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一、近代世界 专题九
一、选择题
1.(2018·陕西十二模)在罗马教会的裁判下,伽利略被监禁在水牢;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在法国大狂潮中,拉瓦锡在断头台上痛苦挣扎;在美国第二次工业中,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专利;在德国纳粹中,爱因斯坦被迫背井离乡。这些科学家的命运说明( B )
A.科学发展需要几代人的自我牺牲 B.科学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C.科学家要有献身真理的斗争精神 D.近代欧美国家对科学家缺乏尊重
【解析】 从材料“伽利略被监禁在水牢”“拉瓦锡在断头台上痛苦挣扎”“在德国纳粹中”“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中可以分析出,科学的发展需要适合的社会环境,故B项正确;材料“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说明A、C两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近代欧美国家对科学家的态度,故D项排除。
2.(2018·湘赣34校一模)17世纪以前,人们很难理解行星的运动状况、潮汐现象。但到了17世纪后期,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些现象了。这是因为( B )
A.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 B.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C.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D.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
【解析】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就可以准确科学的解释行星的运动状况、潮汐现象,而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牛顿发现的成果出现于17世纪,故选B项;A项适用于观察自然界的现象,而不是解释相关现象,故排除A项;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在16世纪,不符合题干所述的时间,故排除C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创立于20世纪初,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排除D项。
3.他曾设想了这样一个理想实验,站在一个很高的塔顶上,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抛射出一块石子,那么……如果塔顶无限高,石子被抛射的速度愈快,它就射得愈远。当抛射速度达到一定的速度,石子就会像月球那样环绕地球运行。该实验得出的理论( C )
A.改变了有关物体运动的观念 B.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 C.提供了天体力学的理论基础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世界物理学的发展。材料中的科学家作了如下的科学设想,即当他站在无限高的塔顶上,以相当大的速度向着地面平行的方向抛射一颗石子,石子就会像月球环绕地球那样运动,据此推断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提供了天体力学的理论基础,故选C项;A、B两项所述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属于相对论的内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4.(2018·天津卷·3)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
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其原因在于( B )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
【解析】 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其遭到教会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无关,故D项排除。
5.(2018·高考历史原创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卷)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
A.工业的深入进行
B.社会主义成功的客观条件成熟 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的消除
【解析】 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民族主义潮流的兴起,结合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兴起的背景是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催生了欧洲自由主义的是工业不是民族主义,C项说法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6.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的最新表现,又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这是指当时欧洲( A )
A.国家间战争和社会斗争是政治的基本内容 B.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进入起飞阶段 C.理性精神兴起逐步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据材料中“新欧洲可以看作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的最新表现”可得出其反映的是国家间的战争,而“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反映的是社会阶级斗争,故A项正确;材料中“达尔文进化论”与“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无必然联系,故B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政治,也不是思想,故C项排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只反映了材料后半部分的内容,且题干中也没有阐明阶级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故D项排除。
7.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他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材料意在说明达尔文主义( B )
A.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借口 C.推动了亚洲国家的社会变革 D.加快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进程
【解析】 题干中“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
吻合”的意思是达尔文的思想之所以在西方有深远影响是因为他的“适者生存”“生存斗争”能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提供一个完美的借口。1859年这个时间刚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的时间段,迫切需要对外侵略和扩张来满足迅速提高的生产力要求,故B项正确;启蒙思想在17、18世纪得到广泛的传播,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西方社会”,亚洲国家很明显不符合,故C项错误;资本输出加快是在第二次工业之后,1859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8.(2018·唐山二模)1872~1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C )
A.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的条件 B.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运动 C.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党宣言》 D.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撰写7篇《党宣言》序言,主要是强调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党宣言》,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欧洲是否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的条件,而是强调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党宣言》,也不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运动,排除A、B两项;D项说法错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有利于指导工人运动,排除。
9.(2018·南平二模)有学者认为,法国历史上有两个“巴黎公社”,一个是1792年8月10日的,另一个是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政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二者都( C )
A.是的需要,推翻了政体 B.创建了民主制度,实现一票共和 C.是共和的需求,推动了民主发展 D.实现了自由平等,体现人民主权
