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来源:百家汽车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作者:陈玉兰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04期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所构成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提出,经过我党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形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国际主义运动史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一诞生,就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和民族特色。人类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就是在苏联党领导下的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联工人阶级进行斗争中产生的,苏维埃政权的诞生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也打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举行才能成功的论断,开创了人类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纪元。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的落后国家,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诞生,经历了二十八年的斗争,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道路取得了胜利,从新民主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为参考,结合中国和建设实践,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和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为基本特点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单一公有制、按劳分配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渐渐地成为阻碍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因素,对其进行改革的实践在各主要社会主义国家拉开了序幕。

在社会主义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基本国情论、经济建设中心论、四项基本原则论、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平发展主题论、一国两制论等的相继提出和发展,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和科学内涵。

苏联东欧剧变,国际主义处于危机关头的关键时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使我党科学认知了执政党建设规律,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我党执政和夺取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根本指针。人类社会发展面临非典、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而难以自拔的关键时刻,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和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展,使我党认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它是我党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在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问题而提出,是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问题而创立,是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和创新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之中,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创造和发明,而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家,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经过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实践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总结创新而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也彰显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根植于、、澳门与中国实行不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国情,根植于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约束大、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大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国两制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等无不彰显出中国独特的民族特色。这种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不影响对社会主义一般规律的揭示,更不会降低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所具有的理论指导价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事物总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的共性和普遍性,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社会主义,就是由社会主义的共性和普遍性的本质决定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分配制度。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一切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这种共性、普遍性,只有存在于特定的个性、特殊性之中,它才会变成现实的、鲜活的、具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特殊性就在于它扎根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扎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获得科学营养,彰显鲜活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经产生,就立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指导着1978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转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之作。在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十三大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性和特殊性的坚实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为中国的最大国情,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祖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统一,是中国国情的基本内容。立足中国国情的最大实际,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在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中,相继探索出社会主义本质论、一国两制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这些理论的创立,标志着中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在这些理论指导下,我党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到党的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成熟。十七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规范地表述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五条具体道路的形成,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而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变得科学、具体而丰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科学指导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不断触碰到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一公有制和单一按劳分配制度。这迫使我党去解决市场经济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之间的内在矛盾,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将举步维艰。长期的实践探索,我党终于破解了这个难题,创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扫清了制度障碍,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科学的制度基础。

在一国两制论的指导下,我党成功地解决了、澳门回归祖国,实现了、澳门高度自治和繁荣发展,向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和平发展主题论的指导下,我们赢得了和平发展的三十年黄金机遇期,实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中国一举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强国,中国速度、中国模式、中国形象、中国声音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整个世界。

面对苏联东欧剧变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冲击,中国党作为执政党面临巨大考验。必须对全球化条件下执政党的执政规律有一个科学的认知。面对非典困扰、金融危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欧债危机,中国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对全球化条件的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一个科学的认知。两个关键时刻,两大基本考验,我们党显示出巨大的创新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标志着我党已科学把握住了规律,找到实现科学执政和科学发展的正确路径。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也必然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实践的改变而完善。当今世界各国的工业化道路都大体经历了粗放型道路、集约型道路和新型化道路三个阶段。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样是从粗放型道路、集约型道路发展而来的,是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实践而发展和成熟的,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这四个特点既区别于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也反映出新型工业化的共同本质,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则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丰富这一中国特色。五大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同样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产生、发展和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与西方三权分离、多党制、票选制的民主政治道路有根本的区别,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协商民主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路的基本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这一制度坚持了“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科学内涵,吸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核,反应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科技化的客观要求,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发展。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A].报告学习辅导百问[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2012.1~51

[2]田旭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的深层解读[J].南京党校学报.20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