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3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Vo1-27 No.3 2011年6月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June.2011 ◇思想政治工作 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看信仰教育 梅 萍 (华中师范大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人生信仰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人生实践的最高指南。面对当前一些大学生存在的意义感丧失与 生命的空虚、成功欲望的增强与生命的焦虑、人际关系的疏离与生命的孤独等人生困惑,现代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 生存之“形而下”命题,更要关注理想信念之“形而上”命题,加强对大学生人生信仰的引导,促进大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困惑;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 1)03—0102—04 人生信仰,是指个体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级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在成就物质繁荣的同时,对物 生活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人生的状态和归宿等命题的 的过分依赖和追求又带来了人自身的物化。针对工业 最高信念及坚持,是价值观在人生问题上的集中体 社会物质性生命的片面发展,马克思曾进行了深刻的 现。它不仅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还要回答“人 揭露:“在现代,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 应该如何活着”的问题。作为一种最高价值目标,信仰 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这样就给现 成了人类精神生命和人生幸福的最终依托。面对当前 有的个人提出了十分明确的任务。”[1 社会的理性化、 一些大学生的种种人生困惑,现代德育不仅要关注现 科技的力量、市场的强势、竞争的激烈等所导致的紧 实生存之“形而下”命题,更要关注理想信念之“形而 张忙碌,使得很多人没有时间去回眸历史、思考意义、 上”命题,给大学生生命成长以持续的动力和恒久的 接近自然,而更多地活在当下,为了生存而“蜗居”。有 精神支柱。 学者指出:“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 值观受到了冲击,大学生更加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在 一、转型期大学生面临的主要人生困惑 个人和社会面前,更加追求实际,认为个人应该处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正在 更本位、更中心的地位。”r2 因此,他们宁愿相信,“多 经历着从蒙昧走向开化、、自由的过程。主体性的 获得一些资格证书,比多读一些哲学书,更加实用。” 高扬、生命尊严的彰显、成功欲望的增强都把生命的 石中英教授指出:“现代人文世界支离破碎、13益萎 美丽推向极致;但是,另一方面,物质享受的充盈、知 缩。其结果是,我们所经历的社会是一个比较富裕但 识至上的感召、工具理性的横行,又使得人类生存的 是无论如何却不能算是幸福的社会,我们所经历的是 意义和生活的幸福感逐渐被遮蔽。在社会转型变革的 一个整天忙碌但却不知道为何忙碌的生活,我们所获 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和不安全感成为根本性的社 得的是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和权利但却从一开始内心 会心理问题。 里就依赖于应用它们,我们所体验的是一种越来越孤 1.意义感的丧失与生命的空虚 独、越来越寂寞却因此越来越冒险甚至疯狂的感觉。 商品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 当意义失落的时候,人们如何为自己的价值与价值生 的性”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极大地 活提供依据?没有合理依据的价值及价值生活是社会 激发了人的性、主体性,不断地创造出越来越高 世界种种病态和荒谬的总根源。”_3 意义的失落、存在 收稿日期:2010—12—26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一五”规划资助课题“当代青年的人生信仰问题研究”([20101021);武汉市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就业压力与多元文化背景卜武汉市大学生的信仰心态研究”(whsklO053);高校基本科研业务 费专项资金科研项目“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信仰研究”(CCNUO9A04004);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方法创新研究”(201010) 作者简介:梅萍(1969一),女,湖南常德人,华中师范大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第3期 梅萍: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看信仰教育 103 的空虚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困境。 2.成功欲望的增强与生命的焦虑 真诚、信任、关怀等高尚的品质与深沉的爱却日渐淡 化,不再成为第一要义。这样人们在交往中虽变得Et 在一个Et趋开放和公平的竞争社会里,青年人有 了更多的成功机遇和条件,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成功欲 益自由,却日益品尝着孤独。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社会 支持成为部分大学生陷入抑郁和焦虑中的一个重要 因素。 、 求。几乎每个人都将成功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和最直 接的目标。成功意识的不断增强,可以激发人们最大 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生命的价值。但成功的 人不一定会感到幸福。罗素认为:“成功只能是幸福的 一二、人生信仰:解除大学生人生困惑的超 越性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从表象上看源于激烈的 个组成部分,如果不惜以牺牲其他一切来得到它, 那么这个代价是太昂贵了。”