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卷第5期2006年9月 Vo1.18 No.5 2006.9 嘉兴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xing University 朱彝尊诗文本事、墨迹与碑刻 朱则杰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该文主要考证朱彝尊若干诗文作品背后的本事和外在的手书墨迹、碑刻。包括:第一,《西陵 后感旧》本事;第二,《题李上舍骑牛图》诗墨迹;第三,《皇清诰赠夫人龚母李夫人墓志铭》碑刻。 关键词:朱彝尊;诗文;本事;墨迹;碑刻;考证 中图分类号:I207.23 Original Stories,Ink Marks and Inscriptions of Zhu Yizun’S Poetry ZHU Ze—ji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 10027)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makes a textual research into the original stories,ink marks and inscriptions of Zhu Yizun’S poetry,including:Firstly,the original story for Remin ̄cence of the West Imperial Tombs;secondly,the ink marks of Inscribing the Picture of Li Shangshe on the Cow;and thirdly,the inscriptions of The Epitaph Presented Imperi— ally to Lady Li. Key words:Zhu Yizun;poety;orriginal story;ink marks;inscriptions;textual researc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81(2006)05—0005—05 朱彝尊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兼学者。其诗文 作品,无论是背后的本事,还是外在的手书墨迹、 碑刻,都值得我们去留意考索,搜集整理。本文 即主要就朱彝尊三首(篇)作品的有关情况,做 一潘安曾对酒,吴质数论文。 旧史悲难续,斯人意不群。 一为江海别,遽作死生分。 凄断山阳笛,.那堪岁岁闻! 些相应的考证与介绍。 一关于这首诗的本事,由于标题上的联系,旧 时曾认为同系悼念魏耕等人而作。但后来再经过 考察,发现它很可能是凭吊另案的吴炎、潘柽章。 吴炎、潘柽章都是江苏吴江人,以史学擅长。 、《西陵后感旧》本事 朱彝尊有《西陵感旧》前、后二题,各为五 言律诗一首,分别见于《曝书亭集》卷五、卷六 据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卷五《书 (《四部丛刊》影印本,第9b页、第6b页)。题 吴、潘二子事》记载(中华书局1983年5月第2 4~116页。),两人都有志于“成一代 内“西陵”,后世多写做“西泠”,即今浙江杭 版,第11州。前题《西陵感旧》,作于康熙元年壬寅 史书,以继迁、固之后”;潘柽章曾刻《国史考 异》三卷,顾炎武即“服其精审”。顺治年间, (1662)夏秋之际,悼念当年六月初一因“浙东 浙江湖州的庄廷罐编纂“明史”, “慕吴、潘盛 通海案”而被清廷杀害于杭州的魏耕等人,具体 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氏中”。后来该书被 可参拙著《朱彝尊研究》下编之一《朱彝尊抗清 奸人告发,凡编书、刻书以及“列名于书者十八 考》(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第l版,第 人皆论死”,共杀“七十余人”之多,这就是著 l15~138页)。后题作于次年即康熙二年癸卯 名的庄廷罐“明史案”。而吴炎、潘柽章二人, (1663)十月顷,因此题作《西陵后感旧》,全诗 在该案中死得最无辜,在当时也最有名。至于该 如下: 收稿日期:2006—01—12. 