【解析】 材料所述为1792年巴黎人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 1871年巴黎公社,题干要求寻求二者的相似点,分析选项,A项不适合于巴黎公社;B项是法国1875年的颁布,与二者均无关;C项符合题意;D项与二者均不符。
10.(2018·深圳二模)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人类。十月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 B )
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 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D.为中国争取国际援助
【解析】 巴黎公社55周年是在1926年,当时中国正在经历国民大,所以他意在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但是国民并非社会主义,也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材料不涉及国际援助的信息,所以只有选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1.(2018·新余二模)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在评价法国某场时说,它是“19世纪的最后一次,是19世纪法国的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在这场后法国社会的精英分子才在对社会的进一步恐惧中,使资产阶级共和制最后确立。雅克·鲁热里所评价的这场是( D )
A.法国大 C.法国七月
B.法国二月 D.巴黎公社
【解析】 巴黎公社是在1871年,在这场后的1875年确立了共和制,故D项符合题意;法国大是18世纪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国二月是在1848年即19世纪中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法国七月是1830年即19世纪早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2.(2018·邯郸一模)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C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解析】 “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说明巴黎公社没有统一的领导,随意性较强,C项正确;A项属于巴黎公社性质;B项中群众基础从来没有体现;D项中民主充分不符合材料内涵。
二、非选择题
13.(2018·江淮十校4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汤浅的科学活动中心定义: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称其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其持续的时间称作为科学兴盛期。根据这一定义,汤浅把《科学技术编年表》收录的20项科学成果,每十年一计,分为45个阶段,然后分别画出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在1501~1950年间相对成果数的变化曲线(如图)。得出的结论是每一国家的科学兴盛期为80年左右。具体顺序是: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今。
——摘编自周程《科学中心转移的数理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应层次清楚,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1:论意大利首先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
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主要原因:资本主义最早在意大利萌芽,为科学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城市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了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存,是意大利科学发展独有的文化条件。成果: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了达·芬奇、布鲁诺、伽利略等众多科学家,其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论证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示例2:论美国长期占据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
一战后美国长期处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保持了国内的社会稳定;美国长期重视科学的发展;远离欧亚,本土没有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美苏争霸和长期推行霸权主义,客观上刺激了科学的发展。
示例3: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英国的主要条件。
英国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早期一直是世界科学中心,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后最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手工工场时期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英国对外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重视科学的发展。
示例4:论影响各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主要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各国得以成为科学中心的共同因素;思想运动的推动,对意大利和法国影响明显;社会和新制度的建立,促进科学的发展,在英国和法国表现突出;国家统一的完成,重视新科技的运用,在德国表现明显;借助国际机遇,推动科学发展,在美国表现明显。
14.(2018·汕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党宣言》进入各国出版发行的时间及译本语言
时间(年) 1848 1849 1850 1869 1870 1882 1885 18 13 13 1902 1904 出版地 伦敦 德国 英国 瑞士 美国 法国 意大利 奥地利 澳大利亚 乌克兰 日本 语言 德语 德语 英语 俄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意大利语 捷克语 英语 乌克兰语 日语 时间(年) 1920 1922 1923 1924 1924 1931 1956 1958 1970 1972 1978 19 出版地 上海 苏俄 苏联 苏联 巴西 阿根廷 河内 平壤 土耳其 伊拉克 埃塞俄比亚 莫桑比克 语言 中文 东亚22种语言 阿塞拜疆语 白俄罗斯语 葡萄牙语 西班牙语 越南语 朝鲜语 土耳其语 库尔德语 阿姆哈拉语 莫桑比克语 ——据《〈党宣言〉的出版史及中译本的问题》
综合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党宣言》的传播是工业化与工人运动发展的标志。
18~19世纪工业在英国爆发,向欧美传播,随着工业深入,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由于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所以《党宣言》被大量印刷出版。
后来随着西方殖民扩张,以及亚非拉民族意识觉醒,这些地区工业化生产方式进一步发展;工人运动兴起,《党宣言》进而在20世纪大规模的传播到亚非拉地区。总结:《党宣言》发表的情况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工人运动与工业发展的尺度。
示例二:苏俄人在《党宣言》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9世纪后期,瑞士的者将《党宣言》翻译俄文,后来俄文版《党宣言》传入,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十月后,苏俄致力于推动世界,出版了东亚22种文字的《党宣言》;苏联成立后,《党宣言》被翻译成加盟共和国的文字。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推动了《党宣言》在第三世界的传播。总结:(苏联)推动了《党宣言》的传播
示例3:冷战影响《党宣言》的传播。
50~80年代,《党宣言》在东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大量出版。因为在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和美国争夺中间地带,在第三世界国家扶植亲苏势力,造成《党宣言》在当地广泛传播。冷战使一些国家成社会主义制度与意识形态对立的两部分,而《党宣言》首先在该国社会主义部分公开发表。例如越南与朝鲜因冷战长期,《党宣言》首先在两国北部社会主义地区发表。
总结:冷战对《党宣言》的传播产生影响。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寻求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的共同点,以此提炼出相应的观点,由材料19世纪《党宣言》的翻译情况可以得出其与工业的展开、工人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由材料中苏俄或苏联的相关信息可以得出苏俄或者苏联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作用明显;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传播可以得出,受冷战影响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任一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