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来源:百家汽车网
第15卷第5期 2 0 1 3年10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Agriculture&Forestry Education)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付 昊,王益民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 摘 要:主观幸福感研究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发挥他们的个人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 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因素包括人格特征、归因方式、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等;外部因素包括家庭 环境、学校环境、生活事件、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等。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要结合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 综合考虑:一是大学生要从主观角度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设定科学合理的幸福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 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高校要从客观角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和谐的校园文化活 动、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927(2013)05—0021—04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subj ective well—being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ion strategy FU Hao ,WANG Yi.min (Division of Students Affairs,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China) Abstract:Subjective well—being research is valuabl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f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personal potentia1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sub— .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comprised of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The inside .factors include personality,mode of attribution,emotion intellect etcThe outside factors in— .elude family environment, college environment,the events,living manner, society aegis etc. Upgrading their lev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can be summarized from subjective point and ob— j ective point.The colleges are supposed to cultivate an excellent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good habits of students,educate them to set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happiness goals,choose Dositive coping styles,and establish good relationships.Simultaneousl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promoting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a1 activities,and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wide range of social suppor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subj ective well—being;influence factors;promotion strategy 主观幸福感是当今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 感三大成分,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青年中知 热点,它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 的总体评估Ⅲ,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 识层次较高的群体,研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对提高 收稿日期:2013—06—28 作者简介:付 昊(1983一),男,河北秦皇岛人,本科,助教,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X-作。 通讯简介:王益民(1964一),男,河北新乐人,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工作。 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O13年l0月 他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获取人生 幸福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文章拟采用文献综合 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理论 综合评述,分析和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 素,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因素 1.人格特征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 为倾向的统一体,它是预测幸福感最稳定有效的因 素之一。人格特征为外向性的大学生往往有着良好 的人际交往,擅长组织协调,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与 支持,比较容易形成幸福体验;相反,人格特征在神 经质维度得分高的大学生往往心理因素比较敏感, 对外界刺激反映过强,容易表现出适应障碍,从而影 响幸福体验。拥有高自尊的大学生和自我概念积极 的大学生都比较自信,处事乐观,其幸福感较高。多 使用积极幽默风格如亲和型幽默的大学生善于处理 人际关系,也拥有较高主观幸福感_2]。对不同气质 类型大学生群体的研究显示,多血质一粘液质气质 类型的大学生自我评价更积极、幸福感得分最高,抑 郁质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性情脆弱、情感发生持久缓 慢、容易形成伤感、悲观等不良特征,幸福感得分低[3]。 2.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在过去经验和 当前期望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事件或行为以一种相 似的或习惯性的方式做出原因推理的倾向性。大学 生的归因方式倾向于作内部归因,即归因于自己的 能力和努力等主观因素[4]。在遇到成功情境时,大 学生在顺境时会对自我整体作出肯定,会感到骄傲、 满意和信心十足,相应的幸福感也会得到提高;在逆 境时,会产生否定自我、羞愧、灰心、绝望等不良情 绪,从而影响其幸福感体验。 3.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 压力时习惯性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采用积极应 对方式的大学生,善于寻找并组建关系网络,获得朋 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其幸福感较高;反之,使用退避、 不良情绪和发泄应对方式的个体幸福感水平较低。 显然,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大学生主观幸福 感的发展,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阻碍大学生主观 幸福感的发展。 4.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指控制情绪冲动、理 解他人的内部情感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情绪智 力高的大学生拥有更积极的自我,面对生活应激时 更容易对情绪进行感知,懂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主观幸福感较高。 (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 影响既体现在物质生活上,也体现在家庭关系等精 神层面。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家庭生活环境与高 校环境反差较大,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在生活满意度 上不及城镇生源大学生。但城镇生活竞争相对激 烈,购房、就业等压力也比农村大,所以城镇大学生 在积极情感体验上并不占优势。家庭收入低的大学 生花销往往占据家庭支出的很大比重,还寄托着家 庭未来的希望,这无疑带给他们许多压力,其幸福感 体验也受到影响Ⅲ5]。美好融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大 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从积极的方面关注生活的 美好,从而容易体验到幸福与快乐。而父母对子女 的不尊重、父母关系的不和谐等不利于大学生良好 心境的形成,使他们容易产生烦躁、自卑、缺乏安全 感等不良情绪,会降低他们的幸福感体验水平。 2.学校环境 高校生活对大学生学习成长有着 重要的影响。不同学校在教学设施、公寓环境、休闲 场所等各方面的硬件建设上水平不一,在社会经济、 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定位不同,社会评价和美誉度也 有高低。有研究显示:民办高校由于社会认可度不 高、教育管理尚不健全、就业前景不明朗,导致 民办高校大学生幸福感低于普通高校大学生 j。而 在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群体中,艺术类、体育类大 学生有自己的专长,容易获得大家的肯定和赞赏,其 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表演、比赛等活动与 其他同学交流合作,面对压力时还可以通过音乐、运 动等合理渠道进行宣泄,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得分高 于其他大学生_7]。 3.生活事件 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主要包括学 业、社交压力、生活与经济、择业的烦恼等,其性质分 为正性、负性和中性3种。关于生活事件对主观幸 福感的影响结论尚不统一。有的学者认为生活事件 对大学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有研究表明负性 生活事件所产生的压力明显大于正性生活事件,负 性生活事件越多的个体越感觉到不幸福。如就业压 力大的个体经常会感到焦虑、郁闷、烦躁、紧张等,从 而导致主观幸福感偏低 ]。 4.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为大学生提 第15卷第5期 付昊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23 供放松、游憩、自我改善等心理需求。