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来源:百家汽车网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作者:刘胜君

来源:《新长征》 2013年第6期

刘胜君

党的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纲领和总要求。近年来,白山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机制完善、阵地建设、道德实践、学校德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巩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作用,不断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白山市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一、切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目前,白山市共有18 岁以下未成年人20.5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8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国际环境和外部思潮的影响。在深化对外开放,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以各种途径和手段传播他们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侵蚀和影响未成年人思想。

二是社会生活中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少数领导干部、企业家、公共人物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有些行业从业者不遵守基本道德准则、诚信缺失,某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等,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三是不良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新兴媒体传播的危害。高新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使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新的难度。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有的未成年人缺乏理想追求,是非观念模糊,语言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在家长、学校和社会,解决好这个问题,各级和责任重大。

二、卓有成效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整合各种德育资源,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进行爱国主义、传统、传统美德和民主法制教育,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健康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现在教育的直接指挥棒是各种升学考试,不适合孩子全面成长,德育为先在很多学校是落不实的。如果持续不重视孩子的德育工作,就会培养一批有文化但什么道理都不懂、谁的话都不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要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二是切实发挥好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和道德示范者,应树立好的样板,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子女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村屯和社区是对未成年人成长具有

直接影响的小环境,应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城乡基层组织和社会团体,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是广泛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和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疏导和参与的方式,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继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教育实践,“感恩作业”等行之有效的创新活动应深化拓展,志愿者活动应实效化、制度化、品牌化,为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打造更多载体。在学雷锋活动月期间,我们组织10 多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四是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各大众传媒应当发挥优势和特色,宣传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推介各地各部门的经验做法,对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及时揭露批评。理直气壮地弘扬先进思想文化,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深入开展网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传播有害信息的违法行为,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全面贯彻保护未成年益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三、全力抓好关爱留守儿童“心灵看护行动”

当前,和、都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列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孩子,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心灵看护行动”就是以道德人格养成和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以社会志愿服务为基本依托,发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从心理上引导、从学习上帮助、从生活上关心,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有“代理妈妈”,有“爱心辅导员”,有“快乐活动室”。通过推动“三从三有”,最大程度弥补留守儿童的父母慈爱与家庭温暖缺失,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一是明确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是小事而是大战略。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的有效手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保障手段,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从民族未来的角度看,留守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全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 多万,占全国同龄儿童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于这样大的群体,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关爱体系。从时代进步的角度看,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留守儿童规模仍将进一步膨胀,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城市化进程,进而延误现代化进程。

二是明确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心理健康和道德养成。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引发了生活、教育等方面一系列不同于其他同龄人的突出问题,体现为“三个缺失”:关爱缺失。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偏离常态的问题。监管缺失。隔代监管或是亲戚托管,会导致溺爱、代沟、放纵、忽略细节等一系列问题,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任性心理,以及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示范缺失。家长的最大作用是自身言行的影响。留守儿童没有直接的示范标杆,恰恰缺少这方面的示范,有些打工家长因职业、逐利等原因,甚至还会有负面影响。这三个缺失的直接后果都体现在思想和性格方面。三是以最大的耐心和最扎实的工作实施“心灵看护行动”。让全市3700 名农村留守儿童每人都有代理妈妈,有爱心辅导员,有快乐活动室,这是一项异常艰巨和复杂的工作,是细活、辛苦活,没有足够的耐心做不了,没有敬业较真的精神做不好。“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断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对这一行动具体的推进要求,就是抓实抓细不跑粗,不能走形式,“三从”、“三有”要逐一落实,形成宣传部门牵头,各级教育、妇联、共青团、关工委、、司法、文化、民政等部门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切实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合力

一是完善机制,分工协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和工作机制。

二是建强队伍,培育骨干。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为人师表、热心育人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一支形象良好、素养较高的校外辅导员队伍,一支熟悉孩子、德艺双馨的少儿文艺工作者队伍,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队伍。重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劳动模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三是扶持,提供保障。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由主导的原则,各基层和社会各界应当把涉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建设和设施投入纳入财政计划并逐年增长,支持推动少儿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利用市场机制广泛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全社会增加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是转变作风,创新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规律,因势利导,润物无声,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未成年人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作者:白山常委、宣传) 责任编辑/柳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