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小升初数学100道摸底自测应用题试卷二含答案及精讲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小升初数学100道摸底自测应用题试卷二含答案及精讲

来源:百家汽车网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小升初数学100道摸底自测应用题试卷二含答案及精讲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思维应用题(共100题,每题1分)

1.养鸡场有公鸡56只,母鸡比公鸡的130倍还多15只,养鸡场共有鸡多少只?

2.在夏令营组织的爬山比赛中,小亮用15分走了630米的山路.用这样的速度,剩下的210米山路,小亮还要走多少时间.

3.甲、乙两城相距86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11小时后,汽车离乙城还有多少千米?

4.甲、乙两城相距291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3.5小时后两车还未相遇,且两车还相距35.5千米。已知其中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3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5.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3人,女生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6.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15天完成.现在先由

甲队单独做了几天,再由乙队接着单独做,共用了11天完成了任务.甲队做了多少天,乙对做了多少天.

7.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194.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2.4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相距62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6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56千米.相遇时,快车离乙地多少千米?

9.学校为了参加县运会统一服装,一件衣服50元,一条裤子65元.要买24套这样的服装,一共要花多少钱?

10.有一块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草地,今绕着草地的边沿,在外侧铺一圈边长为0.5米的方砖,那么共需方砖多少块?

11.甲、乙、丙三个仓库平均存粮105吨,甲乙两个仓库存粮的比是2:3,乙仓库存粮是丙仓库的4/5,乙仓库存粮多少吨?

12.中心小学去参观“飞向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展”.四、五年级一共去了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五年级的1.2倍.四年级去了多少人?

13.商店运来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32元,这些热水瓶可

卖多少元?

14.同学们去秋游,租了4条大船和6条小船,共用去112元,每条小船租金是8.5元,问每条大船租金多少元?

15.甲乙两仓库共有水泥84吨,如果从甲仓运出6吨水泥放入乙仓,那么甲仓和乙仓水泥数量的比是4:3,甲仓原来有水泥多少吨?

16.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17.妈妈买了三种水果:草莓4箱重128千克;杏子6箱重144千克;水蜜桃5箱重171千克.哪种水果平均每箱最轻?

18.五年级392名同学秋游.他们排成两路纵队出发.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4米,队伍每分钟走60米.要经过一座长312米的大桥,队伍从排头的上桥到排尾的离开桥共需要多少分钟?

19.食品店运来120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3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

20.徒俩加工同一种零件,结果师傅产量是徒弟的2倍.每人都把自己的

产品装入自己的萝筐中,一共装了六只萝筐,每只萝筐都标了零件的只数:78只,94只,86只,87只,82只,80只.那么哪两筐是徒弟加工的.

21.两地相距222千米,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11千米,乙每小时行14千米,甲在途中修车耽误2小时,然后继续行驶,与乙相遇时,甲行了多少小时?

2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公里.甲车行驶四个半小时到达西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离西站31.5千米的地方和乙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3.甲、乙两地相距59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后,已行的路程比剩下的路程少255千米。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4.一件衣服原价150元,现优惠30元销售,问这件衣服按几折销售?

25.王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为四年级购买运动套装45套,上衣 69元/件; 裤子 49元/条.带5000元钱够吗?

26.建筑工地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沙堆,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约是

3米,若每立方米沙重1700千克,这堆沙重多少吨?

27.某学校要买49个足球,史老师考察了A、B、C三个体育用品商店,三个商店的价格都是25元,但各商店优惠办法不同:A商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2个,不足10个不赠送.B商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C商店:购物满200元,返还现金30元,不满200元不返还.为了节省费用,你认为应在哪个体育用品商店购买?为什么?

28.一块试验田面积是2/3公顷,其中1/5用来种荞麦,3/10用来种小米,其余的种芝麻.种芝麻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29.耕一块地,上午耕的是下午的60%,下午耕的是全天耕的百分之几?

30.两地间路程是245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

31.学校食堂购进一批煤,计划每天烧160千克,正好可烧30天.实际每天节约用煤10千克,这批煤实际烧了多少天?

32.甲、乙两辆汽车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离中点21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33.甲、乙两个城市相距612千米,一辆小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用了12小时.返回时每小时加快17千米.返回要用多少小时?

34.同学们做纸花.做红花371朵,做黄花168朵,做白花的朵数比红花和黄花的总朵数少35朵,同学们做白花多少朵?

35.建筑工地要运82吨沙子,已经运了4次,每次运11.5吨,剩下的要3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36.4名工人3小时可以生产零件108个,现在要在8小时内生产504个零件,需增加工人多少名.

37.学校买了四种颜色的气球,其中有93个不是红气球,有95个不是黄气球,有98个不是蓝气球,紫气球有10个。学校共买了多少个气球?

38.一辆汽车3小时行程242千米,其中走第一段路程时速84千米,走第二段路程时速76千米,走第三段路程时速80千米,已知第三段路程为40千米,求第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39.暑假学校组织优秀少先队员乘汽车到两个不同的地方参加夏令营活

动,到甲地的车票1.2元,到乙地的车票1.5元,共买了75张票,花了99元钱.问:到甲、乙两地去的人数相差多少?

40.王老师买回83个球,其中篮球是足球的2倍,足球比排球多5个,这三种球各有多少个?

41.某仓库里有大米350袋,运走了m袋,又运来了n袋.(1)现在仓库里有大米多少袋?(2)如果m=170,n=90,现在该仓库里有大米多少袋?

4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51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42.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列方程解)

43.甲乙两地相距259千米,客车和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36千米,客车每小时行38千米.两辆汽车开出2小时后,还要经过多少时间才能相遇?

44.某工厂的甲、乙两个车间共有工人160人,如果从甲车间调8人到乙车间,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相等.甲、乙两个车间原来各有多少人?(列方程解)

45.甲乙两车间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甲车间每天生产125个,乙车间每天生产175个.两个车间工作6天后,还差36个没完成,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46.小丽和小华共踢了144个毽子,小华踢的个数是小丽的2倍,小丽和小华各踢了多少个?

47.有一块小麦地的宽是8米,长是宽的3倍,这块小麦地的长是多少米?周长是多少米?

48.舞蹈队有男生58人,女生50人,排成6行,平均每行站多少人?

