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重点整理
题型:
简答5道 答题方式:要点分条简述„„„„„„„„„„50分 论述1道 答题方式:要点加论述„„„„„„„„„„„„20分 写作1道 答题方式:用唯物辩证分析法分析某一生活现象„„30分 第一类题:(简答题)
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p14---p16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二、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P27----P29
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三、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色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四、物质与物质形态区别
1 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一一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一一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
2 哲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永恒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3 二者的关系看做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五、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含义:
1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2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含义: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主要有对抗性和排斥性两种形式。
矛盾的斗争性作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六、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与量变的转化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质是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形成事物质量互换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七、实践与认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
主要表现四个方面: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
八、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P71----P76
1真理的客观性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的含义: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性的含义:
真理的相对性即是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九、价值含义与其特征 P79---P85
含义: 哲学上的“价值”是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课题对于主题需要的意义。
特性: 价值具有客观性。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性。
十、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或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十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P151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其作用表现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第二类题:(论述题 原理+论述 ) 十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1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自己的论述)
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自己的论述) 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自己的论述) 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自己的论述)
最后一题:(写作)
十三 用唯物辩证分析法分析某一生活现象 (800字这个需要自己百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