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 经济论坛 NOV.2O13 总第520期第11期 Economie Forum GI, ̄11.520 No.11 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的思考 文/宁军 【摘 要】消费信贷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产生以来,经历了由缓慢到快速的不同发展阶段,现已成为我 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消 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消费信贷业务健康顺 利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作者简介】宁军,河北经贸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我国消 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一方面,高收人家庭的消费需 费信贷近几年发展迅猛 规模不断扩大,在商业银 求已基本得到满足,消费倾向较低,其收入在社会 行全部贷款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客观上起到了扩 总收入中比重的持续上升将拉低社会整体的消费倾 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此同 向;另一方面,低收人家庭虽然有强烈的消费信贷 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消费信贷 欲望,但面对社会保障的缺乏和预期收入的不稳定 起步晚、起点低,市场不够成熟和完善,消费信贷 性,消费能力受到抑制,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在 的发展仍然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我 城镇住房、医疗支出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城镇居民 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这对于保证 收入水平增长幅度有限,较低的收入水平严重制约 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稳定 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受传统观念束缚,消费者金融意识不足。我 一、消费信贷在我国的现状 国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观与西方国家“先消费,后 目前,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获得了巨大发展。 还钱”的消费观念迥然不同,多习惯于先攒钱后消 2011年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88717亿 费,量人为出,在大部分中小城市表现尤为明显。 元,增加14803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 目前我国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仍然 额13555亿元,增加了396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 趋于保守,信用消费的信贷环境还没有完全形 贷款余额75162亿元,增加了10838亿元。我国消 成,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另外, 费信贷主要有住房、汽车、助学贷款、大件耐用消 我国普通民众金融意识不足,由于接触的金融产品 费品、个人信用卡透支和其他贷款等品种。自开办 少,对于金融机构功能和产品都缺乏必要的了解。 消费信贷以来,住房信贷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比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民众认为银行就是用来存钱和 重基本在60% 75%之间。截止2012年末,中国人 取钱的地方,信贷意识和理财观念非常缺乏。正是 民银行所统计的全国消费信贷余额已达到10.27万 由于对金融产品不了解,故在办理消费信贷时,心 亿元,比1997年末增长了600倍左右,消费信贷占 存疑虑,积极性不高。 金融机构信贷余额比例达到16.42%,其中个人住 3.产品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我国的 房按揭贷款占了绝对比重。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产品研发与业务创新能力较弱,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面临的主要制 未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差异,致使产品功能单一,缺 约因素 乏特色,贷款条件和方式不够灵活,产品设计集中 1.消费信贷地区发展不平衡,居民承贷能力较 度较大,业务量集中在住房消费信贷和汽车消费信 弱。消费信贷发展的地域不平衡,东部与西部之 贷等几个业务品种上,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 间、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垄断行业与竞争行 求。这些都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业之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从业人员之间的收入 4.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业务操作设置不科学。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时间短,所以在信贷管 理方面缺乏经验,各商业银行多用对公审贷的思 维、批发贷款的风险理念和审批方式来操作消费信 贷业务,与消费信贷的金额小、笔数多、使用急的 特点不相适应。另外在消费贷款品种、利率、期 限、还款方式和业务流程设置上不科学,导致在业 务操作过程中,存在手续繁杂、效率低下、收费不 合理等诸多弊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 展。 5.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机制。虽然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致力于加强制度建设,但是内部 管理体系始终存在着缺陷。再加上激励与约束机制 的不完善,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时面 临较大的操作风险,从而无法有效地加以防范与控 制。另外,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变现市 场,信用担保制度不够完善。商业银行在发放消费 贷款时,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以降低银行的 损失程度,一旦消费贷款发生风险,银行通常会把 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由于我国拍卖市 场、房地产等二级市场尚不完善,抵押品变现费用 很高,银行虽有最终处置权,却很难将其变现,贷 款担保形同虚设。此外,我国担保机构缺乏,相关 法律法规较少,《担保法》中多涉及公司贷款的担 保行为,应用于消费信贷业务则操作性不强。 此外,消费信贷风险转移机制欠缺,相配套的 保险体系尚未形成。对借款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还 款能力的变化商业银行往往很难把握,一旦借款者 出现无力还贷的情况且未有任何风险转移机制,那 么所有的风险都要由银行自身承担,这对于银行开 展消费信贷业务十分不利。 三、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策略 1.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消费 信贷。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告诉我们,持久稳 定的收入是居民长期消费倾向保持稳定的主要因 素。持久收入同样可以增加居民对未来收入的确定 性,从而增强其消费信贷的信心。同时,社会保障 体系的完善,也有助于增强其消费信贷的信心,可 见,收入水平的高低及预期收入的稳定是制约消费 信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推动商业银行消费信 贷的发展,必须强化作用,调整收入分配政 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居民收入预期, 增强居民预期支付能力和消费信心,提升大多数普 通民众消费水平,这样才能夯实消费信贷需求主体 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对于商业银 行来说,可以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还提升了 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这就要求商业 银行应以农民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研发出真正为 农民所需的消费信贷产品。 