49.某校六年级有学生295人,分成三队到街头进行宣传,已知第一队人数是第二队的3/4,第二队人数是第三队的5/6.问三队各有多少人?

50.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为展示各组同学的作业,要求每组同学自制作业展板,而且要求他们用不同颜色的花来装饰展板.第一组做了21朵,第二组做了17朵,第三组做了24朵,第四组做了20朵.每块展板用6朵花,每组可以布置好几块展板?

51.甲乙两车以同样的速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出发4小时后两车相距40千米,占全程的1/9,求甲乙两车的速度(考虑多种情况)

52.王芳期末考试三门学科的平均分为92分,其中语文得了分、数学得了96分、英语得了多少分.

5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底是8米,高是底的2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4.甲、乙、丙三个人加工一批零件,甲5小时加工19个,乙8小时加工29个,丙10小时加工31个,谁的工作效率最高?

55.时新服装厂的工人每人每天可生产8件上衣或14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现在有154名工人参加生产,每天最多能生产多少套服装?

56.一块平行四边形麦地的底是200米,高是450米,共收小麦1吨.平均每公顷地收小麦多少吨?

57.一支修路队正在铺一段江沙公路,上午工作3.5小时,铺了165米,下午工作4.5小时,铺了208米.修路队平均每小时铺路多少米?

58.一桶油,150千克,用去它的五分之三剩下多少千克?

59.王老师发笔记本给学生们,每人6本则剩下41本,每人8本则差29本.求有多少个学生?有多少个笔记本?

60.五年级有学生200人,六年级有学生240人,六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61.某工程队修一条长7.8千米的公路,原计划1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18千米,修完这条路实际用了多少天?

62.六年二班今天的出勤率90%,缺勤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

63.有甲乙两个粮仓,他们存粮的吨数相等,从甲仓运走60吨,从乙仓运走20吨粮食后,这时乙仓剩下的量是甲仓剩下的五倍,原来甲乙两仓的吨数各是多少?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0千米,乙每小时行44千米,行驶1小时后,已行路程与剩下路程的比是4:3,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5.一块梯形麦地上底长84米,下底长116米,高20米,这块地共收小麦112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产小麦多少千克?

66.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11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35千米,经过6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两站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67.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45千米,两地距离是多少?

68.一本书,每天看8页,4天看了这本书的2/5,照这样的速度,全书几天可看完?

69.一块试验田,去年收小麦20吨,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二成五.今年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多少吨.

70.甲、乙两地相距575千米,卡车和轿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卡车每小时行60千米,轿车每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85千米?

71.某工程队承包了720米的一段修路工程,前6天完成了全工程的30%.现在工程指挥部要求余下的工程必须在13天内完成,照这样的工作效率,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72.同学们到菜园劳动,一共摘了180千克黄瓜,平均装在8个筐里,每

个筐能装多少千克?再装多少千克就够再装一筐了?

73.一件衣服的零售价90元,售出后可获利50%,如果按零售价的八折出售,可获利多少元?

74.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3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4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5.甲、乙、丙三人共有钱360元,如果甲给乙70元,乙给丙20元,丙给甲90元,则三人钱数恰好相等.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76.甲、乙两车分别从烟台和青岛同时出发,甲的速度是每小时52.9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7.1千米,经过3.2小时两车相遇,烟台和青岛相距多少千米?

77.一辆卡车以每小时65千米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距离它后面5千米处有一辆小轿车以第小时80千米的速度同向行驶.不一会,小轿车追上了卡车.在追上之前1分钟时两车相距多少米.

78.师徒两人完成一项任务,师傅20天完成,徒弟10天能完成这项任务的三分之一.师徒合做这项任务的三分之二需要几天?

79.某体育用品商店很多商品减价促销,足球的原价是72元,现在60元出售.(1)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2)淘气有80元,买一个足球后,余下的钱数是原有钱数的百分之几?

80.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660千米的东、西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速度是甲车的1.2倍.两车几小时相遇?

81.一种地板砖的长是0.6米,宽是0.4米.现在有这样的地板砖144块,可以铺地多少平方米?

82.某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19元,今年比去年增长8.91%.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少元?

83.甲、乙、丙三人现在岁数的和是113岁,当甲的岁数是乙的岁数的一半时,丙是38岁,当乙的岁数是丙的岁数的一半时,甲是17岁,那么乙现在是多大岁数?

84.同学们植树,五年级种312棵,是三年级的3倍,三年级种了多少棵树?

85.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12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202千米?

86.甲乙两辆汽车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汽车每小时行54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同时出发5小时候还相距45千米.A、B两地相距多远?

87.一块长48米,宽36米的长方形菜地,要把它分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小块,不许有剩余,最少能分成多少块?

88.小华在4次数学测验中,平均分为83分,请问,在满分为100分的答卷中,他下一次至少要考多少分以上,才能将平均分提高到85分.

.甲地到乙地的水路长1000千米,一艘轮船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1)开出t小时后,距离甲地有多远? (2)如果(1)中的t=20,距离乙地有多远?

90.养鸡场共养母鸡485只,比公鸡的只数多156只,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养鸡场共养小鸡多少只?

91.同学们进行野外活动,共行26千米,前2.5 小时在平地上行走,平均每小时行5千米,后来在山地上行走,平均每小时行3千米,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时?

92.一桶油连桶共重75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带油共重45千克,原来一桶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93.六年级有学生152人,五年级有学生148人,两个年级一学期平均每人画了18张水彩画。这些学生一学期一共画了多少张水彩画?

94.有一个商店早上开门时,有苹果149千克,卖出一些后,经理问店员:“买了多少?”店员告诉经理:“买了的比剩下的8倍还多5千克.”经理思考一会说:“还剩16千克”经理说得正确吗?为什么?

95.体育馆路小学六年级有268人,计划每人植树4棵,因有事调走了60人,共植树多少棵?

96.把甲车间人数的12.5%调到乙车间,甲、乙两车间人数相等.原来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多多少%.

97.五年级一班有35人,平均每人做小红旗6面;五年级二班有38人,共做小红旗301面.这两个班平均每人做小红旗多少面?

98.一条林荫小道长98米,周长是198米,用面积是7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99.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外直径是40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要通过一座全长94.2米的桥,大约需要几分钟?

