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来源:百家汽车网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1. 目的

为使公司食品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知识,规范管理整个生产操作过程,保证食品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中层以上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车间生产操作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3. 职责

3.1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每年公司相关人员及新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3.2 质量管理部负责食品安全知识的授课并提供培训考核试题。 3.3 各车间、部门负责定期对本部门、车间员工进行相关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宣贯。 4.内容

4.1 人力资源部要对公司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进行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标准及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并考核,新参加工作人员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2 人力资源部要将对公司中层以上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车间员工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培训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培训后进行考评。 4.3 质量管理部要安排专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的培训授

1

课,授课人员要根据培训人员岗位要求认真准备培训内容及资料,按规定课时要求授课。

4.4 各相关部门、车间定期组织本部门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及与本岗位相关的卫生要求、操作标准,使从业人员熟悉掌握有关应知应会内容。

4.5 人力资源部要建立完整的从业人员学习培训、考核档案,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学时数、培训地点、主要培训内容、培训对象、考试试题、考试成绩等,以备查验。

4.6 人力资源部对无故不参加培训学习或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安排上岗,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2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建立健全的采购体系和质量验收体系。

原材料→采购员→原材料检验员→质检科长→副厂长→厂长 二、采购人员须明确采购原材料的重要性和原则性。

三、采购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清正廉洁,不购买人情材料和不合格材料。 四、采购人员必须按生产计划需要购买材料,不盲目购买材料。 五、采购人员在购买编织袋时应严格按CB/T46.98进行验收,并拿到能证实卫生指标合格的有效证件。

六、材料验收人员必须不徇私情,准确无误地验证原材料,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入库。

七、验收人员必须对原材料的进货渠道进行跟踪,拟写验证报表,报告质检科。

八、在采购体系和验证体系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失,一律责任到人,并责令赔偿。

3

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一、成品检验员要严格把好出厂检验关,不合格,不出厂。 二、成品检验员要严格按GBl354—86标准对成品进行检验不合格产品坚决不予出厂,把不合格产品卖给养猪户。

三、成品检验员做好每次出厂记录,填写报表上报质检料。 四、成品检验对不合格产品要及时向厂领导汇报。 五、成品检验员要积极配合监督部门工作。 六、成品检验员要严格按以下十项进行检验:

1、加工精度是否符合要求2、最大杂质总量标准≤0.25% 3、糠粉标准值≤0.15% 4、矿物质标准值≤0.02% 5、带壳稗粒标准值≤20粒/KG 6、稻谷粒标准值8粒/KG 7、水份标准值≤14.5% 8、不完善粒标准值≤3%

9、碎米总量标准值≤35% 10、色泽、气味、口味是否正常

4

贮存管理制度

1、贮存环境

a)仓库环境要求通风、干燥、明亮、清洁、通畅。 b)仓库区严禁烟火,配置适量的消防器材。 c)仓库应有防鼠、防潮、防霉变措施。 2、验收入库

a)入库产品必须检验合格,产品包装容器/产品标识卡上应有检验印章或标签。仓管人员应认真核实缴库的数量,检查产品的合格标识,然后开具“入库单,,办理入库。

b)外购,外协物资到货时,仓管应核对送来的货物是否与“采购单”上所要求的品名、型号、规格、数量一致。 c)物资经清点入库后,应当在仓库台账登记。 ‘ d)对于待检和不合格物资必须采取措施,以防误用。 3、存放与保管

a)能上架的物品最好上架贮存,一般应上轻下重,以保持货架稳固。 b)不能上架的物品,按规定的区域堆放。 c)货架分区,分类排放整齐。

d)外观相似的产品避免相邻摆放,摆放要便于清点的搬运。 e)仓库堆放的物品,其堆放高度以不损伤物品、不使货架变形为官。 4、出库

a)生产用物资的发放 b)其它内部物资的发放

5

c)向外发货

d)贮存品的发放应贯彻先进先出的原则。

e)发料后原则上要求当日销账,当凭证较多,发货较集中时,应在两天内销账完毕。

5、物资进出时,仓库应填写好仓库台账。

6、仓库外的其他部门也有责任对所属区域内的物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包括隔离、分类存放、维护等,使产品不变质、损坏、丢失或错用。

6

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形成过程的确认,生产过程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的防护,对生产所用原辅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三、职责

1、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2、检验员负责产品验证、标识及可追溯性监督管理。 3、仓库负责产品防护控制。

