过年,依然可以通过视频或电话,向父母③ 寄(向远方寄托)祝福。‘就地过年’是我为国家战胜疫情略尽的④ 薄(谦辞,指自己薄弱的能力)之力,‘此心安处是吾乡’。”

3.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要求大家仿照班长董咚咚在黑板上给出的示

例,从所给的构字部件中另选两个部件组成一个汉字,然后用该字组一个双音节词语,围绕该词语进行立意,表达自己的感想。请你积极参与。要求:①立意积极,语句整齐,修辞、句式不做统一要求;②感想不超过20字。(2分)

构字部件:衤 讠 皆 亻 仓 言 刂 刀 【示例】

构字组词:衤+刀→初→初心

感想: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为民生。 构字组词: 感想:

4.一位同学对“设譬取喻”的“譬”字不太理解,读了下面这则材料后,他推断出了“譬”的意思是:① 。运用这种方法,你推断出“不偏不倚”中的“倚”的意思是:② 。(2分)

【材料】 有一类并列结构的四字词语中含有同义或者近义的词,这种构词方法能帮助我们由熟悉词的意思推断出陌生词的意思。比如,“三年五载”,可借用“年”推断出“载”是“年;岁”的意思。 5.综合性学习。(共5分)

奋进中学九(1)班组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作为班级一员,请参与完成以下活动。

(1)你将作为主持人组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汇报交流会,请结合阅读小说的体验,拟写一段开场白,突出本次活动的意义,激发同

学们参与的兴趣。(3分)

(2)“佳作点评”环节中,第三小组谈了对九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几篇小说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乡》中“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意思是“我”期待新的生活,但对这一希望又没有把握,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也和闰土一样,不过是以一个幻想中的“偶像”自我欺骗。

B.《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户等人对范进的不同态度,用夸张、对比等手法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

C.《我的叔叔于勒》以“我”回忆往事的视角来叙述,是因为“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正义感的人,在这一人物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人性的期望。 D.《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阅读与鉴赏(49分) (一)文学性文本阅读(16分)

为向建党百年献礼,校电视台摄制组拟把下面的小小说拍成微电影,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剃头匠

①旧时,管理发的师傅叫剃头匠,赵巍的父亲就是。在赵巍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拖拉着一条腿,拿着推剪剃刀,弯腰佝背给客人理发剃须。

②赵巍平时是不去父亲店里的,他怕父亲逼他学剃头。父亲不介意赵巍对自己职业的不敬,没事还拿赵巍开玩笑,说赵巍小时候抓周,“官印”和“元宝”都不拿,硬提着剪子不松手,还说赵巍的手指细长,拿剃刀稳当,天生就适合做个剃头匠。

③赵巍有学要上,自然不会学做剃头匠,却在小学的时候,差点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打一架。这事也不能怪赵巍,是一名叫冷锋的同学主动挑起的。生在干部家庭的冷锋,在班里看不起赵巍,认为赵巍除了学习好,没什么可骄傲的,并学着赵巍父亲走路的样子,对同学们说,看看他父亲,就是个瘸子,整天拖拉个腿,给别人剃头滑稽极了。 ④这话传到赵巍的耳朵里,可把赵巍气坏了,当面找冷锋对质。 ⑤“冷锋,你说谁爸是瘸子?”

⑥“是你啊!你爸拖拉个腿,不是瘸子,是什么?”

⑦“我爸是战斗英雄,不许你这样侮辱我爸。”赵巍握紧了拳头,脸红红的,不知道嘴里怎么会冒出这样一句话。

⑧“战斗英雄?赵巍,你骗谁啊!谁听说过战斗英雄没工作,专门给人剃头的吗?”冷锋哈哈大笑起来。

⑨赵巍两眼喷火,像个斗架的公鸡,冲着冷锋大喊:“不许你侮辱我爸,我和你拼了。”一下子冲了上去。

⑩围观的同学赶紧将两人分开,并有同学迅速告诉了。 在面前,赵巍羞愧得不敢抬头。

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赵巍的头,说:“孩子,记住。你爸爸是个英雄,虽然他身有残疾,却不要国家养活,也不求别人施舍,凭自

己一双手,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啊!你回班可以说爸爸是个战斗英雄,老师会帮你的。”