_4 色彩斑斓的物质世界 常常会让人们忘掉精神性的东西,把成功更多地局限 于物质成功、事业成功和他人眼里的“成功”,甚至将 “成功”作为人生全部的奋斗目标,为了“成功”不停地 忙碌奔波。但现代社会,改革深化的高风险、社会矛盾 的频发、价值观念的多元、求职竞争的激烈却又使得 大学生对人生的不确定和各种变数感到为力,对 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感到迷茫彷徨,身心压力 明显增大。不少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理想、信仰、崇 高、规则,而陷入了一种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奋斗 与焦虑中。“失落了理想就失去了目的,失落了信仰就 失去了动力,失落了道德就失去了人伦,失落了崇高 就失去了尊严,失落了传统就失去了依托,失落了规 则就失去了尺度,‘什么都行’只能是一种失去标准的 存在主义的焦虑。”_5 3.人际关系的疏离与生命的孤独 人依赖世界而生存,人不能离开其与周围世界的 关系,人在关系中展开生活与获得意义。正是关系的 多元化、全面化,才使人可能践行丰富的人生。现代社 会的通讯设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从电话、电报 到传真和E—mail,从报纸电台杂志到“互联网”和“聊 天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快捷,人接受的信息 越来越庞杂丰富。但这些现代通讯方式也渐渐地隐去 了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失去了面对面交流中无声 语言的传递与交融。人们在使用和享用短信、QQ交流 的好处时,已不习惯于通信中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有 些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动画世界、现代神 话世界中不能自拔。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OlO年 年初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显示:目前 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 约为2404.2万。其中,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 比例最高(15.6%);而且与2005年相比,这一年龄段 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上升,大学生正好处于这个年 龄段。“现代网瘾”就像毒瘾一样让这些缺乏自制力的 青年人忘掉了真实的世界,不愿走进现实生活,甚至 丧失了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市场社会过分强调个 人的利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而 社会变迁带来的个体生存困境,根本却源于生活意义 的失落,源于人生信仰的丧失。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 么?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没有科学的信仰,没有理性的 追求,也就没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1.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意义 哲学家们认为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信 仰的无限超越本质。人的存在具有两极性,一极是他 的有限性或现实性,另一极是他的无限性或理想性。 满足现实的生理需要,协调好现实的人际关系,是人 的现实性存在;而面向未来、寻求对现实的超越是人 的理想性存在。尽管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现实性是第 一位的,但不是根本的,人不会满足于有限的生命存 在,他要时时去追求无限的精神超越。这样对无限的 追求,对生命的超越就使人进入了信仰领域。作为一 种精神理想和价值目标,“人类信仰的本质就是自由 自觉的主体力图自觉地对现实关系的积极的创造性 克服,它不仅是适应世界而且是改造世界,不仅趋利 避害有效有用,而且是合法合理尽善尽美。”[63 对于终 极的关怀,对于人生根基的寻求,对于无限和永恒的 依托,是信仰最高的价值追求,无论信仰对象或信仰 方式如何,超越现实指向未来是信仰最为独特的本质 和功能。“正是由于信仰的存在,人类才得以从其具体 生活的狭小时空范围和基本的生理需要的中超 越出来,从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缺陷和中解脱 出来,从而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领域、 秩序和方向。可以说,信仰构成了人类精神寻求逃避 永恒和无限的压迫以及驱除人类自身在宇宙存在中 的漂泊感和孤寂感的驿站和家园。”_7]一句话,信仰可 以引导大学生走出现实的功利主义和人生焦虑的困 境,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的意义。 2.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精神支撑 信仰之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具体而现实的 功利,而在于它是人从主观上为自己设立的一个终极 目标来作为自己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费尔巴哈认 为:“信仰不外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 ……信仰使人的愿望从自然理性之桎梏中出来; 信仰允诺了本性与理性所不允的事情;信仰使人福 10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征 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8 信仰只服 从自己的主观内心诉求,不易受外界影响,具有专一 性、排他性和坚定性。正是信仰的专一性、排他性和坚 定性,才使得人永恒地追求它、向往它,从而产生无穷 的动力和坚韧的意志克服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不幸, 使生命变得有意义。我国学者李太平教授指出:“信仰 的功能在于它通过使人相信在某种神圣的帷幕之后 可能存在着一个有意义的地方,从而以此信仰去弥补 人类及其社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并为人安置了一个崇 高而又神秘的精神生活的空间,为人勇敢地生活下去 提供勇气,为人提供必需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_9] 反之,信仰的缺失或偏离不仅会导致人们对其自身生 存意义的茫然和孤单,对幸福的无望,而且也会导致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迷茫和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 法在心中形成时时约束自己的道德律令。