4、检验员负责监督考核生产车间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状况。

第二章 管理规定

一、生产准备 (一)人员

生产部和管理部负责生产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二)设备

车间需按质控点、工艺或车间卫生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管理部需对清洗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确认。

7

(三)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1、技术质量部确定各类产品的工艺标准。

2、生产部负责编制工序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并实施。

(四)生产环境

生产车间无关人员进出,车间卫生整洁,管理部定期对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五)检测

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收集、整理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等。并按《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对检测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和校正。

二、生产过程监控 (一)进货验证

进货验证具体规定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二)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首件检验

每班开始生产、更换产品品种或调整参数后生产的开始产品,操作工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再由质检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如不合格应返工或查找原因改进后重新生产,直至首检合格,质检员确认才能批量生产。

2、过程检验

8

操作工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对本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测控制。

3、巡回监控

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应对操作工的自检和过程检验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操作工的作业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工具和检测频率等是否正确;并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进行抽样检测。

(三)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成品检验按《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四)监视和测量记录

1、在监视和测量记录中应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规定标准通过了监视和测量,记录应标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对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品管理方法》。

2、监视和测量记录由质检员负责保存。 三、产品标识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一)产品标识

1、车间对产品储存、摆放要有明确标识。

2、仓库按照《仓库管理制度》规定做好相应标识摆放。 (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1、各过程必须有完整质量记录,以便于追溯。 2、质检员对可追溯性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四、产品的防护

9

一、对于产品从接收、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误用。

二、针对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

三、各部门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不得破坏包装,防止跌落、磕碰、挤压。

四、其他按照《仓库管理制度》执行。 五、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处理

一、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要及时纠编,并采取预防措施; 二、当过程质量出现质量重大问题时,执行《质量管理与处罚》; 三、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10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具

有一定的食品卫生知识和食品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位操作。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做到: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中食品之前应冼手消毒;

(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11

六、有关部门负责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七、从业人员必须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将考核结果计入从业人员个人档案,作为晋升工资资,表彰先进的依据之一。

八、负责培训的部门要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

12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一、目的

为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快速、及时、妥善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保证消费者利益,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全过程,对构成产品的原料、添加剂、内包材、半成品、成品的食品安全进行控制。 三、部门及职责

1、质检部负责原料入库、生产过程、成品出库的确认。 2、生产部负责加强人员管理防止产品异物发生并对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改善。

3、采购部协助确认供应商及原料的合法性,并对原辅料问题敦促供应商进行改善。 四、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1、采购控制:

(1)采购前要确认原辅料的合法性,具备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不需要的要出具官方证明)。第一次到货物料必须具备原料说明书,以后每批必须具备检验合格证,并在质检科保管。

(2)每批到货原料必须记录品名、供应商名称、入库量、制造日、保质期,对车辆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如有特殊情况在备注中说明。 (3)辅料要记录品名、供应商名称、入库量、制造日,如有特

13

殊情况在备注中说明。

(4)到货原料根据要求进行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2、储存:

(1)根据物料保管要求,分别储存到原料库、辅料库、生产仓库等指定地点。

(2)对可疑物料必须详细记录,单独保管,经采购、质检科确认后才可决定接收是拒收。

(3)不同种类、不同批次物料禁止混放。 3、生产环节管理:

(1)专人投料,所用原料必须过筛,过筛目数参考过筛管理规定,并在日志中记录批次和用量。

(2)每年由检测部门对生产用水水质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3)对所用原料、半成品、成品跟班取样进行检测,确保均符合要求。

(4)对于用到的化学品,要建立化学品库,并实行单独保管、专人上锁、领入领出均有记录的管理。

(5)生产过程中注意场所卫生情况,并加强对人员、设备及操作的检查,防止异物的发生。 4、成品检测:

(1)每批成品均需要根据产品标准进行检测,合格后方能销售。 (2)每半年由当地质监局对公司所有产品进行检测,保留检测报告。

14

(3)成品储存按照类别分区储存,遵守仓库管理规定。 5、运输:

(1)必须保留所有的出库单、出库运输车辆详细记录。 (2)控制装车的温度,防止产品受热,影响品质。 6、记录保留:

所有记录保留2年以上。 7、其他事项:

每月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对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隐患进行评估纠正。定期对公司用计量设施进行校正,保证原料加入量的准确性。 五、处置和报告

原料,添加剂,内包材,半成品及成品存在对食品安全隐患,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报质量负责人。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