作者简介:朱则杰(1956一 ),男,浙江永嘉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清代诗歌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 嘉兴学院学报 第l8卷第5期 案的审理,主要即在杭州进行;吴炎、潘柽章等 2002年11月,两人共同编注的一种《竹坨图曝 人,最后也都是被杀害于杭州,具体时间则在康 书亭百字令词选》,由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熙二年癸卯(1663)五月二十六Et。考朱彝尊上 内部印行。这实际上是近年整个学术界有关朱彝 一年为躲避“浙东通海案”的牵连曾逃往浙江温 尊研究的唯一一部专书(此外所知还有北京大学 州,到这一年的十月因生父病危返回嘉兴,途经 的两篇博士学位论文,通常也可以作为专著看待: 杭州时才写下这首《西陵后感旧》。他在这个时 一是李瑞卿先生的《朱彝尊文学思想研究》, 候追悼吴炎、潘柽章,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2002年5月;二是鲁竹先生的《浙西词派与顺康 由此再来看诗歌的正文。其首联二句所谓 词坛》,2003年5月),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乡 “潘安”,所谓“吴质”,显然是在借历史人物暗 邦文献整理的范畴。 寓吴炎、潘柽章的姓氏。次联“旧史悲难续,斯 在该书的前面,附有数帧宝贵的照片。其中 人意不群”云云,则关合吴炎、潘柽章的史学造 一帧是朱彝尊手写《题李上舍骑牛图》诗(原无 诣,兼寓“明史案”的悲惨结局,以及赞颂他们 标题),字体是他最擅长的隶书,正文每行完整 的高尚节操。这与顾炎武当时在山西所作的《汾 者为十一字,末署“竹坨朱彝尊”(竹坨其号), 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一代文章亡左马, 并钤有篆体白文“彝尊”方印;全诗如下: 千秋仁义在吴潘”云云(见《顾亭林诗文集・亭 骑牛恣所适,不在郭椒与丁栎。 林诗集》卷四,版本同前,第363页),内涵正 试看图中人,一柠稳踏芳草春。 复相同,可以参证。从诗歌中还可以发现,朱彝 春风暖拂堤上柳,柳外青旗定应有, 尊此前同吴炎、潘柽章二人,事实上还曾经有过 可惜偏提不在手。 交往;只是除这首诗之外,在朱彝尊现存其他作 南邻朱老倘见寻,劝尔沙头一壶酒。 品中没有看到更多的线索,因此这种交往究竟是 据该书《凡例》第十款说明,此诗墨迹“由 纯粹限于学术还是同样与秘密抗清有关,这一点 嘉兴博物馆提供”。而今人刘九庵先生编著《宋 无法判断。而朱彝尊在这前后两年——实际上还 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书店出版社 不足一周年的短暂时间里,相继失去了魏耕等抗 1997年1月第1版),其中还没有著录到这幅墨 清战友和吴炎、潘柽章等学术同好,这就难怪他 迹,因此可予补充;此外这幅墨迹是否连同原图 要慨叹“凄断山阳笛,那堪岁岁闻”了。 一起存在,《凡例》未见交代,如有原图则亦当 笔者过去在旧作《朱彝尊》,和初版《清诗 同时补录。 史》的第八章《朱彝尊和顺康时期的诗风演变》 另此诗亦载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二十(版 中,曾经将这首诗的本事简单地视同前题《西陵 本同前,第lOa页),编年为康熙四十年辛巳 感旧》(分别见《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 (1701),当时诗人已经七十三岁高龄。而比对诗 五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4月第1版,第93 歌正文,则发现上引“一狞”本集作“出郊”。 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第164 因此,这幅墨迹不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而且 页)。后来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朱彝尊》收入 还可以提供版本校勘的作用。 拙著《清诗代表作家研究》(齐鲁书社1995年lO 至于此诗提到的“李上舍”到底是谁(“上 月第1版),和《清诗史》再版时(江苏古籍出 舍”泛指国子监生),这一点未能遽定。考《曝 版社200o年5月第1版),以及其他相关场合, 书亭集》,此前卷十九有《南浦归舟图为李上舍 便将这首诗暂时予以略去。现在将有关考订写在 宗渭作》(第11b页),此后卷二十二又有《过李 这里,也算是对此前自己的一个检讨。 