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10月份)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①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
②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________,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④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⑤因思杜陵梦,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摇yè________②妖ráo________③pīng婷__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B.语文课上,王老师将《智取生辰纲》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
C.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D.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我先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岗,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
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③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④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 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很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A.①④⑤③②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范仲淹写的散文《岳阳楼记》融入了赋的特点,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B.《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家”之一。
C.《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选自《林徽因诗文集》。林徽因福建闽侯人,建筑学家,文学家。
B.③②④①⑤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试卷第1页,总14页
D.记,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记叙一类文章的总称,属于议论性文体。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是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作者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B.《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C.《西游记》中平顶山黑风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D.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居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1)“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鲁达这“三拳”分别打在郑屠的________、________、太阳穴。
(2)结合画线句子,具体分析鲁达的性格特征。 二、阅读与赏析(共42分)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
宗谅后迁左司谏,坐言宫禁事不实,降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与范讽素。相善,及讽贬,宗谅降监池州酒。久之,通判江宁府,徙知湖州。元昊反,除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
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志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之,厚抚其孥①,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
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及遣中使检视,乃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赉②诸部属羌,又间。以馈遗游士故人。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仲淹时参知政事,力救之,止降一官,知虢州。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不已,复徙岳州,稍迁苏州,卒。
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有谏疏二十余篇。 注:①孥:nú 子女;②赉:lài 赐予,给予。 (1)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久之,通判江宁府”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试卷第2页,总14页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宗谅和范仲淹同一年考中进士,那以后,范仲淹对他的才华称赞有加。 B.滕宗谅后来升任左司谏,因为言说宫中之事不属实而被定罪,降职担任尚书祠部员外郎,治 理信州。
C.滕宗谅任泾州知州时,在保卫泾州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元昊造反后,滕宗谅集合百姓 守城,招募勇士侦察敌情。
D.御史梁坚滕宗谅,虽然得到范仲淹的全力救援,但由于御史中丞王拱辰的不断上奏, 滕宗谅最终被贬到了苏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与范讽素相善________ ②宗谅顾城中兵少________ ③檄报旁郡使为备________ ④又间以馈遗游士故人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酔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时所作。②漏断,指夜深。漏,古代计时器。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无人机,有前途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②“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有车载计算机完全和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鞋带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机身,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有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试卷第3页,总14页
②
①
③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多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
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讯巡航、航拍等工作。直升飞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Dull”(枯燥)“Dirt”(脏)
“Dangerous”(危险) 的任务。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 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我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17日,有删改)
(1)本文第④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无人机”的?
(2)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一句中的“飙升”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如果删去好不好?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其实很简单
“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
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
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
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试卷第4页,总14页
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
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
“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
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 “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
“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
……
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
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 “当然想听真话!”
“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记者认真地点点头。
“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 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
记者一愣:“就这一点?” “对,就这一点!”
(选自《小说界》2013年第1期,有删改。作者:戴希)
(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①________,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②________,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大白。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这个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②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加点词语妙在何处?)
