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17年第6期 摘要:目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是 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各类突发事件 频频产生。作为社会群体构成中具有新思 想的前沿群体,当代大学生推动着整个社 会的发展,因而大学生突发事件在社会矛 盾中具有被重点关注的意义。高校致力于 网络信息平台搭建与大学生群体的沟通 渠道,达到化解舆情危机的目的,但我国 高校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突发事件舆情的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 空间。综上所述,文章就网络舆情引导的大学生突发事件案例进 行剖析,并根据相关结论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信息平台 大学生突发事件社会矛盾 重点关注 ●产学研经济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iI导失当及应对策略 ●周晓舟 在校园内部更是传播的沸沸扬扬。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阎啸天对 自然知识的匮乏,校方并未表示在教育方面的缺失对学生造成 的恶性影响,仅仅是让这则负面新闻扩散,整个事件所反映出的 网络舆情真却使青年学生个体受到重创。 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1.压缩谣言的空间,高校及时实施监管。在舆情发生、发 酵初期,各种信息会不被加工地传播,各种言论也会肆无忌惮地 发散。我们能看出,一旦虚假信息占据了大学生内部与外部 主流,真实的新闻或信息会被不断地被淡化,舆情控制处于被动 状态。那么在这个时期,除了辅导员、学生处上至校方尽快查清 事件原委外,更要打击学生谣言、压缩学生空间,以确保后 续发布的真实信息不会影响其占据主流的作用。 2.校方权威发布,抢占话语权。当舆情进入飞速扩散期 时,这个时候如何把控传播信息的方向就成了舆情处置能否成 功的关键。此时,具有校务属性的校务官微理应扮演好自身权威 发布的职责定位,及时发声,将话语权掌握在校方手里,更 好地保护学生权益。 3.利用校学生记者团组织、团媒组织开展正向评论解读。在网 络快速传播期间,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团媒组织、部分秉持理 性观念的大学生以理智、正确的思维在公共场所与公共网络环境 中发声,在突发事件中有效引导大学生群体理f生接收网络。 4.对借用校方营销、利益相关者要进行干预。若舆隋发展到无 法控制的地步,则此时舆隋营销的现象也会随之出现。校方更要及 早控制言论的扩散范围,建立适时舆情危机机制,重点对其中利用 舆情热点进行恶意营销的账号及学生群体维护者进行有效干预, 例如采用举报、管控的手段等。舆情是一门课,在当下这种互联网 越来越深入高校管理的形势下,舆情媒介课更应受到广泛的重视。 四、正确处理网络舆情与引导大学生明辨网络 正确处理网络舆情考验的是高校及各院系的学生管理层要 不断运用网络技术对负面的网络舆情进行收集、分析、研判与过 滤,并且对已扩散的网络负面信息采取最坚决的态度回应。 1.高校可以采用网络信息分析研判系统,实时监控网络信息 的流动与发展动向,强化校园内部负面网络舆情的预警预防机 制。在大学生突发事件中,网情动态可以通过这种机制正向地传 达给学生群体,快速有效地运用线上线下的安全教育联动机制。 2.权威校组织媒体应有足够的能力引导自媒体。高校官方 权威信息只有抢在网络谣言前面,大力控制的发展方向,从 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主观路径和客观环境。在高校突发事 件中,尤其是公共场所下的突发事件,牵扯到的学生众多,学生 所属院系又不尽相同,只有高度统一的信息阻断统揽,才能协调 各院系,确认事实,迅速回应。 3-高校大学生群体要正确面对网络信息,网络的存在正是由 社会科技的发展而来,它有即时存在的意义。因此,网络赋 予了普通学生享有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 权利,大学生群体更加需要保持理智,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网络 舆情中的热点问题,并学会自主过滤掉言论中的杂质,尽早发觉 事情的。 4.引导大学生学习了解时事和中社会(下转第187页) 一中图分类号:F626.5;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6-185-02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国内外现状评述 1.国外现状概述。国外对高校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一般在政 府控制的范围内,既得益于国外对突发性事件的法律控制,又得 益于国外高校正确利用网络舆情能力,使大学生的利益诉求权 利和诉求渠道均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因此,国外的研究成果对 现阶段我国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2.国内现状评述。在我国,关于网络舆情的内涵研究,张春 华以社会学中社会结构与关系为出发点解析网络舆情,其结论 可概述为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利益通过网络舆情来表达其自身 的社会需求。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网络舆情则视为表 达其对某种现象和问题的态度和情绪的总和。 二、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理失当实例及分析 在各类大学生突发性事件中网络舆情形成原因的研究报告 中,当代高校网络舆情成因共有学校内部因素与学校外部因素 两个方面。 1.大学生利用各种渠道了解、关注、收集学校相关信息,因而 校内关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发事件,更易引起大学生群体的 关注,进而在互联网这种开放的环境中引发大学生群体胜争论。 2.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下的突发事件中,我们均能发现高 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与控制力度不够、高校网络道德建设相对 滞后等问题。 