上舍村居》(第6a页):前者名宗渭,标题内即 二、《题李上舍骑牛图》诗墨迹 已点明,系朱彝尊门生,嘉兴府嘉兴县人,此外 卷二十二《过李上舍村居》以后的《五言赋鸭馄 浙江嘉兴嘉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厂尤 饨》(第7b页)、《送李上舍之济南谒新城王尚 裕森先生和嘉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朱家棉先生, 书》(第7b~8a页)以及卷三十九《李上舍瓦缶 一向留心乡邦文献,尤其热心于朱彝尊研究。 集序》(第8b~9a页)等也都是为该人而作;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朱则杰:朱彝尊诗文本事、墨迹与碑刻 者《过李上舍村居》朱彝尊原注说他“六十已得 诵于时,所谓言以人重也。又罢官后,集句为门 曾孙”,显然与李宗渭不是同一个人,杨谦注即 联云:“圣朝无弃物,余事作诗人。”其实“诗 称他“名怀林”(木山阁刻本,卷二十一,第lOb 人”二字,尚不足以尽先生耳。 页)。而此诗《题李上舍骑牛图》,既位于《南浦 这里对朱彝尊的楹联乃至学术成就,评价都 归舟图为李上舍宗渭作》之后、《过李上舍村居》 非常高。其他如与朱彝尊同乡的清代中叶著名诗 之前,但杨谦却未加注释(见卷十九,第15a 人钱载,其《捧石斋诗集》卷十六《自题澉湖二 页),由此看来应该还是指李宗渭。 以上成稿之后,笔者曾就朱彝尊“这幅墨迹 是否连同原图一起存在”这个问题,写信请教尤 裕森、朱家神两位先生。承复函赐示,嘉兴市博 物馆只藏此墨迹而并无原图。同时,尤裕森先生 还附来了他的一篇大作《朱彝尊的一幅墨迹》 (载嘉兴《南湖晚报》2002年5月ll Et第6版) 和晚清沈曾植《海Et楼题跋》中的一篇《李澹园 先生叱牛归耕图卷跋》(卷三,可见辽宁教育出 版社1998年3月第l版《(海日楼札丛)<海日 楼题跋)》本,第3册第458页),由此得知在清 末宣统二年“庚戌”(1910),沈曾植还曾经见到 过原图(“李澹园”似即李宗渭,图名略有出 入),但又慨叹未能见到朱彝尊墨迹,可见两者 分离已久。惟原图现今是否还在人间,却不得 而知。 此外,《竹坨图曝书亭百字令词选》卷首还 有一帧清末潘振镛摹本《竹坨图》,原件亦藏嘉 兴市博物馆,而上及《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 年表》同样未曾著录,可见该年表缺漏作品当不 在少数。 又偶阅今人蔡见吾先生著《西湖楹联集》, 见其戊“书院衙署”门之三“敷文书院”条最末 录有朱彝尊题万松书院(敷文书院其原名)一副 联语(西泠印社2000年l2月第l版,第 246页): 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学; 颂其诗,读其书,友天下之士,尚论古人。 按此联清人梁章钜《楹联丛话》卷五“廨 宇”门亦曾著录(可见上海书店1981年6月第1 版,第6l页),想是朱彝尊所拟无疑。惟敷文书 院早已拆毁,此联只能依靠文献记载获得保存。 同时,《楹联丛话》卷十二“杂缀”门首条还录 有朱彝尊的另外两副联语(第159页)。朱竹坨 先生在京师,除夕署门联云:“且将酩酊酬佳节, 未有涓埃答圣朝。”脱尽名士习气,而未尝不传 图》小序,曾提及“竹坨朱先生为先子题草堂联 拔山传谏草,遵海重清门” (光绪四年戊寅 [1878]长兴王氏仁寿堂刻本,第1a页。);又卷 三十一《哭汪选部孟绢六首》之三颔联“插架图 书邺侯轴,满庭风露赵昌化[花]”,原注也曾交 代:“二语君家书斋朱竹坨先生所题楹帖。”(第 3a页)现在将这几副楹联先带便转录在这里,可 以作为朱彝尊的佚作看待。至于朱彝尊散在各处 的众多题额,例如为钱载祖先题写的“回溪草 堂”(可见《碑传集》卷三十六吴文溥《故礼部 侍郎钱公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l1月第l 版《清代碑传全集》本,上册第203页),尽管 曾经对少年钱载产生过很大的激励作用,但除了 书法本身以外,通常并不视为文学作品,所以可 以忽略。 三、《皇清诰赠夫人龚母李夫人墓志 铭》碑刻 朱彝尊五世孙朱墨林与冯登府合辑的《曝书 亭集外稿》 (一名《曝书亭外集》),收朱彝尊 《曝书亭集》以外的诗文作品,凡八卷。其最后 一卷有一篇《龚母李夫人墓志铭》,题注“见家 藏手稿”(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续编》 第154册,第314~3l5页)。事实上,这篇墓志 铭,现今还有碑刻存世。 在杭州六和塔脚下,有一条小溪谷“毛湫 峪”。这里过去是一个居民点,地名“牌楼里”。 顾名思义,原先这里曾经有过一座牌楼。