在当天的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赵巍的爸爸老师认识,他家所在的居委会王主任是老师的朋友,知道赵巍家的情况。王主任说赵巍爸爸是参加过老山前线战斗的,那条伤腿是战斗中负的伤,最后告诉同学们好好相处,要学会尊重长辈。赵巍在底下坐着,眼睛里泪花点点,他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从小患小儿麻痹落下的残疾,是老师帮他圆了谎。

赵巍到底没有接父亲的班,而是学了医。手里握的不是剃刀,而是手术刀。父亲在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的那天中午,特地办了一桌酒宴。记得父亲当时喝醉了,一边喝酒,一边说,咱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到了我这一代要失传了。罪孽啊!

赵巍笑了,他赢了,谁说抓周拿了剪刀,就一定做剃头匠啊! 赵巍在医院工作兢兢业业,现在成了所在科室的主任,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让老父亲看到自己的成功,记得父亲临终前,流着泪和自己说:“孩子,你是对的。做医生比剃头匠体面多了,咱这手艺不中用了。现在大街上剃头的,大多不进理发店,改去什么美容院了。唉,爸爸是跟不上时代了!”头一歪,就走了。赵巍心里空落落的,鬼使神差留下了那一套剃具,没有让它们与父亲一起下葬。

新冠肺炎越闹越凶,开始有人死亡了。赵巍和同事们严阵以待,每天进入工作间,都全副武装。口罩、防护服、手套,一样不能少。 “今天又有两个死亡病例。”护士小丽说。

“通知家属了没有?”赵巍问。

“有一人是流浪汉,口齿不清,被巡警送来后确诊的,寻找不到家属。”小丽回答道。

赵巍愣了一下:“哦,那就直接通知殡仪馆吧。” “不,等等。”赵巍像想起了什么。

“流浪汉也是人,没有家人,也要体体面面地走,那头发胡须也该理理了。”赵巍自言自语道。

“可谁愿给死人理发啊!再说,疫情如此严重,到哪找人呢!”小丽说。 “我来。”赵巍脱口而出。

他想起了父亲,那年街道失火,一家三口烧死了,没有理发店、美容院愿给死人修发洗容,因为给死人修容,以后谁还找你理发,不吉利啊!于是,街道主任没办法了,找到了闲居在家的父亲,老人家二话没说,带上工具就去了,临走一分钱没收,从此封了剃具。 “该给剃具解封了,让我也做一回剃头匠。” 赵巍在心里默念道。

6.任务一:摄制组想做前期宣传,请你根据小说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这部电影写一个剧情介绍。(60字以内)(4分)

7.任务二:摄制组认为文中画线部分父亲言行的描写不够真实,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8.任务三:为帮助演员深入把握小说,请就文中“剃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4分)

9.任务四:摄制组对“谁是小说主人公”争论不休,对此话题你怎么看?

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2021年1月28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门户网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04号(教育类410号)提案答复的函》。 函中提到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其中在关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方面,教育部将要求各省、校加大《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落实力度,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加大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同时,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新增体育教师。 材料二

“央视新闻”热评: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引发热议。如何理解“阳刚之气”?男性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表现出刚强之气是一种美,但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 材料三

近日,一份《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再次引发关于培养

学生“阳刚之气”的讨论。近年来,从“拯救男孩”到“担忧小鲜肉”,相关讨论不断出现。细思之,与其说这是一种对男孩儿“不够阳刚”的性别忧思,不如说其代表了一种更为广泛和深层的社会性反思,包括对过度娱乐化的生活状态的焦虑,对重应试轻素质的教育模式的批评,对“妈宝”“啃老”等现象所反映出的青少年生存能力缺失的担忧。正因如此,在这个急速发展、千变万化的时代,“阳刚之气”才更显珍贵。

