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单元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单元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单元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缺月挂疏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4)满面尘灰烟火色, 。(白居易《卖炭翁》) (5)水击三千里, 。 (《北冥有鱼》) (6)知困, 。(《虽有佳肴》)

(7)大道之行也。 , 。(《大道之行也 》)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随着运动员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B.受访市民认为,福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C.能否杜绝人们酒后驾车的现象,关键在于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D.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注意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7分)

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从硝 烟弥漫、 甲 (A. 苦心竭力B. 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到波lán ① (A.斓 B.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 ② (A.mó B. mú)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亿万人民 乙 (A.振兴 B. 振奋)精神,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 ; ,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 分)

①处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 分) 甲

(3)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国家和民族才能好 ②家是温馨的港湾 ③千千万万个小家都好 ④情感的归宿 A.④①②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③① D. ②④①③

八年级语文第三次单元测试题 第1页(共6页)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卜算子·咏梅》,完成4~5题。(6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首句“驿外”“断桥”说明梅花生长环境恶劣,体现它寂寥孤独的生存状况。 B.“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生命的历程。 C.“已是黄昏独自愁”,运用夸张手法写梅花暮雨黄昏的愁苦,表现处境的悲凉。 D.词的下片写梅花无意争春,却惹来众芳嫉妒,饱受摧残碾为尘埃,仍香气不改。 5.整首词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③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⑦,我无所处⑧。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贷粟:借粮。 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 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 ④中道:道路中间。 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 ⑥激:引。 ⑦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 ⑧处:安身之地。 ⑨然:乃,就。 6.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2分) 我 将 得 邑 金 将 贷 子 三 百 金 可 乎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于:( ) (2)子何为者耶 何:( ) ..(3)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 ) (4)君乃言此 乃:( )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9.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2分)

八年级语文第三次单元测试题 第2页(共6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

故乡的炊烟

①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播放突然唱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②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③炊烟是不分彼此的。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在家家户户的烟囱上轻轻巧巧地飘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然后炊烟融洽地汇聚到一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飘在村庄的上空。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早晨起来烧火的时侯你招呼我一声,我打趣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袅无踪迹了。

④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⑤乡亲们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就像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家里面那个总是起得很早、睡得很晚的女人,那个女人是老婆,是母亲。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 ⑥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阁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19年12月17日,有删改)

10.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用《青花瓷》的歌词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的回忆。 B.第③段中“低低地飘”含蓄表达作者对故乡炊烟污染环境的不满。 C.本文表达方式多样,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D.本文语言富有诗情画意,笔下风物鲜活灵动,有田园牧歌的味道。

八年级语文第三次单元测试题 第3页(共6页)

11. 细读第④段,概括早晨炊烟和黄昏炊烟各有什么特点。(4分)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6分)

(1)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

地打着招呼。(从修辞角度赏析)(3分)

(2)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

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赏析加点词语)(3分)

13. 作者为什么说“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请联系全文简要作答。(3分)

14. 本文第⑤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妻子(老婆)与母亲,试分析其内容与情感表达的侧重.......

点有何不同?(6分)

【链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大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莫怀戚《散步》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天气预报,向着“精准”快步跑

①“看天色可能会下雨,出门时要带把伞吗?”这样的疑问,几乎人人都有过。夏天,总怕有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到了冬天,又盼着一觉醒来世界银装素裹。

②过去以周、天为单位,以市县为区域进行的气象预报,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日常生活需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希望随时随地查询天气——10分钟后会不会下雨?自己所处的街道降雪量会有多少?应运而生的智能网格预报,可以解答大家的疑问,提供更精细、更个性化的气象服务。

③以往传统的天气预报是城镇预报,只用单个的预报点表示一个县城或城市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这种预报方式缺点较明显,时间空间精度低、预报天数短、气象要素少。在如今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的时代,一天只做两次更新的传统预报,已经不能满足公众需求。中国气象局提出“网格预报”这一概念,正是为了解决传统天气预报的这些弊端。