现在牌 楼据说已经倒塌,而在小溪尽头则可以看到一条 很长的墓道,并且还有一座牌坊,上题“皇清光 禄大夫光禄寺卿前太常寺卿江南布政使司布政使 加正一品介岑龚公暨元配一品夫人李氏墓”。整 个墓地依山势而建,逐级上升,墓道两边依次有 石亭、石兽、石人,气势恢弘。墓主龚隹育(介 岑其字),卒于清初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 这也就是说,这个墓地,迄今已经经历了三百多 年的风雨,而它却基本保存完好。1997年,它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 嘉兴学院学报 第18卷第5期 正式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部武库郎中,迁山东按察司佥事,整饬通永道, 笔者早在十余年前,就曾经根据有关文献的 擢令官,宗属姻党之论,成以夫人不及见为惋惜 记载,数次去寻访过这座当时在杭州地区自然保 ——然公之廉名,早著于督漕时;今晋阶领大藩, 存最完整的古墓;并且第一次途中还闹过小小的 盖本夙昔声誉。夫人既相夫成廉吏,又教其子能 车祸,半道折回。1999年前后,经过杭州市园林 文章,是则可无憾泉下,而不系乎寿之永不永也。 文物管理局的简单修葺,该墓开始作为一个景点 某尝为公客,故能知夫人之懿行;于公请铭,不 正式向游客开放。到2004年国庆节,又经过再次 敢辞。夫人有子一人,主事某某也。女一人,嫁 整修,更作为一个重要的景点向社会推荐,并一 余姚邵某某,中乙卯乡试。铭日:生不必永龄, 度并入六和塔景区对游客收取门票。最近则又从 克垂女史。葬不必于乡,舅姑之里。遥遥渐江, 六和塔景区分离出来,重新成为西湖一带众多免 绕于桑东,度夫人之宫。有砻贞石,藏之无泐, 费景点中的一处。笔者因此再去考察,发现不但 昭夫人之德。[以上手稿] 整个墓地确实比过去整洁了许多,而且在最上面 夫人李姓,顺天大兴人。曾祖日O,祖武, 的一级,还新增了一方朱彝尊所撰《皇清诰赠夫 考逢春,妣左氏。今江南布政使司布政使仁和龚 人龚母李夫人墓志铭》的碑刻。 公隹育之配,主事翔麟之母。始封孺人,进封宜 这方朱彝尊的碑刻,显然是整修过程中从地 人,赠夫人。以故明崇祯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寅时 下挖掘出来的。碑体高约六十七厘米,宽约三十 生。年十五而嫁。嫁二十九年,岁在皇清康熙癸 六厘米,下部和右上角各有一条断裂的缝隙。其 丑,正月十七日酉时,卒于京师。卒之后五年, 上部有题额,即墓志铭完整标题,均分七行,行 乃归其匾钱塘,以戊午年九月初四日未时,葬于 二字;字作篆体,高约四厘米,宽约二厘米。又 青龙山之新阡。夫人性庄静而明敏。幼事父母, 全文再从完整标题开始,分上、中、下三栏,每 孝。既嫁,恒以未逮事舅姑为憾。胺腊祭祀,治 栏标准为十八行,行十一字;字作楷体,约一厘 牲酒必虔。言动皆择义理。顺事夫子。际妾媵若 米见方。其字迹仅个别稍有漫漶,总体保存还比 姊妹,未尝少嫉妒。遇妯娌能貅。抚子女,极慈 较完好。以之与前述“家藏手稿”相比勘,不仅 爱,然教之特严。夫之宗属姻党,寒者为之进衣, 标题有详略之别,又多文末署款“布衣秀水朱彝 饥者进食;虽帽劳且病,不有惰容。公好宾客, 尊顿首拜撰文”,而且正文文字也颇多出入。因 每漏鼓数下,连骑阗门巷,夫人亟治酒膳,醇腴 两者篇幅都不是很长,特将正文同时抄录于次: 若夙具;下至傈从,亦醉饱归。由是,公交游特 夫人李姓,顺天大兴人。曾祖某,祖某,考 广,名闻士林。其出知安定县事,入为户部主事, 某,妣左氏。今江南布政使司布政使仁和龚公某 管通州西仓,转员外郎,督坐粮漕务,悉以廉称, 之配,主事某某之母。以崇祯三年五月某日生。 夫人实赞之,至斥卖钿珥不靳也。夫人没后,公 年十五而嫁。嫁二十九年,岁在癸丑,正月某日, 自兵部武库司郎中,迁山东按察司佥事,整饬通 卒京师。卒之后五年,乃归柩于钱塘,以某年月 永道,擢今官,宗属姻党成以夫人不及见为惋惜 日葬焉。夫人性庄静而明敏。幼事父母,孝。既 ——然公之廉名,早著于督漕时;今栗阶领大藩, 嫁,恒以未逮事舅姑为憾。腠腊祭祀,治牲酒必 本乎夙昔之声誉,不可谓非夫人之助。夫[人] 虔。言动皆择义理。顺事夫子。视妾媵若姊妹, 既相夫成廉吏,又教其子能文,设可无憾泉下, 未尝少嫉妒。遇妯娌女,公以和。抚子女,极慈 正不系乎年寿之永也。彝尊尝为公客,故克知夫 爱,然教之特严。夫之宗属姻党,寒者为之进衣, 人之懿行;于公请铭,不敢辞。夫人有子一人, 饥者进食;虽帽劳且病,不有惰容。公好宾客, 翔麟也。女一人,嫁余姚邵弘魁,中乙卯乡试。 每漏鼓数下,联骑阗门巷,夫人亟治酒膳,极醇 铭日:生不必永龄,足垂青史。葬不必于乡,舅 腴,若夙具者;下至仆从,必醉饱归。