100.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半小时后,甲车行驶了全程的60%,乙车行驶了全程的4/7,这时两车相距24千米,求A、B两站的距离. 参

1.答案: 解析: 7351只

2.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可用630除以15计算出小亮的速度,然后再用210除以小亮爬山的速度即可得到还需要的时间. 解答: 解:210×(630÷15) =210÷42 =5(分钟) 答:小亮还要走5分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公式路程÷时间=速度的灵活应用.

3.分析:先用已行驶的路程=速度×已行驶的时间求出已行驶的路程,再用全程减去已行驶的路程就是剩下的路程. 解答:解:860-60×11 =860-660 =200(千米); 答:汽车离乙城还有200千米.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路程、时间三者的关系,利用路程=速度×时间来求解. 4.【答案】35千米 【解析】 解:设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x千米 (38+x)×3.5+35.5=291 x=35

5.分析: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3人,根据分数的意义,女生

是男生人数的23÷25;又全班人数共有25+23人,则男生占全班人数的25÷(25+23). 解答:解:23÷25=92%; 25÷(25+23) =25÷48, ≈52%. 答:女生是男生人数的92%,男生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52%. 点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6.解答:解:甲队做了x天,则乙队做了11-x天,由此可得方程: (1/10)x+1/15(11-x)=1, x=8; 则乙队做了11-8=3(天). 答:甲队做了8天,乙队做了3天.

7.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减去乙车的速度,就是甲车的速度.据此解答. 解答: 解:194.4÷2.4-38 =81-38 =43(千米) 答:乙车每小时行43千米.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根据减法的意义列式求解. 8.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相遇时间,然后求出相遇时快车所行的路程,用总路程减去快车所行的路程,解决问题. 解答: 解:620-620÷(68+56)×68 =620-620÷124×68 =620-5×68 =620-340 =280(千米) 答:相遇时,快车离乙地280千米. 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先求出向体育时间,再求出相遇时快车所行的路程,进而解决问题.

9.分析 一件衣服50元,一条裤子65元,把它们相加,求出一套服装需要的钱数,再乘上24套,即可求出一共要花多少钱. 解答 解:(50+65)×24 =115×24 =2760(元) 答:一共要花2760元.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本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也可以分别求出上衣和裤子需要的总钱数,再相加,列式为:50×24+65×24.

10.考点:正方形的周长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根据题干,先求出正方形草地的周长是20×4=80米,再看80米里面有几个边长0.5米,就需要多少块方砖,又因为每个角上都多出一个正方形方砖,所以再加上4即可. 解答:解:20×4÷0.5+4 =80÷0.5+4 =160+4 =1(块) 答:共需要1块方砖.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实际应用.

11.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分数四则复合应用题 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和比例应用题 分析:甲乙两个仓库存粮的比是2:3,乙仓库存粮是丙仓库的4/5,则乙仓库与丙仓库存粮的比就是4:5,然后求出甲、乙、丙三个仓库存粮的比,求出总份数,再除三个仓库的总存粮数,然后再乘乙仓库占的份数,就是乙仓库存粮的吨数.据此解答. 解答: 解:乙仓库存粮是丙仓库的4/5,则乙仓库与丙仓库存粮的比就是:4:5=12:15 甲乙两个仓库存粮的比是:2:3=8:12 甲、乙、丙三个仓库存粮的比是:8:12:15 8+12+15=35 105×3÷35×12 =315÷35×12 =9×12 =108(吨) 答:乙仓库存粮108吨.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求出甲、乙、丙三个仓库存粮的比,再根据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进行解答.

12.分析:由于“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五年级的1.2倍.”所以应把五年级人数这个一倍的量设为X,然后再求出四年级的人数. 解答:解:设五年级去了x人, x+1.2x=2, 2.2x=2, x=2÷2.2, x=120; 120×1.2, =144(人); 答:四年级去了144人. 点评:在倍比应用题中一般把一倍的量设为X,这样有利于顺向思维,容易列出方程式解答. 13.分析:先根据热水瓶总个数=箱数×每箱个数,求出热水瓶总个数,

再依据总价=数量×单价即可解答. 解答:解:5×12×32, =60×32, =1920(元), 答:这些热水瓶可卖1920元. 点评:求出热水瓶总个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是等量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

14.【答案】15.25元. 【解析】 试题分析:我们运用总钱数减去6条小船花的钱,得到的差再除以4就是每条大船的租金. 解:(112﹣8.5×6)÷4, =(112﹣51)÷4, =15.25(元); 答:每条大船租金15.25元. 15.考点:比的应用 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 分析:因为两个仓库的水泥总量是不变的,再据“那么甲仓库和乙仓库的水泥数量比是4:3”即可求出此时甲仓库的水泥量,进而求得甲仓库原有的水泥量. 解答: 解:84×4/(4+3)=48(吨), 48+6=54(吨), 答:甲仓库原来有水泥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两个仓库的水泥总量是不变的,依据所给数量比,即可逐步求解.

16.解答:解:第一次截去后还剩下全长的1-7/10=3/10, 10×(3/10-3/10×1/3),=2(米), 答:还剩2米.

17.解:128÷4=32(千克), 144÷6=24(千克), 171÷5=34.2(千克), 34.2>32>24,所以杏子每箱最轻. 答:杏子每箱最轻. 分析:分别用每种水果的重量,除以每种水果的箱数,求出每箱水果的重量,再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求出每种水果每箱水果的重量.再进行比较.

18.分析:392人排成两路纵队,每路纵队392÷2=196人,195个间隔全长=间隔长×间隔数=0.4×195=78米,从排头两人上桥到排尾两人离开桥,实际总长=桥长+队伍全长=312+78=390米,时间=路程÷速度390÷60=6.5

(分钟). 解答:解:[(392÷2-1)×0.4+312]÷65, =[78+312]÷65, =6.5(分钟). 答:队伍从排头的上桥到排尾的离开桥共需要6.5分钟. 点评: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196人之间有195个间隔,同时还应注意计算通过桥长时加上队伍全长.