(3)小说安排小伙单位里议论纷纷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4)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单”,这是文不对题,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试卷第5页,总14页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句真诚的鼓励嗅起你的信心和勇气,一轮皎洁的明月唤起一代代诗人的故园情,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唤起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唤起全民族的爱国热情……生活中,总有一种美好能唤起你的回忆、憧憬、感动。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有一种美好唤起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试卷第6页,总14页
参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10月份)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 【答案】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肯将衰朽惜残年,戍鼓断人行,三年谪宦此栖迟,凫雁满回塘,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云归而岩穴暝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
①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注意“蜡”的书写) ②肯将衰朽惜残年(注意“衰”的书写) ③戍鼓断人行 ④三年谪宦此栖迟
⑤凫雁满回塘(注意“雁”的书写) 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⑦云归而岩穴暝(注意“暝”的书写) 2. 【答案】 曳,娆,娉 【考点】
根据拼音写字词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根据所学完成作答即可。 【解答】
①曳 ②娆 ③娉 【答案】 B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试卷第7页,总14页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
ACD.正确。
B.有误,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用来形容讲故事不恰当。 【答案】 D
【考点】 句子排序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
根据前后句句意描述,观察点有远近之分,所以可辨析②句为第一句;③句有时间的描述为以后的描述提供条件,并从“东、西两个方位词可辨析④在其后;以“丘陵、稍远处、近处”一词可辨析,①在⑤前。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③④①⑤ 【答案】 D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
ABC.正确。
D.有误,“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答案】 C 【考点】 情节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对名著情节的考查,或给出一个人物,要求写出与其相关的情节;或给出一段人物缺失的情节,要求学生指明情节中的人物;或直接给出一个情节,要求学生指明出自哪部名著,并对其中的人物或主旨进行分析。根据平时积累,依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平顶山黑风洞”应该是“平顶山莲花洞”。 【答案】
试卷第8页,总14页
鼻子,眼眶际眉梢
鲁达此时已经打死了郑屠,“拔步便走”以及回头指着已经死掉的郑屠故意大声说“你诈死”,装模作样地“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等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鲁达粗中有细(或有勇有谋)、机警灵活的性格。 【考点】 名著综合 【解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掌握。本文段出自《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为替金氏父女报仇,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三拳分别落在鼻子,眼眶眉梢、太阳穴上。最后打在太阳穴上的一拳打死了镇关西。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性格,根据文段中鲁智深打死镇关西之后,故意大声说他诈死,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设法逃跑,说明鲁智深是一个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人。 二、阅读与赏析(共42分) 【答案】 C C
向来,一向,考虑,顾虑,写檄文,暗中
①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②滕宗谅担心被连累逮捕(到)的人太多,就焚烧名册来消除姓名。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
译文: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后来范仲淹称赏他的才华,于是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
滕宗谅升为左司谏,后来由于上疏说宫禁事不符实而犯错,降职为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滕宗谅与范讽向来友善,范讽由于上疏被贬,滕宗谅降职监池州酒。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任江宁府通判,改任湖州知州。元昊谋反,升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
葛怀敏在定川被叛军击败,滕宗谅看到城中很少,就召募数千农民穿上军装登城,又召募勇敢之士,侦察通报叛军的远近及其军情,用文书告诉其他州郡来防备叛军。恰逢范仲淹从环庆率领蕃汉兵来援助,这时连续十余天天气阴沉昏暗,守军心情忧郁,意志颓丧,滕宗谅于是大摆宴席,用牛酒来欢迎、犒劳士卒,又将在定川战役中牺牲的将士造成名册在佛寺中进行祭祀祭奠,对其家小很好地安抚,让他们各得其所,这样边境的民众才逐渐安居下来。
御史梁坚上奏滕宗谅从前在泾州耗费公钱六十万贯,朝廷立即派遣中使前去检查巡视,中使到达之日,滕宗谅正由于以前的事情犒赏其羌人部属,又偶尔对其游士故人进行馈赠。滕宗谅担心连累其他人而使他们遭逮捕,于是烧掉了花名册,来消除其姓名。范仲淹当时任参知政事,极力挽救滕宗谅,因此滕宗谅只降一官,知虢州。御史中丞王拱辰继续不断上奏,又改调岳州,不久又调到苏州,死。
滕宗谅崇尚气节,以不拘于俗自任,喜欢施与,到死的时候,家中没有任何多余的财产。滕宗谅所到州县喜欢建立学堂,以湖州最出名,求学的人遍及江、淮之间。有谏疏二十余篇。 【解答】
试卷第9页,总14页
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起补齐音节的作用,不译。 A.助词,的。 B.代词,指学习。 C.补齐音节,不译。
D.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故选: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BD.正确。