古往今来,青少年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寄托了很多成年人的期许和想象。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自当有少年的朝气与锐气。从这个意义上讲,备受期许的“阳刚之气”,更多代表的是鹏程万里的志气、吃苦耐劳的品格、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懈拼搏的精神……如此而言,“阳刚之气”是任何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都不可缺少的品质,无论男女。而缺乏“阳刚之气”也决不应被贴上类似“女性化”的标签,这种标签意味着女性都是不勇敢、不进取、软弱的,这不仅是一种刻板印象,还带有浓重的性别歧视意味。自古以来,凌云壮志、敢于担当的情怀都不独为男性所有,女词人李清照就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嗟叹,足见其磅礴之气。当前社会中更不断涌现出一批批英姿飒爽、潮头的优秀女性,成为践行“阳刚之气”的典范,而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更早已成为万千国人心中一面飘扬的精神旗帜。相比于对行为举止的简单规定,“阳刚之气”更代表了一种精气神儿,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气质,凡具备这种精神气质者都应受到肯定。

10.仔细阅读上面的材料,说说究竟何为青少年的“阳刚之气”。(4分) 11.材料三第二段是如何说理的?请简要分析。(4分)

12.联系三则材料的共通之处,关注材料中多次出现的词语,试推究编者将这些材料组织在一起的意图。(4分) (三)整本书阅读(4分)

13.疫情期间,日本友人赠送我国的防疫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回赠的防疫物资有人建议写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水浒传》),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不恰当的。请结合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所要表达的理想说明不恰当的理由。 (四)古诗文阅读(17分) 语段(一)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语段(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语段(三)

近奉违①,亟②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③,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④,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节选自苏轼《答谢民师书⑤》)

【注】①奉违:指与对方分别。奉,敬辞。违,离别。②亟(qì):屡次。③自还海北:指渡海北还。苏轼于元符三年被赦,渡海北还。④倾盖如故:指一见如故。倾盖,行道相遇,停车交谈,车盖靠在一起。⑤当时谢民师任广州推官,曾携诗文谒见苏轼,得到苏轼的赏识。苏轼离开广州后,谢民师多次函候,本篇是苏轼写给谢民师的复信。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应有恨 恨:遗憾 B.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但是 D.具审起居佳胜 具:完备

15.语段(一)的词前小序写道“作此篇,兼怀子由”。一个“兼”字表明本词意不仅在此,请结合全词说说苏轼“作此篇”还有何意。(3分) 16.把语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体会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下列对语段(一)(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个语段开篇对时间的表述分别使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

B.语段(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人过渡到月。 C.语段(二)中的“闲人”是作者的自称,既指自己无职无权,又指自己心境闲适旷达。

D.两个语段的语言风格不同:语段(一)浪漫洒脱,语段(二)凝练含蓄。

18.言为心声,语为心境。这三个语段都反映了(贬谪时期的)苏轼对待亲友的态度,请结合语段内容具体说说其不同点。(5分) 三、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推开小小的一扇窗,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在人头攒动的街头,有的人看到的是活力,有的人看到的是喧嚣;在明媚的月夜,有的人看到的是诗意和远方,有的人看到的是温馨和依恋。窗内的人向往窗外的自由与悠闲;窗外的人憧憬窗内的宁静与惬意;窗内的人,总想挣脱窗的束缚,自由自在走四方;窗外的人,总想走进窗内,寻求心的安宁……

请以“窗”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讲讲你透过窗口看到(想象到)的世界,或谈谈你对窗内和窗外关系的认识。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

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中考模拟卷(四)答案

1.一鼓作气 三而竭 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中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作答这类试题,考生首先要通读语段,明确语段的大意;然后根据给出的篇目提示和横线前后的内容调动积累锁定相关句子;最后规范、正确地默写即可。注意不写错字、别字,不添字、漏字。 2.①毅②殷③遥④绵 3.【示例一】

构字组词:讠+皆→谐→和谐

感想:和谐校园全员共建,文明社会你我共享。 【示例二】

构字组词:亻+言→信→自信

感想: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弃是失败的源头。 【示例三】

构字组词:仓+刂→创→创新(创业)

感想:万众创新共筑强国梦,大众创业齐开富国花。 4.①比喻 ②偏;歪(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5.(1)示例:同学们,走进小说的世界,我们会认识个性鲜明的不同人物,阅读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感悟丰富多彩的人生。在本次综

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在阅读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与大家分享收获吧! (2)B

【解析】“封建等级制度”应改为“封建科举制度”。 6.任务一:

