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银行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进步,电子商务在银行 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使半前的众多银行开始了全新的经营模式,网上 银行在商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网上银行进行具 体的介绍,并对网上银行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展开分析,使大家充分了解网上银 行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网上银行;应用发展
一、 网上银行泄义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 客户提供开户、査询、对帐、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 以足不岀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立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 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网上银行(InternetbankorE-bank),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机构概念,指通 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另一个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 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提及网上银 行,更多是第二层次的概念,即网上银行服务的概念。网上银行业务不仅仅是传统银行产品 简单从网上的转移,英他服务方式和内涵发生了一左的变化,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又 产生了全新的业务品种。
网上银行发展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的无形的电子银行,也叫\"虚 拟银行\";:所谓虚拟银行就是指没有实际的物理柜台作为支持的网上银行,这种网上银行一 般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没有分支机构,也没有营业网点,采用国际互联网等高科技服务手段 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另一种是在现有的传统银行的基础上,利 用互联网开展传统的银行业务交易服务。即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为客户提 供在线服务,实际上是传统银行服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这是网上银行存在的主要形式,也 是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的网上银行发展模式
二、 网上银行的特点
(-)全而实现无纸化交易
以前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大部分被电子支票、电子汇票和电子收据所代替;原有的
纸 币被电子货币,即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所代替:原有纸质文件的邮寄变为通过 数据通信网络进行传送。
(二)服务方便、快捷、髙效、可靠
通过网络银行,用户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髙效和可靠的全方位服务。网络银行 的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能够随时随地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让人们享受到超越时间和 地域的服务。
(三) 经营成本低廉
网络银行采用了虚拟现实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银行可以在保证原有的业务量不降低 的前提下,减少营业点的数量。
(四) 较高的安全性
不管是在网络数据方面还是在交易支付方面,网上银行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防火 墙的设置使各个系统之间保持着性,用户权限和系统密码的设置也使网上银行上的交易 行为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五) 个性化
各大银行在创建网上银行的时候都会根据自己的市场左位和市场需求来进行。为了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各个银行都会努力创建具有特色和符合自身经营发展特点的网上银行, 从而在各大商业银行中独树一帜。
三、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1995年10月18日,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第一安全网络银行 (SecurltyFirstNetworkBank)在美国诞生。自此以后,欧美其他商业银行纷纷作出了积极反应, 众多有影响的商业银行都陆续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并且都在为自己的网上银行展开了全 方面的宣传。除此之外,它们还不断争夺网上交易份额,争抢新的客户源。他们的业务范围 非常广泛,业务品种更为齐全。在业务处理上,交易信息采用网上传输,银行计算机系统实 时自动处理方式,以其方便、快捷、安全赢得了广大企业和个人用户的欢迎。
中国银行在1997年以“网上银行服务系统”在国内开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先河,中国 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也都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英中招商银行开通的是以企业
银行、个人银 行、网上支付、网上证券及网上商城五大功能为核心的全方位网上银行服务系统。目前我国 的网上银行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账务查询、转账、代
发工资、缴费、网上购物、订票、捐款、股票交易等多种服务,网上交易额已突破 百亿元。为方便协调、管理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各商业银行还专门成立了网上
银行中心,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但由于国内网上银行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 因此在业务范围和服务品种上要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网上银行少得多;在业务处理上,国内银 行一般采用\"网上传输,落地处理\"方式,与国上银行相比,实效差,手段相对落后。
网上银行在中国不断兴起,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技术风险较大。网络银行业务的髙技术性、无纸化和瞬时性的特点,决泄了 其经营风险要高于实体银行业务的风险,而技术风险又是网络银行风险的核心内容,也是金 融机构和广大客户最为关注的问题,它主要包括交易主体的身份识别、交易过程的商业秘密、 电子通讯的安全、交易和其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特别是未经授权的中途拦截和篡改等,以 及一些主观方而造成的安全技术隐患°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好,必然会造成损失, 影响信用。
其次,缺乏合理的战略规划。当前一方而要积极鼓励网络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发展, 列一方而也要站在促进整个金融业发展的高度,加强对网络银行发展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在 市场准入、安全技术、产品开发、业务创新、经营管理等各个方而都要进行总体规划,统一 规范和完善。当务之急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对网络银行的设立、管理、具体业务功能 的实现以及駛件和软件系统的应用进行研究,统一制立一套网络银行业务结算、电子设备使 用等规划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认证体系。
最后,缺乏有效的业务监管。目前我国对传统银行业务的监管,主要实行的分业经 营基础上的多元化分业监管,但对网络银行业务的监管缺乏有效的制度。
四、网上银行的发展前景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上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毋庸置疑,因特网已经 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大众化或平民化的平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此外,现代信息 网络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建立,为网络银行开展业务提供了主要渠道。同时,保密技术的进步 也必将提高因特网传送信息的安全性,从而极大增强了客户和消费者的信心,从而为网上银 行提供了大量的用户。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为网上银行提供了外在的发展动力,