2.改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观念转变。针对普 通居民不了解消费信贷的现状,各商业银行应大力 宣传消费信贷的信用功能和作用,积极倡导信用文 化,让大多数居民理解并接受消费信贷,使其积极 转变消费观念,树立善于消费、勇于消费、科学消 费的新观念,使人们从传统的消费方式转向现代信 用消费方式。 3.加速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结构。商业银行必 须在消费信贷业务和产品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改变 目前消费信贷品种同质化的局面,开发更多的金融 产品,以提供更加广泛的消费信贷服务。通过技术 和产品创新,为顾客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全 方位的金融服务,实行产品差异战略,从而增强消 费信贷的吸引力和扩散力。如针对不同的}肖费信贷 品种和贷款对象的多元化需求,在利率、期限、还 款方式等方面实行差别化信贷服务,有针对性地推 出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如对个体工商户和运输业 者提供经营性车辆贷款,对中低收入但收入较为稳 定的教师、机关工作人员提供期限更长的住房贷 款,对老年人提供住房反抵押贷款。 4.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操作流程。商业银行应 当根据消费信贷的特点,在消费信贷业务操作过程 中,实行精细化、专业化、批量化运作和管理,设 立专门的消费信贷管理中心,在分支机构、网点建 立多层次的业务分销渠道,加快健全消费信贷业务 流程管理机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业务处理,简化 业务流程,减少环节,操作规范,提高效率,减少 不必要的人财物浪费,确保客户使用消费贷款的信 心和积极性,使消费贷款在我国健康ll ̄,N发展。 5.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担保 制度和商业保险制度。各商业银行必须在内部建立 和完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一是从跟踪和监控 人手,建立一套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贷 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监控,掌握借款人动 态,将不能按时偿还本息,或者有不良信用记录的 借款人列入“问题客户黑名单”,加大追讨力度, 并拒绝再向其提供贷款。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消费信 贷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在线查询、分级审查 审批和集中检查。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到贷后检 查,都要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强化稽核的再检查 和再监督。三是商业银行内部要建立专门机构,具 体办理消费信贷业务,同时建立消费信贷审批委员 2013年11月 经济论坛 Economic Forum NOV.20l3 总第520期第11期 Gen.520 NO.1l 基于山西省主板上市公司数据 对贝塔系数的实证分析 文/宋【摘 宝 要】本文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对山西主板上市公司的风险进行了大概预测,数据选取.&2006年到2011 年,按月计算贝塔系数,并运用统计等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认为整体系统风险不大,上市企业能够稳定 发展,值得进行投资。 【关键词】贝塔系数;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回归分析 【作者简介】宋宝,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 一、引言 风险的关注。随着有关资本市场理论的建立和发 展,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建立在CAPM基础上的贝塔 系数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风险度量标准,它很好地 伴随全球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的风 险随之加大,如何衡量和度量金融市场风险成为学 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由美国次贷 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是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市场 研究了证券投资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基 于山西上市的煤炭行业公司较集中的特点,运用贝 会,将其作为发放消费信贷的最终决策机构,审贷 分离,形成平衡制约机制,以便明确职权和责任, 防范信贷风险。四是大力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 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并将商业银行的利益与 职工个人的利益捆绑起来,建立多层次的激励和监 督约束机制。 消费信贷风险合理有效的转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 保险业的发展。当然,制定险种费率时要注意兼顾 双方利益,不能因为费率过高而影响商业银行消费 信贷业务的发展。 建立完善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首先,完善 参考文献 [1】谭燕芝,李兰_论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一基于借鉴美国消费信 贷的视角U】_消费经济,2008,(6) 《担保法》,应在《担保法》中增加消费信贷担保的 相关条款。其次,加快培育规范的消费信贷二级市 场,完善交易法规,降低交易费用,使商业银行在 [2】潘丽娟.我国消费信贷现状分析卟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 【3]邵彦敏l启动消费信贷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之举Ⅱ】.贵州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常新萍,张国花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商业研究,2008,(6) [5]王磊.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金融 论苑,2007,(12). 借款人无力偿还消费贷款的情况下,能迅速变现抵 押物。再次,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担保公司,尤其是 机构性质的消费信贷担保公司,对配合社会福 利制度改革而发生的消费信贷业务进行担保。 建立消费信贷商业保险制度。将消费信贷与商 业保险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分散商业银行贷款风 险,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如银行在 发放某些消费贷款时,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须购买某 种特定保险,一旦借款人因发生意外而不能偿还贷 f612010-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前景预测报 告[EB/OL]http://www.chinaim.com/doc 【7】孙烨,季小杰,推动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国金 融,2008,(2). [8]祁京梅中国消费需求趋势研究及实证分析探索【M】.北京:中 国经济出版社.2008. 款时,保险公司要向保险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保 险赔偿金,而这笔赔偿金又足以偿还银行贷款本 息。这样,一方面可以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 (责任编辑: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