所以,信仰 论证了人的坚韧与威力,指明了人前进的方向,是人 活着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三、高校信仰教育的重要使命 人生信仰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德育 作为系统的自觉的社会活动不去关心这一问题,个体 的人就会盲目自发地寻觅求解,在盲目性中失去理 性,在价值失落中感到精神饥渴。由此德育工作者应 自觉面对大学生的生命困惑,加强对其人生信仰的引 导,帮助他们释放生活的压力,启迪他们虚无的心灵, 促其生命健康成长。 1.引导大学生慎重地选择人生信仰 引导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前提是引导大 学生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在当代中国,面对 日益增加的社会压力和日益空虚的精神世界,人们越 来越渴望内心的宁静,渴望心灵的归宿。大学生中信 教的人越来越多,对耶稣的虔诚、对教义的笃信已深 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世界和学业生活。这些情形一 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需要已经觉醒,对信仰 的寻求El趋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信仰方面具 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如果大学生没有 对信仰问题的清醒认识,没有教育者及时正确的引 导,就有可能使之在这种需要和渴求的驱使下,在一 些人的诱导下,从一些不正当的方面寻找信仰。因此, 在大学生的信仰需要觉醒之时,在面临着信仰选择之 时,教育者应及时引导他们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 仰,掌握信仰选择所应依据的基本标准。中国人民大 学的刘建军教授提出了信仰选择的四个标准值得我 们借鉴:一看是否理智;二看是否现实;三看是否崇 高;四看是否健全。-l0 大学生选择自己的信仰,应当做 到科学、理性、健康和崇高:即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生价 值实现的科学规律;体现人的本质属性及个人与社会 的正确关系;对人生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顺应时 代发展潮流,为自己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关 怀。只有这样的信仰,才值得为之奋斗一生;也只有这 样的信仰,才能真正促进生命的成长和生活的幸福。 2.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 选择人生信仰首先离不开人们的理性。先哲们 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因为人是思 想的存在物。马克思也说过:“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 的精神”。[u 恩格斯还形象地把思维着的精神比作地 球上最美的花朵。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会思 维,能够分辨出主客体关系,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 意义与价值,并按照意义在意义的世界中行动,理性 的自我意识特别是理性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是人 类精神生活的前提。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理性精神已经深深地融人到当代人的生活中。以信仰 本身而言,如果说早期的信仰是建立在非理性的朴素 意识和盲目崇拜的基础上,那当代的信仰已不可能完 全拒斥和避免理性的追问。在一定意义上,当代人往 往是经由理性的自我意识的引导而走上信仰之途的。 真正的信仰就应当是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把信仰建 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使理性和信仰之间保持必要的张 力,维持动态的平衡,理应是当代人类具有的一种健 康的信仰态度。因此,德育工作者在帮助大学生确立 自己的人生信仰时,应重视其理性思维的养成,让信 仰成为他们自己内在的精神生活选择和理性思考的 结果。 3.引导大学生坚守国家的主导信仰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里,国家主导信仰的确立 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开放性的。因为作为一个 社会共同体存在,不可能或缺其内在的某种价值一致 性——这种价值一致性不是指价值体系的一致性,而 是指某些基本价值要求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保持 一个社会自身完整性所必需的,这就恰如一个社会不 能缺少为社会公众所共同认同的并用以调节自身的 最基本道德规范一样。共同的信仰要比信仰自我有力 量得多,尤其是对目前处于多元化信仰包围之下,思 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找不到权威解释,人生信仰已经日 渐迷茫的大学生来说,国家主导信仰的确立显得尤为 迫切。有学者就指出:“社会倘若不能给其成员提供一 套值得信任的人文价值系统和可以接受的人文价值 标准,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出现价值紊乱、信仰真空和 精神危机。”[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最适合社会 的发展,具有最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开放性的思想意识 或时代精神。它因全社会的人逐步认同接受,而成为 社会的共同信仰,从而引导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统一 第3期 梅萍: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看信仰教育 105 为共同的精神,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 重,但都归结为人生的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大学 力量。