④如果把我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想象成由多个边长为5公里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那么公众就生活、工作在一个个网格里。网格预报就是针对这些正方形小区域,实现空间上的精准化预报。具体而言,是从传统的大城市预报发展到县、乡镇,甚至村,到现在的任意点位预报。网格预报在时间间隔上也更精细,从原来的只区分白天黑夜,发展为逐3小时、逐1小时甚至分钟级间隔预报,即时更新,方便公众根据局地天气对自己出行等活动做出更精准的安排。此外,原来的城市预报只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预报涵盖的要素更

八年级语文第三次单元测试题 第4页(共6页)

丰富,仅降水天气就分为雨、雪、雨夹雪、冻雨等。

⑤除了更“细心”,网格预报还更“理性”。相对传统的等级预报和定性预报,如今的预报正在向定量化转化。比如,从原来的“小中大暴雨”,变为具体多少毫米或厘米的降水量预报;以往的“大风”“多云”天气,将被具体的风向风速值和云量值预报替代。也就是说,公众不仅能了解自己所处的“网格”当前、未来是什么天气状况,还能清楚地查到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具体气象要素信息。

⑥按照中国气象局的计划,2017年7月开始,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海南、陕西等7省市已经率先发布智能网格预报。2017年12月底前,我国气象预报服务统一数据源的“一张网”网格预报业务已经开始正式运行。

(摘编自2018年03月24日《 人民日报 》)

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天气预报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发展,无法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B.“网格预报”既能实现智能预报,又能够解决传统天气预报较明显的弊端。 C.网格预报就是在一个边长为5公里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实现精准化预报。 D.我国气象预报服务已朝着“精准”快步跑,网格预报业务已经开始正式运行。 16. 通读全文,“网格预报”与传统天气预报相比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4分)

17. 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5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当前,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浪潮,中国正加快人工智能的布局。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摘编自刘少华、郭超凯《人工智能,中国加速前进》)

【材料二】一些有识之士参与了“人工智能”讨论,如物理学家霍金认为:“人工智能可能自行启动,以不断加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而人类局限于缓慢的生物进化过程,根本无法竞争,最终将被超越。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特斯拉公司总裁马斯克则表示;“如果不能战胜人工智能,那就加入他们。人类和机器之间的最佳结果就是共生,意即人类自身转变为人工智能。”然而,这些讨论都或多或少脱离了我们的现实。霍金等人虽然很聪明,但他们毕竟没有亲自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

(摘编自《2017·菠萝科学奖 人工智能主题解读》)

【材料三】1993年,科幻作家弗诺·文奇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的时间线”设想。(如图)

八年级语文第三次单元测试题 第5页(共6页)

人工智能发展的时间线

18.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当前全球新形势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人工智能研究的步伐。 B. 在的高度重视下,人工智能将为建设强国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C. 相比马斯克,霍金比较悲观,他认为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D. 马斯克、霍金和弗诺·文奇等有识之士对人工智能的解读都很有现实意义。 19. 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描述人工智能“智力水平”的发展过程。(3分)

20. 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4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不朽之作,作者是前苏联的 ① ,作品主人公是保尔•科察金,影响他生活的三名女性朋友是 ② 、 ③ 和 ④ 。(4分)

22. 在21世纪的今天,保尔精神对我们做人有什么意义?(2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三毛说:“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人生也是。你要做的,就是通过人生的修行和历练,弥补自己的不足,总有一天,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请以“遇见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要求:符合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八年级语文第三次单元测试题 第6页(共6页)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单元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参 考 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3分) B(说明: A项“随着”“给”两词共用,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随着”或“给”;C项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或把“执法部门要”改为“执法部门能否”;D项“切忌不要”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与句意不符,删掉“切忌”或“不要”。 ) 3.(7分)

(1) ① B ②A(2 分)