C.有误,不是“元昊反”后,而是“葛怀敏军败于定州”后。 故选:C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滕宗谅与范讽向来友善。素,向来,一向。 ②句意为:宗谅考虑到城里兵少。顾,考虑,顾虑。
③句意为:用文书告诉其他州郡来防备叛军。檄,写檄文。 ④句意为:又偶尔对其游士故人进行馈赠。间,暗中。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其,他们。以,用。句意: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②重点词语:恐,担心。因,于是,就。句意:滕宗谅担心被连累逮捕(到)的人太多,就焚烧名册来消除姓名。
答案:(1)C(2)C(3)①素:向来,一向 ②顾:考虑,顾虑 ③檄:写檄文 ④间:暗中(4)①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②滕宗谅担心被连累逮捕(到)的人太多,就焚烧名册来消除姓名。 【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词人将自己比作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孤独的“幽人”的形象,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2)采用托物寓怀的表现手法,词人通过鸿的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自己被贬黄州后孤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考点】
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赏析关键诗句
修辞手法及作用(古诗词曲) 把握主旨情感
表现手法及作用(古诗词曲)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卷第10页,总14页
(1)“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意思是:(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词人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到“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词人孤独的“幽人”形象更具体感人。
(2)下阕表面描写的意象是孤鸿,实则写自己,词人用孤鸿自比,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答案】
无人机的特点(作用);无人机的用途。
“飙升”是急剧的上升的意思,说明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上升之快,形象地说明了无人机前景市场广阔。
分类别,把常见的无人机分成三种不同类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说明了无人机的不同类型及特点。
)不好。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了无人机在使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呼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体现说明文的严谨。 【考点】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无人机。文章第①段,引出说明的对象;接着第②段,介绍什么是无人机;第③段,介绍无人机的分类;第④段,介绍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第⑤段,介绍无人机广阔的市场前景;第⑥段,补充介绍无人机的不足之处。 【解答】
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归纳概括。概括某一部分内容,只要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本文第④段介绍了无人机的特点(作用);无人机的用途。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与分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既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又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其意义。“飙升”是急剧的上升的意思,说明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上升快,说明了无人机卖得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③段画线处把常见的无人机分成三种不同类型,很明显是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以此来条理清楚的说明了无人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重要语段的作用。说明文末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补充说明,呼应开头等。结合本文的末段来看,是对无人机使用的一个补充说明,表现无人机在使用上的一些不足。以此表现制造商今后努力的方向,所以是不可以删去的。 【答案】
文弱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小伙的行为却受到同事的质疑
①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路人的冷漠和恐惧。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凶险(歹徒的凶恶),与下文文弱小伙挺身而出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试卷第11页,总14页
②“一窝蜂”写出了人之多,“射”写出了速度之快。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感染,一起出手制服歹徒时的情状。
这一情节进一步强调了小伙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与前面介绍小伙弱不禁风的外表相照应。反衬他见义勇为的不易;为下记者探寻小伙见义男为的原因作了铺势。
评价要求与答案示例: 我认为不是文不对题。
第一层级:只关注文章的表层肉,仅仅从“孩子”“小伙”“众人”等单个行为的角度考虑,理解肤浅,或有偏差,或笼统含糊。
例1:因为抓歹徒连五六岁的小孩也知道,是很简单的事。 例2:因为此题目富有深意,寄托着作者的希望。
例3:因为小说表现的是小伙勇阗歹徒的动机很简单,只是为了满足儿子的要求。 例4:因为小说要表达的主题是:作为父亲,在孩子面前作出表率很很简单。
例5:因为这篇小说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要反映的却是这样一个主题:一个人战胜歹徒其实很简单。
例6: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要表达的是只要众人合力(人人敢于出手),战胜其实很简单这一主题。
第二层级:从写作意图角度阐发,理解较深刻,表达清楚。
例1:因为这篇小说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要反映的却是这样一个主题:一个
人战胜自我(懦弱)其实很简单(只要勇于付诸行动)。
例2: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要表达的是只要众人合力(人人敢于出手),战胜其实很简单这一主题。