同 时银行的创新发展则为网上银行不断完善和改进提供了内在的发展动力。因此,网上银行作 为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焦点。随着我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为迎接全球经济一休化的挑战,我国的网络银行建设步伐必将加快, 以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我国银行业应该抓紧建立功能强大的金融通信网络,加快包括 银行业务处理系统、现代化淸算系统和银行信息系统的网上银行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实现 银行业务、服务、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同时应该加快我国金融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加 强金融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只有科学地评估国内电子商务环境,提出科学、系统、符合国 情的金融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和思路,才能逐步推动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进程,在新世纪网 络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网上银行成为银行国际化和先进性的一项标志
目前,世界上各大银行都已相继建立了网上银行,如花旗、汇丰等老牌银行纷纷推 出了自己的网上服务,国际知名的银行如英国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日本樱花银行等大金 融企业竞相推出包括网上结算、网上证券交易以及网上借贷的网络服务项目。
在国内,各商业银行也竞相加大开拓网上银行业务的力度,网上银行开始全而支持 各类电子商务支付结算,并被作为创建优势银行业务品牌来经营,一时间,能够提供网上服 务已经成为银行国际化和先进性的一项标志。
(二)国内网上银行的发展势头迅猛
国内网上银行的发展几乎与我国的电子商务同步。自1998年3月中国银行完成第 一笔网上银行业务以来,1999年6月招商银行、1999年8月建设银行、2000年1月工商银 行也相继推出网上银行业务。其中,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是我国网上银行的先行者。
网上银行在我国获得了迅速发展,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农业银行 和光大银行等银行也竞相加大开拓网上银行业务的力度和科技投入,网上银行功能又得到进 一步完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 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
(三) 网上银行业务必将成为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发展 的时代趋势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为客戸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加 的业务需求。
加入WTO后,我国将逐步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银行最怕的是中资银行庞大的 业务网络和对本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当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后,肯立会避实就虚, 从中资银行的薄弱环节入手。所以,网上银行业务必将成为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
而对机遇和挑战,国内几乎所有大的商业银行都争先恐后地开发或者正在开发自己 的网上银行系统,并将苴作为在未来更为激烈同业竞争中的一张王牌。金融领域的竞争态势 必将更加激烈。
(四) 潜在客户认知程度不足
1•网上银行的消费人群特征
从目前全球网上银行用户的构成看,他们的年龄在18岁〜45岁之间,受教冇程度 较高,多是白领,因而收入也颇为丰厚。深圳、上海、广州、南京等网民比较多的地区,网 上消费业务发展也较快。
网上消费已为年轻人所接受,成为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总体来看,网民的年龄结 构相对比较年轻,比如知识型青年人、在校生等,部分目前还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不是网 上购买力比较强的群体,网上支付多是尝试。但是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创造财富的主力, 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一个正在成长的黄金客户群体。
2.
消费者接触网上银行的比例
最新调查显示,在线接触到基本的网上银行的业务(包括在互联网上浏览银行网站) 的人的比例,已由三年前的10个百分点上升到23%。这其中,有近三成的网上银行用户接 触过两个以上的网上银行;有33.7万频繁上网的网民,每周至少有一次接触基本网上银行 业务:10万人每天接触网上银行业务,而每月接触一次网上银行业务者,更是在一百万人 之上。
3.
消费者对网上银行的态度
网上银行只有达到一沱的客户规模,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收益。尽管为扩大客户群 绞尽脑汁,仍难以消除消费者对网上银行的疑虑。
虽然在中国超过1100万的频繁上网用户中,有3/4的人暂时还没有使用网上银行 的打算,但他们中有近七成的人对网上银行持欢迎态度。苴中近三成的人“迫不及待地要尝 试一下”;。与此同时,人们对网上银行的态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上网最频繁的网民中, 反对网上银行的比例已由2000年的14%下降到去年的6%.
调査显示:有上网条件的消费者中占87%的出于工作或生活兴趣而经常上网,其中 45%的消费者曾经上过银行网站或使用过网上银行,而没有使用过的消费者当中超过90%的 会考虑今后有可能使用。
4.
消费者对网上银行的认知程度
尽管有超过8成的消费者知逍网上银行,但这种认知大多停留在概念层而上,仅了 解这一名词。对于如何开通网上银行,如何使用网上银行办理业务以及网上银行可亦理哪些 业务,多数人并不知晓。网上银行依托于互联网,是虚拟媒介。它无法像银行柜台和自助设 备那样,得到专业人员面对而的使用指导,对于较少使用互联网的人群,特別是老年人,这 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他们接受网银的障碍。因此,如何\"教会\";用户使用网银,了解网银 业务,便成为网银推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我国的网上银行想要健康快速的发展,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我国应建立专门的网上银行准入制度。网上银行的准入要在注册制度、安全 工作、地域界泄方而从严,而在准入标准、业务范用等方面从宽,建立一套区别于欧美已有 网络发展优势国家的准入制度,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网上银行法的发展不是孤立的, 而是和一系列相关的法律规范相联系的,因此要不断完善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
其次,大力加强央行监管信息网络的建设,随着安全技术和认证机制的广泛应用,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给银行监管和金融立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老的监管方式和程序 已很难再适用于新型的金融业务,现行的金融立法也无法适应新型业务的发展。随着商业银 行业务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银行监管模式也应随之改变。
结论
网上银行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传统银行壮大发展的体现。随着社会的 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理念化、数字化和虚拟 化的网上银行,信息网络经济时代也不断深入人心。虽然网上银行具有
便捷、安全、高效等 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网络银行才能更健 康,更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2]
王冬•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趋势解析•中国金融电脑.2007(01)
郑延.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金融与经济.2009(05)
【3】邹湘豫.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对策研究冲国市场.2010(32)
[4]向鑫琳.浅谈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金融经济.2011(02)
【5】孙瀟.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河北金融.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