(2)甲 B 乙B(2 分)(说明:“艰苦卓绝” 形容极其艰难困苦;“苦心竭力”指

费尽心思、竭尽全力做某事。此处形容“战争年代”,用“艰苦卓绝”更合适。“振兴”指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振奋指(精神)振作奋发,用“振奋”更合适) (3)(3分)C (说明:首先阅读语段,横线前面内容讲的是家国情怀,根据选项句子

可知划线句内容是家与国的关系。②③④句都是讲家,①句讲国,且由①句的“才”可知,应先讲家再讲国,故①排在最后。而“温馨的港湾”与“情感的归宿”联系紧密,④句紧跟②句,①句紧跟③,故选C)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卜算子·咏梅》,完成4~5题。(6分) 4. (3分) C(说明:“夸张手法”错误,是“拟人手法”)

5. (3分)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1分)。全词借饱受摧残、香气犹在的梅花,(1分)抒发自己虽屡遭排斥仍坚持正义、孤高傲世(或:忠贞不渝、矢志不渝、不倚等)的情怀。(1分)(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6.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2分)

我将得邑金 / 将贷子三百金 / 可乎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于:向 (2)何:什么 (3)活:使……活 (4)乃:竟然,却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2)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9.(2分)【示例】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解决不了问题。(意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八年级语文第三次单元测试题 第7页(共6页)

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离开住惯了的地方,就无法生存。(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

10. (3分)B(说明:文中并未表达作者对故乡炊烟污染环境的不满,而是“喜爱”与“怀

念”)

11. (4分)早晨炊烟:淡淡蓝蓝的(1分),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1分)

黄昏炊烟:别样的艳丽(1分),朴实、单纯(古朴、恬静、温暖)(1分)。 (意对即可)

12. (6分)

(1)示例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炊烟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炊烟不分

彼此,相互融合的情景(1分),表现故乡乡亲们的淳朴、和睦(1分)。

示例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炊烟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炊烟不分

彼此,相互融合的情景(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炊烟、乡情的喜爱之情(1分)。

(2)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故乡鸡、鸭、猪狗的自由状态(1分),彰显了

乡村的活力(1分)和生机盎然(1分)。

13. (3分)①炊烟体现了邻里相处的融洽,哪怕邻里之间发生了摩擦,情绪也不会隔夜,

很快就消失了;②炊烟体现了农村的美,清晨淡蓝的细腻烟雾,傍晚则有着一种别样的艳丽,体现了乡村的朴实、单纯;③炊烟体现了家的味道,因为家中有了妻子母亲的默默辛勤付出,房子里才会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④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无论是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均会给人以家的归属感。(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意对即可。)

14. (6分)本文通过写妻子、母亲默默的为家辛勤付出,表达了对妻子、母亲的敬爱、赞

美。《散步》通过写妻子、母亲总是听从“我”的话,体现了妻子、母亲对“我”的信任与依赖,表达了“我”内心的责任感。(各3分,内容1分,情感2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15. C(3分)

16. ①空间上更精准 ②时间间隔上更精细 ③预报涵盖的要素更丰富 ④预报定量化,更

精确(预报更“理性”)(4分)

17. 举例子,作比较。 本句以降水量、风向风速、云量的预报为例,将传统预报与网格预

报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网格预报比传统预报更“理性”,有说服力。(5分)

八年级语文第三次单元测试题 第8页(共6页)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18. D(3分)

19. 人工智能“智力水平”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进入21世纪后很快便与人类智力水

平持平,不远的将来会迅速发展并远超人类。(3分)

20. 发展人工智能,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对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人类应该保持一颗警醒之心

(4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1、(4分)① 奥斯特洛夫斯基 ②冬妮亚 ③丽达 ④达雅

22、(2分)保尔的精神对我们在重新评价和反思理想,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并且以健康

的人格、奋发的努力,奉献的精神要求自己,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保尔人格特征是:自我牺牲、坚定不移,顽强坚韧,他的精神应成为我们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三、写作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八年级语文第三次单元测试题 第9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