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 生确立科学、崇高的人生信仰,关键还是要引导大学 元化的社会思潮,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适度 生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在丰富的人生体验、科学 的张力,以帮助大学生明确方向,走出迷茫,走向更高 的理论学习和积极的政治追求中获得对生命的认知、 的生存境界。 对社会的情感和对理想的信念,并把这种信仰转化为 4.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人生实践 生命活动的动力。 人生信仰的形成来自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社会 参考文献 阅历的沉淀,尽管存在一定的情感或非理性成份,但 [1儿I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其基础是客观的人生实践。信仰的确立有多种途径, 1960:515,56. 每个途径都离不开生命的体验和社会的实践。一个人 [2]潘明芸,吴新平.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及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 在最终确立自己信仰的过程中,总要对不同的理论和 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mo(2):129—133. [3]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EJ].教育理论与实践, 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和选择。他经历得越多,考察过的 2001(6):l2—14. 信仰越多,则他确立信仰的过程就越曲折,而最终确 [4][英]罗素.罗素文集(第一卷)[M].靳建国等译.呼和浩特:内蒙 立的信仰就越坚定。恩格斯曾提到过确立信仰的三种 古人民出版社,1997:307. 基本途径:实践的途径、政治的途径和哲学的途径。他 [5]孙正聿.探索真善美[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32— 认为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各以不同的方 133. 式和途径接受主义学说,确立起主义信仰。 [6]顾伟康.信仰探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27. [7][9]李太平.信仰三议题E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他指出:“……英国人由于国内贫困和道德败坏的现 2001(2):42—45. 象的迅速加剧,他们通过实践达到这个学说。法国人 [8][德]费尔巴哈.教的本质[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 是通过政治达到的,他们起初只是要求政治自由和平 馆,1984:177. 等,但当他们意识到这还不够的时候,除政治要求而 [1O]刘建军.信仰与人生L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外,他们又提出了社会自由和社会平等的要求。德国 2001(2):21—23. 人则是通过哲学,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思考而成为 [12]李刚.社会转型代价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181. 主义者的。” 在这里,实践的途径指的是直接的生产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和生活,政治的途径指的是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和政 575—576. 治斗争,哲学的途径指的是包括哲学研究在内的理论 [责任编辑:成方哲] 活动。恩格斯提出的这三种途径各有不同的内涵和侧 ‘ 。 … 。 …… … … … ‘ …。 ‘ 。 。 … i 投稿规范 l ; 1.题名:简明确切,不超过2o个字。不能是标语、报告题目,不能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标点符号、代号等。 ; : 2.文章内容:符合本刊宗旨,文法规范,观点新颖鲜明,资料翔实可靠,论证科学严密,切忌空谈、剽窃;对党的路 ; 线、方针、和对国家主权、涉外关系、民族宗教等1-"1题的表述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没有涉密、泄密情况。 : t -3.文章篇幅及要素:篇幅5000—8000字。包括题名、作者署名及单位 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 ; 参考文献、注释、作者简介、课题或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等。 l 4.发稿方式:请以电子版(文章以附件方式)发送编辑部网上投稿平台:http://www.cbpt.cnki.net,或者发送到编辑 ; i 部电子信箱:szhjy1985@163.com,在主题栏标明作者姓名和文章署名,切忌一稿多投。 : i 5.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一),性别,籍贯,职称(职务),学位,工作单位,所在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 : E—mail,研究方向等。 ;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为论文中所有引文以及观点的文献出处,参考文献序码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以阿拉伯 I i 数字连续编码,加方括号后置于引文处右上角。参考文献的内容集中排列在文章末尾,序号与引文处序码对应。 ; 7.注释:注释为文内解释说明词语,序号加圆括号放在加注处右上角,内容排在全文末尾,参考文献之前,序码跟 l ! 文中标注一致。 ; : 8.著作权:本刊对决定采用的稿件,有权进行必要的修改,文章的学术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同时,本刊拥有该论 l ; 文的编辑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印刷权和电子版的复制权、发行权等权利。作者一经投稿,即视为同意 ; : 本刊所声明的一切权利。 ! ; 9.责任承担:作者来稿文责自负,无一稿多投,保证论文为原创作品,未在报刊和网络上公开发表,并且不涉及保 l ! 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 -。.--_l _-_带。. 辛丰_。_。_--帚帚_-. 牛。-.-_-._-. ._。丰。__F_。 带_-_。- ._‘_‘帚_。牛_‘丰_-1-_-.-. -‘.帝齐_-_-帚带-.‘.-‘辛丰_-_。带带-。辛 带带辛帝. -簪 . .帚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