案例1:2016年沈阳某大学商业街内春雨快餐店发生火灾, 称学校强行撤出商业街所有店铺,一时引发校内学生热议。 起初,路过的大学生将照片发布于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个人 社交圈软件中,分享给好友与同学,后有人将现场突发事件的情 况发布于贴吧公众社交圈,最终内容演变成为校方勒令商 业街内商户全部停业,随即沈阳建筑大学在校学生在知乎平台 上进行发问,许多人回应,立即在帖子内引起较为激烈的讨论。 解析:由此事我们可以看出,校方予以回应的不够及时,正 因为延迟辟谣,许多学生的立场也不够坚定,就“学校强行撤除 商业街”一热词产生激烈情绪,并快速传播。更由此可见,网络舆 情影响力十分深远,不仅有高效传播的特性,更在大学生群体之 间得到了信任,但这又成为失真性的表现。 案例2:2015年《大学生家门口掏鸟窝16只卖千余元获刑 1O年半》一则新闻登上百度热搜页面。河南某大学大一学生闫 啸暑假偶然发现鸟窝随意卖出换钱,却不知贩卖的是国家二级 保护动物燕隼,最终被刑事拘留、批准逮捕。 解析:此条新闻被百度百科列为即时热搜,“黑心大学生贩 卖濒危野生动物”的关键词占据实时界面。新闻扩散在即,郑州 某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官网对此更是声明严加处罚阎啸天,新闻 一、185— 《经济师}2017年第6期 自己的成功、进步,会增强信心,提高学 习兴趣;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以及 ●产学研经济 己的事,老师不必参与其中,这种认识有 失片面。笔者认为,英语角作为教学的一 个间接环节,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发 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 增加交往、提高能力、巩固和丰富英语知 识。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每次活动的主题最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 商定,使活动内容能够贴近学生学习和生 活实际,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开展活动 时,应安排相关老师参与和指导,以保证 活动的质量;活动结束时,教师也应发表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活动效果进行点 评。只有师生之间互动和感染,才会使英 语角活动气氛更加活跃、效果愈来愈 好。 时纠正并激起加倍努力、迎头赶上的决 心。”⑤同时,达到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 互切磋、相互启发之目的。 3.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学生由于学习 态度、能力及方法等原因,完成作业的情 况存在一些差异,有的态度不端正,懒于 其对课外活动保持良好的情绪。更重要 的是,在英语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 要关注全体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 展,还要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和道德品格 的养成,使学生全面、健康、持续地成长 和发展。同时,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激 自己去做;有的敷衍了事、一交了之;有的 基础较差、错误百出;有的照抄照搬、应付 差事,等等。为此,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 完成作业结果的详细分析,区分情况、分 类指导,除对一些倾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 进行讲评外,对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应单 独找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既要指出其 然,更要指出其所以然,使学生对出现的 问题弄清缘由,及时予以纠正,从而使各 类学生做作业的态度、方法、质量和水平 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提升。 三、课外活动中的互动模式 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决不可忽视 课堂以外英语学习氛围的创造,很多学 生英语成绩较差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 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知识并不是脱离活 动情境抽象地存在,知识只有通过实际 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 因而,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际状 况结合起来。”⑥大学生英语课外活动包 励等方法,热情帮助学生总结英语课外 活动的成效与不足,鼓励学生积极大胆 地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探究的课外活动, 学会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和问题,逐渐获得主动探究知识和自主 2.相互切磋.双向启迪。英语角活动 的开展,实质上是一个相互启迪和激励 的过程。例如,英语角活动如果以“文化 (Culture)”为主题,围绕习俗(Custom)、 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学生课外活动的 效果持续得以提升。 『基金项目:陕西省2016年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中老年教 育服务供给问题研究”(2016p010);宝鸡市 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宝鸡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路径创新研究” (BJSKGH2016—03)。