19.分析 (1)根据能被2整除的特征:即个位上是0、2、4、6、8的数判断即可; (2)根据能被3整除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3)根据能被5整除的特征:即个位上是0或5的数判断即可;判断即可. 解答 解:(1)120个位是0,能被2整除, 所以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 答:能正好装完. (2)1+2=3,能被3整除, 所以每3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 答:能正好装完. (3)120个位上是0,能被5整除, 所以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 答:能正好装完. 点评 此题根据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0.分析 因为师傅产量是徒弟的2倍,所以在78、94、86、87、82、80中,师傅是两倍,徒弟是一倍,一共有3倍,所以就先求出和,再除以3就是徒弟的产量了,再根据给出的数,哪两个数相加等于这个产量,就是徒弟制造的.解答即可. 解答 解:(78+94+86+87+82+80)÷(2+1) =507÷3 =169(个) 87+82=169(个) 所以87和82这两筐是徒弟加工的. 点评 先求出他们的和,再根据和倍关系,由题意进一步解答即可. 21.答案: 解析: 14×2=28(千米) 222-28=194(千米) 14+11=25(千米) 194÷25=7.76(时)

22.分析:甲车到达西站时,比乙车多行12×4.5=54千米,这54千米则

是两车相遇这段的总路程,继续行至相遇,甲车行了31.5千米,乙车行了54-31.5=22.5千米. 整个路程甲比乙多行了54+31.5-22.5=63千米,原因是甲每小时比乙车多行驶12千米,所以甲车整个路程所用时间63÷12=5.25(小时),相遇这段只用5.25-4.5=0.75小时,乙车行相遇这段的路程为22.5千米,用的时间为5.25-4.5=0.75小时,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即可求出乙车的速度,再用乙车的速度加上12即可. 解答:解:甲车到达西站时,甲车比乙车多行12×4.5=54千米, 继续行至相遇,甲车行了31.5千米,乙车行了54-31.5=22.5(千米). 整个路程甲比乙多行了54+31.5-22.5=63(千米), 甲车整个路程所用时间:63÷12=5.25(小时), 相遇这段只用5.25-4.5=0.75小时, 乙车行相遇这段的路程为22.5千米,用的时间也为5.25-4.5=0.75小时, 所以乙车速度:22.5÷0.75=30(千米), 甲车速度:30+12=42(千米). 答: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 点评:此题属于行程问题,做题时应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进而分析得出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多走的路程及乙车行使相遇这段的路程和乙车行这段路程用的时间,然后根据据路程÷时间=速度即可求出乙车的速度,再用乙车的速度加上12即可.

23.【答案】85千米/时 【解析】 根据题意,已行的路程比剩下的路程少255千米,则用595减去相差的255即可求出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一样长时一共是多少千米,再除以2求出已经行驶的路程,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已经行驶的路程除以2,即可解答。 (595-255)÷2 =340÷2 =170(千米) 170÷2=85(千米/时) 答: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85千米/时。

24.分析 用原价减优惠的30元,得出现价,用现价除以原价,求出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再由打折的含义求解. 解答 解:(150-30)÷150 =120÷150 =80% =八折; 答:这件衣服按八折销售. 点评 本题关键是理解打折的含义,打几折现价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

25.分析 根据题意,可用69加49计算出每套衣服的钱数,然后再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计算出购买45套共需要的钱数,最后再与5000元相比较即可. 解答 解:(69+49)×45 =118×45 =5310(元) 5310元>5000元 答:带5000元不够.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购买45套衣服共需要的钱数,然后再比较即可.

26.分析:要求这堆沙子的重量,先求得沙堆的体积,沙堆的形状是圆锥形的,利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得体积,进一步再求沙堆的重量,问题得解. 解答:解:沙堆的体积: 1/3×3.14×(25.12÷3.14÷2)2×3, =1/3×3.14×42×3, =3.14×16×1, =50.24(立方米), 沙堆的重量: 50.24×1700=85408(千克)=85.408(吨); 答:这堆沙子重85.408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锥的体积公式V1/3πr2h的应用,运用公式计算时不要漏乘1/3.

27.考点:最优化问题 专题:优化问题 分析:根据A、B、C三个商店的优惠办法,分别计算出买49个足球需要花掉的钱数,再比较哪一个商店最优惠,即可解答. 解答: 解:A商店:4×2=8(个), 49-8=41(个), 41×25=1025(元); B商店:49×(25-5)=980(元), C商店:49×25=1225(元), 1225÷200≈6, 6×30=180(元), 1225-180=1045(元), 980<1025<1045; 答:为了节省费用,我认为应在B体育

商店购买.因为B体育商店花的钱最少. 点评:此题应根据题意进行计算,先求出在每个商店所花的钱数,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28.考点: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将总面积当作单位“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种芝麻的地占总面积的

1-1/5-3/10. 解答: 解:1-1/5-3/10=1/2 答:种芝麻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1/2.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是求种芝麻面积占全部的分率,而不是具体面积.

29.分析:上午耕的是下午的60%即3/5=3:5,所以下午耕的占全天的5÷(5+3). 解答:解:60%=3/5=3:5, 5÷(5+3) =5÷8, =62.5%. 答:下午耕的约是全天耕的 62.5%. 点评:首先根据题意义求出上午与下午耕的面积比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30.分析 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根据等量关系:甲车的速度×相遇时间+乙车的速度×相遇时间=两地间路程245千米,列方程解答即可. 解答 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 3.5x+38×3.5=245 3.5x+133=245 3.5x=112 x=32, 答:乙车每小时行32千米.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等量关系:甲车的速度×相遇时间+乙车的速度×相遇时间=两地间路程245千米,列方程.

31.解:160×30÷(160-10), =4800÷150, =32(天); 答:这批煤实际烧了多32;

32.分析:由“两车离中点21千米处相遇”,可知甲车比乙车多行21×2千米,相遇时间为21×2÷(48-42)=7(小时),根据两车的速度,可求东西两地相距7×(48+42)千米,解决问题. 解答:解:21×2÷(48-42)

×(48+42), =7×90, =630(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630千米. 点评:解答此题,应注意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21×2千米,从而求出相遇时间,进一步解决问题.

