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一轮复习讲义(01下)
08高考复习讲义 2010-06-28 11:33:21 阅读9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讲 神奇的货币(下)
四、高考真题回放
01.【A】(2008年江苏政治·12题)2008年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采取上述措施有利于
C.促进财政收人增加 D.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
A.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B.抑制人民币汇率上升
【解析】实施从紧的货币,控制信贷总量等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因为从紧的货币可以控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有利于防止物价大幅度上涨。02.【C】(2008年宁夏文综·15题)2005年7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8.21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8.11人民币元。此后,人民持续小幅升值,截至2008年4月,人民币累计升值约为16%,人民币升值有利于
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使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增加,而美元购买我国产品的购买力下降。由此可以推知,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来说,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而会加重外商在我国投资的成本。故①④错误,②③正确,选C项。03.【D】(2009年全国文综Ⅱ·25题)2009年4月,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核算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
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币的职能和汇率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境贸
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更好地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故②④正确。①与现实不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物价没有关系,故③不选。本题答案选D项。04.【C】(2009年北京文综·26题)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95万亿美元。
③美国对中国投资减少 ④美国国债价格下跌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安全构成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来自于①中国之间贸易额下降 ②美国超额发行货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以时政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既要有对教材知识的储备,又要能迁移应用。本题考核对外汇储备安全的理解。中国储备了大量的美元,中美之间贸易额下降只是对近期的外汇收支有影响,而不会威胁我国外汇安全,①排除;美国对中国投资减少也不会直接影响我国的外汇安全,③排除。我国外汇安全威胁来自于美国超额发行货币,这会使美元贬值,直接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贬值,这是影响外汇储备安全的最大威胁。②正确;由于我国持有美国国债,因而美国国债价格下跌也会威胁我国外汇安全,④正确。
05.【C】(2009年广东文基·01题)“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解析】本题考查对货币的起源、作用、本质、职能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考核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本身表述错误,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B项表述错误,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但不是财富的唯一象征;D项表述错误,从职能上看,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只有C项符合题意。
06.【A】(2010年安徽文综·01题)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回避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商品属性的理解运用能力。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商品—货币”的转化,实现商品的价值;否则,商品生产者就会赔本、破产,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07.【C】(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12题)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 B.84,80 C.84. D.84,100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汇率、价值量的理解。在本题中,以前10元人民币的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按照人民币本币与外币间的汇率为l:8,再加上N国的关税为5%,计算公式是:10×8×(1+5%)=84N国货币单位;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故中国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现在是10元÷(1+25%)=8元人民币,人民币本币与外币间的汇率仍为l:8,故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是。故答案选C项。
五、社会热点追踪
关注人民币汇率:维稳是主旋律
【背景资料】2009年1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保持平稳,月初值为6.8281:1,月末为6.8282:1。综合分析,影响本月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为国内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面和经济面因素未有明显的改变,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推动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平稳走势。
2009年11月30日,在中国江苏南京举行的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我们将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命题切入】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措施?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所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会导致社会经济不稳定,引发经济波动和混乱,这就需要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我国出台的有关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正是我国实施强有力宏观的体现,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稳定。(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我国履行经济职能的体现,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不屈服于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我国对外的基本目标,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1)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体现了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2)金融危机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现阶段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试题设计】
1.2009年12月7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 = 6.8290元人民币,12月4日
为1美元 = 6.8270元人民币。这一现象表明①美元对人民币升值
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
③国外进口的产品价格会下跌,我国企业的生存空间会受到挤压④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本题考查汇率及汇率变动的影响的知识,中等难度。从两个交易日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降低,意味着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这有利于我国出口而不利于我国进口。②③错误,①④符合要求,故正确答案选D项。
2.近年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热钱也加速流入,豪赌人民币升值。在看待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甲、乙、丙三位经济学家作了如下辩论:
甲笑着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也神气多了。”乙反对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恐怕你还没有出国,就事业了。”
丙总结说:“如果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咱口袋里的人民币还会多起来,出国时也能神气起来。”
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三位经济学家的观点的看法。
【答案】①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宏观的重要杠杆。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和,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通盘考虑,慎重决策。②汇率变化是一把“双刃剑”,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有利有弊。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币更加值钱;但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出口的增长,造成出口企业生产的萎缩,加大就业压力。甲是从积极方面认识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的,乙则是从消极方面认识人民币升值影响的。③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对于实现就业,保持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丙的观点正是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现实意义的正确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及汇率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知识,中等难度。回答时首先要明确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然后再分别对三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进行评析,理清所说观点的理由。
六、课时同步测试
(见《导与练》同步课时作业·第一课时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