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虎杖的心血管药理作用
中药虎杖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和多样的药理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及开发利用价值。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虎杖苷)为虎杖中代表性有效成分,突出表现了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虎杖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研究作一综述。
标签:虎杖;心血管;药理学
虎杖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Poligonum CuspidatumSieb.et Zuee的的干燥根茎和根,别名苦杖、大虫杖、阴阳莲、活血大总管等,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虎杖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虎杖含有芪类化合物、蒽醌类、黄酮类、酚类、多糖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抗癌、抗氧化、降血糖、抗炎镇痛、利尿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国际上对白藜芦醇研究的重视,虎杖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虎杖苷)而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虎杖提取物已广泛用于医药、健康品、化妆品等多种行业。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突出表现了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治疗价值。
1、扩张血管作用
刘银花等采用离体灌流实验方法,发现虎杖水煎剂可使兔血管平滑肌静息张力降低,可能是虎杖各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骆苏芳等报道,虎杖苷具有显著的扩血管作用,对动物的冠脉、脑血管、肺血管、肝血管等都有扩张作用。虎杖苷可非竞争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收缩家兔离体肺动脉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量效曲线右移。其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可被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减弱。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受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调节,金春华等发现虎杖苷既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又能诱导细胞内钙离子释放。
2、心肌保护作用
李凤新等研究发现虎杖总蒽醌提取物能抑制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致病病毒对培养心肌细胞的感染。宋军华等研究发现虎杖苷可以显著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病死率,明显减轻心肌病理损害。王月刚等通过离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得出结论,虎杖苷对缺血缺氧作用下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蛋白激酶(PKC)的活性来发挥作用的。金春华等用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观察到虎杖苷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幅度,提示心肌收缩力的增强,其作用大小与临床上常用的强心药西地兰相似。
白藜芦醇对心肌细胞发挥着不同的电生理效应,如抑制PKC信号转导途径、NO途径等方式,而这些都可能和其抑制钙离子内流有关。
3、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张松涛等通过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研究虎杖苷对I/R心脏血流动力学和生化指标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反映出虎杖苷具有明显的恢复心脏供血、加强收缩力等功能,能增加机体清除氧化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激发抗氧化作用,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李均等采用肾缺血一再灌注大鼠模型,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含量。缺血一再灌注后,模型组BUN和Scr含量明显上升;虎杖及虎杖苷处理组BUN和Scr含量降低,治疗组肾组织病理变化减轻。表明虎杖及虎杖苷能改善肾功能,保护肾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
4、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陈晓莉等比较了虎杖片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结果表明虎杖片降脂效果与辛伐他汀相近,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刘龙涛等的研究证实了虎杖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有助于稳定斑块。朱立贤等采用喂饲法建立高血脂症大鼠模型,然后用虎杖苷按不同剂量给大鼠连续灌胃4周,结果可见虎杖苷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脂质过氧化物(MDA)及NO,使载脂蛋白A1(apoAl)降低,HDL-C/TC及apoAl/apoB比值升高,并能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且虎杖苷可通过降低一氧化氮合酶i(iNOS)活性和升高一氧化氮合酶e(eNOS)活性而调节NO水平。表明虎杖苷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从而发挥抗动脉硬化作用。
白藜芦醇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阻断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标志脂质条纹的形成。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多血管并发症有关,白藜芦醇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GEs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lmRNA增加,可能是作为一种安全的雌激素替代物发挥抗心血管疾病作用。Haworth等证明白藜芦醇通过影响蛋白激酶c(PKC)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提高内皮完整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抗休克、改善微循环作用
虎杖苷可延长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存活时间,且效果优于多巴胺;虎杖苷可明显抑制烧伤休克模型大鼠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升高,减轻白细胞的附壁黏着和肺部损伤,改善微循环。虎杖苷可以显著增强烧伤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时减弱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冠脉流量和每搏指数,并可使总外周阻力下降。王月刚等研究发现,虎杖苷能抑制缺血缺氧条件下的大鼠主动脉内PKC活性,而PKC的激活最终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和血管张力的改变。因此得出结论:虎杖苷能有效改善微循环,在抗休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赵克森的研究表明虎杖苷促进心肌细胞外钙内流,使细胞内钙浓度上升,带来心肌收缩力增加,恢复休克时的心脏功能;虎杖苷引起血管平滑肌钾ATP通道激活和细胞内pH下降,使细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浓度下降,带来微血管扩张;虎杖苷抑制休克时白细胞激活和粘附,白细胞粘附减少也参与减低休克时增加的外周阻力,促使脉压恢复。虎杖苷抗休克疗效的特点既有强心作用,又有扩张微血管的作用,能恢复和增强脉压,出现特有的脉动血流,冲击堵塞的血栓或毛细血管中凝集的红细胞,导致毛细血管重新开放,促进休克时毛细血管灌流恢复,并有其他多靶点治疗作用,为其他抗休克药物所不及。
6、降低肺动脉高压作用
杨玲等研究表明,虎杖能显著降低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压,增加心输出量和改善氧合。宋月雁等利用猪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研究虎杖苷对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纤溶系统及肺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运用虎杖苷注射液后,缺氧猪的肺动脉压显著降低,心搏指数增加,而体循环血压无变化。说明虎杖苷可选择性舒张肺动脉血管,使心输出量增加。
7、抗血栓形成作用
吕闻闻等通过收集虎杖提取过程中的水煎液提取物、水提醇沉提取物、碱水渗漉醇沉提取物,对小鼠灌胃给后,测定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r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等参数,结果虎杖三种提取物均能延长APTT、PT时间及降低FIB的含量,其中水煎液提取物随着剂量增加能显著的延长血浆APTT、PT时间,降低FIB含量,虎杖水煎液提取物比其他提取物具有更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
陈鹏等采用三种实验性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到虎杖苷能明显降低尾静脉注射花生四烯酸(AA)小鼠的病死率,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减轻结扎导致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干、湿重量,证实虎杖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并显示出良好的量效关系,说明虎杖苷对动、静脉和微循环血栓形成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8、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刘连噗报道,虎杖苷能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ADP)、AA和Ca2+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抑制TXB2的产生,但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对可乐定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与阻断血小板的a2受体有关。用透射电镜观察虎杖苷作用后的血小板超微结构,发现虎杖苷对血小板的变形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量效关系。王跃忠等用胰蛋白酶损伤兔颈动脉内皮诱导血栓形成的模型研究虎杖苷的抗血栓作用,发现虎杖苷能显著减少血栓的湿重,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TXA2的生成。
9、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作用
王鸣慧等采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寒冷刺激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血
瘀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不同提取物的虎杖,观察用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虎杖水提取物能够降低全血粘度,改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浓度;而醇提取物能够降低血浆粘度,改善血沉沉降速率。王瑜等观察到虎杖苷可显著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小板粘附率,并主要通过降低血浆粘度来降低全血粘度,从而显著改善大鼠血液循环。
10、结语
虎杖不仅作为中国传统中草药,此外还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使用,虎杖临床用途的扩展以及药理研究成果,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休克、降血脂作用等,基本符合传统对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总结。虎杖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于虎杖心血管药理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藜芦醇和虎杖苷,而事实上,虎杖中还含有较多蒽醌物质和槲皮索等黄酮物质,这些物质在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护心血管,降低微血管脆性,抑制血小板凝集,调节血脂等诸多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虎杖心血管药理作用物质基础的和作用机制的系统性研究,有利于虎杖药材资源的综合开发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