33.分析:用甲、乙两个城市相距612千米,除以甲城开往乙城用的12小时,可以求出去的速度,去的速度加上17是返回的速度,用相距路程除以返回速度,就是返回时间. 解答:解: 612÷12=51(千米/时); 51+17=68(千米/时); 612÷68=9(小时). 答:返回要用9小时. 点评:关键是求出返回时的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进一步解答. 34.分析:要求同学们做白花多少朵,根据“做白花的朵数比红花和黄花的总朵数少35朵”,应先求出做红花和黄花的总数量,然后减去35即可. 解答:解:371+168-35, =539-35, =504(朵); 答:同学们做白花504朵.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做红花和黄花的总数量,再减35朵.

35.【答案】12吨 【解析】 解:设平均每次运x吨。 11.5×4+3x=82 x=12 36.分析:先根据每名工人每小时加工零件个数=4名工人3小时可以生产零件个数÷人数÷时间,求出每名个人每小时加工零件个数,再根据人数=8小时加工零件个数÷时间,求出生产504个零件需要人数,最后用需要的人数减原来的人数即可解答. 解答:解:504÷8÷(108÷3÷4)-4, =504÷8÷9-4, =63÷9-4, =7-4, =3(名), 答:需增加3名。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每名个人每小时加工零件个数.

37.【答案】138个 【解析】 由题意可得:93个不是红气球,即黄气球+蓝气球+紫气球=93 95个不是黄气球,即红气球+蓝气球+紫气球=95 98

个不是蓝气球,即红气球+黄气球+紫气球=98 将上面三个式子相加得到: 2×(红气球+蓝气球+黄气球+紫气球)+紫气球=93+95+98 因为紫气球有10个已知。代入可以求解。 (93+95+98-10)÷2 =276÷2 =138(个) 答:学校共买了138个气球。

38.解答:解:三段路程之和为242千米,而路程等于时间与速度的乘积. 可设走第一段所用时间为t小时,由于第三段所用时间为40/80=1/2(小时),则第二段所用时间为(3-t-1/2)小时,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84t+76×(3-t-1/2)+40=242, 整理可得:8t=12, t=3/2, 答:第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3/2小时. 点评:此题考查了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的灵活应用,解题关键是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

39.分析:假设全部去了甲地,则需要1.2×75=90元,则少了99-90=9(元),用少的钱数除以票价之差,就是说去往乙地的人数,即9÷(1.5-1.3)=30人,于是即可求出去往甲地的人数,75-30=45(人),这样就可以求出人数之差. 解答:解:用假设法: 假设全去了甲地, 1.2×75=90(元), 99-90=9(元), 9÷(1.5-1.2)=30(人), 75-30=45(人), 45-30=15(人); 答:到甲、乙两地去的人数相差15人. 点评:此题利用假设法比较简单,先假设全去了甲地,找出钱数之差,从而求出去往乙地的人数,从而问题逐步得解.

40.分析:根据题意知本题的数量关系:篮球的个数+足球的个数+排球的个数=33,据此数量关系可列方程解答. 解答:解:设足球有x个,则篮球有2x个,排球有x-5个,根据题意得 2x+x+x-5=83, 4x-5=83, 4x=83+5, x=88÷4, x=22, 2x=2×22=44, x-5=22-5=17. 答:篮球

有44个,足球有22个,排球有17个.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41.【答案】(1)(350﹣m+n)袋(2)270袋 【解析】 (1)350﹣m+n(袋) 答:现在仓库里有大米(350﹣m+n)袋; (2)m=170,n=90代入, 350﹣170+90 =270(袋) 答:现在该仓库里有大米270袋.

42.答案: 解析: 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 42.5×5+5x=451 x=47.7

43.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客、货两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两车x小时行驶的路程=甲乙两地的总路程,由此列方程解答即可. 解答:解:设还要经过x小时才能相遇,( 36+38)×2+(36+38)x=259 74×2+74x=259, 74x=259-148, x=111÷74, x=1.5; 答:还要经过1.5小时才能相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44.分析:根据“从甲车间调8人到乙车间后,两个车间的人数相等”,说明两车间原来的人数相差8×2人,设乙车间有x人,则甲车间就有x+16人,又因为两个车间共有工人160人,据此列出方程即可解答. 解答:解:设乙车间有x人 x+8×2+x=100 2x+16=100 2x=84 x=42 x+8×2=58(人) 答:甲车间原来有58人,乙车间原来有42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和差问题,本题还可以运用和差问题的公式即:(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或和-大数=小数解答.

45.分析:依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求出两个车间工作6天后生产的零件个数,再根据总个数=已生产的零件个数+还没上产的零件

个数解答. 解答:解:(125+175)×6+36, =300×6+36, =1800+36, =1836(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1836个.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时要注意从问题出发,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再从已知条件回到问题即可解决问题.

46.【答案】小丽踢了48个,小华踢了96个 【解析】分析题意可以知道,存在等量关系式“小丽踢的个数+小华踢的个数=总个数”,可以设小丽踢了x个,再列方程求解。 解:设小丽踢了x个,那么小华踢了2x个。 2x+x=144 3x=144 3x÷3=144÷3 x=48 2x=2×48=96 答:小丽踢了48个,小华踢了96个。

47.分析 先依据长和宽的关系,计算出长方形的长;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即可求解. 解答 解:8×3=24(米) (24+8)×2 =32×2 =(米) 答:这块小麦地的长是24米,周长是米.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应用.

48.分析 先把男生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相加,求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除以排成的行数即可求出平均每行站多少人. 解答 解:(58+50)÷6 =108÷6 =18(人) 答:平均每行站18人. 点评 解决本题先求出总人数,再根据除法平均分的意义求解.

49.考点:分数四则复合应用题 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第一队人数是第二队的3/4,可以理解为第一队人数:第二队人数=3:4=15:20,第二队人数是第三队的5/6,可以理解为第二队人数:第三队人数=5:6=20:24,这样三个队的人数比为15:20:24,然后根据按比例

分配知识分别求出三个队的人数. 解答: 解:一队和二队的比 3:4;二队和三队的比 5:6;则一、二、三队人数比为15:20:24; 15+20+24=59 295×15/59=75(人) 295×20/59=100(人) 295×24/59=120(人) 答:第一队有75人,第二队有100人,第三队有120人. 点评:此种类型的题目解答时,可以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转化为比的形式,然后利用按比例知识进行解答.