例1:本片讲述了父子两代人敬业爱岗、关爱生命、积极奉献、为他人服务的感人故事。

例2:本片讲述了父子两代人关于是否继承剃头匠职业的矛盾冲突。儿子成为医生后理解了父亲,毅然在抗疫中为流浪汉修容,感人肺腑。 例3:本片讲述了两个动人故事。一个是父亲身残志坚,养活自己家人,尊重生命的故事;一个是儿子理解、继承父亲精神,投身抗疫的故事。

例4:本片讲述了父子两代人的大爱故事,不同的职业,一样的实干、奉献。人物质朴而伟大,催人泪下。

例5:本片讲述了父子两代人因儿子是否从事剃头匠这个职业而发生矛盾冲突的感人故事。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内涵深刻,令人深思。 7.任务二:

我认为真实。这个细节,逼真生动地刻画了父亲作为一名传统手艺工作者,在得知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那天,想到儿子终于成才时,既为儿子感到高兴、欣慰,又想到自己剃头匠这个职业面临无人继承,手艺将要失传时的无奈、痛惜、自责的心路历程。 8.任务三:

(1)使事件切入自然,小说开头写父亲拿着剃刀为人服务及赵巍小时候抓周提着剪子不松手事件,引出父亲希望赵巍学剃头,而赵巍却不愿意学的矛盾,自然展开故事。

(2)是文章的线索,使行文结构紧凑,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文中多次以剃具为引子,自然回忆、插叙有关父亲的内容,如喝醉酒、过世等,使小说内容既丰满又重点突出。

(3)使故事有余味,有波折。围绕剃具,叙述了赵巍与父亲关于“是否做剃头匠”的矛盾冲突及封剃具与解封剃具的故事,使故事曲折生动。

(4)是情感的寄托及传统文化、奉献精神的象征,具有表达情感、揭示主题的作用。剃具象征了父子两代人爱岗敬业、尊重生命、甘于奉献的精神,还体现了赵巍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9.任务四:

赵巍。小说主要篇幅都是在表现赵巍这个人物且贯穿始终。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具体、细致,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始终占中心地位。小说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赞扬了平凡人物在抗疫战争中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勇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尊重生命、关爱别人的仁爱品质;引出了如何看待职业、如何尊重生命以及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等主题。

父亲。本文题目是剃头匠,很多篇幅在叙写父亲,既有正面刻画,又有侧面描写。父亲是个剃头匠,还是一个瘸子,但他身残志坚,从事剃头匠这个职业,凭自己双手为他人服务,养活一家人,且尊重生命,

勇于为死者修容。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如何看待生命、尊重生命,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等主题。

10.①青少年的担当和责任感;②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③鹏程万里的志气、吃苦耐劳的品格、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懈拼搏的精神。 11.①论据丰富多样,覆盖面广,增强说理的力度。所举例子由古到今,既有古语、诗句等道理论据,又有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这样的事实论据,多种论据类型增强了论证的力度。②论证思路清晰,说理层层推进。先阐述“阳刚之气”的内涵;然后分析缺乏“阳刚之气”的刻板印象,并举例反驳;最后重申“阳刚之气”的内涵。

12.①“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引导读者关注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②“男”“女”在材料中多次出现,意在纠正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引导读者关注“阳刚之气”的实际内涵。(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13.作者借助《水浒传》把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美好社会,寄托了他平等、平均的乌托邦式社会理想,反映了农民阶级追求平等,想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强烈要求。与我国回赠日本物资,互帮互助的主题不符。 14.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辨析。A项,“恨”是“怨恨”的意思;C项,“但”是“只是”的意思;D项,“具”是“详细”的意思。

15.①表达对明月的向往与对人间生活的留恋的矛盾心理。②表达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③表达“人生不会永远,要胸襟豁达、积

极乐观”的人生感悟。(意思对即可)

16.翻译:庭院里(的月光)好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空明”“交横”1分,大意1分。共2分)

表达效果: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澄澈的积水,正面写月光的澄澈;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虽无一字写月,却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月光。(意思对即可,2分) 17.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理解与分析。B项,“由人过渡到月”表述有误,应是“由望月过渡到怀人”。

18.语段(一)寄寓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和劝慰;语段(二)表达了苏轼对面对月色同样难以入睡的张怀民的知音之喜;语段(三)表现了苏轼对多次函候的谢民师由保持观望到乐于结交的复杂心理。(意思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