1 注释: 服饰(Clothes)、食物(food)等内容展开, 老师和学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师 生就所关注的中美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及 差异互相提问,并由对方给出答案。这不 ①屈社明,梁婷.英语教学开放性的任务 型活动设计研究【『】.教学与管理,2013(7):111 括英语角、英语沙龙、话题演讲、诗歌朗 诵、作文竞赛、专题讨论、课本剧表演等, 还可以欣赏一些具有英语国家文化特色 的电影、教学光盘等。这些课外活动的开 展,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课堂的特 殊的知识交流场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 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 予以重视。 1.共同参与,相互感染。以英语角为 例,一般认为,举办英语角纯粹是学生自 仅能够活跃英语学习气氛,老师和学生 之间互为补充、相互启发,也对扩大学生 知识面、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很有益处。 3.加深了解,反馈信息。从本质上看, 学生英语课外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加深 了解、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让课外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成为学生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这便意 味着,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教师应从主要 地位转向同伴角色,与学生相互尊重、共 同协作,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 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对一些 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 光点,充分肯定成绩,善意纠正缺点,使 ②王富平.素质教育评价引论[M].西安出 版社.2003:282. ③⑥张良,刘蓉.构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 的MPA案例教学Ⅱ].中国高等教育,2016(5): 56. ④王芸婷.浅谈英语教师如何布置和批改 英语作业叽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38. ⑤郑雪,易法建,傅荣心理学[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4:189.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 陕西西安710068) f作者简介:李洁(1983一),女,陕西大荔 人,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副教授,硕士,研 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法。] (责编:若佳) (上接第185页)公众人物事迹,要鼓励其自身端正品行与态度。 网络在当今社会是越来越广泛,大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 下需要学会自主过滤不良信息与内容,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的 工具来充实课余生活。 面对网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学生群体采取回应的 方式,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这些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在法律 所允许的范围内。网络谣言是论坛上无法平息的噪音,它们或侵 犯他益,或破坏社会安定的秩序,青年大学生们更容易受其 影响。高校必须对网络施以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手段,以正确 的途径使用网络舆情的引导力。 互联网技术日益进步正意味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富有朝气 的青年学子是思想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新鲜血液,更是 生突发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分析与研究”(课题编号 SDSZ一2017—053)】 参考文献: [1]胡敏.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青年探索,2010(2) [2]刘传雷.赵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的研究.科技资 讯.2011 【31黄鑫.宋宁.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研究大众科 技,2013,15(11) 【4】钱乃婧.胡丽伟.朱宇峰.孙提.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应对策 略.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3) IS】张理想-网络舆情视角下的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教育, 2016(11) 打造遵纪守法、文明交流的网络文化的生力军。每个大学生网民 都应树立这种社会使命感与道德正义感,网络舆情机制也正因 这样变得更为创新性与富有时代责任感。 『基金项目:2017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学 [6】薛锟.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形成及引导研究.陕西科技大 学,2014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000) (责编:若佳) 一l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