由是,公 姑之里。维彼渐江,绕于桑东;蜿嬗青龙,度夫 交游满朝野,名闻士林。其出知安定县事,入为 人之宫。有砻贞石,藏之无泐,昭夫人之惠。 户部,管通州西仓,督坐粮厅漕务,悉以廉名, [以上碑刻] 夫人实赞之,至斥卖钿珥不惜也。没后,公自兵 以上两个版本互相对照,可以发现碑刻在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朱则杰:朱彝尊诗文本事、墨迹与碑刻 名、封号、时间、地点等方面都做了补充,同时 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林 若干字句也做过一些更改和润饰,因此明显比手 冠夫先生,他首先就引我观看墙上的一幅朱彝尊 稿翔实丰赡。这番工作,无论是出自墓主家属还 所绘墨竹图。而在此之前,我却从来不知道朱彝 是朱彝尊本人之手,从情理上来说都是很正常的, 尊也会作画,并且还有真迹流传。现在将这个消 当然以前者的可能性为更大。至于其字迹,因为 息一并记在这里,供日后有关研究者参考。 署款没有“并书”之类的字样,所以一般说来也 不大可能是朱彝尊的手笔。 同样,上及龚隹育墓地的两座石亭,里面也 各有一方石碑:东侧为朝廷诰命,姑置不论;西 朱彝尊与龚隹育父子两人,关系都很密切, 甚至还有些特殊。从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开 始,他就一直是龚隹育的幕僚。起先随之“整饬 通永道”,住京郊潞河(今北京通县)。康熙十六 年丁巳(1677),又随往南京。直到康熙十七年 戊午(1678)夏天,朱彝尊应举博学鸿词,才结 束这种关系。而他与龚翔麟,则又是文学上的同 好;尤其在词学方面,渊源更深。后来康熙十八 年己未(1679)龚翔麟刻《浙西六家词》,即以 朱彝尊《江湖载酒集》冠首,而以其本人《红藕 庄词》殿后。朱彝尊撰写这篇墓志铭,称“李夫 人”为“龚母”,就是从龚翔麟的角度出发的。 这篇墓志铭的写作时间,据碑刻“岁在皇清 康熙癸丑……卒于京师。卒之后五年,乃归其匿 钱塘,以戊午年九月初四日未时,葬”推测,应 该就在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并且很可能 在该年夏天朱彝尊应举博学鸿词稍前。其署款自 称“布衣”,既符合当时的实际,也未尝不兼有 某种微妙的寓意。朱彝尊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兼学者,其各种著述传世者极多。但有关实物, 目前流传的大抵都是书法作品。因此,这篇墓志 铭的碑刻,无论文字最后定稿以及字迹是否出自 朱彝尊之手,其本身无疑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更何况它还同时涉及“浙西六家词”中的两位 作者。 另外有关朱彝尊的文物,笔者2004年8月 24日在北京拜访大学时代的私淑老师、同乡前 侧则是梁清标所撰《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光禄寺卿 监修赋后全书总裁仁和龚公神道碑铭》。据有关 书目文献记载,梁清标除诗集已刻以外,文集仅 有抄本一卷;该神道碑铭是否已收在内不得而知, 即使已收也至少具有校勘的意义。并且有关龚隹 育的原始传记文章,《碑传集》卷四十仅收有王 士祯所撰《诰授光禄大夫光禄寺卿龚公隹育墓志 铭》、姜宸英所撰《光禄寺卿介岑龚公墓碑阴》 两篇(可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 1月第1版 《清代碑传全集》,上册第213~214页。),而惟 独缺少这篇神道碑铭,因此也更加值得关注。 最后关于龚隹育之名,笔者过去所见各种书 面资料,包括上及《碑传集》, “隹”字均作 “佳”。这次从新修的墓碑,以及“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的标牌,看到的都是“隹”。这个“隹” 字,确实应该是正确的。盖其表字“介岑”,取 义于《礼记注疏・大学篇》“鸟择岑蔚,安闲而 止处之耳。言人亦当择礼义乐土而自止处也”云 云,“隹”正是“鸟”,与“岑”相应。今与朱 彝尊该碑刻并排而立的当初地方官保护墓地的禁 碑,其中提到一位“候选知县龚隹蔚”,猜想就 是龚隹育的弟弟,而其取名显然也是从“鸟择岑 蔚”而来,可以互证。这样,从《碑传集》到 《清史稿》,乃至朱彝尊的《曝书亭集》,以及拙 著《朱彝尊研究》等等,所有“佳”字都应该是 “隹”字的形近之讹。现在借这个机会,正好可 以予以更正。 (责任编辑方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