例3: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要表达的是:在危难面前,只要有人站出来,人性之美被唤醒其实很简单。
例4: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作者意在借此故事,鼓励人们重拾“真善美”的信心,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
第三层级:从表现主题的艺术效果角度来分析,理解深刻,阐述全面,表达简明。 例1:因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人性之美被唤醒其实很简单,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此题目简洁质朴二含着作者对创建美好社会的愿望和信心。 例2:因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只要有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这种正能量就能得到传递,良好的社会风气就能形成(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其实很简单).此题目简洁质朴,隐含着作者对创建美好杜会的愿望和信心。
例3:因为这个故事意在告诉人们:在关键时刻只要有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那么唤醒人性之美,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这个简单的题目中含着作者对真善美的呼唤,也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我认为是文不对题。
第一层级:着眼于题目本身,理由含糊。
例:因为此题目与文章内容不符合,况且此题目太一般,不生动。 第二层级:着眼于故事内容阐述,理由尚合理。
例1:因为文章主要写小伙弱不禁风却挺身而出,在众人的合力下才制服歹徒,其实并不简单。
例2:因为文中仅仅六岁的孩子敢于出声要求父亲抓歹徒,有胆有识,不简单。 例3:因为众人能受小伙感染,一齐出手制服歹徒并不简单。 第三层级:多角度阐述,理由较充分,能自圆其说。
例:理由:其一,文中仅仅六岁的孩子敢于出声要求父亲抓歹徒,有胆有识,不简单。文弱小伙因为儿女的鼓动,犹豫之后才出手的,作出决定并不简单。其二,因为文章
试卷第12页,总14页
内容主要写弱不禁风的小伙勇斗歹徒,是在众人的合力下才制服歹徒,这其实并不简单。其三,文章的主人公是文弱小伙,挺身而出斗勇斗歹徒,主要表现其勇敢,故应该取名为“勇敢的心”之类,这样更贴切,更能突出主人公形象。 【考点】 小说阅读 【解析】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文弱的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写一个歹徒光天化日抢人皮包,行人无一相助;第二部分(5﹣16),写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在群众的帮助下制服歹徒并将小伙送入医院;第三部分(17﹣31),有关部门要奖励小伙子,却受到同事的质疑,记者到医院探访得知。这个故事旨在告诉人们:在关键时刻只要有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那么唤醒人性之美,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 【解答】
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所缺情节填上即可。内容可填写为:①文弱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②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小伙的行为却受到同事的质疑。
本题考查句子和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找出句子使用的修辞,以及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修辞和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第一个句子场面描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路人的冷漠,反衬小伙的勇敢;第二个句子中的“一窝蜂”写出了人之多,“射”写出了速度之快。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感染,一起出手制服歹徒时的情状。
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的用意。解答此题关键要看事物出现前文章写了什么,事物出现后故事情节有了什么变化。然后根据理解,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把切题的答案拟写出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这是采用了衬托(反衬)的手法,反衬出小伙这个行为的来之不易。
本题考查阅读的探究能力。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内容,分析“其实很简单”这个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即可。题目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 ②语带双关; 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文章线索; 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⑦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回答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只关注文章的表层肉,仅仅从“孩子”“小伙”“众人”等单个行为的角度考虑,理解肤浅,或有偏差,或笼统含糊。第二层级,从写作意图角度阐发,理解较深刻,表达清楚。第三层级,从表现主题的艺术效果角度来分析,理解深刻,阐述全面,表达简明。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答案】 略 【考点】 全命题作文 【解析】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考查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并用文字再现生活,以我手写我心的能力。审题有两个关键点。一、“美好”,可以是自然界的美好景物,可以是人性的美好品质。二、这种美好唤起了我的什么?我对往事的回忆,我内心的某种情感,我对未来的希望等等都可以写入文中。这个题目适合写人记事或写景抒情,需从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写出自己从这种“美好”中获得的感悟与启示。 【写作思路】
题目:有一种美好唤起我。 文体:记叙文。
试卷第13页,总14页
主旨:乐于助人,常怀一颗爱心行走于世间。
选材:周六,我去书店买书,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老人突然摔倒了,我内心挣扎,扶还是不扶?正当我犹豫时,一个看上去比我小很多的学生快步走上前去,把老人扶了起来,关切的询问老人的情况。他的善良与真诚唤醒了我,于是我也走上前去,和他一起把老人送到了医院。老人的子女赶到了,对我俩表示感谢。
写法:开门见山,直入故事,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为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 【解答】 略
试卷第14页,总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