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

论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

来源:百家汽车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哆I 蠡笳lI,场・ ●2008年第7期● 论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 李萍①李军阳② (广西师范大学) 【摘 要】在现代教育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观,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 “学生中心论”,这两种教学观都狭隘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导致教学工作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对 教与学的关系,学者们各抒己见。笔者倾向于这种观点:教与学各有特点,但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二者 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看,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教师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 主导与主动 主要矛盾 教与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对二者 更谈不上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展。如此片 关系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更 面地狭隘地夸大教师的作用,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 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建立正常的师生 造性,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系,乃至正确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为此对 教师中心论者一般都强调环境和重视教育对学生 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学者们进行了长期的探讨,有较 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承认教师作为社会或教育影响的 ■ 大影响力的是“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由于 代表者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者,但是单纯认为 这两种教学观念各有优劣,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二者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无视其主体地位。从哲学观分析. 长期处于对峙状态。为了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更 他们大多数是外因论者或机械唯物论者。这些多 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我们有必要对这两派观点作一番 对教育问题持比较现实的态度,一般不是富于浪漫色 考察和分析。 彩的思想家而是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职业教育家。 一、“教师中, ”与“学生中心”的阐述 (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提出的“儿童 (一)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提出的 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 这种理论与“教师中心论”的观点完全相反,提 赫尔巴特坚决反对18世纪启蒙时期出现的“自然 倡教学重心应该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为“以学生 教育”思想,他认为学生的身心智力的成长全依赖于 为中心”。他们首先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一种自然发展的 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刻意加工和固定模式 过程,认为教师是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是“自然仆 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他十分重视和强调教师权威 人” 同时他们还认为,儿童的发展仅仅是一种主动过 的发挥以及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和 “教师中心论”在我国也有久远的历史,许多学者们认 迎合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不是直接干涉学生的学习过 为学生对教师只能恭敬从命,不能反问更不能质疑。 程。他们甚至认为学生只能从个体经验中获得进步与 教师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权威,处于绝对的中心地 发展,由直接经验获取所需知识。这一理论把学生看 位,教师完全可以决定教育的标准规则、内容方法以 作学习的主体,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性 及最后的教学结果评价,而学生只处于被动的位置上, 和积极性,虽然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上,但仍然 也就是只能按照相关的要求掌握指定的课本知识。他 存在着无法弥补的劣势和缺陷,尤其是否定了教师的 们甚至认为,学生靠自身的能力是无法掌握其自身所 主导作用,而把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放任化,这种 需要学习的知识;学生的智能能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也 做法就否认了教学认识的特殊性,势必会削弱教学的 只能靠教师的启发和教导。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否 方向性、组织性和简洁性,使学生处于一种盲目、艰 定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片面夸大 难的摸索之中,使教学陷于肓月、混乱、困顿,不利 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这种观念在本质上是对 于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如此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中 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否认,抹杀了以人为本在教学中 心地位,完全否定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计划者、组 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忽视学生积极性、主 织者以及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显然不 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纯粹变为外在灌输 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老师 的过程,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无法相辅相成. 教学厌倦情绪和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不利于教育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 育 评 论・ 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现代教学论更加重视和提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求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学生学得积极 主动不仅能使教学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而且也说明教 师的教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教为主导”并不是意 味着“教师中心”,而是指教师的教能把握教学活动的 方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利机会和条件并调动起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的学进行得更加顺利。学 要主动也不是意味着“学生中心”,而是指学的目标与 教的目标一致,学生能主动利用教师为之创造的机会、 “儿童中心论”者一般都把学生看作能够完全决 定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主体,高度强调学生的 个人能力和否定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从哲学观来分析, 他们较多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因的作用,贬低甚至 否定外因的作用。这些多对教育问题持理想主义 态度,一般不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家而是教育思 想家。 (三)关于这两种观念的评价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个中心论都有其合理积极 的一面,但是“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都极 端片面地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师中心论来说,学 生必须跟着教师转,应无条件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而儿童中心论,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立起来,只承认其中一个方面而否认了另一个方面。 这二者长期对峙较量,交互消长、摇来摆去,有人称 之为“钟摆现象”。 二、辩证地看待教与学的关系 (一)教与学的关系本质上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身体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 生活阅历、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均不成熟,他们非常 迫切地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的教如同向导一般,起着一种指引路程、把握方向的 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所谓的“主导作用”。辩证唯物主 义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教师的教虽然代表 不了学生外在环境和教育影响的全部,但是能够通过 把外部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结合起来发挥积极的 作用;而学生这方面,他们都不可能主观、自发地产 生学习动机、方式方法,以及在学习结果中获得的知 识、思想和能力,必须在正常情况下接受、吸收来自 外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就主要是来自教师的影响。 更进一步说明了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有 其必然性。从古至今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如果忽视 或放弃教师的教的主导作用,根本就谈不上教学成效。 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 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相 反地,应该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学生的学的主动性。教 师的教的成效应该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现出来; 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也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体现出 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可以作为向导或指南针,为 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机会、条件或环境。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但又是反映和改造环境的主 体,任何环境因素和教育影响作用的发挥都必须以主 体的能动活动为前提。同理,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 的学习,教师的任何教育措施都难起作用,这也就没 有什么“主导作用”可言了。 教师的教是学生的学的前提条件,只有真正地使 学生的学主动起来,教师的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起主 导作用。任何形式的教学,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的教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条件和环境,有一定的性但又能按教师的教学设 计进行学习。如果我们能辨证地看待教学过程中教与 学的关系,正确理解“教为主导”“学要主动”的涵 义,就必然会对“学”这一方面重视起来,就必然会 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 特点设计、组织并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运用高 超的教学技艺使教更为灵活,学更为主动。 (二)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解决知与不知的矛 盾运动的过程。解决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就是解 决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知到知,由知 少到知多的矛盾转化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 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即内因 是依据;外因则是第二位的原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 件。既然教学的本质是解决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那 么,教师的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对学生来说 都是第二位的原因,都是外因;而学生,只有学生才 是教与学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即内因。 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和渴求,绵绵不断的学习积极 性,勤奋好学的学习精神以及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正 是学生学习内因的具体体现。教师的教,就是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尊重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 理特征,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否则, 学生的学习内因和教师的外因条件作用都不可能最大 限度地发挥出来。二者的关系,正是内因和外因的辩 证关系。归根结底,学生的学是学生个人的事情,任 何人都无法包办、替代和强制。教学中教师的包办、 代替、强制,会导致内外因关系的颠倒,是违背辩证 法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1.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1.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深化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N]冲国教育报,2001~10—24(4). (责任编辑:郜东星)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