50.分析:第一组做了21朵,第二组做了17朵,第三组做了24朵,第四组做了20朵,根据除法的意义,用每组所做的朵数除以每个展板所用朵数,即得每组可以布置好几块展板. 解答:解:21÷6=3(块)…3(朵) 17÷6=2(块)…5(朵) 24÷6=4(块) 20÷6=3(块)…2(朵) 答:第一组可布置3块展板,第二组可布置2块,第三组可布置4块,第四组可布置3块. 点评:在完成有余的整数除法时,要注意余数要小于除数.

51.分析 (1)4小时后两车相遇前相距40千米时,把全程的长看作单位“1”,40米占全程的1/9,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出全程有多少千米,两车行了全程的(1-1/9),用两车所行的路程之和除以两车的速度之和再除以4,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即可. (2)4小时后两车相遇后相距40千米时,把全程的长看作单位“1”,40米占全程的1/9,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出全程有多少千米,两车行了全程的(1+1/9),用两车所行的路程之和除以两车的速度之和再除以4,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即可. 解答 解:(1)40÷1/9×(1-1/9)÷4÷2

=40(千米) 答:甲乙两车的速度是40千米. (2)40÷1/9×(1+1/9)÷4÷2 =50(千米) 答:甲乙两车的速度是50千米.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注意分两种情况. 52.分析 先用三科的平均数乘上3,求出三科的总得分,再减去语文的得分和数学的得分,即可求出英语得了多少分. 解答 解:92×3--96 =276--96 =91(分) 答:英语得了91分. 点评 本题考查了数量关系: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由此求出总数量,进而求解. 53.分析 先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解答 解:8×(8×2) =8×16 =128(平方米); 答:面积是128平方米.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S=ah.

54.分析 首先根据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求出甲、乙、丙三个人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然后比较大小,判断出谁的工作效率最高即可. 解答 解:19÷5=3.8(个) 29÷8=3.625(个) 31÷10=3.1(个) 因为3.8>3.625>3.1, 所以甲的工作效率最高. 答:甲的工作效率最高.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工程问题的应用,对此类问题要注意把握住基本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甲、乙、丙三个人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55.分析 根据题意,每人每天生产上衣和裤子数量的比是8:14,那么把现有工人数应该按生产数量的反比进行分配,才能达到每天生产套是

最多.由此解答. 解答 解:根据题意可知,生产上衣与生产裤子的工人人数之比为14:8,所以生产上衣的人数为: 154÷(14+8)×14 =154÷22×14 =98(人); 共生产服装:8×98=784(套); 答:每天最多能生产784套. 点评 此题属于按比例分配问题,解答关键是理解生产上衣与裤子人数的比应该是生产数量的反比.

56.考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已知平行四边形麦地的底是200米,高是450米,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化成公顷,然后除1即可. 解答: 解:200×450=90000(平方米)=9(公顷) 1÷9=21(吨) 答:平均每公顷地收小麦21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注意单位.

57.分析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那么工作效率=(上午的工作量+下午的工作量)÷(上午的工作时间+下午的工作时间). 解答 解:(165+208)÷(3.5+4.5) =373÷8 =46.625(米) 答:修路队平均每小时铺路46.625米. 点评 本题根据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进一步解决问题.

58.解答 解:150×(1-3/5) =60(千克) 答:剩下60千克. 59.分析:我们可以设这个班里有X名学生,则每人6本剩41本,则有6X+41本笔记本;如果每人8本还差29本,则有8X-29本笔记本,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条件建立等量关系式为:6X+41=8X-29解得:X=35,故本班有35人.则笔记本的本数就是:6×35+41=251本.故:这个班有35名学生,有251本笔记本. 解答:解:设有X名学生则得到方程:

6X+41=8X-29, 41+29=8X-6X, 2X=70, X=35; 故本班有35名学生,根据每人6本还剩41本,故笔记本本数为: 6×35+41, =210+41, =251(本); 答:这个班有35名学生,有251本笔记本. 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学生这个不变量,通过两个条件建立一个等量方程,通过等量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出学生的人数,学生的人数知道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任一一个条件得出笔记本的数量.

60.分析:要求六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的人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六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多的部分占五年级人数的百分比,据此解答. 解答:解:(240-200)÷200, =40÷200, =20%; 答:六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的人数多20%.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个数(a)比另一个数(b)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列式为(a-b)÷b或(b-a)÷b. 61.答案:10天

62.分析 根据出勤率的意义与题意可知:出勤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90:100,由此把出勤的人数看作90份,总人数是100份,则缺勤的人数为(100-90)份,用缺勤人数的份数比出勤人数的份数,再化简即可. 解答 解:90%看成出勤的人数是90份,总人数是100份 (100-90):90 =10:90 =1:9 答:缺勤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1:9.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出勤率的意义,找出缺勤人数的份数,写出对应的比化简即可.

63.考点:差倍问题 专题:传统应用题专题 分析:设原来甲乙两仓的吨数各是x吨,根据“从甲仓运走60吨,从乙仓运走20吨粮食后,这时乙仓剩下的量是甲仓剩下的五倍”列出方程:(x-60)×5=x-20,解答即

可. 解答: 解:设原来甲乙两仓的吨数各是x吨, (x-60)×5=x-20 5x-300=x-20 4x=280 x=70 答:原来甲乙两仓的吨数各是70吨. 点评:此题属于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这类题用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关键是找准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一个未知数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x的式子来表示,进而列并解方程即可.

.分析 把A、B两地之间的路程看作单位“1”,已知甲每小时行40千米,乙每小时行44千米,行驶1小时后,已行路程与剩下路程的比是4:3,由此可知:甲、乙两车1行驶的路程占全程的4/(4+3),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 解答 解:(40+44)÷4/(4+3) =84÷4/7 =84×7/4 =147(千米), 答:A、B两地相距147千米. 点评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及应用.

65.考点:梯形的面积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先利用梯形面积公式S=(a+b)×h÷2求出梯形的面积;这块地总共收的小麦已知,求每平方米的产麦量,用总产量除以面积即可得解. 解答: 解:1120÷[(84+116)×20÷2] =1120÷2000 =0.56(千克) 答:平均每平方米产小麦0.56千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的灵活应用.