大学生进行体 育锻炼可以增加脑部供血量,协调左右半脑控制愉 快情绪和不良情绪的部分,使自身产生愉快的感觉; 经常参加集体活动、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增强个 体的自我价值感,可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有利 于自身面对挫折、孤独和压抑,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 感体验。 5.社会支持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亲 属、朋友、老师以及各种团体组织等,包括客观物质 支持和主观精神支持两部分。大学生遇到困难和面 对压力时,获得社会支持越多,越容易解决遇到的问 题,还可以产生喜悦、感激、自信等积极情感,唤醒内 心的斗志,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去,容易体验到快乐感和幸福感;相反,劣性的社会 支持则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 (一)主观方面 1.锻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大学生的幸福感 是个体对生活状态的主观体验。拥有积极人格和良 好心态的大学生更容易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做出积 极、正面的认知和评价,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潜力,更 易获得主观上的幸福体验。因此,大学生应该培养 自信、乐观的人格品质,保持开朗、豁达的心境,提高 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磨练自己果断、坚韧的意志, 遇到困难时勇敢的面对并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 的方法。 2.设定科学合理的幸福目标 目标理论认为主 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大学生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以及目标达到后可以享受其中 的乐趣,体会自身行动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拥有幸 福感体验。因此,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实际水平,根 据自己的需要确立合理的目标,提高实现目标的可 能性,避免目标设定不合理带给自身的失落感。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作息规律、适 度的体育锻炼、个人的兴趣爱好、合理的休闲方式等 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相 反,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沉迷网络游戏、酗酒等不利 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大学 生规划大学生活,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目标。 4.面对困境积极应对大学生面临压力和困难 时,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幸福感的提高。因此,大 学生应当确立科学的精神信仰,正确看待生活中发 生的正、负生活事件,从积极角度进行评价,培养 正确的挫折观,采取理性的行为方式如求助、咨询 等,努力寻求外界支持,力求解决问题,在逆境中 历练自己,避免采用自责、抱怨、幻想等消极应对 方式。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 有利于大学生学习进步、个性完善和情绪稳定,也是 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学生应 该学习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 一是和同学、朋友以诚相待,不卑不亢,用热情、尊 重、真诚的心态面对大家,赢得宝贵的友谊;二是与 老师、学长和睦相处,在学习和生活遇到困惑和迷茫 时寻求他们的帮助和开导;三是保持和家人的相互 关怀,将自己的喜悦和悲伤与家人进行分享。 (二)客观方面 1.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构建良好的专 业知识体系。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寻找所学课程的兴 趣点,帮助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和价值,增强他们学有所用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打 消他们对专业前景迷茫的不安情绪,使他们在专业 知识的获得和积累、学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体验满 足感,增强其主观幸福感。二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 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大学生道德文明 水平的高低以及对幸福的真实把握。因此,高校应 该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熏陶,提升其精神修养和 生活品味,增强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三是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高校应改 变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中消极防御为主的工作方式, 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工作当中,将服务目标人群 普及到每一名大学生,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心理体 验、挖掘自身的潜能、激发自身的活力,从而促进大 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培养大学生理性科学的价值 观和幸福观。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飞速发展,文化更 加多元化,信息化也促进了人类思想的传播,这些对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着巨大影响。因此,高校应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评价他人、社会,知 荣辱明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 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其自身 的幸福感。 (下转第38页) 38 参考文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3年1O月 [6] 杜玉波.在实现的伟大进程中推动高等教育 [1] .在十二届全国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 话[EB/OI ].http://news.xinhuanet.corn,2013—05 —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03—26(05).  [7] 文献编辑委员会.文选(第2卷)07.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7.  [8] 文献编辑委员会.文选(第3卷)F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1. [2]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共同坚守理想信念——一论共 筑“”FN].中国教育报,2013—03—19(01). [3] .十八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 话[EB/()I ].http://www.gov.en,2013—05—07. [4] 鲁迅.学界的三魂,华盖集续编F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6,29.  [9]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FEB/()I ].http://www.grow.en,2013—05—07. (编辑:潘秀华) [5] 秋石.汇集磅礴正能量[J].求是,2013(7):4. 、g 0 、 、 、 、 、 、 、e (上接第23页) 2.倡导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等学校是社会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应体现出优秀的精神环境、 良好的文化氛围和高雅的品位格调。校园文化活动 作用,又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多方的支持力量,是 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其参与者以大学生为主体。健 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的品行导向、精神 追求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让大学生增 长知识、愉悦身心、增进友谊,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主 人公精神、彰显才艺能力、陶冶情操、实现自我价值, 对大学生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3.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 高校应从客 观物质支持方面关注和改善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 letin,l984,95(2):542—575. [2] 范晨霞.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 感的关系研究E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3] 姜永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其与气质 关系的研究E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 王慧慧.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F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158—160. [5] 佟月华.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 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志,2003(4):294—295. [6] 凌宇.民、普高校大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生活事 公平正义地做好各种奖惩评判,在精神支持方面体 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一要教育大学生保 持和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感受来自家庭的亲情支 持;二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高年级同学的传、帮、 带作用;三要调动专家教师资源为大学生专业学习 提供智力支持;四要支持学生团体开展积极健康的 校园活动。 件相关的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7] 尹海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 研究ED].开封:河南大学,2004. [8] 陈桂兰,黄颖.影响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J]. 科教文汇,2009(17):7O一71. 总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既要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 (编辑:潘秀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