66.分析: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答. 解答:解:(118+135)×6, =253×6, =1518(千米), 答:两站之间相距1518千米.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依据数量间等量关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67.分析 根据题意知道,要先求出甲乙两车5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再加上45千米即可解答. 解答 解:甲车5小时行的路程 55×5=275(千米) 乙车5小时行的路程 65×5=325(千米) 一共的路程 275+325+45=5(千米) 答:两地距离是375千米. 点评 解决本题,要分析题意,知道要先求出甲乙5小时行的路程,再加上45千米就是两地的距离,用到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68.解答: 解:1÷(2/5÷4) =1÷1/10 =10(天) 答:全书10天可以看完.

69.分析 增长二成五是指今年比去年增加去年的25%,把去年的产量看作单位“1”,用去年的产量乘上20%就是增加的产量. 解答 解:20×25%=5(吨); 答:今年小麦的产量增加了5吨. 点评 本题关键是理解增加几成的含义:增加几成就是增加百分之几十.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70.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首先用60加上80,求出两车的速度之和;然后用两地之间的距离减去85,求出两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最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除以两车的速度之和,求出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85千米即可. 解答: 解:(575-85)÷(60+80) =490÷140 =3.5(小时) 答:3.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85千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71.解:30%÷6×13 =5%×15 =65%; 1﹣30%=70%; 65%<70%; 答:

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72.分析:要求每个筐能装多少千克,根据“黄瓜的重量÷筐数=平均每个筐装的重量”进行解答; 要求再装多少千克就够再装一筐,用平均每个筐装的重量减去装8筐剩下的重量,解答即可. 解答:解:180÷8=22(千克)…4(千克), 22-4=18(千克); 答:每个筐能装22千克,再装18千克就够再装一筐.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明确180千克平均装8筐后还剩下4千克,不够一筐,这时用每筐装的重量减去4千克即可求出再装一筐还需的重量.

73.分析 先把进价看成单位“1”,定价是进价的1+50%,用除法求出进价; 再把原价看成单位“1”,打八折是指现价是定价的80%,由此用乘法求出现价; 然后用现价减去进价就是可以获利多少元. 解答 解:90÷(1+50%) =90÷1.5 =60(元) 90×80%=72(元) 72-60=12(元) 答:仍可获利12元.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两个单位“1”的区别,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用乘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用除法.

74.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先求出相遇的时间,也就是用乙比甲多行驶的路程除以它们的速度差,就是相遇的时间,然后运用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就是总路程.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 解:相遇时行驶的时间: 40×2÷(53-45) =80÷8 =10(小时) 两地的距离: (45+53)×10 =98×10 =980(千米); 答:A、B两地相距980千米. 点评:本题注意理解乙车比甲车多行了2个40千米,先求出相遇时间,进一步运用“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75.分析:三人钱数相等,就是每人都有120元,甲给乙70,得到丙的90,那么原来的钱就是甲120-90+70=100元,甲给乙70元,乙给丙20元,乙的钱就是120+20-70=70元,乙给丙20元,丙给甲90元,丙的钱就是120+90-20=190元. 解答:解:每人都有120元, 甲:120+70-90=100(元), 乙:120-70+20=70(元), 丙:120+90-20=190(元). 答: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100,70,190元.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人钱数恰好相等得出每人都有120元,进而根据甲给乙70元,乙给丙20元,丙给甲90元,分别求出甲、乙、丙三人的钱.

76.分析:用甲的速度加乙的速度,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乘相遇时间,就是两地间的距离.据此解答. 解答:解:(52.9+47.1)×3.2 =100×3.2 =320(千米) 答:烟台和青岛相距320千米.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进行解答.

77.解答:解:80×1000/60-65×1000/60, =250(米). 答:在追上之前1分钟时两车相距250米.

78.分析 把这项工程看作单位“1”,师傅20天完成,每天的工作效率是1/20,徒弟10天能完成这项任务的三分之一,徒弟每天的工作效率是1/3÷10=1/30,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合作完成的时间,据此解答. 解答 解:1/3÷10=1/30, 2/3÷(1/20+1/30)=8(天), 答:师徒合做这项任务的三分之二需要8天.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搞清每一步所求的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数量关系解答.

79.分析 (1)求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用售价除以原价即可; (2)先用减法求出剩下的钱数,然后除以原来的钱数即可. 解答 解:(1)60÷72×100% ≈0.833×100% =83.3% 答:售价是原价的83.3%; (2)(80-60)÷80 =20÷80 =25% 答:余下的钱数是原有钱数的25%. 点评 此题属于百分数应用题,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

80.答案:6时#6小时 解析: 660÷(50+50×1.2)或660÷[50×(1+1.2)]=6(时)

81.分析:先依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每块地板砖的面积,再乘地板砖的块数,即可得解. 解答:解:0.6×0.4×144 =0.24×144 =34.56(平方米) 答:可以铺地34.56平方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82.分析:把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钱数看作单位“1”,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91%),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即可; 解答:4419×(1+8.91%)=4812.7329元 答:今年农民人均收入4812.7329元。

83.分析:由题意可知,他们在同一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之间的年龄差是一样的,然后再依据题意列出相关的方程组解答即可. 解答:解: 当甲的岁数是乙的岁数的一半时,设甲x岁,那么乙就是2x岁,丙是38岁, 当乙的岁数是丙的岁数的一半时,甲是17岁,乙设为y岁,丙就是2y岁. 由纵向之间的年龄差是相同的,即两个时期的甲乙丙的年龄差是一样的.列出方程组就是: 2x-y=x-17 38-2y=x-17两式相减得2x+y=38,

y=38-2x代入第一个方程是 2x-(38-2x)=x-17 2x-38+2x=x-17 3x=38-17 3x=21 x=7 y=38-2x=38-2×7=24即方程组的解是x=7,y=24 把第一个时期三者岁数相加,就是7+2×7+38=59(岁),与甲、乙、丙三人现在岁数的和113岁相差的岁数是113-59=54(岁),分给每个人,54÷3=18(年).所以,乙的年龄是2x+18=14+18=32(岁) 答:乙现在的年龄是32岁. 点评:主要是根据年龄差是一个相同的原理进行解答.

84.答案:104棵 解析: 312÷3=104(棵) 三年级种104棵树. 85.分析 分两种情况: (1)先求出两车未相遇时,相距202千米时,两车行驶的路程,再根据时间=路程÷两车的速度和解答, (2)先求出两车相遇后,相距202千米时,两车行驶的路程,再根据时间=路程÷两车的速度和解答. 解答 解:(1)(1120-202)÷(60+48) =918÷108 =8.5(小时) 答:经过8.5小时两车相距8.5千米. (2)(1120+202)÷(60+48) =1322÷108 ≈12(小时) 答:经过12小时两车相距202千米.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分情况解答.

86.分析 首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两车的速度之和乘以5,求出两车5小时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多少;然后用它加上经过两小时两车还相距的路程,求出两地相距多远即可. 解答 解:(54+56)×5+45 =110×5+45 =550+45 =595(千米) 答:A、B两地相距595千米.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两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多少.

87.考点:公因数和公倍数应用题 专题:约数倍数应用题 分析: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是24和18的公因数,要求分的最少就是求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为小正方形的边长,然后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除以小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长边最少可以分几个,宽边最少可以分几个,最后把它们乘起来即可. 解答: 解:48=2×2×2×2×3, 36=2×2×3×3, 所以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2×2×3=12,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2米, 长方形菜地的长边可以分;48÷12=4(个), 宽边可以分:36÷12=3(个), 一共可以分成:4×3=12(块). 答:最少能分成12块. 点评:本题关键是理解: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8和36的公因数.

88.分析:根据“平均成绩×测验的次数=总成绩”分别算出前四次成绩和与5次的成绩总和,进而根据“5次的成绩总和-前四次的成绩和=第五次的测验成绩”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85×5-83×4, =425-332, =93(分); 答:他下一次至少要考93分以上,才能将平均分提高到85分;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前四次成绩和与五次的成绩总和,然后相减即可.

.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轮船开出t小时后所行驶的路程,即距离甲地的路程; (2)再用甲地到乙地的水路长减去距离甲地的路程等于距离乙地的路程;把t=20,代入求出的含字母的式子求出距离乙地的路程. 解答:解:(1)24t(千米), (2)1000-24t,把t=20代入得出:1000-24×20, =1000-480, =520(千米), 答:开出t小

时后,距离甲地有24t千米;如果(1)中的t=20,距离乙地有520千米. 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90.分析:养鸡场共养母鸡485只,比公鸡的只数多156只,根据减法的意义可知,公鸡有485-156只,又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小鸡有(485-156)×4只. 解答:解:(485-156)×4 =329×4, =1316(只). 答:养鸡场共养小鸡1316只. 点评:首先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公鸡的只数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91.分析:要求在山地行走的时间,就要知道在山地行走的速度和路程,山地的速度已知,只要求出山地的路程就可,山地的路程=总路程-平地行走的路程,平地的路程=平地的速度×平地的时间,由此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26-2.5×5)÷3, =(26-12.5)÷3, =13.5÷3, =4.5(小时); 答:在山地行走了4.5小时.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先用逆推法分析需要的条件,再逐步解答即可. 92.分析:用油和桶原来的重量减去现在油和桶的重量就是倒出油的重量;倒出油的重量再乘2就是原来油的重量.然后再用油连桶总重量减去油的重量就是桶的重量.由此计算解答. 解答:解:(75-45)×2, =30×2, =60(千克); 75-60=15(千克); 答:原来一桶油重60千克,桶重15千克. 点评:本题关键是理解倒出的油的重量=原来的重量-现在的重量,找到这一数量关系问题就容易解决. 93.(152+148)×18=5400(张)

94.分析 设剩下x千克,则根据“卖了的比剩下的8倍还多5千克.”得出卖了:8x+5千克,再根据卖出的苹果数量+剩下的苹果数量=149千克,

列出方程解答. 解答 解:设剩下x千克,则卖了:8x+5千克 x+8x+5=149 9x=144 x=144÷9 x=16 答:剩下 16千克,所以经理说的对. 点评 关键是根据题意设出其中的一个未知数,再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最后根据总数是149列出方程解答.

95.分析:先计算出剩余的人数,即268-60=208人,再乘每人植树的棵数4,即可得解. 解答:解:(268-60)×4 =208×4 =832(棵) 答:共植树832棵. 点评:先计算出剩余的人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6.分析:把甲车间人数看作单位“1”,依据题意:甲车间人数的12.5%调到乙车间,甲、乙两车间人数相等可得:甲车间剩余原有人数的1-12.5%=87.5%,也就是现在乙车间人数占原来甲车间人数的分率,先求出原来乙车间人数占甲车间人数的分率,再求出原来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多的分率,最后除以乙车间人数占的分率即可解答. 解答:解:[1-(1-12.5%-12.5%)]÷(1-12.5%-12.5%), =[1-75%]÷75%, =25%÷75%, ≈33.3%, 答:原来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多33.3%. 点评:明确标准量,并找出乙车间人数与标准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7.答案: 解析: (6×35+301)÷(35+38)=7(面)

98.分析 先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宽)×2=周长,用198米除以2等于长加宽的和,然后用长加宽的和减去长求出长方形的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林荫小道的面积,这样求出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把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再用林荫小道的面积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可求出需要的地砖的块数. 解答 解:198÷2-98 =99-98 =1(米) 98×1=98(平方米) 98平方米=9800平方分米

9800÷7=1400(块) 答:需要1400块.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用林荫小道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块数,注意单位的统一.

99.分析:根据题干: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40厘米,车轮每分钟转100圈,可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出车轮转动一圈的距离,再乘以100圈,即可得出每分钟车轮转动的路程,即车轮转动的速度,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列式解决即可. 解答:解:3.14×40=125.6(厘米) 125.6×100=12560(厘米) 12560厘米=125.6米 94.2÷125.6≈1(分钟) 答:要通过94.2米的桥,大约需要1分钟. 点评:此题属于较复杂的圆周长的计算,主要考查的是圆周长在实际中的应用.

100.考点:分数、百分数复合应用题,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甲车行了全程的60%,乙车行了全程的4/7,则此时两车共行了全程的60%+4/7,即两车相遇后,又相距了全程的60%+4/7-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全程是:24÷(60%+4/7-1). 解答: 解:24÷(60%+4/7-1) =24÷6/35 =140(千米) 答:A、B两站的距离是140千米. 点评:首先根据分数加法与减法的意义求出24千米占全程的分率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